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连环三计

李庆安入唐已经四年,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竟会涉足大唐皇位之争,也没想过自己会面临如此凶险的局面,此刻他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这就是政治斗争,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他是太子党人,太子若倒,他又岂能独善其身,自古亦然。

李庆安叹了口气道:“哪三策,先生尽管明言。”

“先说下策,就是使君立刻拥兵造反,可是拥兵造反没有理由,支持太子,但太子只是禁足东宫,并未被废,所以只要使君此时造反,只会人心尽失,落得身败名裂,所以我不赞成这条下策。”

李庆安默默点了点头,他也不赞成,此时造反,他和全家都只有死路一条,严庄又道:“再说中策,就是找借口不回长安,比如碎叶局势不稳等等,借口很好找,可问题是圣上不会这样想,使君的借口只会加大他除掉使君的决心,半年后他若调使君进京任大将军,使君去还是不去?去是死路一条,不去也是死路一条,那时使君最好的结局就是带家人隐姓埋名逃亡西方,我相信使君也不会采纳此策。”

李庆安苦笑一声,“先生说上策吧!”

“上策就是使君要想办法让圣上相信,使君忠心于他远远超过太子,绝不会因太子被废而造反,使君需要走一步险棋,后退一步,海阔天空。”

“先生可有具体策略?”

“有!”严庄微微捋着鼠须笑道:“我有连环三计,可保使君平安渡过此劫。”

长安,这两天长安的局势骤然紧张,起因是李隆基突然下旨,长安夜禁提早一个时辰,也就是天刚黑,长安城门坊门皆闭,其次,东宫的侍卫全部更换,全部换成了羽林军,并加强了戒备,李隆基也暂时从兴庆宫搬回了大明宫,恢复了早朝制度,并出席政事堂会议,这三条消息传出,长安朝野顿时人心惶惶,很多人都意识到,太子之位危矣。

大明宫紫宸殿,李隆基回到了他阔别了两年多的御书房,御书房已收拾得整洁干净、宽敞而明亮,这两个月,李隆基忙于政务,酒色之中沉溺较少,又早睡早起,精神比原来矍铄了很多,不过这样一来,李隆基更认定了自己从前的萎靡是受巫术控制的缘故。

李隆基坐在御案后,反复读着眼前的一份奏折,奏折是北庭节度使李庆安所上,表示在碎叶战役中他受伤严重,希望能暂时辞去北庭节度使一职,回中原养伤,这个奏请让李隆基很是意外,他当然明白李庆安言外之意,就是自解兵权,难道李庆安已经看透了自己的策略?

他几天前便已得到了消息,李庆安已经过了河西,进了入陇右,只带了三百亲卫,直到接到哥舒翰的秘密禀报,已经派军断了李庆安的后路,控制住了太子党的最大心患,李隆基这才迫不及待地实施他的断储计划,不料李庆安却主动自解兵权,从奏折的发出地点看,是从北庭发出,应该是和李庆安进京的同步发出,也就是李庆安在进京述职的同时,便决定辞去北庭军职了,李庆安的表态让李隆基一时有些犹豫了。

他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这次东宫巫盅之祸虽然他当时盛怒难平,可当他冷静下来,他很快便发现了其中一些不合情理的地方,一是广平王府和东宫同时查出同一个巫妇的巫术,而且这两个案子之间并没有联系,这未免太巧合了一点,其次是广平王府查出小人,当时太子也在场,按照常理,他应该立即回书房销毁他的小人,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这也很不合理,而且在很多细节都没有明确的情况下,那个巫妇却忽然服毒自尽了。

李隆基已经意识到这件东宫的案子不是那么简单,很有可能是被人陷害,但李隆基却不想改变什么,他需要这个借口更换太子,这个太子日渐庞大的势力和他最近的种种表现让李隆基感到了一种威胁,一种对他皇位的威胁。

太子是非废不可,不仅如此,他还要清洗太子党,太子党的骨干名单中,一共二十三人,裴宽、卢涣、独孤浩然、李庆安、韦涣、韦滔、王忠嗣......

