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

兴隆商行要做这一边的生意,方浩也提前和朔州以及狼牙关通了气。

——不做同类型的生意,双方不产生竞争。

也因为他提前通了气,而且说明了不会和丝路商行有竞争,所以这家商队来到这边,没有受到阻挠。

这支商队的规模没有丝路商行的大,过来的只有几百个人,他们运过来的商品,都是方浩点名要的东西,除了布匹之外,别的货物都和丝路商行的没有雷同。

所以上官云和卢伦英这两边都对这支商行没有什么意见。

运一点布匹过去,没有什么,因为关外还有牛羊皮来替代,布匹的价格不可能太高,利润不是很高,丝路商行也没有将主要的精力用在布匹交易上面,要不是方浩的请求,他们甚至不会做布匹的交易。

兴隆商行做这样的生意,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他们也没有对这一支商队进行任何的破坏。

没有利益上的损失,没有谁会得罪那么一个强大的敌人。

这支商队带来的东西都是方浩需要的,全部都销售给了方浩。

这支队伍从京城过来的,其实只有一百多个人,另外还有五六百人是从雁城过来的,他们是运输布匹的,而那些布匹就是从雁城那里买的,当然没有必要从京城一直运过来,这节省了不少的运力。

方浩当然也没有拿钱出来购买,而是以物易物,用他生产出来的玻璃制品以及怀表来换取。

税收上面,缴纳得并不多,因为这支商队带来的货物并不是很多,而他们交易到的那些产品,因为现在还没有那样的市场,价值也没有办法估算。

——就算是以后,也基本上不会有那样的市场,这些奢侈品的目的地是京城而不是雁城。

只能以这支商队从雁城带过来的那些东西的双倍价值来进行纳税。

征的税并不是很高,也就是几百两银子的事情。

他们带回去的东西,那些玻璃制品和怀表数量比较少,又不能做牲口的生意,所以只能够带回一些皮毛。

——几百个人过来了,要是只带那些玻璃制品和怀表回去,那就会出现大多数的人空手而归的情况,这就造成了人力的浪费,所以怎么着都要带一些东西回去。

龙城这边宰杀牛羊比较多,羊皮和牛皮也就比较多,还有他们冬季打猎的时候会获得一些动物的皮毛,狼皮狐皮都有,有大量的存货,这几百个人也带了不少的牛羊皮毛回去。

当然也还有一部分人是带着粮食回去的——反正路上也要吃,比空手而回好一点。

这支商队用来运输的都是马匹,只不过不是什么好马,来到这里之后,都换上了健壮的好马,当然,这样的交换还是要另外给方浩钱的。

兴隆商行可不是方浩一个人的商行,他在里面占有的股份还不如丝路商行里面占有的股份多,没有理由他一个人承受损失。

六月底的时候,粮食的收割就开始了。

方浩那边五百台打谷机派上了用场,对加快粮食的收仓入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减少了很多的人工。

这件事情让卢伦英也知道了,还亲自过来观摩了打谷机的应用,然后,和方浩这边谈好了一笔交易——购买三百台打谷机。

卢伦英这边也有这十几万人,而且经过了十来年的经营,开垦出来的农田并不比方浩的少,早就已经开始实施轮耕,对这种能够节省人工的机械也有着需求。

这一笔交易同样是以物易物,不过没有经过丝路商行,而是卢伦英自己的商行和方浩进行的交易。

——在丝路商行成立之前,卢伦英就在狼牙关有自己的商行,负责内地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到这边来,然后将他们自己养的牛羊运到内地去卖。

方浩并没有喊出天价来,他这一路上的成长,卢伦英也帮了他不少。

不过自己要赚也是肯定的,价格在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这可不是尧国对戎突人的交易,不属于特务府的管辖范围,所以没有办法征收商税。

现在农村这边的人口,已经有了十几万,开垦出来的耕地比以前增加了几倍,这一年也没有遇上极端的天气,虽然说不上是风调雨顺,可是有了蒸汽抽水泵的存在,再加上建设了一些水泥的灌水渠,干旱的问题没有以前严重,粮食亩产的产量比以前还要高了那么一些,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收获粮食从六月底一直到八月初才完成,不管是水稻、麦子,还是玉米高粱,都获得了大丰收,将那些粮仓都给填满了。

得到最后粮食产量的方浩,有了一些后悔——早知道能够收获这么多的粮食,就应该让朝廷提前一年将所有的边民都迁移过来。

因为他们现在的粮食产量已经能够让三十万边民吃上一年有余。

不过他们在草原上疯狂的开垦耕地,对草原的生态环境破坏确实也有一点。

别人不知道,方浩自己却是知道的。

按照这个速度继续下去,等到三十万人都到位,以他们的破坏程度,最多就是几十年的时间,这里就会变成一片荒漠,和西边的大沙漠连成一片。

所以必须要在几年之内将碧落大草原给弄下来,这样才能够有更多的地方让他们来开垦,减轻这边的环境压力。

方浩给自己定下的时间是在两年之内将碧落大草原给打下来。

那个时候所有的边民都已经迁移过来了,还有一段时间可以训练那些士兵,将碧落大草原打下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在七月的时候,又有一批三万人的边民迁移了过来。

