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改制(下)

bookmark

陈留有很多不大不小的士族豪强,如边氏、董氏、王氏、吴氏等等,各有田地部曲。

其中,边氏没落得最厉害,曹操杀边让之后,这个家族就没落了。

但士族之间毕竟打断骨头连着筋,边让的外孙虞松二十出头就被司马懿辟为幕僚,出征辽东,后再任掾。

司马师秉政时,虞松为其主簿,最终以曹魏中书令、大司农之职去世。

陈留虞氏其实就是靠司马氏起家的,也算是司马氏铁杆。

如此卖力,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曹操杀其外公边让的因素在内了——世家大族编织成了一张绵密的网,以曹操之能也无法斩草除根。

虞氏自称陈留世家,其实在如今的行政区划中,他们家所在的东昏城已经被划入了济阳郡之内,先帝时隶外黄县,后入济阳县,如今东昏城是一个龙骧府驻地。

所以,陈留虞氏现在应该叫济阳虞氏。

司马睿的元配正妻虞孟母就出身济阳虞氏,其人已在南渡后不久的永嘉六年(312)病逝,享年三十五岁——应是去了建邺后水土不服,适应不了环境。

这样一个家族,虽然有一二子弟在大将军府当低级幕僚,但他们造反也不奇怪。毕竟家族大着呢,不可能每个人的想法都一样,有时候几个主要家族成员闹起脾气,就可能裹挟其他人一起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但陈留太守刘泌还是决定给他们一次机会,让董氏、边氏、王氏子弟入庄园劝说,征集起来的丁壮则在外面列阵。

等待期间,刘泌还与梁国田曹令史褚裒闲谈。

褚裒是豫州刺史褚翜从弟,出身阳翟褚氏,投梁王甚早,很得信重。

平阳有传闻,褚翜可能很快就会被调过去,出任实权高官,为接替庾琛做准备,因为后者的身体不太好了。

“听闻大王欲改税制,豫州会不会改?”刘泌问道。

其实,他不是想问豫州,而是想旁敲侧击知道冀州如何。就目前传出来的消息,新税制应该只在梁国二十郡施行,二十郡之外还是老办法派捐,但消息较为杂乱,始终没个准,他很想知道。

“豫州并未接到消息。”褚裒并不隐瞒:“兄长居襄城数年,反复清理过襄城郡户口,但颍川、谯、沛、鲁四郡国一直未有动静。若要在豫州施行新制,肯定先要度田。”

刘泌也是这么想的,听到褚裒这番话后,心中大定。

说实话,即便心向梁王,也不愿意看到度田之事大肆推行。

在梁国二十郡内这么搞大家还能接受,很多梁国士人都去二十郡之外购地置产业,就是为了弥补损失。

这要是再一锅端了,真的肉疼。

“你既在田曹,可知怎么个收税法?”刘泌问道。

“刘公,我才去田曹数月。”褚裒苦笑道:“只听闻税制半新半旧,新旧参半。”

“说来听听。”刘泌说道。

“田租每亩课谷至少一斗,按户征收。”褚裒说道:“国朝有正户、次丁户等,听闻新制中,户亦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户按五十亩收,中等户、下等户不知。不过也有传闻,诸郡户籍并未分三等户,或许短期内只按户征收,不分等,待天下大定再改。”

“有这事?”刘泌惊讶道。

“是。”褚裒说道:“王长子璋于上林苑试了半年多了。”

刘泌嗯了一声,其实和国朝那个从未真正施行过的旧税制差不多。

他粗粗盘算了下,陈留郡目前共有67000余户、33万6000余口人,平均一户五口。

如果分三等户的话,印象中还是以上等户居多。

如果不分等的话,去掉府兵不到一万户,剩下的按户征收,一次不到二十九万斛,税负其实是非常轻的,大概也就三十税一的样子。

“不过又有人提及,今有两年三熟制,与汉魏时一年一熟不一样,故建议降低每亩田租,但多收一次,即夏粮收获后征一次夏税,秋粮收获后征一次秋税。夏秋二税亦可试着并在一起收。”褚裒又道:“不过大王否决了,认为税负过重。”

刘泌轻轻颔首。

“此为田租。”褚裒说道:“户调绢三匹、绵三斤,此亦为国朝旧制。输布者,加五分之一,麻三斤,此为新制。”

新制之下,照顾到有些地方不产绢帛,那么可用各色布冲抵,代价是多五分之一,即原本三匹绢的,就变成三匹又24尺布。

“另有庸。每户出一丁,每年二旬力役,可出绢抵充,每日三尺,出六十尺(1.5匹)便可免此力役。”

“租庸调之外,另纳地税,每亩别课二升谷,以为义仓,赈济之用。”

