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后,故都南京,浙直总督府。
二年前,顺平侯奉诏来南京彻查东宫刺客一案,南京城局势紧张,连正月十五都处于宵禁状态,三个月后案件告破,据说是伪帝的余党所为。
官方文件永远不可信,因两个好友都在此案中遇险,睡莲曾经问过许三郎,到底是何人指使。
许三郎说道:“事关国家机密,只有我、皇上、太子,还有做下此事的人知道,不过——燕京那边很快就有消息,你那么聪明,猜就猜出来了。”
果然没过多久,群臣参奏如今国本早已定下,五皇子赵王应该立刻回藩地江西南昌就藩,甚至有御史很直白的写到,太子因二龙不得相见而身处千里之外南京,赵王对就藩一事一拖再拖,居心叵测啊!
关于赵王就藩一事去年也这么闹过,后来是因赵王妃即将产子,不方便远行,太后又在承平帝面前哭诉说赵王孝顺,一时离他不得,这事就慢慢淡了下来。
大过年的,太子被刺的消息从南京传到燕京,在朝廷旋起轩然大波,太子党大臣们看着赵王,就好像看见刺客似的,倘若太子真的被刺身亡,临淄郡王年幼,四皇子楚王是个痴呆,六皇子齐王年纪又小,储君的位置最有可能落在赖在燕京不肯走的赵王手里。
赵王夫妇抱着新生的儿子荣昌郡王去慈宁宫找太后哭诉委屈,据说太后当即气倒了,承平帝亲自端药尽孝,太后拉着承平帝的手,说她相信赵王是无辜,还请皇上也相信自己的儿子,留赵王在京城,以击碎那些谣言。
承平帝碍于孝道,将参奏的折子留中不发,左都御史顶风而上,接二连三上奏,大意为天家无私事,有的都是国事,太后身为国母、天下妇人之典范,应当识大体,从大局出发,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留赵王在京城。
民间妇人可以任由喜好留任何一个孙子在身边尽孝,但是太后不可以,因为关系到国本大事,太后若执意如此,便是干涉国政,太祖爷早定下规矩,后宫不得干政云云。
直白一点就是说:留赵王,就是干涉国政,干涉国政,就违反了祖宗法令,太后应当悬崖勒马,坚决改正错误。
被人问候了自己的嫡母,承平帝当然要佯装作大怒言辞驳回,命左都御史闭门思过,镇压的结果是更猛烈的反扑,一时间朝廷涌起了更多不怕死的御史上奏了相似的内容,甚至掀起了“废太后”的呼声。
太后拖着病体去皇族宗祠哭先帝爷,承平帝诚惶诚恐跪在慈宁宫请罪,局面一时处于僵持状态。
就在这时,右都御史突然转变了方向,转而攻击赵王!说赵王大不孝,眼睁睁看着祖母太后为他受委屈、父亲承平帝为他左右为难,赵王依旧为了一己之私,赖在燕京不走,如此行为,堪为世间不孝子的典范。
右都御使的奏折一出,立刻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跟风,连民间都热议赵王大不孝,眼瞅着老爹和祖母为他日夜煎熬,却躲在一旁隔岸观火。
不孝这顶帽子乾坤大挪移般转到了赵王头上,陷赵王于两难境地:赵王不走,就是对父亲和祖母不孝,而且心里的那点想头被彻底撕破了窗户纸,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赵王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就没有了,即将和皇位说拜拜。
权衡之下,赵王终于上奏,愿意带着妻小去江西南昌就藩。承平帝装模作样挽留赵王,赵王再次请辞,承平帝再次挽留,如此再三,承平帝终于“无奈”的点头了。
盛夏七月,赵王拖儿带女南下南昌,闭门思过的左都御史放出来了,蹦跶的比以前还活跃。
闹剧传到南京,睡莲心里却更迷乱了:以前她觉得刺杀太子一家的是赵王,可从事件的结果来看,貌似并非如此。
背后主使有可能是太后,太后儿子早逝,她向来习惯在皇族内部调拨离间,搞平衡,寻求存在感,若刺杀行动成功,再帮助向来亲近自己的赵王上位,未来太皇太后以及娘家西宁侯府依旧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也有可能是承平帝的死士故意制造刺杀失败的场面,借以挑起事端,逼太后服软,逼赵王就藩。
还有可能,就是太子和颜如玉自编自演的刺杀行动!甚至姚知芳母女都有份参与其中!
