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暗流涌动

杨国忠这两天脾气颇为暴躁,一天到晚阴沉着脸,对府里的奴婢非打则骂,整个杨府仿佛又回到了三九大寒之日,起因是他的长子杨暄举礼部膳部司主事一职,各个环节都已打通,连李林甫都点头答应,可批转到吏部时,却被杨慎矜驳回,‘非科举出身,不予录用!’

其中缘由杨国忠自然明白,分明就是杨慎矜挟私报复,哪里是什么非科举出身,否则他自己又怎么能做到御史中丞,现在又兼了太府寺少卿一职,但就算杨国忠知道,他也无可奈何,杨慎矜是吏部侍郎,手中握有实权,在火气无处可泄之际,他的奴仆便遭了殃。

这天下午,从皇城散朝归来,杨国便将自己关进书房,当然,他不是为了读经阅史,而是和他儿子的师傅、前年科举状元赵岳商量长子杨暄参加今年科举一事。

“进士科重诗,明经科偏策,属下以为公子基础不是太好,可报明经科,取中的机会相应要大得多。”

赵岳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窥视杨国忠的脸色,自李林甫将他安插到杨国忠的身边,赵岳凭借他的才学很快便博得正思才若渴的杨国忠的信赖,成为他的文胆,但他也着实鄙视这个不学无术之人,只凭裙带关系便飞黄腾达,哪有李相国的半点城府和雅量。

而他地儿子更是狗屁不通。四书五经都没学完,就凭去年捐来的举人,也想参加大唐的省试?哼!实在是荒谬绝伦。

但脸上却不能半点表露,他弯腰陪笑道:“属下届时可为大公子准备十几篇策论,只要公子熟记便可。”

杨国忠虽然不学无术,但毕竟当了近一年的京官,也知道大唐科举决非背十几篇策论便可通过,见赵岳说得轻描淡写。显然是在欺自己无知,他心中微微恼怒,当下便拉长声调道:“上最好,靠不上就进宫当侍卫去,李相国当年不也是侍卫出身吗?”

说完。他狠狠瞪了赵岳一眼,目光里流露出不满之意。

赵岳见杨国忠脸色不善,急改口道:“属下不是那个意思,属下是说只要事先得到科考之秘,再准备充分,便有把握通过明经科考。”

“原来你是这个意思,是我误会你了。”

杨国忠脸色稍霁,沉思片刻又道:“不知今年的主考是何人?”

“听说是礼部侍郎达奚珣为正,吏部考功署郎中苗晋卿为副。”

赵岳见杨国忠面露难色,不由微微笑道:“此事中丞大人为何不去求求相国。其实只需李相国一句话的事。”

杨国忠醒悟,却不肯在赵岳面前丢这个面子。便干咳一声,肃然道:“科举考试是举国大事。岂能因我儿子一人便寒了天下士子的心,我身为御史中丞更要遵守法纪,以后不得再提此事,你好好给他温习,考得过就考,考不过就去做侍卫,过几年我再荫他一官便是了。”

赵岳心中暗骂其无耻,脸上却面露惭色道:“御史中丞高风亮节。倒是属下想得龌龊了。”

这时,外边传来急促地脚步声。管家在外面低声道:“禀老爷,庆王殿下派人在府外等候,他要见老爷!”

“庆王殿下派人?”

杨国忠的眉头诧异地拧成一团,庆王之子李俅他是十分熟悉的,但那只是酒桌上的交情,象庆王专门派人来,这却是头一遭,找自己会有什么事,他看了看赵岳,便笑笑道:“犬子正在后宅用功,就麻烦先生了。”赵岳会意,便径直去了。

不一会儿,管家领着一人来到杨国忠的书房内,只见他不到三十岁,模样儿俊美,皮肤白皙,但眉眼间却总透出一股阴戾之气,若李清见到此人,必定会大吃一惊,此人正是当年海家唯一逃脱之人,海澜的次子海中恒。

他逃到长安寻其姐,但不久海家事发,其姐被庆王所休,发配入教坊,而他因容貌俊美,被有断袖之癣地庆王看中,藏匿在身边,改名为贾海,他心怀仇恨,曲意迎奉、讨好庆王,渐渐取得他的信任,成为他的心腹,又被任命为大执事,全权负责经营他的生意,今天一早,庆王李琮便派他来寻杨国忠,试探双方结盟的可能性。

他上前一步,先向杨国忠跪下行了一个大礼,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双手递了上去,“这是我家王爷给杨中丞的亲笔信,请过目。”

杨国忠接过信,先上下打量一下海中恒,忽然问道:“听你的口音好象也是蜀人,你叫什么名字?在庆王府内身居何职?”

