胡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就被选中去燕京当保姆,她家庭出身贫下中农,家里除了兄嫂之外也没有复杂的社会关系,属于那种根正苗红的农家女,加上手脚勤快利索,为人谨慎,从一到张家开始就得到了主人家的格外看重。
在张家服务了一辈子的她一直都没有结婚。当初她也曾经和一个当兵的谈过恋爱,可就在两人订婚后没多久,她的恋人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意外牺牲了。
从那以后,胡老太太就再也没有过任何感情经历,直到六十六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正式地离开了张家回家乡养老了。
她回乡养老的时候,兄嫂都早已经过世,留下一个侄女就是胡惠芬。胡惠芬小时候还在父亲的带领下去过燕京,也正是那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姑姑身份的与众不同。
在燕京的时候,胡惠芬看到过张家来往的那些大人物,这也成了她后来一直对人吹嘘的资本。
当初胡老太太回乡的时候,张老爷子特意让身边的秘书给送到兴吉。县市的一群领导都轮番到家里探望,胡惠芬还记得很清楚当时的县委书记特意叮嘱自己要好好照顾老人……
后来张诗三来兴吉任职的时候,胡老太太就特别兴奋。原本还打算让胡惠芬陪着去市委看看当年的“三伢子”,可后来她又自己打消了这个想法,说是三伢子现在当大官了,有很多事要忙,不能耽误正事。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胡惠芬更是嚣张了,她逢人便说市委张书记是“吃她姑妈的奶长大的”,虽然只是她妄言吹嘘,但在永薪县还是有很多人相信的,段家的声势也就更大了。
可万万没想到,正是张诗三亲手打破了胡惠芬的妄念,胡老太太的所谓“显赫背景”,根本没能帮上半点忙。不但如此,胡老太太在她的撺掇下去市委找张诗三理论,没想到竟然突发疾病被送到了海州医治。
接到市里通知的胡惠芬连夜赶到了海州四院,当她得知胡老太太的病情况很严重,需要家属签字同意,而且手术的风险很大……她竟然不告而别了!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老太太的颅内有个肿瘤,目前来看肿瘤并没有癌变的迹象,只不过这个肿瘤的位置……”任麟对关毅介绍病情的时候,关毅并没有在听,基本情况他也许比任麟还要清楚。
那个肿瘤的位置正好处于前颅正中的位置,虽然不大,但这个肿瘤和神经血管几乎都粘连在一起,要动手术的话成功率是极低的。
沉吟了片刻之后,关毅皱着眉说道:“我也不赞同动手术……”
听到关毅的话,任麟还没来得及说出自己的意见,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他的老师杜建德副院长陪着两位领导走了进来。
“关总!你也在啊……”张诗三看到关毅之后,心里很是感动。
虽然胡老太太发病的第一时间是关毅给出手及时做了处理,而后又亲自送来海州就医。但按照张诗三的想法,以胡老太太和段家的关系,关毅能做到这样已经殊为不易了,但他没想到,关毅竟然一直都在关注着胡老太太的病情。
关毅看到张诗三立刻迎了上去,打了个招呼之后,就为他介绍了一下任麟:“张书记,这位就是我说的那位任主任……胡大娘的情况还是让他给您介绍一下吧!”
任麟看了一眼杜建德之后,随即将胡老太太的病情一五一十地做了介绍。听着任麟的话,张诗三的眼眶明显有些红红的,他耐着性子听完了之后立刻问道:“现在你们有具体的治疗方案了没有?”
任麟犹豫了一下说道:“暂时我们只能采用保守治疗……按照病人的情况,动手术将肿瘤取出来是最好的,但手术的风险太大,老人家的年纪又那么大了,手术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谁都无法保证……”
“那要是不动手术的话……会怎么样?老人家还能……多久?”张诗三说到“还能”两个字的时候,明显有些哽咽地停顿了一下。
从他的感情上当然无法接受老人会离世的可能,虽然他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但谁都不希望自己亲近之人就这样离自己而去。
对于张诗三的问题,任麟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倒是在一旁听了好久都没说话的杜建德插话说道:“老人家的这个肿瘤位置长得实在是很棘手,如果不动手术,老人这次醒过来估计就完全失明了,另外就是……对运动神经的压迫影响很大,估计……也许……会瘫痪……”
杜建德作为任麟的导师,又是国内神经外科的权威专家,他说的话很有分量。而且在这之前,任麟早就和他探讨过胡老太太的病情。
可以说杜建德的话,无疑是最终的宣判了。虽然这个肿瘤对于胡老太太来说,暂时还不会危及生命,但如果老人家彻底失明然后瘫痪在床的话,估计这往后的寿数也屈指可数了。
像她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长期卧床不起肯定会引发更多的并发疾病,老人的身体必定会越来越差……
这些情况张诗三就算是不懂医理,以常情推测也能想得到的。
“难道就只能做手术……”话说到一半,张诗三自己也摇了摇头。
做手术和不做手术的结果基本差不多,胡老太太这么大年纪做手术本来就必须承担很大的风险,而如果不动手术也许还能多活几年……但今后的日子生命质量会很差!
就在这时,关毅的一句话却让张诗三仿佛看到了一缕曙光。
“西医没办法,不代表中医就没有解决之策了!任主任,你和我师父学了这么久难道都没有一点收获吗?”关毅笑着对任麟说道。
他的话虽然在旁人听来对任麟有些不敬,但任麟却惊喜地说道:“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韦老的神针绝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