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第一更,顺便大声吆喝一句:求票啦!!!!
并州境内——上党郡
由于武安国的‘不负责任’,致使这并州战后的各项事宜,都一股脑地落在徐庶的身上。这一下,可就真的把我们可怜的徐庶同学给累得够呛了,一边要安排大将带领兵马去河东一带驻扎,以免董卓来访。一边又要和南华老仙一齐,处理并州黄巾的归降之事。这一下,徐庶真可称得上是‘日理万机’了。
幸得武安国临走之时,还是命人从冀州调来一些文官,以便辅助徐庶的工作,这样一来,不总算没把徐庶给活活累死。如今的武安军,地盘是越来越大了。可是人才方面,特别是文官,却依然是十分紧缺。只可惜,到了这个年头,那些武安国能认得的‘名人’,大多都已经‘名花有主’了,剩下的,要不就还没有出生,要不,就连武安国,也不知道他们在哪。
不过最让徐庶和武安国感到遗憾的,还是庞统的悄然离开。对于庞统,无论是武安国和徐庶,心里都是十分敬重的。虽说并州一战,最终还是武安国一方取得胜利。但庞统的表现,却依然是让人无可挑剔。要不是黄巾贼的战力十分有限,而且南华老仙又失去了训练传说中的‘黄巾力士’的地卷天书,再加上刘三刀这个‘变数’。如此多的意外加在一齐,即使是庞统这样的奇才,也只好黯然离去了。
至于投降的十万黄巾贼兵这一方面,徐庶也是按照之前武安国和南华老仙的协议,将其中不愿参军的,一律给以盘缠,让他们另谋生路。不过这黄巾贼,本来就是由农民群众组成的,因此在层层的‘过滤’之后,这能留下来又能上得战场的,便只有两万左右的士卒了。不过哪怕是这样,也总比没有好了。毕竟如今的武安国,已经拥有三州之地,可是兵马总数,也还没过二十万呢。
至于在此次战役中,算得上是得了‘功’的刘三刀大爷,则和徐庶碰面以后,得知武安国已经返回上谷,当下居然也如武安国一般,将所有事情再一次地扔在了徐庶身上,随即也‘飘然而去’,到上谷去找武安国去了。
对于刘三刀的这种做法,徐庶除了感到哭笑不得以外,也就别无他法了。在刚开始和刘三刀接触的时候,徐庶甚至有怀疑过,这么一个‘狂妄自大’的家伙,会是那个能兵不血刃就取下并州各郡的‘高人’吗。而随着对各郡的逐一收回,还有各地归降黄巾的说明,徐庶才不得不承认,这刘三刀,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家伙。
说起来,刘三刀这家伙也有够‘猥琐’的:就在大约六七年前,刘三刀带着数百山贼,来到太原郡城外,自称是青州黄巾之,如今听闻黄巾部众在此聚集,特意前来会师。而当时的太原郡守将,正是后来带着五万兵马偷渡太行山,随后袭击上谷,最终却被武安国一网打尽的张燕。
对于刘三刀的前来,张燕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是表示怀疑的。不过刘三刀早年就已经和武安国在一齐,因此也知道,武安国的身边,原来是有一名黄巾将领,是叫管亥的。因此,刘三刀便说自己乃管亥部下,自管亥身陨后,便由他来统领青州黄巾。
听得管亥之名,张燕的疑虑,顿时便消去不少,毕竟这管亥,可是当年黄巾军中的头号大将,在只要是黄巾军中的人,就不可鞥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再加上刘三刀本来就是做‘这一行’的,这举手投足间,自然就带着一种‘天生’的匪气、如此一来,张燕最终,还是接受了刘三刀的‘会师’,还因为‘管亥的关系’,让刘三刀做了自己的副手。
就是这样,刘三刀这个‘无间道’,足足在张燕身边‘卧底‘了六七年之久,再加上他为人虽然狂傲,对待弟兄们,却是十分不错。如此一来,这资历再加上人脉,刘三刀自然是获得了黄巾军中上上下下的信任和好感。
本来如果光是这样,刘三刀还是不足以,可以‘谋朝篡位’的。只可惜‘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张燕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劲,竟然想出了以太行山为‘跳板’,直接率军去袭击上谷的想法,而偏偏远在上党的南华老仙,还一口答应了下来。
而就在张燕有这个想法之时,刘三刀却已经开始‘病了’,直到张燕出兵之时,刘三刀才‘刚刚’痊愈。见此,张燕也不想刘三刀‘过于劳累’,于是便再一次做出了一个十分‘英明’的决定:就是把这太原城附近的一带的郡县,连同太原郡在内,都一并交给刘三刀‘打理’!