东宫禁地,守卫森严,怎会混进来五个面生的刺客?怎会那么巧会武的姚知芳母女在场?据说那个时候太子妃抱着安姐儿,正在和姚知芳母女说话,她怎么有功夫观察送水果的宫女是陌生人?
太子一家毫发无损,唯有姚知芳的左胳膊被枪击,真的是太子龙气大盛,洪福齐天么?
还有,太子被刺,皇上立刻封许三郎为钦差大臣来南京查案,为什么不是其他人呢?
再想想许三郎对此事的讳言莫深,睡莲心里起了一个念头——恐怕整件事情,是太子和承平帝联手唱双簧,打压太后,逼赵王去南昌就藩。
再后来的一件事,睡莲更肯定了自己的想法:许三郎是钦差大臣,论理办理完案件之后应该回京的,可是承平帝却下旨封了他为浙直总督(注1),辖南直隶(即南京)、浙江、江西、山东、广东、广西六地的军务!
许三郎是典型的太子党,这六地的卫所几十万军队听从他的号令,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即使承平帝突然驾崩,赵王插着翅膀比太子先一步飞到燕京城继位,太子以勤王的名义命许三郎带着几十万军队攻向京城,夺回皇位也是绰绰有余的。
接下来,承平帝还任命威武伯接替了以前许三郎的职位,成为新任京卫指挥司指挥使,负责燕京防卫;老牌勋贵英国公父子则去了西北——英国公这门招牌在军队很有震慑力,势力盘根错节,足以牵制太后的娘家西宁侯府。
还有,承平帝起复了颜府的九老太爷颜志成,任五城兵马司副指挥使,辖东西南北中四城。
而颜七爷宁珂不知怎么从东城兵马司混到通政司了去了,通政司是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臣民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下通百姓,上可以直达圣听,是仅次于锦衣卫的谍报组织,而且范围更广泛,宁珂从此将全部的热情投入谍报工作,为通政司贡献了一生,其面容体型如弥勒佛般和善憨厚,性子却狡黠如狐,手段残忍如狼,人赠外号“佛面罗刹”,当然,这都是后事了。
且说顺平侯被任命为浙直总督,辖六地军务,原本的暂住变成了常住,按照许三郎的说法就是“太子登基之日,就是我们回燕京之时,安心在南京过日子吧。”
浙直总督府位于南京西城汉府街,后面是曾经的汉王府,皇上将此宅赐给顺平侯,睡莲和小子龙等从燕京来的家仆便居住在此,改名为“熙园”。
定居熙园之后,睡莲派人将两个姨娘还有家妓们也接到了南京,南京是纸醉金迷之地,家里没个小妾会惹人议论的,凡事不能太出格,要符合这个世界的常理。
许三郎在总督府宴请时也需要家妓歌舞助兴相陪,与其从外头买来历不明的歌姬舞姬,不如干脆把宁园那些知根知底调/教出来的家妓接过来,三郎如今位高权重,应当小心为上。
两年前睡莲和小子龙跟着许三郎到南京时,带着三百护卫亲兵,和添衣等十来个丫鬟婆子。
后来要在南京常住了,那时候添饭添菜两姐妹已经嫁给府里两个小管事,石绿也有了身孕,睡莲留她们和辛嬷嬷燕京看守宁园,要朱砂一家人并四五十年轻得力的世仆到了南京熙园当差。
所以熙园除了打杂粗使等下人是南京现买的以外,其他大小管事、厨房上的,并贴身服侍的都是燕京宁园的旧人,管束严格,熙园水泼不进,外头想打听里头的情况很难。
这天腊月二十五,正是睡莲二十二岁生日,太子妃颜如玉带着临淄郡王微服出访,还有姚知芳抱着安姐儿来给睡莲庆贺。
姚家三年孝期将满,明年开春京杭大运河解冻,就要回燕京了,要操办姚二郎和颜府十一小姐颜琪莲的婚礼,姚颜两家结为秦晋之好。
不知将来三个手帕交重聚又要等到何时,所以乘着睡莲生日的机会大家聚一聚。
临淄郡王、安姐儿还有小子龙在隔间玩耍着,三个女人围着熏笼而坐,谈笑风生,十几年的好朋友了,有时候仅仅一个眼神对方就能会意,这份珍贵的默契原本就是一种幸福。
姚知芳受伤的左胳膊已经痊愈,就是每到天气变化之时会隐隐作痛,承平帝为了感谢她勇敢的和刺客搏斗,特封她为二品夫人,还赐了忠贞二字,所以人称之为忠贞夫人,以前关于她克夫克父的谣言不攻自破。
隔间三个孩子正在玩办家家酒的游戏,当然是快七岁的临淄郡王当爹,五岁多的安姐儿当娘,两岁零四个月的小子龙当娃——子龙两年前刚到南京时肥白一团软肉,就经常被迫“本色演出”,当临淄郡王和安姐儿的孩子,现在也是如此。
三个女人正说到兴头上,小子龙委委屈屈的从隔间跑回来了,蹭到睡莲怀里撒娇。
睡莲亲亲小子龙雪团般肥白的脸蛋,问道:“怎么了?你办家家酒的爹呢?”
