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庞统字士元——————才高量雅,天妒英才
庞统和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三国演义中司马徽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虽然正史中并没有这个说法,但也说明庞统之才足以和孔明相媲美,正史中庞统的一生短暂而精彩,死时年仅35岁,比郭嘉还早逝,这似乎再次证明了“天妒英才”这个成语,让人唏嘘不已。
1.早年的庞统只是周瑜手下的一名普通的功曹,但此时的庞统已经显露出惊为天人的识人能力,品评名士,纵论天下。一次聚会,,陆绩、顾劭、全琮等江东名士齐聚,庞统“驽马驽牛”之论恰如其分,一针见血。
2.庞统后投刘备,但不受重用,在鲁肃和诸葛亮的极力推荐下,刘备才认识到庞统之大才,任命其为军师中郎将,职位和诸葛亮一样。得到重要的庞统于是倾力为刘备画谋,他对刘备指出益州之地对于刘备制霸天下的重要性,极力劝刘备舍弃所谓的同宗之情,谋取益州刘璋,刘备采纳其计,带庞统入蜀,留关羽诸葛亮留守荆州。隆中对终于又迈进了第二步。
3.刘璋以为刘备来蜀助其抗汉中张鲁,于刘备会于涪城,庞统献计劝刘备当机立断杀刘璋,不动一兵一卒便可取益州。刘备的“仁义病”又犯了,没采纳庞统之计。
4.212年,庞统献著名的葭萌关上中下三条秘计
“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刘备纳其中计,斩杨怀高沛,一路势如破竹,直取成都。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庞统为刘备取益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庞统的人生也在此走到了尽头,在攻打雒城时,庞统不幸中流矢而亡(纯粹是意外,并非演义中说的中张任之计,死于落凤坡,这纯粹是演义在贬低庞统)。综观庞统一生,与其他谋士相比,庞统算是寡产,出的计谋并不多,主要原因是庞统的早夭,限制了他的发挥,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比郭嘉更不幸,郭嘉38岁去世之前至少一直是曹操的主力谋士之一,深得曹操信任。而庞统35岁去世前,仕途一直不顺,在东吴得不到重用,后投靠刘备依然得不到重用,好不容易在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下,刘备认识到了庞统的大才,重用庞统,而此时距离庞统的大限已经不远了。当然庞统没有让人失望,从入蜀前第一次受到重用到去世不到5年的时间里,庞统用自己的表现让历史记住了自己,也让自己跻身与顶级谋士之列。庞统的夭折,是对刘备集团一次沉重的打击。刘备从此少了一位“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的一流谋士。
七、沮授字公与——————苍然悲怆,忠烈无双
谁是三国最具悲剧色彩的谋士?答案是沮授。广平沮授,注定是个孤独的智者,孤独的行走在河北苍凉悲怆的大地上,从一开始他失望的离开他的第一个主公韩馥,踏上名震天下的袁绍的殿堂时就注定
了沮授的悲剧。他是一个奇才,一个堪比荀彧的奇才,但与荀彧不同的是,他侍奉的不是曹操,而是袁绍。
1.初见袁绍,沮授就为袁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
“赞袁绍的单骑弃董卓,轻松取冀州,名震于河北,建议袁绍拔黄巾余孽,扫黑山贼党,定青山,灭张燕,北击公孙瓒,收戎狄匈奴,迎天子号令天下。”
如此清晰明确,高瞻远瞩的的战略布局就是沮授为袁绍精心设计的,最重要的是,沮授第一次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伟大战略构想,比毛玠,荀彧都要早。而袁绍此时的心情恐怕也与曹操初得荀彧,孙权榻上会鲁肃,刘备三顾茅庐得孔明时一样的激动吧。于是沮授被册封为奋武将军,监军诸将,成为袁绍的一号智囊。
2.兴平二年,沮授利用军阀乱长安的机会再次劝袁绍迎接献帝以号令天下,可随着平定河北的顺利,袁绍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再加上郭图审配的短视和搅局,沮授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再次流产,随后新加入曹操阵营的荀彧提出了相似的战略,曹操也皆由荀彧的战略布局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这次劝谏失利标志着沮授和袁绍的蜜月期结束,也标志着沮授悲剧的开始。
3.袁绍将四子分别分封四州,沮授料到此举必会造成后期的祸起萧墙,极力反对,袁绍不从,后果然袁绍死后,二子相争,中沮授预言。
4.袁绍欲与曹操决战,沮授和田丰清晰的洞察剖析了当前局势,反对袁绍攻打曹操,从各个角度论证了官渡之战于袁绍的不利,建议袁绍利用厚实的家底和地理优势打持久战,同时分兵骚扰疲敝曹操,拖垮曹操。在郭图审配的疯狂叫嚣中和袁绍盲目自大的心态下,袁绍再次拒绝了沮授田丰之谋,并将沮授的军权一分为三。
5.官渡之战,沮授迎来了悲剧的高潮。袁绍派颜良为主将攻打曹操,沮授识人,道:“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袁绍不从,结果颜良被荀攸设计斩首;授再劝袁绍打持久战,袁绍恼羞成怒,不从,启用文丑,再次被曹军大败斩首,连损颜良文丑,袁绍已经输红了眼。
6.袁绍主力欲渡河,沮授建议袁绍慎重,留屯延津,分兵官渡,形成相互呼应之势,给自己留条后路。这一计没有为沮授带来最后的希望,没有挽救袁军的命运,却带走了沮授最后的一点兵权——再次拒绝了沮授的建议,并开始把沮授打入冷宫。
7.沮授在失败前的最后关头,为袁绍献了最后一计,派蒋奇奇袭曹操后方,断其粮道,并提醒谨防曹操奇袭乌巢。袁绍一如继往的选择了“拒绝”。结果与陈宫一样,沮授成了曹操的阶下囚。
面对波涛汹涌的黄河,沮授叹曰:“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不反乎!”
