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附属地建设(五)

PS:看《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1650年12月18日,正值盛夏的南巴塔哥尼亚地区气温已经攀升到了将近三十度。黎达彦拿出扇子扇了扇围绕着自己的一股热风,信步走进了前面的一座三层小楼建筑内。建筑高大宽敞,同时也有些阴凉,在炎热的夏日也算是个好去处了。黎达彦转头四处看了看,此时室内稀稀拉拉坐着十来个人,他们坐在桌椅后,正拿着一些书仔细阅读着。

是的,没错,这里就是一个图书馆——由南铁公司出资建成的“南铁通俗图书馆”。这座图书馆面积广阔,现有各类藏书两万三千余册,包括许多有价值的汉语书籍、丛书,以及大明山东、北直隶、江北、浙江很多地方的府县志等书籍,极具学术研究价值。为此,甚至本土的一些爱好者们还会不定期坐船到南铁附属地,借阅馆藏的一些专业书籍。

值得一提的是,南铁通俗图书馆是一个流动书库,顾名思义,该图书馆是有一定的“活动范围”的,目前局限在各车站、学校、企业之间。现在南铁已经招募了一大帮子从明国运来的底层读书人,开始对各类书籍进行抄录、印刷、装订,每装订完一本抄录版本,便放到图书馆内供外人阅览或借阅,每人每年只收取一些低廉的会费,以支付图书馆的图书抄录及正常运营所需费用。此外,南铁公司还计划在直达列车上设立列车文库,供旅客们沿途排解寂寞——只是考虑到南铁附属地内目前以文盲居多,这些书能不能借出去也是个问题呢。

而除了南铁通俗图书馆外,其实兴南港内还有一个小型图书文库——“南铁交通图书馆”。这个图书馆不向外公开开放,馆藏书籍以东岸自己近二十年内出版的居多,比如《第一次东西战争纪要》、《南巴塔哥尼亚考察报告》、《西大荒勘探成果纲要》、《南大西洋渔场季节分布》、《1649年智利南部参谋旅行日记》、《秘鲁经济摘要》、《铁道附属地地质考察》等资料性书籍。这类书原则上只供符合规定的人阅览(需办理证件),且只能当堂阅读,读完后需立刻归还,不能带出图书馆、也不得随意抄录。

奇葩的是,交通图书馆内不仅收藏了大量专业性、资料性书籍,还收集了相当数量的欧洲各国书籍(抄录版本),不过这需要懂外语的专业人士才能够阅读,目前也就少数兵团堡的毕业生会偶尔来翻阅一下,平时基本没人动,逼格显得略高了一些。

其实,原本南铁公司还打算择地修建一个博物馆的,并且都已经做出了计划——博物馆分考古馆、纪念馆和资源馆三部分,打算收藏一些本地发现的动植物化石、标本、矿物、艺术品、风俗品,此外还有从海外运回的工艺品(包括私掠舰队掠取的货物,已经不在乎暴露不暴露了,反正大家心照不宣……)、别具特色且有历史意义的文物、陶瓷器,甚至还有一些技艺、学术等非物质“文物”(记录在册),供后来人开展学术研究所用。

只可惜这个计划遭到了本土文化部、教育部的坚决反对,最后在执委会的授意下,原本被南铁公司截留在兴南港的大批文物、艺术品(大部来自明国、经太平洋航线运输而来)还是用船运回了首都东方港,并陈列在人民博物馆内,供首都民众参观。

黎达彦脑海里一边回忆着别人向他介绍的南铁图书馆发展历史,一边走到报刊栏边,翻阅起了陈列在此的一些报纸书刊。报纸一共就三份,同时也是东岸国内仅有的三份公开发行的报纸——综合性报纸《真理报》、注重经济新闻的报纸《生意人报》以及南铁公司独自发行的《南铁周报》。

黎达彦是报界资深人士,对这些报纸已经熟得不能再熟了。如今随着东岸共和国经济和文化的逐步发展,以及人民识字率的缓慢提高,报纸的需求量和发行量也开始与日俱增,这令执委会也越来越重视报纸这种对加强统治宣传有很大作用的出版物。

“工商部的那帮孙子办的狗屁报纸。”来自《真理报》的资深编辑黎达彦看了看放在醒目处的《生意人报》,用夹杂着嫉妒和不屑的语气嘀咕道,似是对这个强大的竞争对手相当忌惮和厌烦。

事实上也差不多。《真理报》(教育部主办)作为国内第一份——同时也是唯一一份——出版的综合性报纸,原本其优势是无比巨大的,无论是员工人数还是报纸发行份数,都不是排行第二的《生意人报》所能比拟的。只是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稳定,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真理报》这种多政治新闻、强调政治色彩的报纸受到的追捧远不如注重经济新闻的《生意人报》,目前其优势已经大大缩水,报社从总编到记者都有了很强的危机感,同时对《生意人》报的敌意自然也在日益增加了。至于创刊不过两年多的《南铁周报》么,目前还是小兄弟,并不为另外两家所重视。

