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4章 弱弱相残

bookmark

为了妻儿的空气清新,宁卫民已经基本戒烟了,只偶尔抽抽雪茄。

反观刘洋,却因为东京生活不易,需要肉体麻醉,烟瘾越发大了。

见宁卫民拒绝了自己递来的香烟,刘洋也不客气,便自己点燃。

直至抽了一口,长长吐出了一口烟雾,他才有了心思继续交谈。

“你还真别说,这话你问我算是问对人了。你还记得和我们同一架飞机来东京的哪个音乐才子吗?”

“你说是在东方歌舞团干过音乐编导的哪个?好像姓……姓陈……”

“对,就是他,他叫陈颂。现在就和我住在一个宿舍。”

“哎呀,是嘛,这么巧?我记得你们来日本之前是并不认识的吧?”

“当然,那次我们在飞机上聊天,无论我和你,还是和他之间,大家都是头一次见。后来到了东京大家不就各奔前程了嘛。不过说来确实巧,半年前,我们都因为需要重新找房子住,结果意外碰到了一起,最后我们俩一合计,为了省钱,干脆就一起合住了。你应该知道的,在东京租个房子有多麻烦。尤其咱们华夏人,能租得起的房子本来就不多,别人还不相信你,无论押金和礼金都少不了的。”

“那陈颂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他也不念书,专心打工了嘛。”

“他也不念了,不过他比我坚持的久一点,浪费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所以也比我更亏,现在他做着两份兼职,每天凌晨五点去地铁站下的面包房打工,早上十点下班,然后夜晚十一点又去一家酒店当保洁员,一直工作到凌晨四点钟左右。他和我不一样,过得是昼伏夜出的生活。基本上是白天睡觉,晚上工作。只可惜,日本人太黑心,对在咱们这样的外国穷学生,只肯给比最低时薪还少的前。他即使这么昼伏夜出的工作,一天也就六千円,还没我工地干一天赚得多呢。”

“这个可不好,这么熬夜,和生物钟是反着的。时间长了,身体要垮掉的。”

“我说老兄,你以为他自己不知道?在东京留学生最怕的就是生病了。生病就意味着彻底破产。可是没办法啊。陈颂虽然看着挺结实,但他有哮喘的毛病,身子骨还真没我好,我这种体力工作他可干不了。那他不干这个还能做什么?他也得赚钱生活啊……”

刘洋的话再一次堵住了宁卫民的嘴,他自知刚才说了蠢话。

尤其注意到面前这个小老乡,因为长期的体力劳动,已经从一个细皮嫩肉的白面书生的样子变成了一个又黑又结实的汉子,他更是颇有一种“何不食肉糜”的尴尬。

而刘洋也很快就察觉了这一点,于是为了缓和气氛,便又赶紧补充了有关陈颂其他的一些情况。

“其实说来,陈颂原先也有个蛮不错的工作的,给一个西餐厅当琴师演奏钢琴,他有这个一技之长,老板也对他不薄,那个时候,他的报酬每小时两千日元。每天晚上演奏四个小时,而且还管一顿饭,给车费。每天差不多一万円的收入,日子过得不知道有多舒服。他刚来东京时,念书就靠这份工支持着。只可惜,这小子不懂人情世故,太乐于炫耀,太得意忘形了,他居然把一切都讲给同班的同学听。结果说着无心,听着有意,他有一个同学假作去店里看他,却凭着一口流利的日语,和老板聊上了。然后又凭着软磨硬泡,让老板答应了他也登台演奏几首曲子试一试。就这样,不出一个月,老板就因为嫌弃陈颂的日语不够好,炒了他的鱿鱼。所以,这也怪陈颂自己太天真了,不懂人间险恶,把身边的人都当好人。却忘了这是日本,是复杂的资本主义世界,处处需要竞争,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竞争……”

只是这话,刘洋说了还不如不说呢。

因为他透露的情况,反而让宁卫民听了更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不是个滋味,忍不住为这些京城老乡的生存现状而担心。

“刘洋,这不是竞争,是特么弱弱相残。”

宁卫民表情严肃地叹了一口气,跟着追问,“陈颂这个算计他的同学是哪儿的人?不会也是咱们京城人吧?”