其中最让他关注的是两人,一个是王忠嗣,在军队中享有崇高威望,去年没有杀他,是为了让哥舒翰顺利接交军权,现在他该死了,此人已经在一个多月前除去,已不足为虑,倒是北庭节度使李庆安让李隆基颇有点难办,李隆基也知道,李庆安和世家、皇亲不一样,是个出身寒末的军人,而且入太子党的时间不长,就是前年扬州盐案事件后,这样的人不会成为太子的铁杆心腹,同时这个人也颇为年轻有为,杀了他确实有点可惜了。

俗话说,态度决定立场,李庆安的自我解职信让李隆基杀他的决心动摇了,他沉吟良久,最终提笔将太子党名单中处置李庆安的决定改掉,由立斩改成了审查。

此时李庆安一行已经抵达了咸阳县驿站,他已经得到了长安局势紧张的消息,李庆安不得不佩服严庄眼光毒辣,事先看透了李隆基对太子禁而不废的手段,其实就是为了应对手握军权的自己。

当自己一到陇右,李隆基便发动了,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李庆安坐在桌前飞笔疾书,他在实行严庄连环三计中的第二环:寻求靠山,他也知道,太子被废是震动国体的大事,所有太子党一个都逃不掉,尤其是他这种手握军权的一方大员,十之八九是杀之以除后患。

李庆安疾速写了一封短信,对亲卫道:“把明珠姑娘请来。”

片刻,明珠匆匆走进房间,“李大哥,你找我吗?”

“明珠,你还记得我问过你,是否能接触到贵妃一事?”

明珠点点头,“贵妃娘娘几次召我去梨园唱歌,我应该可以见到她。”

“这就好,我这里有封信,你替我立刻转交给贵妃娘娘,事关我生死,你一定要想办法替我交给她。”

明珠吓了一跳,“李大哥,出什么事了?”

“你别管,你要尽快把信给她!”

他话音刚落,忽然一名亲兵奔来禀报,“使君,我们发现有大批军队正向这边赶来。”

李庆安脸色一变,把信塞给明珠,“你快从后门走!快走!”

“李大哥!”

明珠吓脸色苍白,李庆安一跺脚,命令亲兵:“你们快带她走!”

几名亲兵护卫着明珠向后门跑去,明珠一边奔跑,一边回头恋恋不舍望着李庆安,渐渐地跑远了。

李庆安把头盔端正地戴在头上,平静地等待着军队的到来,很快,马蹄声惊破了寂静的夜色,只听一个声音大喝:“北庭节度使李庆安可在这里。”

李庆安听出这是长孙全绪的声音,只听驿丞道:“在!李使君就在驿站内。”

“包围驿站,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长孙全绪的声音特别响亮,这是在提醒李庆安,李庆安立刻令道:“传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准反抗。”

他站起身,缓缓向驿站外走去,驿站外火光熊熊,火把将驿站照如白昼,密密麻麻的羽林军士兵将驿站团团围住,足足有三千人之多,剑拔弩张,新任左羽林军大将军长孙全绪一马当先,手提一柄长槊,旁边站着宦官鱼朝恩,手捧一卷白麻圣旨,另外,在军队后面还有刑部侍郎张倚、大理寺卿吉温、御史中丞宋浑。

这时李庆安缓缓走出驿站,他见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的高官都在,不由笑了笑,这是要大三司会审了,不知李隆基要给自己安什么罪名?

长孙全绪凝视着李庆安,表情十分复杂,他忽然喝令一声,“李庆安,我奉陛下之命而来,希望你不要做无谓的反抗。”

李庆安点点头,“此事和我亲卫无关,是否可以放他们走?”

“可以!但不得进京。”

李庆安立刻回头令道:“尔等自行散去,不得进京。”

这时,鱼朝恩上前,举起圣旨道:“圣旨在此,李庆安接旨。”

李庆安跪下,“臣李庆安接旨。”

鱼朝恩刷地展开圣旨,朗声道:“北庭节度使李庆安,未经朕及兵部许可,在班师途中擅自出兵北击葛逻禄,经监军查实,确有此事,当问其罪,暂免其北庭节度使、北庭大都督及太子宾客之职,交大三司会审,以定罪责,钦此!”

李庆安苦笑了一声,这就叫欲加其罪,何患无辞,边疆节度使敲打胡人,哪个不是想打就打,事后还有功有赏,到自己这里,却变成了罪责,又不是正式的战役,何须他李隆基批准?看来,让明月和亲,他是用心良苦。

“臣接旨!”

这时,刑部侍郎张倚走上前道:“李使君,请跟我们走吧!”