而随着东岸共和国人口越来越多,以及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新生代开始成年,报纸杂质的市场前景开始逐渐看好。在今年年初的人代会上,与会代表刚刚批准将原本有些凌乱的《通信社指导意见》、《报社成立规定》、《记者准则》等政府法规,统一合并成新的《新闻法》,并于1651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执行。新的《新闻法》并未允许私人创办报纸,同时对以前执委会执行的新闻审查制度予以了进一步的确认,从总体上加强了新闻管制,便于国内统一进行宣传洗脑。

这个栏区除了三份报纸外,还摆了几份在本土出版发行的杂志,分别是1645年创刊发行的《东岸评论》、1646年创刊发行的《现代东岸》、1647年创刊发行的《最高法院判例》、1648年创刊发行的《新天地》(以农业技术、市场行情为主)以及今年刚刚创刊发行的《铁路机械》,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忘了由“驴友”蒙虎创刊经营的《国家地理》,同时这份已经创刊十多年的杂志也是东岸国内最“古老”的一份杂志了。

这六份杂志中,除《现代东岸》、《最高法院判例》和《铁路机械》分别是教育部、司法部和国家铁道总局下属的杂志外,其余三份都是由私人创刊经营的,目前销量马马虎虎,不好不坏。靠这个短期内肯定是挣不了什么大钱的,也就图个玩票的兴致而已——在东岸办报办杂志,委实是一件高投资、高风险的生意,盖因出版都是有条件的,得经过文化部及报刊所在地地方政府批准;其次,创办者需要政府交纳一笔数额巨大的保证金(暂定为五千元),确保出版物上没有政府明令禁止的内容,否则保证金将予以没收、报刊也将受到各种处罚;最后,报刊等出版物的现行税率极重,远超一般行业。但饶是如此,东岸国内申请创办报纸期刊的单位或个人仍然络绎不绝,由此可见这其中的利益或许完全不在经济上面,而在别处,比如舆论鼓吹造势、指责抹黑政见不合的团体等等。

在这三份杂志中间,有“法律系”等文官中坚背景的《东岸评论》算是发行量最大的了,同时也是坚持每半月发行一次的半月刊(其余都是月刊、季刊或不定期刊),非常了得。该杂志以骨干知识阶层为发行对象,结合政治经济热点进行评论,语言讽刺、辛辣、幽默,版面也办得新颖活泼,在以文官为主的知识分子阶层内声望很高。前大明温州府移民、现教育部中层官员陈庭美就经常在上头撰文发表,是其头号笔杆子,一力鼓吹经济自由化、私有化,隐晦暗示国有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为私有化瓜分国企做舆论造势。

当然了,作为文官发声的主要阵地之一,《东岸评论》另外一件乐此不疲的事情便是抹黑、吐槽和讽刺陆军了,为此几乎不遗余力,让陆军大佬气得直跳脚。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听说陆军也在积极准备,明年也创办一份期刊来对抗文官系统,以夺回渐渐处于下风的舆论阵地。嗯,他们就连期刊名字都取好了,就叫《民生》,暗喻那帮自由主义分子只顾着自己捞钱,丝毫不考虑基础民生和普通老百姓死活。

黎达彦随意翻了翻这些期刊,很快便失去了兴趣。因为上面的内容都是他以前看过的,南铁这边的消息传递速度确实有些慢,因为就连报纸期刊都是本土已经过期的,令人颇感无奈。在南铁通俗图书馆内又徘徊了一阵后,黎达彦走出了小楼。外面的阳光依旧强烈,黎达彦翻身骑上了自己的坐骑,准备去附近乡村转转,看看当地有没有什么值得自己记录的东西。(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

