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哲学》(五十一)

——《周易》六十四文政治哲学译解

第五十一篇《周易·震》文译解

(原文)

“ ( )震,亨。

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震苏苏,震行,无眚。震遂泥。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 咎,婚媾有言。”

(译文)

“五十一、君子保持恐惧修省,亨通。

惊雷震动,使人心生恐惧,失去了言语笑声。雷声响起,震惊百里,而对保持平静心态者,却不能洒落手持勺子里的香酒。雷声震来,使人恐惧,然后哑口不语,言笑失色,谨慎才能避免伤及身体,而获吉祥。雷震一来,有了危害,会丧失很多钱财,堆积像那九重的高山;不要追逐失去的钱财,过一段时间就会得来。雷声震动会使万物复苏。雷声运动,并无灾害。雷震有时会击到泥土里。雷震来来往往,有危险,但很多的东西并没有失去,这是有了事前的防备。雷声震动使人恐惧畏缩,左右惊顾,有所妄动会有危险;雷震是震不倒惊惧谨慎之人身上,而会落到那些没有防备者的头上;没有害咎,是建立了联姻的说法。”

(解说)

本篇的论题内容是“ 震:亨”。“震”:本义是指雷,震动。引申为惊恐,震惊。本论题其意是“惊惧,亨通”。为何“惊惧”才“亨通”呢?这是借雷震使人恐惧的心理,寓意君子恐惧修省,君子时刻谨慎小心的去行事,自然就是亨通的结果。故本篇的“命题”,就是“君子若能恐惧修省,亨通。”

“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 不丧匕鬯。”

“虩虩(xìxì)”:恐惧貌。“哑”:喑哑,口不能言。“哑哑”:形容没有了言语声。“匕”:食用具,如匙。“鬯(cháng)”:祭祀用的香酒。本句的意思是“惊雷震动,使人心生恐惧,失去了言语笑声。雷声响起,震惊百里,而对保持平静心态者,却不能洒落手持勺子里的香酒”。这是借雷震的响声使人产生恐惧之心,来比喻政治形势的威力;犹如政治风暴来临,在政治形势的高压下,有两种心态的人,一种是恐惧万分,吓得要死;一种是心态镇静。这是围绕着主题展开的论述。

“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本段的译意是“雷声震来,使人恐惧,尔后哑口不语,言笑失色,谨慎才能避免伤及身体,而获吉祥”。这里还是借雷震,寓意政治风暴如雷霆之势,若君子能恐惧修省,即使雷霆之势的政治风暴也伤及不着自己。确实在封建王权家天下里,为官者是人人惊惧,特别是莫须有的政治罪名,不知何时就降临到头上。就是二千多年后出现的那场“十年动乱”,那场政治运动,其来势如雷霆,使人惊惧与恐怖。人人只能哑口不言,言笑失色。若能思考,小心处事,政治风暴里的灾祸就落不到头上。二千多年前《周易》作者的政治经验告诉君子如何应付政治风暴。

“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亿”:(喻)数目很大。“贝”:钱,资财。“跻”:升,登。“九陵”:很高。“七日得”,即“七日来复”的认识观。本段通过借雷震比喻严酷的政治形势。本句按字译是“雷震来时是有危害,会丧失很多财产,如堆积像那九重的高山,不要追逐,失去的钱财,过一段时间,就会得来”。 《周易》是为君子讲述的“修身,齐家,治国”的政治道理。本段也是在讲述,如何认识这种风暴来临造成财产的失去(如改朝换代,又如新主推行新政),但要认识到那只是身外之物,不可追逐。在那个时代里,有一种认识观念,即“七日来复”,认为事物是一种循环规律,这是从自然中感悟到的东西,而类比到人事上来。这里的“七日得”,是“七日来复”的观念的引用,这里是借以说明是失去的财产,以后还会得来,是通过一段时间还会取得,这里体现的是唯物辩证的关系。

“震苏苏,震行,无眚。”

“苏”:死而复生,苏醒过来。古人在每年的春天听到雷声响动,又看到大地上的万物发青,就认为雷声催醒了大地,使万物复苏。“眚”:过失,灾祸。本段的字译是“雷声震动,使万物复苏。雷声运动,并无灾害”。