面对曹操的惜才招降,沮授慷慨陈词:“叔父、母、弟,县命袁氏,若蒙公灵,速死为福。”
于是,一代忠烈,河北义士沮授慷慨赴死。
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
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
沮授也一如继往的孤独的葬在黄河边上,行走在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历史边缘,被人们忽视,遗忘。他本有可能达到荀彧的高度,
但他没有,因为他不愿背弃那个初次见到他就“喜曰:'此吾心也’并表授为监军、奋威将军”的袁本初,也不愿意背弃生养自己的河北冀州苍凉的故土去投靠所谓的明主。
综观沮授悲剧的一生,作为一个出色的战略家和谋士,战略一流,战术出色,只是择主不当,断送了沮授本应该辉煌的一生。袁绍若是在官渡随便听取沮授一计也不至于败的如此彻底,可他一个都没采纳,被郭图审配蓬纪之徒迷惑了心智,断送了基业,可悲可叹。这影响了沮授的成就和我对他的排名。
八、程昱字仲德——————宁折不弯,刚健多谋
程昱性格刚戾,甚至因此“与人多迕”,这注定了他的谋略处处彰显出一种阳刚的魄力和外放的张力。如果说郭嘉的谋略特点是“险”,那程昱的特点就是“刚”。
1.早在黄巾时期,程昱就显示出非凡的胆识和谋略,他一眼就看穿王度的心理活动,分析出王度的弱点,亲自率吏民杀败王度,设计破黄巾保全家乡东阿县。
2.精确的为刘岱分析出公孙瓒和袁绍的实力对比,预言公孙瓒必败于袁绍。劝阻刘岱投靠公孙瓒,但同时程昱也看出刘岱是个废物,数次被招而不应,直到遇到曹操。
3.程昱最辉煌的时刻在194年,曹操东征徐州,张邈陈宫叛乱,迎吕布入兖,四周郡县响应,曹操老家起火,面临无处安身的处境,曹操势力危在旦夕。程昱奔波于东阿,兖州与范县之间,设伏兵杀泛嶷,占仓亭津阻陈宫,协薛悌守兖州,最终和荀彧一起成功为曹操守住最后的根据地。曹操事后,拉着程昱的手说:“若非程卿之力,吾无所归矣。”
4.曹操战吕布受挫,处境困难,欲投靠袁绍被程昱及时劝阻。
5.看出刘备乃世之枭雄,劝曹操杀刘备未被采纳
6.程昱七百兵守鄄城,面临袁绍十万大军毫不畏惧,料定袁绍见其兵寡反而不敢进兵,谢绝曹操的援兵。后袁绍果不敢来犯。(有点空城计的感觉)
7.曹操征荆州,刘备投孙权,众人皆认为孙权会杀刘备,唯程昱分析出孙权不杀刘备反而会援助刘备,与之结盟,共同抗曹。
8.摸清曹操心理,力排众议劝曹丕不杀河间叛乱降者,后果然得到曹操赞赏。
陈寿在《三国志》中把程昱郭嘉合传,两人传记挨在一起,以“程郭”并称,而程郭不但谋略水平相当,在曹操谋士团的地位相当,就连两人的谋略特点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郭嘉一样,程昱同样擅长把握对手的心理特点,会“识人”,程式谋略也同郭式谋略一样,张力十足,不过相比郭嘉的“险”,程式谋略用“刚”形容更为恰当,更难能可贵的是程昱在多次谋略中表现出其他谋士难得的“独当一面”的素质,不管是保三城还是守鄄城,在主公不在的情况下,独自面对逆境,程昱的谋略和胆魄彰显的淋漓尽致,一句话,程式谋略都很man。
然而程昱的谋士生涯中在战略方面的表现却乏善可陈,无太多亮点,这是程昱的不足之处。另外,据《魏晋世语》记载“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意思是程昱曾劝曹操食人肉,这是程昱的污点,最终没能封上“公”,反倒是让贾诩后来居上封了太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