他暗暗叹了口气,李庆安被抓,意味着太子党人的清洗正式开始,他也是太子党人,不知能不能逃过此劫。

李庆安站起身,“走吧!”

他翻身上马,在三千羽林军带甲士的严密看守下,向长安城而去。

就在李庆安被抓捕的三个时辰后,天刚蒙蒙亮,大明宫丹凤广场的龙尾道下,裴宽跪在丹陛前接受李隆基颁下的圣旨.

“礼部尚书裴宽,年老体弱,不堪政务繁重,特准其告老退仕,即日起,免去其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特进,钦此!”

“臣裴宽领旨!”

在东宫,刚刚升为太子詹事的卢涣也接到了旨意,御史中丞宋浑弹劾其在前年的扬州盐案中涉嫌收受杜泊生贿赂,免去其太子詹事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下狱严审。

御史中丞宋浑的弹劾名单中也提到了尚书左仆射独孤浩然,盐案爆发时他任扬州长史,也难脱干系,暂停止其尚书左仆射及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在家听候审查。

短短四个时辰内,北庭节度使李庆安、礼部尚书裴宽、太子詹事卢涣、尚书左射仆独孤浩然纷纷被抓或被罢免,长安城为之轰动,庆王党、杨党额首相庆,太子党噤若寒蝉,相国党沉默不语。

大唐皇帝李隆基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太子党核心人物全部落马,下一步就是剑指东宫太子。

由于李隆基只搬家了一半,杨玉环还在兴庆宫没有搬回大明宫,因此高力士一直在兴庆宫忙碌搬家之事,他刚刚听到一点消息,便匆匆赶到了大明宫,这些天他也是心力憔悴,李隆基的突然翻脸令他措手不及,从李隆基的滴水不漏来看,他早有布置,只是自己一无所知。

高力士不得不佩服李隆基隐忍和雷霆手段,他服侍李隆基四十几年,忠心耿耿,李隆基竟还悄悄瞒着他布置废太子之事。

一路上赶往大明宫,高力士不停地听到消息,李庆安在咸阳被捕、裴宽被免职退仕、卢涣被抓、独孤浩然被停职,每一桩案子都足以轰动朝野,可现在却集中在一起爆发,这种情况只有在三十七年前的宫廷政变中发生过,正是那次宫廷政变,年轻的李隆基率兵诛杀了太平公主集团,登上了大唐天子之位。

而今天是天宝是九年四月初十,又一次类似宫廷政变式的严重事件再一次爆发了,这次是东宫之变。

高力士心急如焚,他驱车冲进大明宫,直奔紫宸殿,侍卫和太监不敢阻拦,纷纷在前面替他引路。

冲到御书房门口,高力士忽然听见李隆基的怒喝声:“你是堂堂的朝廷右相国,百官之首,现在三个相国皆出事被免职,这么严重的事情难道你没有责任吗?难道还要朕来替你担这个责任?”

“臣不敢,臣御下不严,愿承担责任。”

这是李林甫的声音,高力士不禁暗暗摇头,现在居然连李林甫也被牵连了。

“好吧!朕念你政务繁忙,无暇管束百官,朕就不多罚你了,这次是吏部失察,导致朕提拔相国失误,吏部当负主责,免去你吏部尚书之职务,免去吏部侍郎达奚珣,贬为河南参军,调户部韦见素接任吏部侍郎。”

站在门外的高力士听到了最后一句话,他忽然若有所悟,看来韦见素也是杨党的人了。

御书房内,李林甫心中黯然,这次暴风骤雨式的清洗,他从头至尾都没有参加,他和太子李亨斗了这么多年,最后把李亨扳下去的,却是当官不到四年的杨国忠,杨国忠有何德何能?不过是另一条听话的狗罢了,这时,李林甫忽然想到了一句古话:‘狡兔死,走狗烹。’

现在狡兔虽然没有全死,但他这条狗却老了,不用说他也猜得到,这个吏部尚书之职,也非杨钊莫属了。

他叹了口气,躬身道:“陛下,臣知罪,愿意接受陛下的处罚。”

李隆基也知道不能几条线作战,尤其在废太子之时,要尽量保持政局稳定,在稳定朝局的能力上,杨国忠既无资历,也无经验,远远不能和李林甫相比,李林甫暂时还要再用两年,免去他的吏部尚书,就适合而止了。

他便点点头道:“朕也知道你是忠心耿耿,所以朕不想过多处罚你,你是老臣,又是百官之首,这段时间朝政混乱,你替朕好好地稳住朝政,知道吗?”

