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荀相求见。”
晚膳用罢。
刘协心情不错。
正手按琴弦,缓缓拨动。
坐在他身旁的分别是迎春以及蔡琰。
其中蔡琰负责指点他的拨弦姿势,以及节奏上的轻重缓急变化。
迎春则坐于一旁引火烹茶,茶香缭绕。
如此良辰美景,红袖添香。
令刘协心情愉悦,畅快不已。
还是当皇帝好啊!
那日在寝宫中,被迎春当面撞见他与蔡琰睡在一张床上。
虽然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
但真若是换了别的身份。
现在他纵然能和二女闲坐共饮花茶、一同学琴。
但氛围方面,想要有现在这么轻松加愉快,恐怕是想也不用想了。
“文姬妹妹,来尝尝这茶吧。”
刘协视线范围内。
迎春面带微笑的将刚沏好的茶水推到了蔡琰身前:“文姬妹妹的琴音,每每听到,皆有新鲜感觉,让人如同沐浴在三月的春风之中,难以忘怀呀。”
“迎春姐姐谬赞了,文姬也只不过算是粗通琴道罢了,倒是迎春姐姐这茶沏的,妹妹可从未喝过这么好喝的花茶,陛下能有迎春姐姐朝夕相伴,当真是福气不浅呀。”
蔡琰同样目露笑意,回以客套语句。
“陛下是天子,当然有福气啦,不过文姬你说笑了,迎春只不过是个小小婢女罢了,他日若文姬留宿宫中,奴婢还要再为您更衣呢。”
“迎春姐姐还在记恨妹妹吗,文姬对天发誓,那日我若知入殿者是迎春姐姐,文姬必然忍痛起身相迎,绝不会高卧不起,失了礼数的。”
“妹妹这是哪里话……”
“姐姐这是哪里话……”
俩个女人你一言我一语,左一句右一句。
虽然半个字也没有问及旁边的刘协。
但不知不觉间。
这气氛怎么就越来越奇怪了呢?!
刘协感觉有些瘆得慌。
琴也弹不下去了。
这个东西他本身也没有多少兴趣在里面,不过是游戏之举罢了。
此时觉得乏味了。
便当即起身。
“忠汉,随朕去静思殿,告诉荀相,朕愿意见他了。”
索性。
原本不打算在此时间召见荀彧的刘协改变了主意。
与其看这两个丫头上演阴阳师斗法。
倒不如去和荀彧谈一谈国家大事。
虽然……
他知道现在去见白天就被他拒绝过的荀彧。
商谈的结果可想而知肯定是不会愉快就是了。
“臣领命,陛下请。”
名为忠汉的老宦官微微躬身,自去前头领路了。
静思殿内。
已得到天子召见的荀彧静静站在大殿中央。
在他身前。
是一眼望不到的各色古籍。
其中《老子》、《尚书》、《孙子兵法》、《论语》……赫然在列。
当然。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
儒学自然也被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陛下之风,不似儒家,倒颇似法家,也不知是师从何人,现陛下尚且年幼,若不及时纠正,他日再想规劝,恐为时已晚啊。”
独处静思殿内。
荀彧喃喃自语,心事沉重。
以前。
国家混乱,礼坏乐崩。
他担心天子年幼,没有明辨是非之能,落入权臣之手,恐天下动荡。
现如今自从董贼伏诛后。
长安又数度被围城。
当今天子无论是从决断上,亦或是武功上,都出色的令人震撼。
但如此一来。
荀彧又有了其他的担忧了……
“若天子以法家为尊,道统沦丧,大汉江山有暴亡之险啊!”
荀彧饱读诗书。
粗略一想。
秦朝二世而亡的旧事如在眼前。
更加心急如焚了。
“荀相,为何孤立于此?”
正思虑间。
身后传来了天子的声音。
“让荀相久等了。”
荀彧正欲行礼,被天子笑着挽住了双臂。
“谢陛下……”
荀彧仍旧坚持行礼,这才在天子御赐的锦凳上安坐。
“不知此时入宫,荀相有何事问朕?”
人也见了。
刘协索性不墨迹绕弯子了,开门见山,直接发问。
早点拒绝。
也能早点打消荀彧心中那不切实际的念头。
对彼此都好。
“陛下,今日勤政殿内,臣之提议,陛下考虑的怎么样了?”
略微沉吟后。
荀彧开口问道。
“考虑过了,朕不同意。”
荀彧话音刚落。
刘协当即回答。
白日里。
勤政殿内。
在经历了九卿轮番轰炸要钱后。
耐心本就不多的刘协,又迎来了当朝三公之一的荀彧。
而荀彧所求,却并非钱财。
以他之意。
却是想让刘协停止改革军队制度。
按照他的说法。
一方面。
军队待遇提升,靡费不止,时日长久,必劳民伤财,使得国家动荡、社稷不稳。
而另一方面。
荀彧则认为。
如今汉室衰微,其原因在于人心不古……
“陛下,以兵锋加于天下,天下以兵锋还,以德育加于天下,天下以德育还,如今社稷动荡,人不修其身……”
“正所谓举孝廉、父别居,举秀才、不知书。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才是症结之所在啊。”
见天子态度并未改变。
早已想清楚的荀彧更加坚定了,继续劝道:
“臣亦知陛下有威福四海之望,但如今黎民苦难深重,若大兴武事,则更是难以负担,当下之急,臣以为非在军务,而在于教化人心啊。”
“嗯,荀相你说的有道理。”
一直说到这一句,刘协这才打破闭口禅,回了一句。
然而荀彧脸上的喜色还没来得及完全展开。
刘协继续说道:
“正如荀相所言,教化人心才是当下之急,所以朕才决定改革军队制度,加强战斗力,以无敌于天下之兵力,平定四海,守护四方子民。”
“如此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流离失所之忧,没有背井离乡之苦,德育教化,便是水到渠成之事了,荀相你以为呢?”
“臣以为……不妥……”
顶着刘协满含期许的目光。
荀彧硬着头皮反驳道:
“陛下,自我大汉武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以儒立国,乃是我大汉国之根本,陛下如今不开经宴,不问大儒,朝中大小事,皆与几个武将商议而决,若正值战时尚且可以理解,但时日长久,必为国家之乱,动摇国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