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黎阳

bookmark

黎阳的人几乎已经换了一个遍,主要人口其实是新迁来的兖州兵及其家属,总共五千兵、万余口人。

这么点人,占着黎阳这么一块肥沃广阔的地方,其实完全可以搞休耕制了。

事实上他们也是这么做的。

几块地轮着来,种完第一块明年种第二块,种完第二块后年种第三块,第四年再接着种回第一块。

这样做的好处是巨大的,盖因土地有充足的时间休养生息,恢复养分,产量更高。

说白了,世界是物质的,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本来光秃秃的一片农田,凭什么一年后就长满了高高的粟麦?怎么变出来的?你变出来这些东西,是不是其他东西就少了?

养分、肥料,永远是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

可着一块地使劲往下耕种,又没有充足的肥料补充,还不给休耕的时间,只会越种越贫瘠,产量渐渐维持不住。

邵勋在黎阳转了一圈,最后在一大片草场间停了下来。

从金谷园调过来的百余户人还带了一批牲畜过来,主要是羊,另有少量牛马,甚至连骆驼都见到了十余只。

“难道加速进入北朝了?”邵勋心中暗道。

历史上北朝胡人政权,在河南、河北、关中养的牲畜那叫一个茫茫多。

《尔朱荣传》里曾记载北方地区“牛羊驼马,色别为群,谷量而已”。

如果说北朝前期还有游牧传统,比如双方争夺城池,你在西门放牧,我在东门放牧的话,到了北魏时期,基本都是固定在一个大致的范围内且牧且耕了。

“哪里人?”邵勋喊来了一位金谷园的农户,问道。

农户有些紧张,硬着头皮答道:“河内温县人。”

原来是司马氏的老乡啊,邵勋笑了笑,问道:“如何去到金谷园的?”

“先为惠皇后招募至广成泽种稻。”农户说道。

“后来呢?”邵勋随口问道。

农户看了他一眼,犹豫万分。

“让你说就说,吞吞吐吐作甚。”邵勋不悦道。

“惠皇后说陈公终日练武,需食肉,便让我等改种苜蓿,饲养牲畜。”农户低着头说道。

此言一出,远近皆惊。

邵勋张口结舌,突然间明白什么叫作死了,这还是他逼着人家说的。

同时也有些恼火,羊献容你是故意的吧?更有些愧疚,那個女人有点疯,但对他真的没话说,什么都给你了,处处为你着想。

“家里有几亩地?”他尴尬地转移话题,问道。

“原本三十亩,现有六十亩。”

“养马了?”

“养了两匹马、一头牛、二十余只羊。”

“六十亩地怎么种的?”

谈到他擅长的领域,农户也没那么紧张了,立刻说道:“二十亩种苜蓿养牲畜,二十亩种粟麦自家啖食,还有二十亩休耕。”

“休耕地一点不种吗?”

“哪能哩。”农户苦笑道:“河阳三城要收马料,干草还不要,只要豆子。这二十亩休耕地会种上豆子,三月便可收。”

豆子生长期短,三个月便可收获,对土地养分消耗少,根瘤菌还有固氮作用,其实是一种非常良好的休耕期农作物。

休耕并不意味着土地荒置,在现代农业中,休耕往往与轮作联系在一起,即原本种主粮的,换成蔬菜、杂粮,过个一两年再种主粮,让土壤有恢复养分的时间。

这种农业生产模式,并不一定就比不休耕可劲种主粮收益低,甚至更高,还能减少病虫害损失,在没有农药的时代非常重要。

当然,这只能在人少地多的时候这么搞,当人口爆炸以后,休耕就不太现实了,无法大面积普及,只能一季季主粮种下去,越种越亏,越亏越种。

甚至直到民国时期,北方的农田已经非常贫瘠了,小麦亩收也就百余斤的样子,但人们没办法,还是只能种,因为人口已增长到四亿,几乎是古代盛世时期的八到十倍,但耕地面积却没有增长八到十倍,亩收比古代也高得有限——北朝、唐宋时期,北方上田亩收高,下田亩收低,平均下来也是一百斤左右的亩收,和民国时没有太大差距。

两千年间,农业亩产其实增长极其有限。毕竟物质、能量是守恒的,在没有化肥的时代,无论伱怎么提高农业技术,边际效应只会越来越低。

“你家一年能收多少粮?”邵勋又问道。

“两年中,收了百四十斛麦子、六十斛豆。”农户答道。

“几口人?”

