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种番薯,定升迁

七月的天,实在是酷热难当,早朝,杨改革早早的结束了,然后躲进乾清宫或者文华殿里办公,可以享受到各种冰镇的水果,用来祛暑,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七月初三。

杨改革早早的就结束了早朝,这早朝已经越来越没意思了,特别是一旦时间过长,这天气实在是受不了,所以,杨改革是严格的控制早朝的时间,不是什么大事,绝不拿到早朝上去说,小事情,都在乾清宫里或则文华殿里处理了。

今日,杨改革就来到文华殿,和内阁,大臣们处理一些事。

“今年北方的旱情,已经可以确定了,相当的严重,各部,各衙门都已经陆续收到上奏,说是干旱得厉害,不光是今年的夏收要受到很大的影响,就连夏种,也是受到很大的影响,没水,这种子都种不下去啊种子种不下去,今年不少地方是要绝收的,这北方几省,特别是陕西,该怎么办?”杨改革开始询问自己的内阁班子和几个尚书,这些人,是明帝国的管理核心。到了七月,陕西的干旱已经完全呈现在世人的眼前,不仅仅是影响夏收,更是无法夏种,杨改革的话应验了,杨改革松了一口气,自己这神棍,装得非常成功,也有点惧怕,这干旱可是明末农民造反的导火索。

首辅施凤来首先来了个:“全奈陛下洪福,如今,有高达一千万两的赈灾银去赈灾,虽然天灾无情,但是陛下有情、天子有情、大明王朝有情,百姓今年,可以少受一些磨难了……”施凤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顿马屁送上。

“是啊陛下,有徐子先在陕西,应该无大碍的,灾民此时,应该是知道了陛下的仁慈和恩德,想必,正在努力的沿着河流向下游走,找陛下的移民救济点呢,如此天灾仅仅还是一个开始,也只有陛下此策,把人都迁移出去才是正途”另外一个大臣也是马屁奉上,皇帝这一手千万两白银赈灾的手段,立刻让皇帝的声望攀升到定点,在继扳倒魏忠贤之后,成了皇帝另外一件彪炳千秋的事。

其他几个大臣,也立刻跟进,马屁送上。

杨改革也是笑着受了,道:“这些暂且就不说了,朕这里有一份奏报,是徐师傅上的,徐师傅说,陕西那边,他已经在全力的进行移民了,很多灾民听说了朕有移民安置灾民的计划,都拖家带口的沿河而下,准备移民,因为干旱得厉害,所以灾民数量相当的庞大,徐师傅说,因为移民众多,所以,往来的公文,传递消息的量非常大,如今的驿递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移民的需要,为了使移民的速度提高,徐师傅谏议朕,要加大招收陕西当地驿卒数量,用来传递越来越多的移民公文,诸位看这件事如何办?”

杨改革还是念念不忘陕西李自成那个邮递员,在和徐光启的信里,几次问到徐光启信件传递的速度怎么样,会不会影响移民的效率,是不是需要多加一些负责传递信件消息的驿卒?徐光启也没多想,觉得这确实是需要更多的人来传递消息,因为移民实在是太多了,往来的公文,信息的传递量相当的大,确实需要多加人手,本来这件事,在司农司内部招人手就是,没必要加驿卒,但是皇帝既然这样说,徐光启也就顺了皇帝的意思,上了这样一个奏疏。

“回禀陛下,臣以为,百万移民,确实工程繁浩,公文往来确实相当的重,多加几个驿卒,这是完全必要的,如今,一切还是以救助灾民为重,当招募些驿卒,臣完全赞同这件事。”施凤来依旧是个皇帝的扩声器,皇帝说什么,他立刻跟进,跟着皇帝说什么,还要把皇帝的话演绎一番,显得合情合理。

