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4章 刮“台风”

bookmark

酒水这东西,虽然没有艺术品的价值高,但优点在于这东西是瘾品。

这年代喜好的人广泛,而且影响健康和酒驾事故的问题还没有摆上台面,大家都以一种放纵的态度在消费。

此外高度白酒还能长期储存,随着年份的增长而升值,甚至具有“口红效应”的特殊属性。

所谓“口红效应”,其实是指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

这个理论是美国人最早提出的。

他们发现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

由此,在经济学中,“口红效应”经济理论指的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倾向于购买口红等较为廉价的非生活必需品,借此给自己带来心理慰藉。

实际上,确实如此。

因为即使是在几十年后的共和国,虽然很多消费者会觉得高端白酒动辄上千元,飞天茅台成交价更是超过两千元。

但白酒作为大陆内地市场独有的消费品,与我们不惜欠下一屁股债,也要购买的车子、房子以及其他奢侈品相比,白酒的价格显得并不高。

同时,除去商务接待,公务宴请场合,大量的白酒消费依然属于日常快消范畴。

因此,白酒行业消费特性与“口红效应”理论不谋而合。

如果不考虑“健康”和“酒驾”对市场的干扰,大陆市场的白酒消费几乎是穿越经济周期的牛B存在。

所以宁卫民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把自己好不容易积攒的库存在抢购风潮中全部抛售,他甚至存有不小的惜售心理。

毕竟中高端白酒的行情是长期的,如今的价格只是暴利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甚至连中继都算不上。

尤其他还打算把餐饮业当成一个长期经营的事业,这就让他拥有一个庞大的私藏酒库成为了必然。

他今后在这方面的规划就是,根据情况,逐年继续买入存储茅台和五粮液。

同时看看有没有机会成为两家酒水企业地位较高的代理,以此来增大规模,节省成本。

然后把买进的货,一边靠自己的餐饮企业和烟酒店以高溢价卖出,另一边每年也要保证一定数量,有意识地进行囤积。

好等着吃进的酒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珍品老酒,实现质量和价格的双重酦酵。

如果等到茅台和五粮液的股票上市之后,他还要以资金优势出手购入这两家企业的股票,最终完成坐庄白酒的良性循环,亲手打造出一个可以从中轻松长久收获暴利的完美闭环。

人人都说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是极大的违反了公平原则的作弊行为。

那像他这样,连主办方的位置都占据了,又算作什么?

好好想想吧,白酒消费那在国内可是每年上万亿的庞大市场啊。

而且由于建国之后新的饮酒习惯的养成,原本只是“苦大累”才喜欢的白酒,已经彻底把原本的酒中贵族黄酒踹翻在地,达到了极其扭曲的价格高度。

再加上宁卫民他穿越之前,大A市场的茅台和五粮液的股票正在主升浪中,一直在创新高,当时市值加起来已经超过两万亿。

那他还有什么顾虑?

说实话,即使经营上获取的好处都不算,就是股票都能让他成为巨富。

也别搞多了,即使卡着百分之五的红线,他按照这个标准囤积的股票就能值上千亿啊!

相当于一百多亿美元的资产白给他一样,想想都来劲。

于是乎,宁卫民在抢购风之后,也仍然让张士慧用前段时间抛售套利的钱,继续在市场上吃进茅台和五粮液。

即使当经济进入疲软期,对于京城高端市场的餐饮局面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连坛宫饭庄的生意都一下子都冷清了三成,马克西姆餐厅降低了两成的营业额,宁卫民也丝毫不慌。

因为他看到了未来的长期市场的变化,这完全就是随便躺平,没有任何风险的暴利生意模式啊。

更何况东边不亮西边亮,低迷的经济周期里,高端消费不吃香了,还有低端消费呢。

这个时候的京城社会,反而姜饼人的高性价比越发突出了。

同样的“口红效应”,在姜饼人的经营上似乎比白酒展现的还要淋漓尽致。

无论是沈存还是宁卫民都没想到,本来姜饼人每天就很高营业额居然又提高了将近两成。

营业额奇迹般的逆势走高,持续性保持着刚开业时,请明星们来助战时候的满负荷营业高峰。

实际上许多顾客在享受完之后,不知是因为用餐一次排队太长的原因,还是因为姜饼人的价格太实惠,打包带走的数量大大增加。

不,不应该说是满负荷了,而是超量在负荷。

这直接让沈存和宁卫民再一次意识到供应链的问题,除了进一步把中央厨房进行扩大规模之外,也有必要在多种货源供应上下下功夫了。

否则这个问题要不解决,姜饼人连晚餐都快不能保证了,还何谈继续扩大规模?