褚裒说完,刘泌快速心算了一下。

一户百姓每年的赋税开支是:粮六斛、绢四匹半、绵三斤。

赋税以外也有开支,这个其实才是大头。

以一家五口计,一年省着点吃需要60斛以上的粮,这是考虑到补充大量野菜、果蔬、牛羊奶之后的最低数字,其实是吃不太饱的,如果要吃饱,再加30斛。每亩用种子四升,五十亩就要20斛种子。

衣服、鞋子、头巾之类的开支,两三年一套,平均每年一匹布的样子。

村社集体活动,如社日节之类,平均一年的支出是二三斛粮。

日常用品支出,这个姑且算与家庭养殖、农闲出外佣工收入相抵。

综合算下来,一户每年至少支出粮90-120斛、绢布五匹半、绵麻三斤。

那么收入呢?

假设五十亩地,粟麦亩收三斛、杂粮亩收一斛半,两年三熟制下,每年大约收一百八十八斛粮豆。

五亩宅园中,拿半亩用作住宅,四亩植桑,可出绢三匹。

绵三斤倒是不难,都是些杂碎丝头之类,但绢还差两匹半。以两亩桑林出绢一匹半来算,还差三四亩地。

这个其实倒不难解决,因为一亩地只能种八株桑树,那是考虑到不能太密。而在田间地头、池塘周边之类的破碎小地块上,还可以种桑树。

实在不行,多拿两亩地出来就行,且种桑树的几亩地里,桑下还可以套种豆子、瓜果菜蔬之类,这也是一笔收入。

另外,梁王最初在陈郡收拢旱灾蝗灾后的流民,最初一户给田三十亩。那些人家一户最多两三人,甚至单丁成户,三十亩勉强够用,毕竟人少,当时也不怎么收税。

后来人多了以后,每户倍给田,而收税只按五十亩计,多出来的十亩不课税,只要能种,收的都是自己的,这十亩地完全可以植桑种果树。

再者,而今地广人稀,荒地多得不得了,家庭养殖收入其实并不低,刘泌觉得将其与日用品支出相抵太夸张了,事实上可剩余不少。

这个剩余的做什么?

其实农户还有别的支出。比如儿子长大了,要盖房,或者家里的房子要修缮,这是不是支出?

比如要买耕牛,假设一头耕牛能用十年,即便均摊到每年,差不多也要支出一匹绢的样子。

再比如给寺庙、道观敬奉之类,又或者偶尔吃肉、喝酒、游玩,都是开支。

总体而言,如果不闹灾,田舍夫的日子是过得下去的,每年都有大几十斛粮食、几匹绢的盈余。

古时耕作三年有一年盈余,现在耕作两年就有一年盈余。

但不闹灾是不可能的,小灾也是灾,即便不绝收,一定幅度的减产则大有可能。

但怎么说呢,日子是过得下去的。

在六十亩之外的公共荒地没被日益增长的人口瓜分掉之前,只要不是严重到绝收的大灾,农人都能坚持下去,甚至过得还不错。

哦,对了,还有徭役——这个就没法说了,尤其是战争年代。

赋税对一户家庭来说其实不是什么大的负担,但徭役是真害人。

想到这里,刘泌叹了口气。

这就是很多人反对战争的主要原因。

公卿大将打赢了敌人,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世之人对其大加赞誉,因为他们无需承担当世之人的苦痛。

但包括刘泌自己在内,他们就是当世之人。

“刘府君……”正叹气间,前方的庄园大门洞开,虞氏族人哭哭啼啼走了出来。

刘泌整了整衣袍,举步上前,怒道:“你说说,你们弄得这叫什么事?咦,虞公这是……”

“家父急怒攻心,忧惧而死。”有人痛哭道。

“唉!”刘泌叹了口气,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游击将军邵慎、左军将军常粲对视一眼,也叹了口气,只不过他们哀叹的原因就和刘泌大不一样了。

虞氏也真是蠢得惊人!

你如果顽抗到底,我们还高看你一眼,赞你一声好汉子。可你半途投降是怎么回事啊?

