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上朝

bookmark

仪典完毕之后,少府把印绶、车驾等仪制用品甚至包括朝廷赐予的扈从送到邵勋府上——扈从就不要了,谢绝。

邵勋则步入太极殿,参加望日朝会。

入列之前,他与王衍谦让了下。

王衍坚持让他上座,同时眼神示意,仿佛在说:君非司马师,我亦非司马孚。

邵勋最终没有坚持。

二十九岁的大将军,坐在了六十一岁的太尉上首。

殿中一时间有些肃穆,每个人都把若有若无的目光投注过来。

梁公第一次以辅政大臣的身份上朝,大家都摸不清其中的路数,故不敢胡乱开口。

王衍瞟了一下儿子。

王玄会意,道:“陛下,去冬以来,雨雪不密,及至今春,亢旱数月。宿麦不滋、夏苗不秀,又有蝗灾,遍及大河南北十余郡。臣请陛下顾财用之出,念耕织之劳,减被灾诸郡节日进献。”

此话说完,朝官们第一反应不是看向天子,而是大将军。

邵勋没有出言反对。

天子见了,心中酸涩不已。

这就好像你看重的东西、心爱的物品被人抢走之后,那个人还当着你的面把玩。个中滋味,别提了!

于是他决定宣示一下存在感:“可。朕自服粗布大练、食粝饭素餐,与黎民百姓共度时艰。”

“陛下圣明。”王玄缓缓退下。

王衍从耳侧冠上取下白笔,在笏板上划掉一条,然后悄悄亮给邵勋。

邵勋看完,微微颔首。

除了册封仪典外,今天其实没什么大事。后面的朝会,邵勋可以参加,也可以直接回汴梁,都没关系。

他留下来,主要是体验一下新身份带来的变化罢了。

“陛下。”果然,和邵勋在笏板上看到的一样,很快有人出列奏道:“去岁以来,绢帛转贱,见钱日少,公私俱弊。臣请铸钱百万贯,由河南郡择要地便场开铸,以济公私之用。”

司马炽沉默不语。

他本能地想反对,因为国朝并无铸钱习惯,用的还是汉、魏、蜀、吴旧钱。

这些钱型制不一、重量不等,日常交易中非常不便。在绢帛价格连续两年下降的情况下——今年搞不好还要降价——财用颇有不足,铸钱还是有必要的。

但他还想看看邵勋的态度。

邵勋没有反应。

司马炽就那样盯着他,也不说话,仿佛在赌气一般。

王衍扫视一圈。

被他扫到的众人纷纷出列,请道:“陛下,臣请铸钱。”

邵勋终于说话了,只见跪坐于席上,揖道:“陛下,臣以为可开场铸钱。”

司马炽左看看右看看,最终闭上眼睛,道:“可。”

“陛下,记事记言,史官之职。近年多故,诸事不谐,以致中断。臣请遣史官采撷旧事,缀录于册,按季送馆……”

“陛下,有司决断狱囚,过于费时……”

奏完前两桩事后,群臣一个接一個上奏。

邵勋在一旁静静听着。

这些事大多言之有物,朝堂上也不全是混子嘛。

他莫名想到,王朝兴替之时,很多旧官僚沿用下来,成为新朝之官。这些旧官僚一时间颇为积极,卖力办事,不昏庸了,也不推托了,好像一个个变身干世之才似的。

说到底,还是看环境的。

新朝开国天子眼里容不得沙子,也不容易被糊弄,过往的小聪明、小手段用不上了。再者,官场经历了清洗,生态变了,风气也变了,不得不卷起来,故显得朝气蓬勃。

大概便是这样吧。

今日他坐在这里,很多人急于表现,以求上进,或者保住现有地位,可以理解。

只是——这样是不是太伤人了?

邵勋瞟了一眼天子,好整以暇地坐着。

******

朝会罢散之后,邵勋与王衍并肩而出。

有些脸皮厚的朝官,纷纷上前行礼,邵勋一一回应。

“今日如何?”王衍看着邵勋,笑问道。

“颇有所感。”邵勋笑道。

王衍亦笑,又道:“之国之后,需得在洛汴之间置驿站,最好三十里一驿,快马发放公函。”

“此事我会嘱人办理的。”邵勋说道。

“为何不留在洛阳或许昌?”王衍犹豫了一下,问道。

“清净。”邵勋只回了这一句,便出了宫城。

曹操离开许昌,去邺城建霸府,是为了脱离颍川士族的钳制。

高欢离开邺城,到晋阳建霸府,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战争。

邵勋离开许昌,至汴梁建霸府,主要目的是为了联结大河南北,同时经营独属于自己的地盘。

曹、高、邵三位,在某些地方其实是共通的,想法思路大同小异,可不仅仅都爱人妻。

王衍也隐约猜到了一点。

梁国十郡之地中,陈郡便清理得十分彻底。何氏被灭族,谢氏等族大部南迁,留下来的不多,成不了气候。现在说得上号的士族只有袁氏一家,还是邵氏姻亲,王氏是新贵,但底蕴极差,还不如已经南迁的谢氏等族。