对于张燕的这个安排,刘三刀先是‘坚决不肯’,最后在张燕的‘多番劝说’下,这才‘勉强’接下这一个重任。为了鼓舞士气,刘三刀还亲自‘抱病’来到城前,亲自把张燕一行大军,给‘送’了出去。而在张燕离开的十余天后,刘三刀也终于,开始了他在并州的进一步‘行动’。
当然,刘三刀也不是傻子,在‘某人’的提醒下,他也意识到,这还不是真正‘策反’的最好时机。因此,趁着南华老仙在壶关,张燕在远在幽州之际,刘三刀便逐步地开始收买人心,同时把一些比较重要的职位,都悄悄地换上了自己的心腹。而当张燕大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后,刘三刀这才开始有所动作。而当南华老仙觉得不对的时候,大势已去矣。
而在大致了解完整个事件的始末后,徐庶更是断定,这刘三刀背后,定然是有‘高人’相助,否则的话,单凭那大大咧咧,又一身匪气的家伙,怎么可能把事情做得如此‘顺畅’?不过如今刘三刀已经拍拍屁股走人了,这徐庶心中的疑问,自然也是无人解答了。
至于还在上党城内的左慈,南华老仙,以及刘协三人,在把所有事情都交代完之后,也随即离开了上党,开始了他们的云游四方之旅。不过在临行之前,刘协还是让身边唯一的禁军统领徐晃流了下来,以为武安国将来的大大业,再添一臂助。
“公子,一路走好。”上党城外,徐庶正独自一人,在送着左慈,南华老仙,还有刘协三人,在漫步出城。由于刘协已决定放下自己大汉天子的身份,跟着南华老仙去云游四方,因此,徐庶对刘协的称呼,自然也是有些改变了。
“元直啊,这接下来之事,就依仗尔等了。”如今的刘协,虽然身份已经不复从前的辉煌,但看得出,在他的心里,却是少了几分沉重,多了几分快乐。
“公子放心,在下定当全力辅助将军,以成大业。”哪怕刘协已经放下身份,但在徐庶心中,他却永远都是,那曾经的‘大汉天子’!
“徐小友,你可转告你家将军一声,两本手抄本,便当是老夫,送与他的些许薄礼吧。”在临上马车之前,南华老仙忽然想起此事,随即便对徐庶笑道。
“还有一事。”听南华老仙这么一开头,刘协也是想起一事,随即便对徐庶说道:“你可替我转告将军,当初我那样做,非是害他,乃是为了助他也,个中细节,他日后,定会自行明了的。”
“两位所言之事,在下都已牢记,他日得见将军,在下自当转告。”虽然不是很明白南华老仙和刘协在说些什么,但既然二人都是一脸的庄重,想来此事,也是非同小可。因此徐庶,自是牢记心中了。
“好落,要走了,徐小友不必再送,就此拜别吧。”待南华老仙和刘协都上了马车,这临时的‘车夫’左慈,便对着徐庶笑道。
“一路走好。”见三人都已准备出,徐庶也就不再远送,就此对着马车拜别道。
“驾!”随着左慈的一声吆喝,这载着太平道教始祖,以及大汉天子的马车,便渐渐朝着远方,同时也是历史的舞台,逐步地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