李林甫听懂了李隆基的话,他不由又转忧为喜,躬身道:“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隆基微微一笑,摆摆手道:“去吧!朕有些累了。”

“臣告退!”

李林甫慢慢退出了御书房,却一下子看见了高力士,他想说一句话,可是又不知该说什么,只得叹口气匆匆走了。

高力士走进御书房,李隆基有些疲惫了,正躺在御座上闭目养神,尽管高力士轻手轻脚,但还是把李隆基惊醒了。

“大将军,你怎么过来了,贵妃那边怎么样?”

“回禀陛下,娘娘很好,她在问陛下今晚上是否回去?”

“算了,今晚朕就留宿大明宫,在武贤仪处,跑来跑去朕也累,你去给爱妃说一声,朕明天再回去。”

“老奴遵旨!”

高力士答应,却没动,李隆基瞥了他一眼,问道:“大将军还有什么事吗?”

“陛下,真的....决定废太子吗?”

李隆基脸一沉,有些不悦道:“你又要替他说话吗?”

高力士慌忙跪下道:“老奴不敢,只是东宫巫盅之事疑点颇多,老奴以为要再查.....”

“还要再查什么?”

李隆基恼怒地打断了他的申述,“他安排心腹宦官在东市设点,私自和外面重臣接触,证据确凿,就凭这一点朕可以废了他,还有巫盅之事,朕从他书房里搜出了小人,他不仅诅咒大唐天子,还诅咒他的父亲,这种不忠不孝的逆子,朕能把社稷交给他吗?”

“陛下息怒,太子做皇储十几年,忠厚仁慈,素有口碑,这次巫盅之事,老奴认为绝不是他所为,陛下不可仓促废太子啊!”

“哼!忠厚仁慈?朕也以为他忠厚仁慈,可是他忠厚吗?他背着朕私自结交大臣,韦坚一案朕已经给过他一次机会了,这才几年,他又开始了,他忠孝仁厚的下面分明是一颗狡诈阴险之心,你不要再劝了,这次朕决心已定。”

“陛下!陛下三思啊!”

高力士头磕得砰砰直响,额头已见了血,他满脸泪水道:“陛下今年已经六十有六,人生七十古来稀,陛下现在废太子,这对大唐的社稷将是何等危险,陛下现在废太子,会使兄弟相残,父子反目,那时陛下心之哀痛,情以何堪?”

高力士的谏言戳到了李隆基的痛处,他勃然大怒,将砚台狠狠向高力士砸去,‘砰!’砚台砸在高力士额头上,顿时血流如注,高力士身子晃了晃,几近晕厥,但他强忍巨痛,再次替李亨申辩道:“陛下严禁太子私交大臣,可是却鼓励其他亲王结交才俊,这对太子何以不公?再说太子下巫盅,太子却始终不肯承认,可见其中必有冤屈,哪有在广平王府中发现小人,时隔四个时辰又在东宫中发现小人的道理,如此不合情理,陛下怎能视而不见?陛下,太子也是陛下的儿子,父子人伦,相煎何急啊!”

“你给我闭嘴!”

李隆基大声咆哮起来,他指着高力士,恶狠狠对左右令道:“将此獠给朕拖下去!拖下去!”

几名大宦官强扶着高力士,半拖半劝道:“高翁,下去吧!别再惹陛下发火了。”

高力士年事已高,他血流满面,已经快支持不住了,最后他大喊一声,“陛下,老奴不是为太子,老奴是为陛下着想啊!”

他晕厥了过去,李隆基颓然瘫坐在龙座上,半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后叹了口气道:“高翁老矣,把他送回府养老吧!”