“那倒不是,是个港城人,或许也是因为这点,陈颂才大意了,谁能想到明显比咱们内地人富裕多的港城人,也会为了一份工作做出这么卑鄙的事儿来?”

这个答案倒是比宁卫民预计的要好一点,让他松了一口气,不过他仍然讥讽道。

“这不很正常嘛。港城的繁荣是怎么来的?还不是当英国人的殖民地,吃内地和外部世界隔绝的红利?虽然这是历史原因导致的。但由此就知道,许多港城人本身就有吃里扒外,给洋人当买办的基因,人家和我们怎么可能是一路人?所以以后你们可不能太实在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然而宁卫民说出的这些话,却把刘洋给逗乐了。

“哎呀,看不出来,你这人正义感很强嘛,而且说话还这么根儿红苗正的。不过你好像忘了自己也是外资企业的人了吧。根据你的情况。再听你说这些话,我可真有点不适应呢。”

而经他这么一提醒,宁卫民才发现自己好像把自己给搁里头了,也是不由莞儿。

“我和他们哪儿能一样?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即使我最后变成了资本家,那也是个为国为民的红色资本家……”

“对对对,你肯定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就像那部电影《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嘛。”

刘洋附和着开着玩笑,“其实说实在的,有你这样在日本吃得开的人,还真是件好事。多少也能给咱们这些京城人提提气。否则,要是有一天回国,我们都不知道该吹什么。难道就吹我们自己给日本人当牛做马?好在还有你这样的人。哪怕不多,对咱们这些在日本的老乡起码也是个激励。哎,你知道吗?在东京,除了你之外,咱们京城人里,可还有几个过得也不错。”

这样的消息倒是宁卫民喜闻乐见的。

“说来听听。”

“你还记得李小江和王艳吗?和咱们也是乘坐同一架飞机来的。”

宁卫民对这两个名字,印象并不怎么深刻,思索了好一会,才终于想起好像是同一飞机的那一男一女两个个体户。

“我想起来了,是那两个原先在西单练服装摊儿的。怎么,你跟他们也有联系?”

“没有没有,人家已经发了,哪儿能和我们这些人还混在一起?不过他们干的事儿实在太绝了,不但在咱们京城老乡的圈子里早就传开了。几乎所有在东京的大陆留学生都知道他们。听说他们最近还接受了日本报纸的采访呢,人家现在可是真正的名人。”

这一下子,宁卫民的好奇心越发被调动起来了。

“你这越说还越神了,那他们是干什么发了?你别卖关子了行不行?”

“哈哈,他们是卖章光101啊。”

“章光101?”

“对啊,制脱发的,国内报纸上老做广告的。”

宁卫民一愣,这才想起这玩意是国内一种生发水,近年突然走红,在国内报纸上把效果传得神乎其神。

“你也没想到吧。其实谁都没想到,日本人工作压力大,好多年轻人早早就开始脱发。日本人对这玩意的需求比咱们国人多多了,李小江和王艳那是真有眼光,他们居然成了章光101的日本代理,靠卖这个生发灵发了横财。你知道这么一瓶在国内十几块钱的东西,在日本卖多少钱?”

“多少钱?”

“四万日元!相当于一千多人民币!”