“大口、小口五人。”

邵勋点了点头,这个收入够吃了。

五口之家,一年吃六七十斛粮,可勉强果腹,不会饱。但他们家还养了不少牲畜,有奶吃,这就不至于饿了。

休耕地种完豆子,保不齐再种点果蔬,几个月就能收。

门前屋后再种几株果树,就更不缺了。

这就是地多的好处。

南北朝时期,一丁授田几十亩比比皆是,授田百亩都不鲜见。

这样的人地比例,哪怕粗放种植,一亩地只收大几十斤,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

唐初只有一千多万人,男丁授田百亩。

唐人诗句中,哪怕是村子里的普通庄户,各种节日也有肉吃,有酒喝。说古代人吃不到肉,并不完全准确,至少在人少地多的时候没问题。

人少地多的情况下,只要没有战争,没有灾害,老百姓不但能吃饱,还能最多耕种三年就能攒下一年的余粮——但眼下不可能没有战争,这个对农业生产影响就大了,最严重能让你家里今年少种一半地,因为缺乏了丁男,老弱妇孺种不动。

“把那几位渠帅喊过来。”邵勋吩咐道。

杨勤、刘灵二人争相而出,又互相看了看,都停下了脚步。

“速去。”邵勋催促道。

两人遂一起去,片刻之后,诸位渠帅被喊了过来。

“拜见陈公。”他们操着别扭的口音,齐声说道。

邵勋看了看他们,随手指了一人,问道:“汝何名?”

“沮渠崇。”

“匈奴人?”

“祖上本安定卢水胡,后迁居北地。”

安定、北地靠在一起,皆雍州属郡。

“以何为业?”

“放牧牛羊,也种些地。”

“如何耕牧?”

“于田畔起屋,东边种地,西边放牧。隔三年再换过来。”

邵勋一听,喜上眉梢。

胡人也懂得轮作休耕,不错,事情好办了。

“我欲在赵郡为尔等授田,如何?”他问道。

“有地就行。”

“但这田却需按金谷园之法来耕作,如何?”

“遵命。”沮渠崇一口应下了。

其实他已经与金谷园那帮人有过接触了。

不就是轮作嘛,搞得谁不懂似的。

他家的部落在安定、北地生活,早就发现其中奥妙了。

一块地,连续种个几年,一年比一年收成低,俗谓地“瘦”了。

这个时候就将其改成草场放牧,几年后再种,一下子就缓过来了,地又“肥”了。

他们是不懂其中的原因,但会总结经验啊,而且用肥瘦来比喻也非常贴切。

“是个爽利人!”邵勋拍了拍沮渠崇的肩膀,笑道:“我在安平养了几万头牛羊,全赏给你们了。”

“谢陈公。”沮渠崇这次是真高兴,立刻高呼。

谢完,他还扭头,用胡语与其他酋帅们说了一遍,所有人都拜倒在地,喜气洋洋。

邵勋也非常高兴。

他不喜欢那些游牧习性过浓、四处乱窜的部落,更喜欢这些半耕半牧,相对固定在一个区域内生活的胡人。

只要你不走,那我就好管了。时间久了,习俗变了,也就慢慢同化了。

而且,他内心之中也不希望中原的农业生产模式过于单一。

畜牧比重过低,可不是什么好事。

北魏的河阳牧场,以汲郡为核心,西延伸至河内,东延伸至顿丘、阳平交界处,当地胡汉杂处。有人种地,有人放牧,有人耕牧并举,遂有“戎马十万匹”,供“洛阳警备”,另牛羊驼等杂畜无算。

这是一个农牧混合王朝,至少在对外武力上不存在短板。而且人家人口也不少,两三千万总是有的,并没有因为大力发展畜牧业而导致人口大幅减少。更别说北魏常年战争,且只有北方半壁江山了。

“看你是个爽利人,我丑话说在前头。”邵勋又道:“拿了我的地,可是要服役打仗的。”

沮渠崇眨巴了下眼睛,问道:“可是和匈奴打?”

“自然是了。”邵勋说道:“怕了?”

“在北地被匈奴挤得待不下去,一路跑到河北来,已经够丢人了。”沮渠崇说道:“这次不想跑了。如果匈奴打过来,就和他们拼了。”

“如果匈奴不打过来呢?”邵勋反问道。

沮渠崇沉默了一会,道:“只要明公有令,打就是了。”

邵勋笑了笑,道:“方才说你爽利,现在又不爽利了。放心,立功自然会受赏,富贵无忧,且可传之子孙后代。”

“若真如明公所言,自当从命。”沮渠崇说道。

邵勋瞟了他一眼。

到底是胡人,即便已成丧家之犬了,依然桀骜不驯。

还是得磨一磨性子,慢慢收服。

我连刘氏那头野马都能驯服,不信搞不定你们。

“你最好真这么做。”邵勋说道:“走吧,我带尔等去赵郡看看。”

这次没要沮渠崇翻译,义从军副督乔洪直接选了几个能言会道又擅长各种胡语的,向各位渠帅一一言明了。

渠帅们脸上的表情各异,但都没有当场提出反对。

这就对了嘛。

寄人篱下之辈,哪有那么多挑挑拣拣的。退一万步讲,即便真要发作,也不是这个时候。

一行人很快离开了黎阳,一路向北,往荡阴方向而去。

临走之前,邵勋喊来了镇守黎阳的前东海中尉刘洽。

刘洽现在已经很坦然了,不再害怕见到邵勋,姿态摆得很低。

“春耕结束后,你率部西进朝歌,屯驻下来。”邵勋命令道:“匈奴若来挑衅,无需理会,谨守城垒即可。”