小子龙手指往窗外一指,奶声奶气道:“爹在外头打猎。”
众人瞧着窗外,见临淄郡王正拿着一弯小弓无奈的射树枝上的麻雀,其实从今春开始,他已经很不耐烦玩这种“幼稚”的游戏了,但是安姐儿乐此不疲的缠着他玩,他也就勉为其难,宫中的孩子都是寂寞的,有安姐儿和小子龙两个百无禁忌的玩伴很难得。
姚知芳憋着笑,问道:“那你娘呢?”
小子龙瘪了瘪嘴,“娘本来是在给我做饭的,总是等不到爹打的猎物,正生气呢,可是我饿了。”
颜如玉捂嘴笑,将一块糕点递给小子龙,“先吃点东西垫垫。”
小子龙一边吃着点心,一边嘟嘟囔囔道:“我不想当娃娃了,我要当爹,可是郡王不和我换。”
姚知芳笑道:“你可以和安姐姐换嘛。”
言下之意,就是小子龙可以扮演娘的角色——因为小子龙相貌和睡莲小时候相似,若穿上女装,谁都以为这是个漂亮的小女孩。
小子龙一愣,说道:“可是我不想要郡王当媳妇。”
三个女人也是一愣,慢慢理解了小子龙的意思,都笑起来。
这时隔间传来安姐儿的叫声,“当家的快回来!娃娃不见了!”
小子龙忙攥着点心往隔间跑,“我在这里!我还在呐。”
三个女人面面相觑,颜如玉叹道:“想不到你这个七窍玲珑心,居然养出了这么实诚的孩子来。”
作者有话要说:太子被刺是一处无法触碰真相,睡莲还是装不懂吧。
浙直总督的来历:为明朝嘉靖年间设立的一个临时总督职位。首任总督为张经,此后赵文华、王诰、胡宗宪等人亦担任此职。
,《明史》(卷205):“明年五月,朝议以倭寇猖獗,设总督大臣。命经不解部务,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诸军,便宜行事。经征两广狼土兵听用。其年十一月,用兵科言改经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专办讨贼。倭二万余据柘林川沙洼,其党方踵至。经日选将练兵,为捣巢计。以江、浙、山东兵屡败,欲俟狼土兵至用之。明年三月,田州瓦氏兵先至,欲速战,经不可。东兰诸兵继至。经以瓦氏兵隶总兵官俞大猷,以东兰、那地、南丹兵隶游击邹继芳,以归顺及思恩、东莞兵隶参将汤克宽,分屯金山卫、闵港、乍浦,掎贼三面,以待永顺、保靖兵之集。会侍郎赵文华以祭海至,与浙江巡按胡宗宪比,屡趋经进兵。”
因为场景已经转换到故都南京了,所以舟今天放一副明朝的《南都繁会图》吧。
图为《南都繁华图》明朝宫廷美术作品。
这幅历史长卷长350厘米、宽44厘米,生动地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画面从右至左,由郊区农村田舍始,以城市的南市街和北市街为中心,在明皇宫前结束。画卷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两岸建筑,佛寺、官衙、戏台、民居、牌坊、水榭、城门,层层叠叠;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乃至鸡鸭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应有尽有。河中运粮船、龙舟、渔船往来穿梭,还有从内秦淮河拐出的唱戏的小船……长卷绘有109家商店及招幌匾牌,1000多个职业身份不同的人物,侍卫、戏子、纤夫、邮差、渔夫、商人等“行走”在长卷上,神态丰富,展现出一幅繁华、富庶、热闹的市井生活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