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三世说与大同世界

第二十章三世说与大同世界

朱祁镇说道:“公羊家的三世说,朕以为有未尽之言?先生以为?”

于谦心中暗暗揣摩朱祁镇所言背后的意思。

无他,于谦虽然不是什么大儒,但是如果说他对公羊家没有一点了解,却是假的了。只是于谦更明白一件事情。

皇帝每一句话,都不是凭空而发。

再联系到西征之中中枢各种莫名其妙的动作。于谦心中隐隐约约有所预料了。

他口中却一本正经所道:“董子所言,无非三世说,与五德说,与大一统说。五德终始,循环反复。王者治世,补人道之失,故用天道,次而用地道,再次用人道,如此循环往复。世事也是如此,天下之间,无非是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继而天道轮回,周而复始而已。”

朱祁镇到没有想到,公羊家还有这样的解释。

即便如此,朱祁镇对公羊家的喜欢又深了一层,除却那些玄之又玄,不容易理解的天道,地道,人道之外,他所说的在后世看来,就是历史周期律。

这个规律如果是对中国历史的总结,是有其准确性的。

要知道,公羊家的理论提出是在西汉,而用公羊家的三世说去套西汉之后的历史,并没有不妥当的地方。

朱祁镇叹息一声,说道:“我今日才明白圣人大义微言,三世说实在是金玉良言。想来我太祖的时候,乃是据乱世。我太宗仁宗宣宗之经营,应该算是升平世,臣登基以来三十一个春秋,昼夜忧叹,常思上负祖宗,下劳臣工。而今逐瓦刺灭安南朝鲜,天下承平,百姓不敢说安乐,但是赋税有度,天灾人祸有人赈济。先生以为此是不是太平世?”

于谦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只能硬着头皮说道:“是。”

朱祁镇叹息一声,说道:“如此一来,据乱世不知道在何时将到?”

于谦说道:“陛下,我朝秉太祖驱逐鞑虏之德,得朝之正,远迈汉唐,上天庇佑,自当千秋万世。”

朱祁镇说道:“先生,就不是哄朕了,朕不是三岁小儿了,又岂能不知道天下是何等情况?大明土地兼并一日盛过一日,别的不说,顺天府境内,几乎都是勋贵外戚土地,甚至有人向朕请河间,保定之地。”

“朕固然不许,但是此辈兼并土地之意,从无一日休止,以朕之见,不出百年之间,天下土地就有五成以上,为人所兼并,到时候朝廷国力不支,各地百姓无以谋生,有是一场据乱世到来。”

“我大明宗室固然不保,但是天下百姓又要遭受大难,实在是朕所不能忍。”

于谦说道:“陛下勿需忧心,只要我大明秉圣德不失,总有波折,也无碍大局。”

朱祁镇问道:“何为圣德?”

于谦说道:“爱民而已。”

朱祁镇说道:“先生,朕不甘心,千百年来,天下熙熙,正如公羊家所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如此循环往复。难道真是人力难以抵抗天命?或者这就是所谓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于谦一时间无言。

朱祁镇说道:“先生,你知道,我读书最喜欢读一段是那一段吗?”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于谦的声音低沉,不用朱祁镇背下面一段,他就开始吟诵道:“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朱祁镇本来是用此打动于谦。但是他深情的吟诵,却先打动了自己。

社会的终极理想,叫他为共产主义也好,叫他乌托邦也好,叫他大同世界也好,都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那种震动人心的理想主义,不管在什么时代拿出来,都有发人肺腑,动人心魄的力量。

而朱祁镇更是从这些文字之中,看到了后世种种。

是的。

后世固然与这种极大理想化的社会,有很大的区别。

我们有我的的烦恼。

但是这些烦恼大多都是生存权利得到保障的基础之上。

而即便而今所谓之盛事,每年冬天北京城的街道之中,都会有路倒。少则十几个,多则几百个。

这是所有人习以为常,但是朱祁镇看来,却不忍直视的事实。

每想到这一点,朱祁镇就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复杂感情,有愧疚,有激动,有奋进如是种种。

他愧疚为,他作为大明皇帝,天下之父母。

却让大明百姓生生冻饿而死。每当这个时候,他都想急切的想有所作为,但是冷冰冰的现实,一次次泼他冷水。

让他的心中在痛苦之中,反复挣扎。

这就是据天下之大,不爱奢华,不爱美色,不爱享受,数十年如一日,批阅奏折,勤于政务的根本原因。

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应该与不能之间,想要做到与无能为力之间巨大的痛苦。

“陛下。”于谦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双目发红了,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说道:“臣自束发读书以来,圣人之言,从不敢忘,只是时过境迁,井田决计不可行。”

朱祁镇收敛自己的情绪,心中微微一愣,暗道:“怎么跑到井田上面了?”