第一百零八章 殖民统治与朝鲜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商业与外交(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二)第三十四章 南铁速度第二十三章 圣奥古斯丁(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东南太平洋(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东南太平洋(四)第三百九十六章 挖掘根基(二)第二十五章 贸易摩擦(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澳洲第五十七章 南方的英国人(五)第七十六章 目标:苏伊士港(四)第七十三章 决战:高潮(三)第三百七十章 智利南部的老朋友第六十五章 决战:主题(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判断(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去国离乡(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战争催化(二)第一百五十章 乱局(十二)第一百十三章 物资准备第二百八十七章 圣菲,指日而克!(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策应(七)第十二章 大建设(四)第四百七十八章 南铁公司(一)第四十三章 贸易与殖民(二)第五十一章 缴公粮第六十一章 决战:插曲(三)第九十六章 附属地建设(三)第六十六章 海军与海盗(一)第四十八章 波尔多风云(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拉普拉塔暗流第一百八十二章 影响(一)第一百十二章 渔汛第一百二十一章 打草谷(五)第二百四十九章 山间的躁动第二百五十章 危险的发端第四十一章 杭州湾(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湖西(三)第一百三十章 东南太平洋(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一)第二十九章 圣奥古斯丁(七)第十三章 新发展(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南锥(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三)第四十七章 勇敢者的游戏第七章 鸭子湖(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商业与外交(五)第三百四十九章 判断(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纷扰的欧洲局势(二)第二十五章 贸易摩擦(一)第九章 贝齐米萨拉卡人的噩梦(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舆情汹汹第二百四十章 东岸人在长江上(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稳固的后方第四百五十二章 西大荒(一)第一百四十章 乌江之畔(八)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起义(二)第三十章 黑河之滨(一)第三十一章 新华堡(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僵持与突破(三)第六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章 “走私商人”的兴趣第二十四章 百万法郎战争(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浑水(十)第三十章 黑河之滨(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二)第六十五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一)第三十七章 河中堡的困境(一)第二十四章 百万法郎战争(三)第十九章 济南(二)第六十五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法(一)第十三章 新发展(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伊河(四)第一百零三章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第六十章 塔城煤矿(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一)第七十章 突然恶化的局势第三百四十一章 冬日(一)第一百零八章 殖民统治与朝鲜人第六十二章 决战:插曲(四)第七十三章 决战:高潮(三)第一百零八章 殖民统治与朝鲜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序曲(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二打奇洛埃岛第二百七十六章 市面(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访问”(一)第一百十二章 橡胶第一百四十八章 乱局(十)第四百二十章 黑海乱象(一)第五十五章 南方的英国人(三)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三十八章 血河(一)第三章 非洲航线(三)第六十一章 决战:插曲(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果阿(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混乱的巴黎第五十章 南非驻屯军
第一百零八章 殖民统治与朝鲜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商业与外交(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二)第三十四章 南铁速度第二十三章 圣奥古斯丁(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东南太平洋(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东南太平洋(四)第三百九十六章 挖掘根基(二)第二十五章 贸易摩擦(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澳洲第五十七章 南方的英国人(五)第七十六章 目标:苏伊士港(四)第七十三章 决战:高潮(三)第三百七十章 智利南部的老朋友第六十五章 决战:主题(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判断(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去国离乡(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战争催化(二)第一百五十章 乱局(十二)第一百十三章 物资准备第二百八十七章 圣菲,指日而克!(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策应(七)第十二章 大建设(四)第四百七十八章 南铁公司(一)第四十三章 贸易与殖民(二)第五十一章 缴公粮第六十一章 决战:插曲(三)第九十六章 附属地建设(三)第六十六章 海军与海盗(一)第四十八章 波尔多风云(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拉普拉塔暗流第一百八十二章 影响(一)第一百十二章 渔汛第一百二十一章 打草谷(五)第二百四十九章 山间的躁动第二百五十章 危险的发端第四十一章 杭州湾(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湖西(三)第一百三十章 东南太平洋(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一)第二十九章 圣奥古斯丁(七)第十三章 新发展(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南锥(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三)第四十七章 勇敢者的游戏第七章 鸭子湖(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商业与外交(五)第三百四十九章 判断(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纷扰的欧洲局势(二)第二十五章 贸易摩擦(一)第九章 贝齐米萨拉卡人的噩梦(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舆情汹汹第二百四十章 东岸人在长江上(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稳固的后方第四百五十二章 西大荒(一)第一百四十章 乌江之畔(八)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起义(二)第三十章 黑河之滨(一)第三十一章 新华堡(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僵持与突破(三)第六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章 “走私商人”的兴趣第二十四章 百万法郎战争(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浑水(十)第三十章 黑河之滨(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二)第六十五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一)第三十七章 河中堡的困境(一)第二十四章 百万法郎战争(三)第十九章 济南(二)第六十五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法(一)第十三章 新发展(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伊河(四)第一百零三章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第六十章 塔城煤矿(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一)第七十章 突然恶化的局势第三百四十一章 冬日(一)第一百零八章 殖民统治与朝鲜人第六十二章 决战:插曲(四)第七十三章 决战:高潮(三)第一百零八章 殖民统治与朝鲜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序曲(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二打奇洛埃岛第二百七十六章 市面(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访问”(一)第一百十二章 橡胶第一百四十八章 乱局(十)第四百二十章 黑海乱象(一)第五十五章 南方的英国人(三)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三十八章 血河(一)第三章 非洲航线(三)第六十一章 决战:插曲(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果阿(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混乱的巴黎第五十章 南非驻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