“遵命。”刘洽应道。

“好生做事,我的心胸没那么狭窄。若立功,富贵何忧?都是东海人,我不用你用谁?切记。”叮嘱完后,邵勋策马离去。

刘洽有些动容,愣愣站了许久后,又对着邵勋的背影行了一礼。

第1201章 改变命运的礼物第四十六章 奔忙第一百二十一章 出动!第1239章 进驻第二十八章 打前站第一百十四章 大虎第828章 偏师第940章 代理人第1057章 襄樊第1261章 又是随心所欲第一百零一章 平静(为盟主浙东观察使加更)第一百五十六章 利诱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新兴第1196章 宇宙的尽头是带货第852章 分化(上)第1070章 哪里最为紧要?第六十五章 朝堂安排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十六章 利速战第902章 莽出来的战机第1018章 风角第935章 入城(下)第1113章 成都与建邺第863章 震荡第三十六章 捣巢(下)第799章 对策第三十一章 道途第二章 行路(下)第871章 旧人第968章 要脸不要脸第1160章 终局(上)第二十九章 对冲第800章 崇明观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一百六十四章 方面大将第六十四章 猎物第四十二章 悬在头顶的剑第995章 老人第四十六章 价值第1049章 历史的玩笑第三十九章 言和第八十章 消息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差之人第1177章 宗室与家底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1081章 人口第858章 白登山(下)(为盟主谷神通加更)第六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一章 消化(上)第一十二章 争第1105章 腊月(上)第1045章 准备、消化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815章 无法挽回第一百零一章 平静(为盟主浙东观察使加更)第907章 奔袭第二十五章 拓跋第876章 各自摊牌第1263章 贞明第1181章 卖命的门路第三十七章 祁氏第三十三章 宿命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层第五十三章 集市第二十六章 真正的本钱第一百十七章 慕强第二十七章 庶务第四十五章 靳准在哪?第847章 破坏第三十二章 有那么傻吗?第944章 祖、王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一百七十九章 草桥第四十三章 整军第一十六章 游艺第1113章 成都与建邺第一百四十章 糊弄第一百十六章 最后的墙角第一百七十章 新战术第990章 面见(上)第1227章 奇遇第一百九十二章 军镇(下)第二百零二章 人心与对症下药(上)第十二章 又要卖命第一百三十六章 东燕第一百六十四章 方面大将第807章 太原第二章 朝议第1079章 丢下第1134章 护鲜卑长史第三十四章 预设战场第十章 契机第一百六十一章 利益交换第1252章 视察第五十章 走(为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一百九十九章 督战第六十三章 最实在的东西第1121章 西堂第1062章 陛下可走华容道,也可径下赤壁第六十一章 蚕桑与河阳
第1201章 改变命运的礼物第四十六章 奔忙第一百二十一章 出动!第1239章 进驻第二十八章 打前站第一百十四章 大虎第828章 偏师第940章 代理人第1057章 襄樊第1261章 又是随心所欲第一百零一章 平静(为盟主浙东观察使加更)第一百五十六章 利诱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新兴第1196章 宇宙的尽头是带货第852章 分化(上)第1070章 哪里最为紧要?第六十五章 朝堂安排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十六章 利速战第902章 莽出来的战机第1018章 风角第935章 入城(下)第1113章 成都与建邺第863章 震荡第三十六章 捣巢(下)第799章 对策第三十一章 道途第二章 行路(下)第871章 旧人第968章 要脸不要脸第1160章 终局(上)第二十九章 对冲第800章 崇明观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一百六十四章 方面大将第六十四章 猎物第四十二章 悬在头顶的剑第995章 老人第四十六章 价值第1049章 历史的玩笑第三十九章 言和第八十章 消息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差之人第1177章 宗室与家底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1081章 人口第858章 白登山(下)(为盟主谷神通加更)第六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一章 消化(上)第一十二章 争第1105章 腊月(上)第1045章 准备、消化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815章 无法挽回第一百零一章 平静(为盟主浙东观察使加更)第907章 奔袭第二十五章 拓跋第876章 各自摊牌第1263章 贞明第1181章 卖命的门路第三十七章 祁氏第三十三章 宿命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层第五十三章 集市第二十六章 真正的本钱第一百十七章 慕强第二十七章 庶务第四十五章 靳准在哪?第847章 破坏第三十二章 有那么傻吗?第944章 祖、王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一百七十九章 草桥第四十三章 整军第一十六章 游艺第1113章 成都与建邺第一百四十章 糊弄第一百十六章 最后的墙角第一百七十章 新战术第990章 面见(上)第1227章 奇遇第一百九十二章 军镇(下)第二百零二章 人心与对症下药(上)第十二章 又要卖命第一百三十六章 东燕第一百六十四章 方面大将第807章 太原第二章 朝议第1079章 丢下第1134章 护鲜卑长史第三十四章 预设战场第十章 契机第一百六十一章 利益交换第1252章 视察第五十章 走(为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一百九十九章 督战第六十三章 最实在的东西第1121章 西堂第1062章 陛下可走华容道,也可径下赤壁第六十一章 蚕桑与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