看着宁卫民震惊的样子,笑得眼睛发亮的刘洋,几乎是以一种崇拜的口吻说的,“你说他们能个儿不!听说他们俩已经开了公司了,在日本好多城市都有分部。而且还招聘了许多销售员呢。可惜啊,我是没联系到他们啊,要是联系上了他们,我也想尝试一下,跟着他们去卖生发水呢。而且这玩意就是咱们国内也不好买到,否则要是让家里寄来几瓶卖卖,我看都不用打工了。光卖这个就够生活了。”

不过说实话啊,其实宁卫民如此惊讶,倒并非是因为这其中的厚利,都快赶上卖粉儿了。

而是因为他脑子里忽然一闪,想起来了上一世听人说过“京城四李”的传言。

所谓“京城四李”其实指的是九十年代京城知名的四大巨富,该因这四个人都因姓李而为后来的京城百姓津津乐道。

这四个人里,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就是抛妻弃子的李成如。

毕竟这家伙后来混影视圈儿去了,天天还大喇叭似的自吹自擂,京城百姓对他那点破事都知道。

而另一个让宁卫民记得清楚的是李春坪。

这家伙经历比较传奇,据说远嫁海外,和一个曾经是好莱坞巨星的老太太结婚,并且继承巨额的财产。

虽然这些事不知真假,但其人的慈善捐款确实不少。

他这点事便也成了老百姓的下酒菜,有空的时候,白话两句,足够喝个二两的。

至于另外两个人,宁卫民就不是那么了解了。

因为当时说的人也不是知道太多,仅仅一笔带过,他听着印象也就没那么深。

其中他还记得的,就是其中一个靠往日本倒卖生发水发了财,后来回国还买了大陆内地第一辆法拉利。

而眼下这事儿……那不就对应上了嘛,闹了半天,原来就是这个李小江啊。

没错,这种无意中又充当了一次历史旁观者,忽然发现传奇人物早就和自己产生过交集的人生,那滋味可真是奇妙呢。

所以无论是惊讶还是出神儿,他做出如此反应也就不奇怪了吧?

不过话说回来了,宁卫民虽然可以尽情感受命运和时间交织出的神奇魔术。

但是刘洋和他的身份不同,却没有办法一直陪着他这么无休止的闲聊下去。

实际上,刘洋早就注意到自己的日本老板已经喝完了手里咖啡,在旁边等待已经进入了不耐烦的状态,频频看手腕的表呢。

而他还得靠人家吃饭呢,即使再不情愿,也得赶紧结束对话,回去干活了,否则不会有他的好果子吃。

“那什么,哥们儿,你看咱们聊的也差不多了。要不今儿就到这儿吧,我得回去干活了。”

原本还想再抽一支烟的刘洋已经没了这样的念头,出言告辞了。

而经他这么一说,宁卫民也醒悟了过来,注意到了那个日本老板的不耐烦。

只不过区别在于,日本人见宁卫民注意到他的视线,非但没有任何不满,反而立刻满面堆笑,必恭必敬的鞠躬。

这就是身份上的差距了,刘洋只有羡慕的份儿,终于清晰的意识到了他们彼此之间的巨大鸿沟,于是不由自主,也不敢放松了,站得笔管条直。

“那什么,我还是叫你宁桑吧,毕竟你是客户嘛……”

宁卫民却没有表态,只是问他,“你和陈颂现在一起住对吧?你们住在哪儿啊?”

“我们现在住在足立区的北千住。”

“房租多少钱?”

“一个月四万円。我们分摊。”

“你们俩的日语水平怎么样了?”

“我也就N3吧,日常和工作里的简单交流没问题。陈颂的日语水平比我高……”

“这是怎么回事?刚才你不是还说他因为日语水平不高,丢了工作嘛……”

“嗨,你得反过来想。他就因为这方面吃过大亏,才下了狠功夫呢。”

“好吧,现在咱们都有事情要做,废话我也不说了。我这儿有工作可以提供给你们,需要能够搞清对方地址和一些搬运要求的日语水平,马上就能上班。虽然收入不高,按日薪算,到手可能只有五千円。但不是重体力劳动,只是接接客户的电话。而且我管吃管住,管上保险,有厚生年金。你看这个地方,我也不瞒你,这里就是我用来开废品公司的。未来这里要开张的话,可能还有一些仓库库管,打扫卫生的活儿。你们要不嫌弃的话……”

结果没想到还不等他说完,刘洋就忍不住叫了起来,“愿意愿意,当然愿意。嫌弃什么?你这是正式工作啊,你确定,要按照正式工的待遇聘用我们?还给我们提供住所?”