而这也让宁卫民更清晰的意识到,商业中的高性价比才是永远的王道。

毕竟这个世界能实现财务自由的人是少数,大多数劳苦大众只有精打细算过日子。

而薄利多销所带来便宜实惠才是一个企业长盛不败,扩大规模的基础,除此无他。

至于他作为一个商人,最明智的做法,当然就是手握两张牌,在赚富人钱的同时,也要关照大众的需要。

否则就要忍受经济周期大循环和突然发生的“黑天鹅事件”,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财富减值风险。

至于说到不确定性,有几件事还不免要再谈一谈。

第一件事,就是此时内地娱乐业的风向有了显著的变化,除了逐步升温的美国影视剧、动画片之外,内地娱乐业还全面迎来了东南方向的“台风”。

这件事的起因还是1987年的年底,由于宝岛当局宣布开放人民赴大陆探亲的重大举措后,许多宝岛上的老兵开始返乡回大陆老家寻亲。

随后1988年1月13日,掌控宝岛地区二十年大权的领导人蒋某国因病去世。

由大陆拍摄实景的影片《笑声泪影大陆行》在岛内公开上映。

1988年3月,共和国最高法律机关发布赦令,不再追究建国前某些人的历史罪行。

于是由此,两岸民间和文化互动交流开始急速提升温度,直接进入了蜜月期。

这一年的春节后,大陆内地第一次引进了海外流行歌曲——宝岛歌手齐秦的专辑《狼》,然后就是苏芮的《跟着感觉走》。

宝岛电视剧《昨夜星辰》在全国各家电视台也都成为了霸屏的言情剧,而且这部电视剧的同名主题曲也成为大陆广播电台里点播率最高的歌曲。

一下所有大陆内地的高中生,就再也不听大陆歌了。

内地流行乐坛除了崔健《一无所有》还略有余波,其他人就全被盖住了风头。

连费翔和张嫱的歌曲都在急剧降温,大街上响起的不是“凄厉的北风吹过,漫漫的黄沙掠过……”

要么就是轻松愉快的“跟着感觉走,请抓住梦的手……”

又或者充满惆怅的“昨夜的,昨夜的星辰已坠落……”

毕竟翻唱哪有人家成熟的原创流行乐能打?

还沉浸在西北风尾声中的大陆原创音乐,新推出的还算质量过得去的歌曲只有那英的一首《山沟沟》。

原因是这个时候的内地音乐创作者身处商业化大潮,为了赶浪潮,抢销售,沾染上了粗制滥造的毛病,歌手最爱干的事就是走穴。

那么这样的组合被百花绽放一样的宝岛流行歌手们进行绝对碾压一点不奇怪。

这个时候,唯一稍微能够与之抗衡的也就是《雪城》和《便衣警察》两部电视剧,而这两首主题曲的演唱者刘欢也终于算是熬出头,靠电视剧的影响在内地乐坛崭露头角了。

不用说,突然刮起的“台风”,对宁卫民在磁带方面的收益,影响也是颇大的。

他还真得承认这张嫱溜的绝对是时候,临走时候给他录了一盘《潇洒地走》,就拿着钱潇洒的走了。

结果这盘专辑因为按照五百盘的数量发行的,被“台风”一刮,销量受阻,已没有早年的风光。

这就导致宁卫民头一次看到自己歌手的磁带出现了积压货,预计起码得有上百万盘磁带卖不出去。

电影《李香兰》的音乐原声带同样受到了影响,以四百万盘数量发行的磁带,原本有望全部售罄的,可最后有三十万是怎么都卖不出去了。

虽然说宁卫民肯定还是挣钱,可这对一直在娱乐业上顺风顺水,尤其是音乐专辑发一张火一张,从来都得增加发行量的他而言,无疑算是个小小的挫折。

与音乐磁带的遭遇相仿,出自雾制片厂的庞大明星阵容的日剧《黑皮革记事本》,虽然好不容易才拿到上映许可。

但因为题材敏感的问题,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是在大陆内地是先在京城地方台试播的。

然后再让有关部门对效果进行再审评定,真等到国家电视台面向全国播出的时候,恰恰赶上了《昨夜星辰》的热播。

从文化融洽度上来讲,一个银座妈妈桑靠勒索有钱人上位的故事,显然没有一个贫苦家庭两代人的情感冲突,更能打动内地老百姓的心。

何况《黑皮革记事本》里的大多数明星,内地观众并不熟悉。

再加上这部日剧最终只拍摄了十一集,基本上是一小时一集,整体长度对现在的内地观众来说,已经有点不解渴了。

而且为符合大陆的播放习惯,国家电视台还把将近一小时一集的时间剪辑成了十八集,这就导致每集的结尾往往踩不到“点儿”上,不再是剧情反转的扣子处。

所以虽然《黑皮革记事本》的收视率还不错,收看的观众超过日本观众全国人口。

也给松本庆子在内地又圈了不少粉,但是根本没达到宁卫民的个人预期。

实际上,这部剧的收视率还在当年山口百惠创造的收视率之下,更没法和万民空巷的《昨夜星辰》相比。

这直接导致宁卫民的广告公司相关业务的收益也同样低于预期。

不过好就好在宁卫民不是还拥有邓丽君这个亚洲歌后嘛。

从因果的角度来说,宁卫民推动促成邓丽君参加1988年春晚这件事,他也算直接推动到了两岸关系的进展,当然他也就能享受到这次“台风”的好处。

雾制片厂的《摘金奇缘》是这一年大陆内地目前最卖座的电影,在目前电影院观众急速流失的市场环境下,重新达到了上映两周场场爆满,引来黄牛无数的盛况。

而《摘金奇缘》的电影原声带,从本质上说则是邓丽君在大陆内地所发行的第一盘个人专辑,于是尽管电影方面的收益,宁卫民是一点捞不着,但音乐专辑还是卖疯了。

不知道是不是当代人都存了“欠邓丽君一盘磁带钱”的想法,反正宁卫民所定下的八百万盘磁带首批发行量是完全不够卖的。

增发又加了四百万,眼下还不知道够不够呢。

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这张音乐专辑已经注定要刷新大陆内地磁带发行的最高记录了。