现在龙城军二万五千个正式士兵的名额早已经用完,再过来的就是预备士兵,那些预备士兵的训练就归李子扬管。

在这三万人里面,李子扬选拔了五千名预备士兵。

加上这五千人,现在预备士兵也已经有了一万人的规模,等到接下来的十四万人都过来,这个规模将要扩大到三万人左右,会成为龙城军最大的一股力量。

第一二六章 燕州的消息第七十七章 逃第九十三章 出兵第七章 新一轮的任命第五十一章 我可以给,你不能要第一五四章第四十六章 抄家第五十章 捕头第二十二章 将门子弟第六十一章 池派第三十八章 东进第一四六章 城镇化建设第九十四章 未来的战争状态第一百二十一章 哄第一一八章 土地政策第八十一章 改造大草原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军压境第一六零章 大转移第三十九章 御前会议第七十九章 吾皇万岁第八十五章 玻璃第十四章 参观温棚第一百六十二章 沙娜的使命感第一百四十六章 揽功第一四五章 支援第十二章 新颖的想法第二十二章 将门子弟第五十八章 帮忙第一三八章 攻上城头第三十三章 生路(二)第一五六章 负责后勤的人第一二二章 圣德书院第三章 关外驻地第一六四章 糟心的事情第六十四章 文人裘伯贤第一二三章 扶桑省第七十二章 节帅第一百零六章 再抄一回诗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争结束第一百六十八章 得失之间第二十五章 扫兴第一二八章 难以选择第二十一章 寒碜的教育体系第四十三章 京城来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同事第四章 犯了错误的人第十九章 训练(四)第八十一章 否认第七十章 先帝遗诏第四十八章 悲凄第四十一章 活捉第一百五十四章 对战争的态度第四章 疯狂的皇帝第一百一十八章 淘汰第二十五章 射雕第六十八章 送别第六十一章 野草第五十章 捕头第三十七章 仁者无敌第一三七章 防守第十六章 闺房密语第十四章 盛世第三十九章 御前会议第三十七章 国子监第五十四章 未来的希望第五十二章 昭宁的问题第八十七章 奢侈品第八十七章 敌袭第十二章第九十一章 精英教育第六章 阿桑第九十二章 齐王登基第七十一章 女仆(三)第七十三章 女仆(五)第九十二章 原谅第一零五章 有情况第九十四章 拒敌第六十一章 战争的红利第一四六章 城镇化建设第五十四章 未来的希望第九十四章 未来的战争状态第二十四章 千里镜第六十七章 蒸汽时代第四十九章 升职的节奏第五十九章 得胜归来第一零二章 兵临城下第八十五章 招工第一四一章 碾压第七十六章 建设军营第九章 请教第四十章 过度解读第一三一章 下一个五年计划第五十四章 负责交易的人第六十五章 天下之大不幸第一百零二章 储位之争第四十九章 升职的节奏第六十章 命如草芥第八十七章 附庸第一百四十章 血勇之气第六十章 不欢而散
第一二六章 燕州的消息第七十七章 逃第九十三章 出兵第七章 新一轮的任命第五十一章 我可以给,你不能要第一五四章第四十六章 抄家第五十章 捕头第二十二章 将门子弟第六十一章 池派第三十八章 东进第一四六章 城镇化建设第九十四章 未来的战争状态第一百二十一章 哄第一一八章 土地政策第八十一章 改造大草原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军压境第一六零章 大转移第三十九章 御前会议第七十九章 吾皇万岁第八十五章 玻璃第十四章 参观温棚第一百六十二章 沙娜的使命感第一百四十六章 揽功第一四五章 支援第十二章 新颖的想法第二十二章 将门子弟第五十八章 帮忙第一三八章 攻上城头第三十三章 生路(二)第一五六章 负责后勤的人第一二二章 圣德书院第三章 关外驻地第一六四章 糟心的事情第六十四章 文人裘伯贤第一二三章 扶桑省第七十二章 节帅第一百零六章 再抄一回诗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争结束第一百六十八章 得失之间第二十五章 扫兴第一二八章 难以选择第二十一章 寒碜的教育体系第四十三章 京城来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同事第四章 犯了错误的人第十九章 训练(四)第八十一章 否认第七十章 先帝遗诏第四十八章 悲凄第四十一章 活捉第一百五十四章 对战争的态度第四章 疯狂的皇帝第一百一十八章 淘汰第二十五章 射雕第六十八章 送别第六十一章 野草第五十章 捕头第三十七章 仁者无敌第一三七章 防守第十六章 闺房密语第十四章 盛世第三十九章 御前会议第三十七章 国子监第五十四章 未来的希望第五十二章 昭宁的问题第八十七章 奢侈品第八十七章 敌袭第十二章第九十一章 精英教育第六章 阿桑第九十二章 齐王登基第七十一章 女仆(三)第七十三章 女仆(五)第九十二章 原谅第一零五章 有情况第九十四章 拒敌第六十一章 战争的红利第一四六章 城镇化建设第五十四章 未来的希望第九十四章 未来的战争状态第二十四章 千里镜第六十七章 蒸汽时代第四十九章 升职的节奏第五十九章 得胜归来第一零二章 兵临城下第八十五章 招工第一四一章 碾压第七十六章 建设军营第九章 请教第四十章 过度解读第一三一章 下一个五年计划第五十四章 负责交易的人第六十五章 天下之大不幸第一百零二章 储位之争第四十九章 升职的节奏第六十章 命如草芥第八十七章 附庸第一百四十章 血勇之气第六十章 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