“当然,都是老乡嘛。互相关照本是应当的,今天我们能重逢就是缘分。这样,你回去和陈颂商量商量,如果愿意的话,就打这个电话给我。我给你们安排。”

说着,宁卫民拿出一张名片交给了刘洋,就再没说别的,只是点了点头,就转身离开,去找那个日本老板了。

而这还不算,因为就在刘洋正在发愣的时候,那个陪着宁卫民的日本老板跟他说了几句话,忽然也向刘洋走了过来,拍了拍刘洋的肩膀,以从未有过的和气口吻说。

“你,一会儿就别上去了。你就在底下工作,负责推沙子好不好?”

刘洋愕然间醒悟了过来,这是在对他关照啊。

于是瞪大了眼睛,看向宁卫民,在得到他眼神的回应后,忙不迭的冲日本老板点头。

那日本人哈哈一笑,然后拉着他,去和负责这里的小工头交代。

于是一个马来西亚的劳工算是倒了霉,被工头给调到上面去进行高空的拆卸工作了。

他太冤枉了,完全就是无妄之灾,而且根本就想不通其中的道理,因此叽哩哇啦的抗议起来。

然而日本人却不会跟他讲理,那个日本小工头不但破口大骂,而且立刻给了他一记耳光。

这下子马来西亚的劳工只能老实闭嘴,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待遇了。

他脸上带着五道红红的印记,充满了委屈,默默爬上了槽钢。

而这一幕也同时深深刻在了分别在即的宁卫民和刘洋的心里。

他们最后对视了一眼。

“弱弱相残”四个字再度不约而同出现在他们的心里,个中的复杂滋味大概只有他们彼此才能够明白。

第886章 饮酒会第1068章 变卦第165章 艺术眼光第55章 主动权第1237章 忠犬第802章 团结就是力量第906章 便利第600章 自购自销第366章 权宜之计第395章 好员工第956章 衣锦还乡第1034章 气急败坏第446章 百亿大漏儿第695章 宠儿第1364章 不能膨胀第877章 喝大酒第1026章 精神炸弹第1403章 幕后交易第843章 大三元第1446章 刺探敌情第379章 社交艺术第833章 两面派第879章 李代桃僵第1440章 高度第275章 贤内助第955章 接机第331章 通透第166章 酸奶会议第276章 出其不意第272章 预防针第976章 看本质第53章 名店第866章 谷口夫人第122章 生肖王第491章 神秘感第365章 引领潮流第418章 人潮汹涌第535章 第一商品第1103章 春风得意第326章 大瓣儿蒜第1068章 变卦第143章 志气第120章 大舞台第1039章 当局者迷第205章 沙龙第1199章 互补第920章 翻烧饼第112章 末班车第1513章 有魄力第164章 并非圆满第72章 夜班第1491章 掀桌子第1392章 碰壁第545章 行业第一第600章 自购自销第157章 骨气第257章 看不懂第1050章 花境会第725章 七伤拳第1024章 雨过天晴第1146章 三连霸第672章 借力打力第435章 豪门恩怨第197章 友谊万岁第978章 小团体第724章 迷心第44章 空子第793章 润物细无声第312章 吃不准第1110章 礼物第1475章 并购机会第1168章 语出惊人第233章 不破不立第765章 一老一少第859章 碰撞第159章 坐庄第304章 打赌第339章 活学活用第782章 出彩儿第706章 末班车第555章 娱乐神器第572章 开条件第158章 真汉子第1269章 老谋深算第521章 自带流量第455章 自己人第1208章 合作条件第822章 蛋糕做大第1119章 喧闹东京第532章 谁气谁知道第66章 临了第166章 酸奶会议第1039章 当局者迷第811章 得挠人处且挠人第998章 情义无价第1449章 龙年到第844章 造化第1045章 路遇熟人第760章 奇迹第1130章 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