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分肥

好在清阳所担心的恶劣局面并没有发生,姜获还没有告辞离开,杜七娘便奉命带着几名侍女过来侍候她的起居。

清阳知道杜七娘的身世,知道她乃郢州医官之后,因为其父被胁裹投降梁军,在荆襄战事之后被诛,她与其妹贬入乐营为奴,其他家人也都被贬入苦役营。

杜氏姐妹被潭王杨元溥赐给韩谦,韩谦之后又将其兄杜益君、杜益铭等其他亲人都收留到身边任事,目前乃是韩家部曲之一。

杜七娘擅医辩毒,被韩谦安排到潭王杨元溥身边负责医膳等事。

虽然杜七娘能被派过来,说明杨元溥还是掌握一定的主导权,没有因为皇太妃及郑畅、韩道铭、郑榆等人的到来,沦为耳提面命的傀儡,但她见不到杨元溥,姜获随后又被召去汇报叙州的情况,清阳的感觉犹不好受。

她感觉得自己就像一头自投罗网的困兽,哪里都去不了,哪里都动弹不得,之前希望到岳阳后就能第一时间派人去蜀国联络的念头也落空了。

眼下她也只有杜七娘能帮她参谋,先令其他女侍退出去,问杜七娘:“你可能派人去叙州联络韩谦?”

“奴婢在殿下身边,平日负责内府食膳,照规矩是禁止随便与内府之外的人联络。”杜七娘略带愁怨的说道。

清阳看杜七娘眉间所带的愁怨,心想她负责食膳,要算内府的女官,照规矩是不能随便与外人联络,但皇太妃到岳阳前,谁会没事那么严格的管束韩谦的人?

清阳猜测多半是皇太妃知道杜七娘是韩谦派到潭王身边的人,这几天应该没有少给她气受,也应该对她强加管束起来,行动再没有以往那般自由。

而这一刻清阳也更清醒的认识到,她不管内心有多怨恨韩谦暴力劫持她入楚,眼下她在潭王府,也只有韩谦的人能为她所用。

清阳宽慰杜七娘说道:

“我此时身边仅有你能依赖、商议事情,韩谦能用你,说明你必有过人之处,你也是官宦之后,自幼知书达理,熟通医理,以后在我面前无需以奴婢自居……”

杜七娘、林海峥以及冯宣在削藩战事过后,先后被韩谦推荐到潭王杨元溥身边任事,有官缺在身,无法随便离开回叙州。

他们也是刚刚才知道韩谦回到叙州,但叙州并没有派人跟他们直接联系,也不清楚韩谦在知道太妃及郑榆等人已在岳阳的消息会有什么反应,当下也只能静观其变。

…………

…………

岳阳镇将府官邸作为潭王杨元溥的临时行宫,此刻议事大厅里济济一堂、灯火通明。

郑榆、郑畅、韩道铭、韩道昌以及沈漾、郑晖、张平、周元、郭亮、高承源、郑兴玄等人都坐在潭王杨元溥的下首,踞案而坐。

“二月四日,韩谦护送清阳郡主回到龙牙城,见到其父韩道勋的棺木,悲痛欲绝,心神恍惚,无心关注时局变化动荡,二月九日择地为其父韩道勋下葬,便在墓旁结庐服丧,没有再下过山。十日微臣见韩道勋丧事已毕,便护送清阳郡主下山,想着从临江乘船回岳阳,不想在途中遇到王积雄到叙州凭吊韩道勋。微臣便擅自主张,与清阳郡主多留了两天,想着等王积雄凭吊过后,请他到岳阳来作客,没想到王积雄凭吊过韩道勋后便一病不起,前日竟然在叙州过世了……”

姜获跪在堂前汇报他叙州此行所见所闻的情形,看到殿下身后悬挂起一道帘子,太妃王夫人的身影在帘子后若隐若现,他的心头蒙上一层阴影。

他知道这道帘子的威力有多大,这道帘子意味着太妃有召见将臣、颁布懿旨的权力,其效力甚至不在殿下之下。

说实话,姜获在叙州时,都完全没有料到,韩道铭、郑畅、郑榆等人会冒着楼船军封锁的凶险,护送太妃王夫人进入岳阳城。

姜获没有多关注郑畅、韩道铭,而是暗暗打量黄州刺史、郑氏家主郑榆,见他不到六旬年纪,两鬓以及长须多多少少有些斑白,削瘦略带狭窄的脸,看上去有些阴翳,三角眼却是极专注的打量着堂前的众人,似乎刚到岳阳也没有几天的他,想要抓住一切时间,将岳阳每一个人都印到他的脑海里。

姜获心里暗想,郑榆之所以赶到岳阳来,除了宣誓效忠殿下外,大概他才是太妃最大的拥护者吧?