海中恒起身再向杨国忠施一礼,不卑不亢道:“在下姓贾名海,是王爷府中的大执事,替他打点生意,在下是成都人,前年因家道败落才来长安,杨中丞从前做成都县尉时,我还见过杨中丞一面。”

杨国忠闻言,不由一阵呵呵大笑,“原来还是故人,来!请坐下说话。”

杨国忠拉过两把椅子请贾海(以后都称贾海)坐下,自己才懒懒地靠在长椅上,撕开信皮,抽出里面的信,细细读了起来。

信的内容很简单,无非是仰慕他刚正不阿,才德两全罢了,最后邀请他到庆王府中赴宴。

杨国忠翻来覆去看了两遍,研究其中每一个字地含义,还是看不懂这封信,按理,庆王是皇长子,地位尊崇,自己与他素无瓜葛,甚至连话都没说过几句,他也没有什么把柄在自己手上,为何会忽然向自己示好?难道是他又有什么内部消息,自己要获高升了吗?

短短一年时间,杨国忠从一个小小的金吾卫参军升到四品御史中丞,又兼京兆少尹、太府寺少卿等数职,可谓飞黄腾达四个字来形容,尽管如此,杨国忠依然不满足,他想在九寺五监中得一个正职,或者六部中任一侍郎,将他一直眼红地李清压下去,可他本人也清楚,自己寸功未立,如何升官。

本想熬几年资

,可庆王的一封信函却又重新燃起他的希望之火,他桌上,盯着贾海道:“庆王殿下还有什么口头上的话没有?”

“我家王爷让我转告中丞大人,今晚已摆下盛筵,敬请大人光临。”

停了一下,他见杨国忠眼中还有些犹豫,又徐徐将下半句话说了出来,“我家王爷在京中人脉颇广,若中丞大人有什么为难之事,不妨可对我家王爷明言,他能帮则帮。”

“为难之事?”

杨国忠忽然想到儿子参加科举一事,这倒是个好机会,他立刻展颜笑道:“你回去请转告王爷,就说杨某今晚必到。”

就在杨国忠接受庆王邀请,答应去他府上赴宴的同一时刻,在皇城尚书省的户部署衙内,李清还在和他的几个手下商讨实施盐法的具体措施,对于新盐法实施的阻力,李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自古以来,无论革新还是变法哪有顺利完成的,况且他的盐法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对即得利益者有着强大的冲击力,虽然新法只颁布了两天,但他已经可以想象得到,那些赚取盐利的人该怎样惊惶失措,又该如何密谋串联,商量对策。

按李清的计划,他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来摸清现在盐市的状况,比如,哪些有背景之人在从中牟利?各地方收取盐税地渠道和手段又是怎样?这都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调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找到实施新盐法的突破口,但李隆基却不给他调查时间,便心急火燎地颁布新法,也由此可见朝廷财政的窘迫状况。

直到李清上任几天后,他才惊讶地发现,国库的窘迫状况远比他想象得严重,各地的赋税刚刚解押进京。可扣除各种开支后,左藏存钱已不足三十万贯,而宫廷的开支一个月少说也要十万贯,也就是说,就算其他人不吃不喝,只供应宫廷一处。也仅仅只够三个月地开支,难怪他刚向李隆基提出延缓三个月再实施新法,却被李隆基一口回绝。

“看来只能摸石头过河了!”

李清无可奈何,这就算是考验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吧!

在他下手坐有两人,一人是户部左侍郎韦见素,而另一人则是度支员外郎第五琦,韦见素是韦氏旁支,一向为官谨慎、官誉清明,这次韦坚之祸也并没有涉及到他,但韦家也由此与李林甫水火不容。章仇党建立后,他便是第一批投靠章仇兼琼的要员。加上右侍郎李清,整个户部就基本上被章仇党控制。所以李林甫才会奏杨国忠为太府寺少卿,太府寺的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央行、粮食储备总局和工商行政总局,能在很大程度上制肘户部。