其他几个内阁和尚书们,虽然鄙夷施凤来,但是也没作声,这件事,合情合理,而且银子还是皇帝出,根本没必要说。

这件事,很容易就定了下来,大臣上奏疏,内阁同意,皇帝用印,这件事,就是合法的了,剩下的,就归刘懋负责了。

杨改革快速的给李自成的工作上了一道保险,让这个邮递员无法失业。又开始处理下一件事。

“徐师傅在奏疏种还说,虽然陕西的地很干旱,种不活粮食,但是,种番薯,却还是可以,徐师傅说,经过他的走访和观察,因为干旱而种不了粮食的地,其中,起码还有四五成是可以补种番薯的,番薯的高产,大家也知道,每亩能产几千斤,如今正是种植秋番薯的好时节,错过了这个时机,今年可就过去了,徐师傅在奏疏上说,希望能得朕和朝廷的大力支持,支持他全力推广番薯,……这番薯,大家也知道当初在赈灾的方略当中,就是其中的一条,但是,当时行事匆忙,也即没有详细的规划这番薯到底该如何的推广,如今,形式紧急,陕西以及周边受灾的程度,相信大家也知道,必须出奇招,下大力气把这番薯推广出去,这件事,必须当成和移民一样重要的事来办,诸位看看,都有什么奇招?”杨改革推广番薯不是没路数,路数都有的,但是,如今旱情,远超当初的预计,如今时间紧急,不能按部就班的按照计划进行了,必须在计划的同时,另外出奇招,出新招,让番薯能迅速的在陕西形成铺天盖地之势,缓解陕西的灾情。

说到正事了,这些大臣就说不出个所以然了,一个个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趾头,似乎在想主意。

一个大臣道:“启禀陛下,陛下是不是派一名钦差前去专门督促各州县加紧补种秋番薯?”一个大臣按照传统的惯例提了个办法,按照传统的套路,地方出了事,就得派钦差。

“陛下,陕西赈灾,补种番薯,已经由徐子先负责了,如何还派一名钦差下去?”官僚们,立刻就这个派钦差合理不合理进行了辩论。

杨改革鄙视,歪楼也不是这样歪的吧,赶紧叫停。

“好了,诸位卿家就别争了,还是想个奇招,猛招吧,过了这几日,即便是想补种番薯,都来不及了。”杨改革说道。

群臣才没争了,开始把话题转到正事上来。

一个大臣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如今,要想迅速的在陕西各地补种番薯,所谓奇招,也只能让各州县重视,只有各州县重视了,这补种番薯一事,才可能立刻变为现实……”一个大臣说了实话,这件事,牵涉整个陕西,要说能有做到立刻在全陕西境内补种番薯这种事,除了通过官府,再无其他第二家。

“不错,卿家说得有理,徐师傅说他们司农司虽然在推广补种番薯,奈何始终是不得力,亟需地方官府配合和支持,所以,也在奏疏当中,恳请朕下旨督促各地州县全力配合和支持他们补种番薯……”杨改革点头赞同道。这种对付天灾还得靠政府的动员能力,政府的动员能力强,执行力强,救灾才给力,但是,要靠明末官僚阶级的执行力去救灾,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启禀陛下,臣也赞成,陛下应该下旨,督促陕西各州县立刻补种番薯,务必减轻天灾带来的损失……”一个大臣也赞同道。

一个人出来赞成,其他人也出来跟进,仿佛什么事只要下一道圣旨,就万事大吉了。当然,这也是官场老套路了,要知道,即便是日后朱家的祖坟被挖了,皇帝也就下了一道圣旨罪己呢,可见,在当时朝廷看来,圣旨就是处理任何事的万用良药。

施凤来觉得怪怪的,昨天,他就得了皇帝传信,说今天要处理一件事,要他如何如何说,务必把这件事办成,就是要他当个托的意思。

今天说到这补种番薯的事的时候,他就一直在找机会把皇帝要说的话说出来,他还在酝酿情绪,找说词,没料到,这已经有人把他的话头带了起来,让他感觉到惊讶,皇帝什么时候又另外找托了?