本段还是借雷震的自然现象来寓意事理,只不过是以对比手法上的正面来论述事理。上面讲述雷震使人恐惧与丧失财富,而本段是讲,雷震能使万物复苏的道理。当然,这是借喻,而不是讲什么自然科学。这是借雷震现象比喻政治风暴来临也有好的一面,并不全是坏事,它能使人恐惧谨慎,修省觉悟,就不会有灾祸。

“震遂泥。”

“遂”:进。本句意思“雷震击入到泥土里”。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本句象征什么呢?因本句没有判词,即无吉凶之后果。那么,从本句的字意来看,即寓意着是下面,又寓意着深度。可以联想到政治风暴影响的广泛性与持续性。

“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亿无丧”:这与前面的“亿丧贝”是个相反意思。本句意思是“雷震来来往往,虽有危险,但很多的东西并没有失去,这是有了事前的防备”。这是比喻对政治形势有了心理防备。

“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 咎,婚媾有言。”

“索索”:畏惧感。“矍(júe)”:左右惊顾。“躬”:身体。(引)自身。本段之意“雷声震动使人恐惧畏缩,左右惊顾,有所妄动会有危险;但雷震是震不倒惊惧谨慎之人身上,而会落到那些没有防备者的头上;没有害咎,是建立了婚姻的说法。”古代往往把"家"、"国"间缔结婚姻作为联姻政治的手段,也是规避政治风险的一种手段。

本篇是讲述雷霆之势的社会大变革,或政治风云变幻,给社会带来的震荡与不安,如何在政治风云变幻中,学会生存法则,《震》文就是讲述这些道理。作者通过雷震来比喻政治风云,教育君子在政治风云了要恐惧修省,还要有正确的心态与防备心理。通过雷震声响百里来比喻政治威势如同霹雳那样使人恐惧,使君子领悟到政治形势的威力,并学会在政治风云里的生存方法。既不被雷霆之势所吓倒,也不要被雷霆之势所伤害。正如,“大象”对《震》文的诠释“君子以恐惧修德”,“大象传”作者是领悟了《周易》的哲学内涵。《震》文通过雷震的形象比喻,使君子能够领悟到政治风暴的威力,而恐惧修省。这已然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经验与政治谋略。《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学,而春秋时期的史巫,却把《周易》改造成“六繇”格式(与后来的“六爻”卦式不同)用过卜筮。而且从《周易》六十四篇文章里抽出八个篇名,又从“六十四画符号”的组合过程中的三画一组的八个符号抽取出来,配上《周易》里的八个名称(即 “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又配上八种自然物象,逐步演义出“八卦”筮术,把《周易》的每篇文章分割成“六繇”形式,再把《周易》每篇原初作为文章排序之意的“画符号”分成“八卦”名称、符号、取象,再结合“六繇”辞,用以卜筮人事吉凶了,就以为可窥视人事吉凶的天机了。在“八卦”筮术上,“震”卦是“八卦”之一,“八卦”里的“震卦“符号是“三画”组合,而《周易》里的《震》文里原初却有一个“画符号”,而是“六画”组合,即两者的“画符号”组合不同,其代表的意义也不同。“八卦”筮术上把《震》演变成筮术内容,到《说卦传》时已把“震卦”取象为“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敷、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莨竹、为萑苇。其於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的颡。其於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这么多取象目的是何?自然是为了卜筮(算卦)之用。“八卦”筮术上“震卦”既是八经卦之一,又是“六十四卦”之一,完全与《周易》里的《震》文不是一回事了。正如本篇《震》文讲述的是哲学道理,并且出现十一个"震"为内容线条中心,原初并不是六句内容,后被史巫篡改分割。本篇是以雷震现象来寓意政治道理。故《周易》哲学与“八卦”筮术是风马牛不相及,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我们再看看南宋扬万里的《诚斋易传》里对《震》的注释。