兄弟们远道而来,屁的战功都没有,也就能分一点浮财。

“收拾一点随身用品,准备北上岢岚吧。”刘泌脸色一肃,说道。

按照得到的命令,军到出降,犯事之人全家流放岢岚,田地收归国有,浮财一半拿来赏赐出战军士,一半充作郡府用度。

庄客部曲则点计清楚,编为役户,将来可充作府兵部曲。

扎根济阳几代人的虞氏家族,除了两个在幕府做事的官员外,算是彻底败落了。

由此可以看出,梁国度田是铁律,毫不容情。

只有度完田,才能推行新税制,这是很明白的事情。

第855章 行猎与政治(上)第1172章 突发第一百九十四章 宁朔宫第一百六十九章 败势难止第八十九章 求官第一百五十三章 旧地重游第1015章 糊弄一番得了第十一章 我来带你们乞活第六十七章 北上(下)第五十二章 南阳与秦州第1260章 万象第1228章 强势第1144章 “双向奔赴”第八十三章 仪典第九十二章 司空最后的下落第910章 放弃第一百五十八章 鬼啊!(给盟主盖世之平凡加更)第824章 礼物第926章 诸般手段第四十章 二手准备第1209章 篱笆城(下)第1175章 行万里路(上)第七十七章 挺进第1002章 赌狗第八十八章 洛阳城里无好人第815章 无法挽回第1142章 将军走此小道第1188章 三线第八十章 消息第一百六十章 南阳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流第三章 私人聚会第三十八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一百零八章 信第三十三章 猜测第四十七章 坚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四十二章 真正的目标第六十四章 两个皇帝第1196章 宇宙的尽头是带货第一百二十二章 挣命第1059章 苦果第899章 决意第二十二章 行踪第二十五章 先去看看再说第1158章 大厦将倾第865章 打不过就加入(为盟主齐王月加更)第1277章 辩论第一百零九章 前出第1018章 风角第1091章 见面第868章 新气象第八十四章 一天第1147章 断后与溃退第三十一章 道途第二百十二章 注解第885章 改制(上)第970章 王政(下)第1204章 咸集第1102章 一切尽在掌握中?第867章 会见第六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1118章 温与赵第二十二章 决胜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衡第1097章 都水监第十三章 南北布置(上)第九十二章 吉兆第一百十九章 威胁第989章 岔路第899章 决意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打就打第一百四十五章 抢第928章 南下与接见(下)第八十九章 吞并友军是优良传统第六十四章 摆驾河内第1203章 归来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1135章 新衙门开张第一百八十六章 抓捕与人选第一百八十章 “滚”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1253章 成果第四十九章 凉州鸱苕第一百三十七章 年前日常(上)第1022章 风格迥异的对手第一百七十三章 种地大军第六章 措手不及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北对进(下)第908章 阻截第一十五章 操控第二十九章 迟恐晚矣第五十一章 善后第一百四十八章 斗而不破第1035章 赌神(下)第一百三十章 特权阶级第三十四章 当机立断第796章 老人第八十二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记忆
第855章 行猎与政治(上)第1172章 突发第一百九十四章 宁朔宫第一百六十九章 败势难止第八十九章 求官第一百五十三章 旧地重游第1015章 糊弄一番得了第十一章 我来带你们乞活第六十七章 北上(下)第五十二章 南阳与秦州第1260章 万象第1228章 强势第1144章 “双向奔赴”第八十三章 仪典第九十二章 司空最后的下落第910章 放弃第一百五十八章 鬼啊!(给盟主盖世之平凡加更)第824章 礼物第926章 诸般手段第四十章 二手准备第1209章 篱笆城(下)第1175章 行万里路(上)第七十七章 挺进第1002章 赌狗第八十八章 洛阳城里无好人第815章 无法挽回第1142章 将军走此小道第1188章 三线第八十章 消息第一百六十章 南阳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流第三章 私人聚会第三十八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一百零八章 信第三十三章 猜测第四十七章 坚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四十二章 真正的目标第六十四章 两个皇帝第1196章 宇宙的尽头是带货第一百二十二章 挣命第1059章 苦果第899章 决意第二十二章 行踪第二十五章 先去看看再说第1158章 大厦将倾第865章 打不过就加入(为盟主齐王月加更)第1277章 辩论第一百零九章 前出第1018章 风角第1091章 见面第868章 新气象第八十四章 一天第1147章 断后与溃退第三十一章 道途第二百十二章 注解第885章 改制(上)第970章 王政(下)第1204章 咸集第1102章 一切尽在掌握中?第867章 会见第六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1118章 温与赵第二十二章 决胜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衡第1097章 都水监第十三章 南北布置(上)第九十二章 吉兆第一百十九章 威胁第989章 岔路第899章 决意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打就打第一百四十五章 抢第928章 南下与接见(下)第八十九章 吞并友军是优良传统第六十四章 摆驾河内第1203章 归来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1135章 新衙门开张第一百八十六章 抓捕与人选第一百八十章 “滚”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1253章 成果第四十九章 凉州鸱苕第一百三十七章 年前日常(上)第1022章 风格迥异的对手第一百七十三章 种地大军第六章 措手不及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北对进(下)第908章 阻截第一十五章 操控第二十九章 迟恐晚矣第五十一章 善后第一百四十八章 斗而不破第1035章 赌神(下)第一百三十章 特权阶级第三十四章 当机立断第796章 老人第八十二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