见没人说话了,赶紧站出来,替皇帝当托,把托要说的话说出来,要是再不说,自己这个托的角色,可就全被另外一个托给演完了呢。

“启禀陛下,臣以为,如今,万事该当以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为重,而要想迅速在陕西全境全面补种番薯,除了督促、责令各州县衙门全力配合司农司之外,没有其他办法了,以臣看,此事,必须下大决心,下大力气,下狠招才有可能办成这件事,番薯的高产,臣是知道的,一亩地可抵几亩粮田的产量,即便是水土不丰盛之地,亩产几千斤也不是难事,陛下,此乃是上天赐下救命的东西啊为此,臣谏议陛下,下旨,各州县,凡是在今年补种番薯的事上面,有大进展,有大功劳,有大业绩的,可酌情提升官品,以此来推动番薯迅速的在这些天里在陕西全境铺开……,陛下,救人如救火,百万灾民等不起啊……”施凤来终于找个机会,把自己这个托的作用很好的发挥了出来。

施凤来这个主意,就是杨改革的意思,当然,这事得通过施凤来的口说出来,因为皇帝得站在公正和裁判的位置,所以,一边当运动员,一边当裁判的事,还不能太明显了,要尽量显得自己公平,公正。

施凤来的这个主意一提出来,立刻就让文华殿的气温再升高几度,大家开始就这件事议论纷纷。

杨改革放任众臣讨论了一会,才道:“施首辅这个办法,诸位怎么看?都说说。”杨改革当起裁判来。

一个大臣等不及了,立刻提出自己的意见:“启禀陛下,臣反对,此事,完全违背了我朝任官的惯例,以种番薯的多寡来确定是不是升一个人的管,这也太儿戏了吧,有辱我等当官的声誉……”

当然,也有不少赞成这件事的:“启禀陛下,臣赞成这件事,如今还有什么事比拯救百万,乃至数百万灾民更加重要的事?以种番薯的多寡定才能,升品级,这有何不可?种的番薯越多,收获也就越大,就可以多养活百姓,能拯救更多的百姓,何来有辱斯文之说?何来有辱官员的声望之说?”

“陛下,臣赞成,人命关天啊臣以为不光要以种番薯的多寡来确定官员的升迁,更要以收获番薯的数量来确定官员是否升迁……,只有如此,各地的州县才会下大力气补种番薯,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事,除此之外,再无他法……”力挺的官员也不少。

“启禀陛下,臣反对,即便是补种番薯很重要,难道其他事情就不重要了?朝廷任命的官员,难道就不用做其他事了?陛下如果以番薯多寡来定升迁与否,那对那些在其他方面出色,有突出贡献的官员岂不是不公?”反对的也是有理由的。

“XXX,你这个老匹夫,如今陕西那边还有什么事比赈灾重要?既然补种番薯能抵抗天灾,能起到赈灾的作用,就值得下大力气去办,陛下都说了要

出奇招,难道你想看着陛下百万子民嗷嗷待哺得不到吃食而饿死吗?XXX,你置陛下于何地?你安得什么心?”

杨改革在龙椅上看得欢乐,如此给力的骂声,杨改革不用猜,也知道是兵部尚书刘延元的,这刘延元自从在那天的群臣大战当中独占鳌头,赢了二百万两的军费之后,这脾气,也就渐涨了,这骂人的话,也就越来越多了。

刘延元这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众火力立刻转向,全朝着刘延元而去。

“刘延元,你这个……”这个官员一时不知道该骂刘延元什么,骂脏话嘛,这里是文华殿,在皇帝面前说脏话可是会治罪的;骂斯文了呢,一点杀伤力没有。

“陛下,刘延元他有辱斯文,简直是斯文扫地,在朝堂上出口成脏,陛下,臣请陛下治他大不敬之罪。”一个大臣总算把话说利索了。

这个人的话刚说完,声音又立刻被人淹没,杨改革就当完全没听到这句话,杨改革看着群臣争论的场面,想起来日后台湾的“全武行”,或许,自己对这些官员太民主,太温柔了,以至于,这些人有朝着“全武行”发展的迹象。