梁国屡经战乱,乞活军王平部过去后,滋扰不休,很多士族豪强南渡江东了。

匈奴抄掠河南,梁国两次沦为战场。

庾琛任梁国内史时,清丈田亩、户口,有人作乱,旋起旋灭,到这会已经被清理得差不多了。

至于南顿、新蔡,那是邵勋大面积安置流民的地方,当地最大的士族应氏还被狠狠打压过一番,大部南渡荆湘。

濮阳、魏、汲、顿丘四郡,乃晋匈反复拉锯多年的地方,别说普通老百姓了,士族豪强也受不了三天两头示警,征粮派役,乃至被人无端攻打,能走的都走了,白地一个。

真正还有较强豪族势力的,也就汝南、陈留二郡了,但比起十几年前也大为不如。

邵勋移镇汴梁,大概是想就近压制、收拾陈留大族,收其田亩、庄客,扶植小门小户起来与世家大族打擂台,自己居中裁判,牟取好处。时机成熟后,清丈田亩、户口,建立真正稳固的统治。

他的野心是真的大!

王衍不知道心中是什么滋味。旱蝗交加那两年,是邵勋收拢流民的高峰,奠定了如今的基业。梁国十郡,其实早被他收拾很多了,如今只不过是把这些“熟地”凑在一起罢了。

梁国是结果,不是过程。

另外,邵太白的眼光也是真的毒,他完全奔着士族的根本去的:土地、部曲。

很多人一听“士族”,就下意识把他们等同,大错特错。

土地部曲被削减的士族,那就是跛脚的士族。

没有土地部曲的士族,那就是天家的一条狗。

邵勋提拔小门小户,这些即便演变成新的士族,与现在的士族实力也注定相去甚远。

每每想到此处,王衍就很纠结。

其实他以前也思考过这方面的事,结论是乱世之中,家业受损难以避免,但只要保住大半,不伤筋动骨就是可以接受的。甚至于,哪怕损失一半家业,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但理智上接受了,情感上还有些不甘。

何去何从,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邵勋不愿走捷径,如之奈何。

******

正在洛阳城西躬耕的梁芬很快得知了京中发生的事情,是原龙骧将军府西阁祭酒、汝南国大农,现大将军府东阁祭酒傅宣告诉他的。

“大将军府幕职定得差不多了。”傅宣说道:“左军司王夷甫,其又辟太原温峤为军谘祭酒,同时留任济阴卞敦,二人一同辅佐王衍。右军司卢子道,其引范阳祖应为军谘祭酒,原兖州军谘祭酒闾丘冲留任。”

两个军师,分掌府事。二人各自征辟了一个心腹,又都留用了一个梁公旧人——邵勋原为兖州幕府军司。

“兖州幕府司马裴邵为左长史,颍川庾子美为右长史。”

“陈有根、羊忱仍为左右司马。”

“梁公妹婿、郾城令袁能,与梁公门生、龙骧从事中郎郑隆并为主簿。”

“燕国阳裕、顿丘京禅并为记室督。”

“曹胤为府掾,糜直、柳安之、庾亮、毛邦等人为参军,堵阳屯田校尉邵光为督护……”

傅宣一个一个数着,梁芬一个一个听着。

听到最后,感觉与自己想的没有太大差别,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河北人的比例变高了。很明显,梁公以河南为基,并试图把河北也变成自己的根基。

“梁公这几日便要离京了吧?”梁芬问道。

“也就旬日间的事情了。”傅宣回道:“汴梁那边还在营建宫城,接下来一年幕府僚佐们大概都得挤在县城里办公。”

说到这里,傅宣叹了口气,小心翼翼地问道:“明公何不出仕?关西士人本来就少,还群龙无首,更不成气候了。”

各地士人之中,西州士人大概是最支持邵勋,且在出身问题上看得最淡的一个群体了。

关西之地,自汉以来就胡汉杂处,风气是不太一样的。另外,他们的家族基业多沦陷于匈奴,大部分族人也与匈奴开始了合作,他们这些留在关东的子弟顿时尴尬了起来。

田地、部曲、钱财,要啥没啥,不支持梁公能怎么办?