要不然的话,信昌侯李普此时留在润州,韩道铭、郑畅虽然有大理寺少卿、吏部侍郎的官衔,但作为丧家之犬逃到岳阳,是没有多少话语权的。

郑榆就不一样了。

郑榆乃是黄州刺史,更是郑氏族长。

左龙雀军都指挥使郑晖,乃是郑榆的堂侄;帐内府典军郑兴玄,乃是郑榆的嫡子。

而在削藩战事期间,郑氏有成百上千子弟立下卓越战功,此时已是左右龙雀军的中坚力量。

就在五天前,他们得知韩谦回到叙州,就迫不及待的对湖南行台进行改制。

除了潭王杨元溥继续兼领行台尚书令,沈漾、信昌侯李普继续出任左右丞,还增设行御史台、行枢密院及行台六部。

一方面湖南行台迫切需要形成一个类似小朝廷的完善体系,以便更好的调用湖南八州的资源,甚至能更名正言顺的发函周边的黄鄂郢随等州听从湖南行台的命令行事。

要不然的话,不要说外围州县了,湖南八州的州县官吏调整任命,行台都没有正式的名义进行,所带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效率会变得极其低下,甚至会变得混乱。

不过,郑榆、郑畅、韩道铭他们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则是方便郑榆、郑畅、韩道铭等人到岳阳能直接越过韩谦、郑晖、王琳等潭王府有功绩但资历尚浅的将吏,直接占据这些新设的高级官位。

论出身以及论资排位,还是当世被普遍接受的规则。

郑榆、郑畅二人自不用说,韩道铭作为曾出任过池州刺史、吏部侍郎的人物,两个庶子、一个女婿都在湖南八州担任县丞、县尉等低级官职,这次又带上两三百子侄及家兵部曲护送太妃到岳阳,又拥戴潭王,不要说左右丞或行枢密使这样的官位了,由他出任行台吏部丞,不是很名正言顺的事情吗?

谁能说个不字?

除了郑榆出任行枢密使,郑畅出任御史中丞,执掌行御吏台,就连韩道昌以护驾太妃之功,也得以在行台工部丞周元之下,出任行台工部郎中,同时也明确唯有行台部丞、副都指挥以上的文武将臣有资格参与行尚书台的议事。

“韩谦将清阳郡主从蜀国迎归,也是劳苦功高,但其父受暴刑惨死,他悲痛欲绝也是人之常情,殿下应该允他居丧守孝,毕竟我大楚自先帝开创以来,也是以孝道立国,孝制不可轻违。”见韩道铭、韩道昌坐在殿下不便多言,郑畅便替他们开口说道,这也是他新出任御史中丞的本份。

虽然郑畅打心底并不想与韩谦这么一个人物为敌,甚至当初在金陵还有过一段时间关系不错的合作,但金陵剧变时,他却不得不与王文谦合作,而放弃掉韩道勋。

郑畅原本没有那么多的担忧,但韩道勋最终死得那么惨,他就要认真的考虑韩谦是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了。

郑畅并不确定韩谦是否料到他们已经到岳阳来,才决定留在叙州不出,但就眼下的情势来说,韩谦留在叙州服丧,或许是众人都能接受的局面吧?

韩道铭、韩道昌坐在长案后,默不作声,盯着眼前的茶盏,似乎郑畅所说是一个跟他们毫无关系的事情。

姜获跪在堂前,见殿下脸色阴郁,暗感郑畅以孝礼、孝道的帽子扣下来,太妃又坐在帘后,殿下有什么话也没有办法说出口吧?

姜获又看着坐在他侧前方的郑晖、高承源、郭亮,看他们迟疑好一会儿,终究都没有吭声,心想李知诰、周惮等人跟韩谦更为亲近,但他们人在邵州,心想着要是高承源、郭亮、郑晖他们三人都不站出来说话的话,难不成真要让韩谦留在龙牙山守孝三年?