群臣争论了一段时间,估计是累了,或者是没口水了。

杨改革才两手虚按两下。

群臣立刻安静下来,看着皇帝准备说些什么。

“好了,诸位就不要争了,既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这件事,朕就圣裁了。”杨改革如今的威信,算是树立起来了,一开口,就没人说话了,纷纷等着皇帝圣裁。

“吏部尚书在吗?”杨改革问道。

“臣在。”吏部尚书出来道。

“陕西全境,有多少州县?”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陕西下辖八府,二直隶州,二十散州,九十五县。”吏部尚书立刻回答道,这个数据属于当官的基本素质,能当上尚书,这点功夫,还是得下的。

“哦,好既然这样,那就下旨,各州县全力协助徐师傅的司农司进行补种番薯,种的多收获的多的,有奖励,该升官的升官;种得少的,进行惩罚,如今,什么事也比比不上朕的子民吃饭重要,谁要是敢耽误朕一时,朕就耽误他一世……”杨改革如今权威也逐渐的树立起来了,这枪杆子也有了,说话的口气,也就越来越重了。

本来还想说什么的几个反对派,给皇帝这句话吓着了,什么叫“耽误朕一时,朕就耽误他一世”?这不明摆着,得罪了皇帝,日后没有好下场吗?又想起前些日子那个被皇帝借了人头的陕西巡抚,忽然间,不少人都觉得自己的脖子凉快了许多。

文华殿里,气温陡降几度,一些人还想说什么,噎了噎话,还是没说出来。场面一下子变得冷场了。

毕自严本来不是尚书,到不了这个级别的会议,但是,户部尚书郭允厚“请病假”了,于是,毕自严以代尚书事的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当然,作为身份最低的一位,就一直没开口说话,见皇帝冷场了,于是,出来打圆场。

“启禀陛下,臣以为,推广番薯,事关重大,迫在眉睫,以番薯的多寡定升迁尚且不论,但是,各州县的财力不一,这对有些州县是不公平的,臣请陛下,给各州县拨下补种番薯的专款,让各州县都有能力迅速的推动此事,以完成陛下迅速推广番薯的事,也让这场事关升迁的事更加的公平些。”毕自严一番话,直接就跳过了要不要以种番薯定升迁,直接到了保证竞赛的公平上面来了,算是变相的认同了皇帝的话。