“【震下震上】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震所以亨者,何也?动而惧则亨也。惧非惶扰失守之谓也,惧而敬也。惟惧故敬,惟敬故无惧。无惧者非不惧也,惧始乎来终乎散也。当天下之大事震动而来也,吾虩虩然,必为之恐惧而顾虑焉,必求其所以应之,使大事为无事焉,斯可以转祸为福,移惧为喜,而笑言哑哑矣。故震雷能惊百里,而不能失匕鬯于主祭之才,羑里能难文王,而不能伤文明于柔顺之圣。盖执匕鬯以祭者,一敬之外无余念,一鬯之外无余知。当是之时,白刃前临,猛虎后迫,皆莫之觉,故震雷惊百里亦莫之闻,敬有所甚,惧有所忘也。能如是,天下可惧之大事,孰能惊之者?其出而主宗庙社稷,优为之矣。髙祖当项籍,光武遇寻邑是已。震为长子,故言主祭,又震为雷,为动,曰出者,犹曰明天子出矣。説卦曰:帝出乎震。刘备闻迅雷失匕箸,托也,舜之烈风雷雨弗迷,震之祭主不丧匕鬯,敬也。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彖辞已言之矣,爻彖二辞同,或者其一重出。后有则者,喜而不失节也。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时有险易,则势有诎伸,故天下无常险,亦无常诎,险过则易,诎甚则伸。以六二之柔,乗初九之刚,险也;以六二之静,应初九之动,诎也。方震之始,初遇九之猛厉,勃然而动,骇然而来,何可当也?六二才与位俱柔,若不胜其愤,起而逐之,奚而不丧?惟能以柔避刚,以静驯动,逺避而勿逐,俟之久而刚自衰,则吾无丧而有得矣。险者易,诎者伸,非有得乎?髙祖避项而入汉中,光武避更始而出河北,得震六二之义矣。厉,猛也。跻于九陵,避之逺也。亿,度也。贝其所有之资也。度其逐之,则丧其所有也。七日,久也。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

不患无位,有位患也,非患位也,才俭于位之患也。六三以柔懦之才,逢震扰之世,居下卦之上,非位之不当乎?君子所以为六三惧也。苏苏,惧之至也,然则奈何?曰:行而去之可也。辞难避事,臣子之义乎?曰:是臣子之义也。不才云才,陨身细也,陨国细乎?吾才不称吾位,吾去之,天下独无才称其位者乎?鲍叔逊夷吾,子皮逊子产,去无才得有才,岂惟无灾眚乎?国之福,身之福也。防子冯不为令尹,蔡谟不拜司徒,可以无青矣,抑可以为次矣。

九四,震遂泥。

九四以一阳之孤,陷四隂之内,处至隂之位,百链化为绕指,一齐咻于众楚矣。以此居震扰之世,安能致逺而不泥,光大而有济乎?刘向、恭、显杂处汉朝,珣、瑜、伾文并居唐位是已。

六五,震徃来厉,亿无丧,有事。

六五,震之君也,当震动之世,为正位之君,宜其愤起奋发,拨乱反正,以大有为于天下也。今戒之曰毋进而徃,徃则为上六之震极,是徃亦危也;毋退而来,来则乗九四之至刚,是来亦危也,必也深思焉,长虑焉。亿之于心,度其得中,而无丧其所有焉,斯足矣。然则天下纷纷何时定乎?曰:治人者必自治,料敌者必料已,五固震之君也,六则阴柔而无阳刚之才者也,当动之时,无动之才,与其动而丧吾之所有,不若静而不丧吾之所有。其周平王,晋元帝之事乎。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立弱子于千仞之上,而观人与虎鬭于其下,其气岂不索然而尽,其视岂不矍然而愕乎?震之上六似之。六以柔怯之资,居震惧之极,下临五爻之动,其索然矍然宜也。然圣人一则以惊,一则以安,曰征凶,言往则凶,惊之之辞也。曰无咎,言不往则无咎,安之之辞也;奚而往则凶,往则犯九四之刚。奚而不往则无咎,我躬逺于刚,而我之邻六三实当之也。然圣人虽安之,而终再以三警之曰:汝虽无咎,而邻之苏苏,亦不可不畏不戒也天。下之祸,莫大乎于其邻,而于其身次焉,何也?身者必防,邻者必玩也。虞受晋宝以灭虢,不知乃所以自灭,楚听秦赂以伐齐,不知乃所以自伐,玩故也。江亡而秦穆惧,吴亡而晋国吊,其知所谓虽无咎而畏邻戒者与?震之六爻,一言以蔽之,曰君子以恐惧修省。婚媾有言,亦谓邻也。中未得,谓惧而不自得也,三与上应曰邻,説者以五为邻,五,君也非邻也。”