———————————————————————————————

第617章 狼群战术第601章 血战相州(五)第82章 金吾万骑第665章 宗室命门第638章 贵妃消息第306章 共同敌人第640章 上党战役(二)第198章 相国提亲第120章 史田生隙第276章 双管齐下第289章 禄山所谋第349章 不甘贬黜第335章 帝国公主(下)第480章 九曲之战(上)第12章 马球风波(下)第140章 我儿何在第628章 春季攻势第252章 货币之谋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345章 回纥寇边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发前夕第252章 货币之谋第409章 围城之战(中)第691章 围困契丹第187章 查封茶庄第209章 明月探监第501章 阿缓之乱第77章 皇帝召见第2章 难掩金色第161章 穿针引线第485章 敌踪初现第442章 蜀王逼婚第552章 激战任丘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114章 十万黄金五百一十五心照不宣第497章 禄山条件第323章 危机深化第393章 货币战争(下)第439章 杀人立威第167章 马匪现踪第163章 舞衣决定第569章 计赚南郑(下)第270章 引君入瓮第436章 谁为新帝第301章 绝不甘心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193章 兵临五城第405章 不战屈人第653章 营救人质第624章 岭南之军第510章 登基之战(下)第198章 相国提亲第572章 猎鹰行动第563章 软硬兼施(上)第657章 意料之外第103章 初到扬州第429章 一石击波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701章 胡马行踪第670章 静室密商第193章 兵临五城第117章 神秘邀见第321章 触怒龙颜第246章 帝国公主第108章 有朋远来第483章 粉墨登场(下)第104章 风聚云会第107章 连夜追杀第538章 明皇之死第656章 放线钓鱼第148章 北庭论政第632章 商人牵线(下)第700章 安心为相第273章 借刀杀人(上)第306章 共同敌人第235章 攻取石国(上)第9章 安西副帅第203章 建成后裔五十五章 独孤相亲下第491章 运筹帷幄第314章 助情花香第150章 韩国夫人第327章 夫妻夜话第417章 剑走偏锋第226章 突胡异动第481章 九曲之战(下)第294章 兵不厌诈第341章 两军对峙第120章 史田生隙第710章 君临天下第367章 阴影难消第404章 致命国情第129章 绝密武器第271章 李王结盟第572章 猎鹰行动第459章 抓捕奸细第552章 激战任丘第261章 棣王遇刺第120章 史田生隙
第617章 狼群战术第601章 血战相州(五)第82章 金吾万骑第665章 宗室命门第638章 贵妃消息第306章 共同敌人第640章 上党战役(二)第198章 相国提亲第120章 史田生隙第276章 双管齐下第289章 禄山所谋第349章 不甘贬黜第335章 帝国公主(下)第480章 九曲之战(上)第12章 马球风波(下)第140章 我儿何在第628章 春季攻势第252章 货币之谋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345章 回纥寇边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发前夕第252章 货币之谋第409章 围城之战(中)第691章 围困契丹第187章 查封茶庄第209章 明月探监第501章 阿缓之乱第77章 皇帝召见第2章 难掩金色第161章 穿针引线第485章 敌踪初现第442章 蜀王逼婚第552章 激战任丘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114章 十万黄金五百一十五心照不宣第497章 禄山条件第323章 危机深化第393章 货币战争(下)第439章 杀人立威第167章 马匪现踪第163章 舞衣决定第569章 计赚南郑(下)第270章 引君入瓮第436章 谁为新帝第301章 绝不甘心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193章 兵临五城第405章 不战屈人第653章 营救人质第624章 岭南之军第510章 登基之战(下)第198章 相国提亲第572章 猎鹰行动第563章 软硬兼施(上)第657章 意料之外第103章 初到扬州第429章 一石击波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701章 胡马行踪第670章 静室密商第193章 兵临五城第117章 神秘邀见第321章 触怒龙颜第246章 帝国公主第108章 有朋远来第483章 粉墨登场(下)第104章 风聚云会第107章 连夜追杀第538章 明皇之死第656章 放线钓鱼第148章 北庭论政第632章 商人牵线(下)第700章 安心为相第273章 借刀杀人(上)第306章 共同敌人第235章 攻取石国(上)第9章 安西副帅第203章 建成后裔五十五章 独孤相亲下第491章 运筹帷幄第314章 助情花香第150章 韩国夫人第327章 夫妻夜话第417章 剑走偏锋第226章 突胡异动第481章 九曲之战(下)第294章 兵不厌诈第341章 两军对峙第120章 史田生隙第710章 君临天下第367章 阴影难消第404章 致命国情第129章 绝密武器第271章 李王结盟第572章 猎鹰行动第459章 抓捕奸细第552章 激战任丘第261章 棣王遇刺第120章 史田生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