尴尬的场面得以解除,那些反对的人也没有再在以种番薯定升迁这件事上多嘴,而是讨论起来,不同的州县,该分得多少番薯推广款。

【月末了,诸位看书的朋友,求票来了,你们的支持就是写下去的动力。】

第295章 经筵上的科普活动第575章 借把火(二)第140章 调兵第167章 明朝的培训费第278章 邮政局和招待所分家(二)第321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449章 风浪起第239章 给李自成加工资,定渔业第481章 赏赐第369章 关外的风第145章 舆论第373章 猥琐流第815章 自然实验第295章 经筵上的科普活动第420章 交税的凭证第541章 意外的惊喜第719章 开疆拓土的岔路口第271章 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二)第6章 议新军第606章 再钓几条鱼第81章 千日大战?第21章 春雨贵如油(一)第555章 舍得花钱第503章 范文程的诛心之语第262章 爽快的开头,忧愁的结尾第481章 赏赐第94章 战略第162章 红旗不倒第708章 大明的世纪第515章 先把倾销地找好第676章 各方的反应第532章 黄宗羲第432章 大臣与小将第88章 牛第749章 要求第583章 争第550章 长远的眼光第560章 范文程的策略第726章 缺粮的红线第314章 邂逅第576章 苦涩第212章 更纠结的储备银问题第327章 家庭会议第328章 背书人,懿安皇后第650章 推演第511章 开口子第97章 营造第440章 传首第748章 限制和麻烦第519章 GDP是创造出来的第39章 新军(三)第476章 人人都有糖吃第701章 弹压第539章 马兰花第343章 注定不平静的一天第781章 改口第628章 轰动的北京城第488章 郭家的抉择第570章 大手笔第675章 不一般的卢象升第747章 确实是“阿波罗”第545章 锦衣卫的赏赐第367章 招摇下黄河第302章 朝堂上的大战第735章 中华第74章 出宫第459章 感动出的国策第655章 慷慨第380章 毛文龙准备以身涉险第90章 生化武器第330章 发酵,众说纷纭第811章 废儒第343章 注定不平静的一天第222章 收铸币权议监生历事第204章 高利贷也搭车收费第135章 惧第361章 奇观(二)第167章 明朝的培训费第213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773章 点燃了第41章 新军(五)第14章 招募勇士环球航行第771章 差别第45章 瞒天过海(四)第762章 黄台吉的野望第527章 先睹为快第225章 为了七百里而加钱第156章 教育产业化第800章 水力及铁路第281章 扯皮,沸油上的一团火第285章 朕的卫青,霍去病第576章 苦涩第314章 邂逅第103章 徐光启第362章 动手第435章 触及江南第742章 学堂第484章 无言的审判第678章 利益所向第125章 基督的降临(五)
第295章 经筵上的科普活动第575章 借把火(二)第140章 调兵第167章 明朝的培训费第278章 邮政局和招待所分家(二)第321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449章 风浪起第239章 给李自成加工资,定渔业第481章 赏赐第369章 关外的风第145章 舆论第373章 猥琐流第815章 自然实验第295章 经筵上的科普活动第420章 交税的凭证第541章 意外的惊喜第719章 开疆拓土的岔路口第271章 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二)第6章 议新军第606章 再钓几条鱼第81章 千日大战?第21章 春雨贵如油(一)第555章 舍得花钱第503章 范文程的诛心之语第262章 爽快的开头,忧愁的结尾第481章 赏赐第94章 战略第162章 红旗不倒第708章 大明的世纪第515章 先把倾销地找好第676章 各方的反应第532章 黄宗羲第432章 大臣与小将第88章 牛第749章 要求第583章 争第550章 长远的眼光第560章 范文程的策略第726章 缺粮的红线第314章 邂逅第576章 苦涩第212章 更纠结的储备银问题第327章 家庭会议第328章 背书人,懿安皇后第650章 推演第511章 开口子第97章 营造第440章 传首第748章 限制和麻烦第519章 GDP是创造出来的第39章 新军(三)第476章 人人都有糖吃第701章 弹压第539章 马兰花第343章 注定不平静的一天第781章 改口第628章 轰动的北京城第488章 郭家的抉择第570章 大手笔第675章 不一般的卢象升第747章 确实是“阿波罗”第545章 锦衣卫的赏赐第367章 招摇下黄河第302章 朝堂上的大战第735章 中华第74章 出宫第459章 感动出的国策第655章 慷慨第380章 毛文龙准备以身涉险第90章 生化武器第330章 发酵,众说纷纭第811章 废儒第343章 注定不平静的一天第222章 收铸币权议监生历事第204章 高利贷也搭车收费第135章 惧第361章 奇观(二)第167章 明朝的培训费第213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773章 点燃了第41章 新军(五)第14章 招募勇士环球航行第771章 差别第45章 瞒天过海(四)第762章 黄台吉的野望第527章 先睹为快第225章 为了七百里而加钱第156章 教育产业化第800章 水力及铁路第281章 扯皮,沸油上的一团火第285章 朕的卫青,霍去病第576章 苦涩第314章 邂逅第103章 徐光启第362章 动手第435章 触及江南第742章 学堂第484章 无言的审判第678章 利益所向第125章 基督的降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