傅宣就希望梁芬能够出山,成为关西士人的领袖,带领他们在乱世中分一杯羹——蛇无头不行嘛。

梁芬摆了摆手,拒绝了。

傅宣一皱眉,突然说道:“明公,前些时日我在法始立寺外见得皇后,上前行礼之时,见皇后嘴角淤青。宫中还有流言,天子欲废皇后,并赐死之……”

梁芬面容平静,没说什么,但拳头已经悄悄握了起来。

达到目的后,傅宣也不再多说了,只道:“庾子美要去汴梁当相国了,梁公正在寻找司隶校尉的人选。”

说完,傅宣便告辞了。

第三十六章 莫敢敌者第一百九十九章 督战第1210章 意想不到之人第1253章 成果第1121章 西堂第三十章 快控几不住我寄几了第1041章 定调与期望第1062章 陛下可走华容道,也可径下赤壁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二十一章 政治表态第四十一章 侦查第三十六章 捣巢(下)第七十六章 怎么办第1160章 终局(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随我东山再起第一百三十四章 战略意图第895章 动员(上)第1116章 书第一百十六章 来人第1195章 新门路第1182章 大会第895章 动员(上)第812章 借题发挥第1171章 姨甥第1003章 来都来了,就别走了第1133章 看法第1179章 压力第三章 先下一城(为盟主盲眼狙击手加更)第1089章 家事与政治第1273章 风气第一百三十七章 年前日常(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分类第一百二十二章 试探第二十章 浚仪第809章 变化第1153章 试探第七十五章 变幻第1218章 威逼第1189章 收官第1135章 新衙门开张第九章 天地之威第1019章 生机勃勃第一百零七章 富婆通讯录第一百零六章 暴躁的笼中鸟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差之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业?第八十七章 相忍为国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南阳王(下)第八十六章 风平浪静(下)第1245章 精舍(下)第十章 忠于什么第八十一章 慵懒的年节第1049章 历史的玩笑第十七章 先锋第1168章 奔丧第1219章 各自应对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三十章 塑造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敢说个“斩”字吗?第十六章 汲桑第八十八章 农事与办公第二十二章 重臣们第1029章 补救(上)第二百零四章 四处活动的老登们第一百三十章 特权阶级第969章 王政(上)第1155章 折损第四十一章 怨言与崩第812章 借题发挥第1082章 安插自己人第六十七章 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五十三章 笼络第一百零七章 宽厚第1060章 阻遏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届全体大会第1251章 海路第1186章 劫难第三十二章 怕了第七章 阴结少年第一百十五章 征集第一百二十五章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第三十一章 殿议第906章 微妙的关系第1201章 改变命运的礼物第1185章 追猎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头第一百十二章 农事第十三章 离别与战术第五十六章 诸般手段第一百十八章 运气第五十七章 战报与会面第三十章 勤王第1035章 赌神(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稳重的选择第1245章 精舍(下)第1024章 无疾而终第964章 生老病死第二十章 撤离第972章 机构蛋糕
第三十六章 莫敢敌者第一百九十九章 督战第1210章 意想不到之人第1253章 成果第1121章 西堂第三十章 快控几不住我寄几了第1041章 定调与期望第1062章 陛下可走华容道,也可径下赤壁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二十一章 政治表态第四十一章 侦查第三十六章 捣巢(下)第七十六章 怎么办第1160章 终局(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随我东山再起第一百三十四章 战略意图第895章 动员(上)第1116章 书第一百十六章 来人第1195章 新门路第1182章 大会第895章 动员(上)第812章 借题发挥第1171章 姨甥第1003章 来都来了,就别走了第1133章 看法第1179章 压力第三章 先下一城(为盟主盲眼狙击手加更)第1089章 家事与政治第1273章 风气第一百三十七章 年前日常(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分类第一百二十二章 试探第二十章 浚仪第809章 变化第1153章 试探第七十五章 变幻第1218章 威逼第1189章 收官第1135章 新衙门开张第九章 天地之威第1019章 生机勃勃第一百零七章 富婆通讯录第一百零六章 暴躁的笼中鸟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差之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业?第八十七章 相忍为国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南阳王(下)第八十六章 风平浪静(下)第1245章 精舍(下)第十章 忠于什么第八十一章 慵懒的年节第1049章 历史的玩笑第十七章 先锋第1168章 奔丧第1219章 各自应对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三十章 塑造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敢说个“斩”字吗?第十六章 汲桑第八十八章 农事与办公第二十二章 重臣们第1029章 补救(上)第二百零四章 四处活动的老登们第一百三十章 特权阶级第969章 王政(上)第1155章 折损第四十一章 怨言与崩第812章 借题发挥第1082章 安插自己人第六十七章 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五十三章 笼络第一百零七章 宽厚第1060章 阻遏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届全体大会第1251章 海路第1186章 劫难第三十二章 怕了第七章 阴结少年第一百十五章 征集第一百二十五章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第三十一章 殿议第906章 微妙的关系第1201章 改变命运的礼物第1185章 追猎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头第一百十二章 农事第十三章 离别与战术第五十六章 诸般手段第一百十八章 运气第五十七章 战报与会面第三十章 勤王第1035章 赌神(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稳重的选择第1245章 精舍(下)第1024章 无疾而终第964章 生老病死第二十章 撤离第972章 机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