“李侍郎,在下以为这次新盐法实施最大的困难恐怕有二,一是地方,抗命他们不敢,但地方上地阴奉阳为却不会少,比如漏报盐田数、比如拖延时间、比如操纵当地盐市。尤其是扬州,更是盐的主产地。所以须派要员去坐镇扬州;第二个困难是京中涉及盐利的权贵,小一点的就不说了,亲王中庆王、永王都有涉及,尤其是庆王,贩卖私盐数额巨大、且公开操作,连皇上对他都睁只眼闭只眼,偏偏他又绕不过去。”

说到此,韦见素偷偷地看一眼李清,做了十几年的官,他心里非常清楚,要想顺利推行盐法,恐怕首先得将庆王拔掉,否则上不遵,下又岂能从,可是要真的动他,又谈何容易。说韦见素为官谨慎,其实就是指他很少惹事上身,能独善其身。

“属下的意思是尽快将盐铁使的衙门成立起来,使政出有门,人有专人,否则事情不但办不好,反而会误了户部的正事。”

韦见素的意思李清明白,这推行盐法需用有锐劲之人去做,象韦见素这种圆滑而从不得罪人地老老人,就算他想参与,李清也不会用他,李清淡淡一笑,道:“我找韦侍郎来,就是想告诉你,我的精力恐怕要放到推行盐法上去,以后户部日常之事还需韦侍郎多多费心。”

“这个是当然!”

韦见素心中窃喜,却又有点愧对李清,他想了想又道:“我可向李侍郎推荐一人,此人是金部下地一名主事,姓刘名宴,极精通税务,且干练有为,李侍郎不妨好好用他。”

李清点了点头,又回头对一旁沉默不言的第五琦道:“你是户部老吏,三天内,你替我草拟出一份人员清单。”

李清兼任度支郎中,而第五琦是度支员外郎,正是他地顶头上司,历史上,在安史之乱结束后,正是第五琦采用颜真卿在河北使用的卖盐募钱法,在全国推行新盐政,使安史之乱后的朝廷度过了一场严重的财政危机。

这时韦见素已经告辞离去,第五琦见他走远,这才从怀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名册,递给李清笑道:“属下早已替侍郎准备好了。”

李清大喜,接过来翻了翻,名册上足有百人之多,包括他们的简历、资质、身份背景,且大多是四十以下,正当壮年,他将名册放下,凝视着这个干练有为、颇知他心思的中年人,想了一想道:“扬州是盐铁重地,我的突破口就准备放在那里,我想命你为盐铁支使,去扬州推行盐法,你可愿意?”

第五琦起身长施一礼,肃然道:“为国赴命,我焉能推却!”

“那好!你收拾一下,明日便动身。”

李清拍了拍他地肩膀,微微笑道:“你若有任何不能解决之事,可立刻禀报于我。”

这时,门外有人急促地跑来,站在门外高声喊道:“请侍郎大人速速回府,府上派人来禀报,家里有急事!”

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48章 冷刀子(五)第68章 帘儿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60章 兄弟阋墙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131章 破局第174章 纳妾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46章 冷刀子(三)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263章 夜泊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213章 前夜第52章 暗流(四)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55章 绑架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280章 把柄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375章 京兆尹与左相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358章 马嵬坡(一)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43章 风骤起(二)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65章 杨家(四)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216章 意外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6章 上元夜(二)第298章 合作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42章 风骤起(一)第3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276章 拉拢第47章 冷刀子(四)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276章 拉拢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56章 暗访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33章 密谋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17章 摸奖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137章 南诏内讧(下)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366章 劝说李豫第354章 战争与阴谋(四)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31章 开店(二)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369章 杀将立威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66章 归程第13章 以字鉴人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286章 外放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121章 美女与阴谋第159章 初见诗圣第79章 黑帮老大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152章 东宫案(六)
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48章 冷刀子(五)第68章 帘儿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60章 兄弟阋墙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131章 破局第174章 纳妾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46章 冷刀子(三)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263章 夜泊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213章 前夜第52章 暗流(四)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55章 绑架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280章 把柄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375章 京兆尹与左相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358章 马嵬坡(一)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43章 风骤起(二)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65章 杨家(四)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216章 意外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6章 上元夜(二)第298章 合作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42章 风骤起(一)第3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276章 拉拢第47章 冷刀子(四)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276章 拉拢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56章 暗访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33章 密谋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17章 摸奖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137章 南诏内讧(下)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366章 劝说李豫第354章 战争与阴谋(四)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31章 开店(二)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369章 杀将立威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66章 归程第13章 以字鉴人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286章 外放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121章 美女与阴谋第159章 初见诗圣第79章 黑帮老大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152章 东宫案(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