而且由于这部电影的主题歌《川流不息》原本就是日本演歌派的传世之作。

这首歌曲风大气,借景抒情,表达的是歌手崎岖的人生经历所带来的感悟。

与那首来自宝岛的《掌声响起来》其实在音乐表达上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同样也引起了内地众多民族歌手的兴趣。

一时间许多人都开始翻唱这首歌,大有谁不唱这首歌,就有点落伍的意思。

所以,算是堤内损失堤外补。

宁卫民也算是用魔法抗衡魔法,他利用同样是来自宝岛的亚洲歌后抗衡了“台风”的对大陆内地音乐市场的降维式的侵袭。

但这也只是暂时的,宁卫民很清楚,内地娱乐业翻天覆地大变革的时代即将到来。

未来是原创音乐的时代,也是港台歌手的时代,内地搞流行音乐的人们日子可不怎么好过。

信息、经验、技术、演出水平,都要领先于内地市场的外人,将会主导内地音乐市场长达二十年之久。

而且还不仅限于音乐,影视剧行业,恐怕更是属于这种情况的重灾区。

像这一年,大陆内地真正获得观众高度认可的电视剧,除了前面提到过的两部之外,只有一部陈道明和朱旭主演的《末代皇帝》。

或许是因为想借电影《末代皇帝》的热度,也或者不满意大利导演的作品太过偏离历史。

国家电视剧制作中心在同名电影拍摄完成后,立马组成人手拍出了这一部忠于历史原貌的传记片。

至于电影方面,由于宁卫民借助日本市场反哺回大陆内地的经费还没有那么快就产生直接结果。

这一年大陆内地还算是质量过得去,能有高票房的电影也就是陈培斯的《傻帽经理》,和在西柏林电影节上获奖的《红高粱》了。

说是青黄不接都算是粉饰之词了,也难怪内地观影观众以百万的数字持续减少。

没有好电影,看个毛啊。

所以如果宁卫民不想看到历史重演,还想尽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这二十年,为大陆演艺界的人多谋点福利,不让所有的肉都被“外来的和尚”抢走。

那么如何应对,将成为宁卫民即将迎接的巨大挑战。

第502章 不落俗套第803章 黑郁金香第1362章 华夏魅力第1417章 永不合作第1320章 凡尔赛第1456章 打圆场第164章 并非圆满第683章 粉霞第643章 玩笑成真第1304章 大兴土木第328章 棒槌第741章 内幕消息第210章 神级宝藏第862章 高级料理第894章 蓝色弧光第634章 抄家货第117章 装傻第908章 小花蛇第1101章 大胆决定第1252章 发钱第620章 天降横财第6章 山头儿第65章 好汉第1012章 聪慧女人第1345章 赔钱乐意第31章 剌肉第1497章 龙年龙宫龙鱼第1228章 金屏风第841章 有今儿没明儿第545章 行业第一第1114章 大树之下第582章 泼醋第917章 价格杀手第738章 吹上天第1521章 壮劳力们第1241章 懂你第1010章 形形色色第1486章 为人妒第922章 第九月二十一章 发奖金了第785章 有高人第271章 特长第783章 胜之不武第664章 态度鲜明第532章 谁气谁知道第34章 境界第1373章 相性相合第1467章 大喜第517章 谜底揭晓第995章 反差第586章 居安思危第1246章 世外桃源第71章 高标准第1186章 多子多孙第1298章 志趣相投第886章 饮酒会第586章 居安思危第762章 家长里短第1408章 金坡第245章 瑕不掩瑜第716章 自作孽第710章 万红之中第1148章 名利陷阱第1180章 拌嘴第848章 中间人第377章 主动权第1367章 羚羊与狮子第463章 醍醐灌顶第1152章 宵夜第1481章 咬人的狗第1052章 嘚瑟第100章 国士无双第1118章 开个好头第1253章 大馅饼第1261章 另一对儿第1044章 绝非偶然第765章 一老一少第1323章 巨富之家第984章 收获满满第882章 清凉的风第778章 踩岁长青第807章第1522章 肥得流油第1041章 无缝对接第1286章 觐见第136章 大意第538章 拉清单第1454章 拌嘴第445章 买什么第571章 夙愿终偿第380章 分文不取第610章 恰逢其时第520章 开业首日第264章 胆大妄为第1390章 还手第1114章 大树之下第184章 火彩第958章 血压飙升第571章 夙愿终偿第1254章 眼界第22章 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