《诚斋易传》 南宋杨万里著。依然是通过象数、阴阳,及杂入历代封建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而阐发出"王道"思想。但最后所言的"一言以蔽之,曰君子以恐惧修省",无疑是正确的。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三)《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五)《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六十一)《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四)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七篇(三)《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七)《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四)《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七)《“易学”评论》(二)附录三:今本《周易》文本(一)《周易大发现》(八十七)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五十五)《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四十六)《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十四)《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五十六)《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十七)《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六)《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四)《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十五)《天下第一哲学》(九)《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五十一)《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十八)《周易大发现》(十八)《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一)《周易大发现》(十九)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六)《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十八)《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三十七《天下第一哲学》(三十二)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二十四)《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十二)《天下第一哲学》(三十五)《周易大发现》(十)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三)《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十二)《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四十五)《周易大发现》(七十)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十三)《“易学”评论》(七)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三十三)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八)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四十三)《“易学”评论》(四)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七)《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二十)《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七十五《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一百一十九《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二十)《天下第一哲学》(三十八)《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三十三)《“易学”评论》(四十八)《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四)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十六)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十六)《周易集集》易说批判(四十三)《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二十)《天下第一哲学》(九)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八)《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六十四)《周易大发现》(八十三)《“易学”评论》(五十一)《周易大发现》(三十二)《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五)《周易大发现》(六十五)《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一百零七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一)《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一)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五十八)《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一)《天下第一哲学》(三十三)《天下第一哲学》(十八)《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九十《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三十六)《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四)《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一百零二《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一)《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二十七)《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四十七)《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十九)《天下第一哲学》(二十二)《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二)《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十九)《“易学”评论》(十九)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七篇(二十)《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七)《周易大发现》(二十三)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十七)《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四十四)《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六十六)《周易大发现》(八十五)《“易学”评论》(三十三)《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二十)《八卦筮法源流考》(七)《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九)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八)《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二十)《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五十九)《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九)《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二十五《天下第一哲学》(二十)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三)《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五)《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六十一)《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四)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七篇(三)《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七)《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四)《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七)《“易学”评论》(二)附录三:今本《周易》文本(一)《周易大发现》(八十七)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五十五)《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四十六)《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十四)《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五十六)《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十七)《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六)《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四)《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十五)《天下第一哲学》(九)《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五十一)《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十八)《周易大发现》(十八)《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一)《周易大发现》(十九)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六)《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十八)《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三十七《天下第一哲学》(三十二)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二十四)《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十二)《天下第一哲学》(三十五)《周易大发现》(十)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三)《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十二)《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四十五)《周易大发现》(七十)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十三)《“易学”评论》(七)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三十三)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八)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四十三)《“易学”评论》(四)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七)《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二十)《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七十五《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一百一十九《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二十)《天下第一哲学》(三十八)《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三十三)《“易学”评论》(四十八)《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四)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十六)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十六)《周易集集》易说批判(四十三)《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二十)《天下第一哲学》(九)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八)《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六十四)《周易大发现》(八十三)《“易学”评论》(五十一)《周易大发现》(三十二)《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五)《周易大发现》(六十五)《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一百零七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一)《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一)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五十八)《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一)《天下第一哲学》(三十三)《天下第一哲学》(十八)《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九十《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三十六)《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四)《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一百零二《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一)《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二十七)《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四十七)《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十九)《天下第一哲学》(二十二)《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二)《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十九)《“易学”评论》(十九)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七篇(二十)《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七)《周易大发现》(二十三)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十七)《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四十四)《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六十六)《周易大发现》(八十五)《“易学”评论》(三十三)《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二十)《八卦筮法源流考》(七)《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九)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八)《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二十)《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五十九)《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九)《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二十五《天下第一哲学》(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