姜获只能将最后一丝希望寄托在沈漾身上。

沈漾却似乎没有看到姜获焦急的神色,轻咳了两声,跟杨元溥说道:

“韩谦坚持要留在叙州为父居丧守孝,殿下即便夺情用之,也只是勉强他的心意,怕他也是没有心思辅佐殿下谋事,殿下应该顺从他对孝道的追求。除开这事,行台有一件事较为关键,不能迟迟拖延不决……”

见沈漾都如此说,姜获也只能心里一叹,却又不知沈漾又有什么事,迫切需要现在就做出决定?

第三百五十九章 病逝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征(一)第五十七章 杀戮第一百五十三章 意外来客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旧事第七百六十章 洛阳(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接手第三百七十一章 合作第五百七十九章 将领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意变化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子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水第六百二十三章 山间第四百四十章 秘密第七百三十三章 渗透作战第三十七章 书出惊心第七百零一章 尾声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间定计第六百一十二章 溃败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见(二)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诡局第四百二十三章 胜算第五百二十三章 勾结第二百八十九章 陷城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功可居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四百八十一章 白夜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归金陵第三百一十三章 巫山长峡第四百零三章 偷梁换柱第九十七章 武陵第六十六章 问询第七十六章 龙华埠第六百六十三章 蜀国形势第六百零九章 发动第七百八十二章 旧事(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秋湖山第七百六十章 洛阳(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进城第七百四十三章 围城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六十三章 选人第四十五章 烧石第一百八十九章 援师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势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驿道第一百九十七章 皆是君恩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临(二)第七百零一章 尾声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访第七十八章 筑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谣言第四百六十六章 韩府第六百五十章 新军第六十七章 宫禁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拦虎路第六百五十四章 手诏(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学堂第五百七十六章 裕溪河第三百二十二章 蜀宫隐情第一百三十五章 劝导第四百八十三章 宰相府邸第二百零八章 世妃第五百零四章 密谈第二百九十八章 神鬼之谋第一百四十章 增减第三百四十九章 夜营第一百二十一章 引狼入室第二百三十一章 富可敌国第六百九十六章 靴子落地第七百七十七章 北上第五百五十章 韩府(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临(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募兵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忧第十一章 进城第二百五十五章 诡计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三百零四章 选择第六百三十七章 独山津第二十一章 授计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韩府(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无计第五百六十五章 公道第一百五十七章 戴罪立功第四百三十一章 和谈(一)第十五章 信任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一百九十九章 筹码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权第五百零八章 茅山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阳(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过河拆桥第三百七十五章 殊途同归第七百三十九章 间隙(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短兵(一)第四十六章 奴婢
第三百五十九章 病逝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征(一)第五十七章 杀戮第一百五十三章 意外来客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旧事第七百六十章 洛阳(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接手第三百七十一章 合作第五百七十九章 将领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意变化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子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水第六百二十三章 山间第四百四十章 秘密第七百三十三章 渗透作战第三十七章 书出惊心第七百零一章 尾声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间定计第六百一十二章 溃败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见(二)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诡局第四百二十三章 胜算第五百二十三章 勾结第二百八十九章 陷城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功可居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四百八十一章 白夜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归金陵第三百一十三章 巫山长峡第四百零三章 偷梁换柱第九十七章 武陵第六十六章 问询第七十六章 龙华埠第六百六十三章 蜀国形势第六百零九章 发动第七百八十二章 旧事(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秋湖山第七百六十章 洛阳(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进城第七百四十三章 围城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六十三章 选人第四十五章 烧石第一百八十九章 援师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势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驿道第一百九十七章 皆是君恩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临(二)第七百零一章 尾声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访第七十八章 筑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谣言第四百六十六章 韩府第六百五十章 新军第六十七章 宫禁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拦虎路第六百五十四章 手诏(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学堂第五百七十六章 裕溪河第三百二十二章 蜀宫隐情第一百三十五章 劝导第四百八十三章 宰相府邸第二百零八章 世妃第五百零四章 密谈第二百九十八章 神鬼之谋第一百四十章 增减第三百四十九章 夜营第一百二十一章 引狼入室第二百三十一章 富可敌国第六百九十六章 靴子落地第七百七十七章 北上第五百五十章 韩府(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临(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募兵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忧第十一章 进城第二百五十五章 诡计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三百零四章 选择第六百三十七章 独山津第二十一章 授计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韩府(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无计第五百六十五章 公道第一百五十七章 戴罪立功第四百三十一章 和谈(一)第十五章 信任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一百九十九章 筹码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权第五百零八章 茅山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阳(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过河拆桥第三百七十五章 殊途同归第七百三十九章 间隙(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短兵(一)第四十六章 奴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