朱祁镇做闭目养神之状,心中默默回想了好一阵子,才算是理清楚,井田与大同世界之间的关系。

怎么说,大同世界这个概念。固然是儒家社会终极理想。但是并不说历代大儒并没有为这个理想努力过。

恰恰相反,有很多人都努力过。

他们的努力方向就是井田。

儒家对周礼的无限追求,也将井田制度,成为他们认为构成大同世界根本办法。所以历朝历代大儒口中,井田制度,都是一个被反复论及的概念。

很多制度都与井田制度有关系。

比如府兵制度,比如理学提倡的乡礼制度,都是他们对井田制度另外一种实践方法。

而用井田来限制土地兼并,更是非常对路的思考。

井田制度具体制度,历代大儒之间也是有所争论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朱祁镇心中却有一些暗笑,在他看来井田制度几乎是奴隶社会的农奴制度了。怎么可能复兴。

但是他脸上依旧表现出沉重的神色,说道:“除却井田制度之外,就没有一个可以到达大同世界的办法了吗?”

“朕只能看这大明从今日之后,每况愈下,最后让天下再次陷入据乱世之中,生灵涂炭,惨不忍睹吗?”

“先生,你是朕的老师之一,你能告诉我该怎么做吗?”

于谦缓缓跪下行礼,说道:“老臣有罪,不能为陛下分忧。不过臣请陛下以此问颁布明报,令天下大儒名臣商议此事,臣以为结天下之力,总会有办法的。”

于谦这一番话,却让朱祁镇心中一动,暗道:“我怎么忘记了这一点?”

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动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况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礼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云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三十六章 南方卫所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钱袋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二百零四章 杨洪vs阿刺知院第五章 瓦刺与西域第八十章 西宁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杨荣地一百五十四章 传檄可定藏地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机会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第四十七章 铁壁镇南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贤的决择第二十六章 京城飞报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十八章 铁面讲官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七十章 杨士奇治水意见第一百三十七章 见石亨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坚决第六十二章 杨信的失望第三章 灾年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进派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贵圈子的烂事第四章 太后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七十四章 缓与急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八十章 西宁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八十二章 殿试第二百章 马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十八章 铁面讲官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一百零六章 巡抚日本端木瑞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镇守南京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脱脱不花赌赢了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九十九章 西军脆败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十二章 内阁与司礼监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谋主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六章 扩大的兵部第九十四章 成国公反制计划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四十一章 天下风潮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章 财政危机的延续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报速报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单的利弊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二十章 真相第九十五章 西军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四十三章 万方有过,罪在朕躬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难题
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动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况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礼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云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三十六章 南方卫所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钱袋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二百零四章 杨洪vs阿刺知院第五章 瓦刺与西域第八十章 西宁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杨荣地一百五十四章 传檄可定藏地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机会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第四十七章 铁壁镇南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贤的决择第二十六章 京城飞报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十八章 铁面讲官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七十章 杨士奇治水意见第一百三十七章 见石亨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坚决第六十二章 杨信的失望第三章 灾年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进派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贵圈子的烂事第四章 太后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七十四章 缓与急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八十章 西宁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八十二章 殿试第二百章 马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十八章 铁面讲官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一百零六章 巡抚日本端木瑞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镇守南京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脱脱不花赌赢了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九十九章 西军脆败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十二章 内阁与司礼监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谋主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六章 扩大的兵部第九十四章 成国公反制计划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四十一章 天下风潮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章 财政危机的延续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报速报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单的利弊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二十章 真相第九十五章 西军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四十三章 万方有过,罪在朕躬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