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渡江(四)

炮击不需半日,就彻底摧毁静海门的瓮城、城楼,虽说梁军战船在黄昏之前就已经撤回北岸,漫天席卷的烟尘也渐渐落定,但满目疮痍的残墟,带给大楚朝臣的骇然惊惧,却还迟迟没有消散掉。

朝臣大多各自归去,但诸部侍郎及都虞候以上的将臣犹是还失魂落魄的留在崇文殿里。

炮击静海门之后,梁军照战书约定就撤回北岸,御卫亲军除了收复一地残墟外,也无需登船追击,但等到三天后,梁军还将正式在采石矶登岸,还将计划在采石矶与北岸之间搭建渡江浮桥,到时候数以万计的梁军兵马,如潮水一般往南汹涌而来,要怎么办?

采石矶位于京兆府当涂县境内,东距金陵城七十余里,西邻繁昌县,北岸就是大梁东湖府的武寿县。

采石矶所处的长江水道,受两岸低山丘陵的束缚,即便于汛期,江面也就仅有六七里许宽。

此时采石矶北面,正当江心还有一座长约十数里、宽三五里不等的沙洲。

扣除掉沙洲,采石矶南北两岸的水域,最窄处加起来也就仅有四里宽。

长江中下游地处冲积平原,两侧没有修建大规模的堤岸,汛期江水往两岸弥漫,江面最为开阔的地方可以达到上百里。

不管怎么说,采石矶乃是金陵附近最适宜大股兵马渡江的地点之一,再往下游,差不多就要到润州境内,才有更好的渡江地点。

这么一处战略要冲,早在天佑帝时期,就修筑多座防垒军塞,控扼长江水道。

此番梁军主力南下,大量的兵马都直接进驻武寿县,甚至还派人登上名为“小黄洲”的江心洲建立前锋营寨。

这边除了三都御卫亲军外,两天前还紧急从左武骧军、永嘉军抽调两都兵马,加强采石矶一线的防御。

虽然梁军在北岸集结也仅有两万多兵马,但即便不考虑梁军借助强大的水军战船,能将北岸其他地区的兵马快速调到采石矶的对岸,崇文殿里的众人,也都觉得以现有的驻军守住采石矶的可能性甚是微弱。

而梁军在十四日送来的战书里,也明确登岸之前,会先进行炮击翠螺山下的采石矶诸塞的作战安排。

采石矶诸寨的坚固程度,肯定是无法跟静海门相提并论,难道说在梁军炮击之前,他们真要事先将守军从这几座翠螺山下的军塞撤出来?

“梁军炮击,三千步内皆糜烂,但翠螺山周边,除了几条狭窄乡道外,地皆泥泞,其炮笨拙沉重,只能随船而行逞其威风,却难以登岸。依微臣所见,采石矶应该撤到距离江岸三千步以外,与梁军周旋,或能一战!”顾芝龙排开众人,站到大殿,朝失魂落魄的少帝沉声说道。

顾芝龙这一说,大殿之上好几个将领都瞥眼望过来,心想顾芝龙还真是无耻,明明不想叫他的左神武军嫡系兵马去死守采石矶,又或者说他压根就不想自己的嫡系兵马第一个去试梁军的兵锋,理由还能说得如此清新脱俗,真不愧是老奸巨滑?难不成将当年的杀子之仇都忘了一干二净?

削瘦的少年完全没有午前的盛气凌人,像是打蔫的茄子站在清阳的身侧,也辨不清顾芝龙的话里有几分道理。

虽然在场不少人能窥破顾芝龙的心思,却也没有谁站出来戮破,甚至侍卫亲军副都督郭亮也站出来附和:“顾兵部所言甚是,用兵之道,无非避实击虚、避短扬长,明知采石矶诸塞,皆在敌船炮击范围之内,使将卒死守,只会徒增伤亡,而无益大局。”

目前驻守采石矶的三都御卫亲军,有两都乃是郭亮的嫡系,不管梁楚最终何去何去,他都不会看到追随自己多年的部将,这时候就白白战死于沙场之上。

郭亮、顾芝龙都主张守军从采石矶诸塞撤出,其他人也都沉默着没有站出来反对,甚至后续守军从采石矶诸塞撤出后,要怎么在外围游击作战,以及金陵城的守御要怎么加强,枢密院、待卫亲军都督府也都没有将吏提及……

“哀家累了,”清阳抓紧袖中的绢书,等了好久见满朝文武都没有一人献言献策,不耐烦的站起来说道,“沿江如何守御,沈相、杨侯与枢密院、都督府两司看着办便是!”

众人颇为诧异的看向清阳,都不明白太后怎么这时候摞下挑子了,又或者心里早就明白不管如何挣扎,都难抵梁军渡江的兵锋?

…………

…………

杨恩没有留在内侍府,回到府邸,天色昏黑,偌大的府宅却没有用几名仆佣,好在蝉鸣虫啸不已,却也不觉得冷静。

杨恩简单的喝过一碗药粥,坐到灯下,将金陵城防图展开,蹙着眉头怔怔的看了半晌,老仆走进来禀报:“蔡侯过来了!”

杨恩叫老仆将蔡宸请进来,心里却又疑惑,樊川河惨败之后就一直在宅子里养病的蔡宸,这时候跑过来找他做什么?

蔡宸与杨恩对案坐下,看着铺开长案上的城防图,问道:“即便兵卒用命、将不畏死,有几分可能守住金陵城?”

“兵卒用命、将不畏死,或有十之二三守住城池吧,然而张蟓、郑榆、张潮等人之前皆反对迁都,这大概也意味着即便能勉强守住城池,也不会有多少勤王兵马过来,”也不去揣测蔡宸的来意到底是什么,杨恩心灰意冷的将他对时局的判断和盘托出,说道,“金陵城看似繁华如旧,此时却像是一座蛀透的朽厦,太多人想着看它轰然倒塌,好叫他们能另投门庭!”

“正因为太多人看到金陵城金玉其外,看透金陵并不堪击,才想着等金陵城垮塌后再心无挂碍的另投门庭,只是金陵城轰然垮塌,多少无辜者会为之殉葬,却甚少有关心。”蔡宸说道。

“……”杨恩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没有说道。

“就拿老侯爷你来说,以你与梁主及梁国诸臣的交情来说,金陵陷落,梁国君臣必以上宾相待,尔后放舟江湖、行走河川,也是好不快活,却是好过案牍劳形——而百年之后,世人也会铭记老侯爷你乃是大楚的贤良忠臣,”蔡宸继续说道,“倘若老侯爷你这时候主张投降,即便能挽救成千上万的无辜者免于无谓的殉葬,但身后免不了会被无数自谓清高者吐一口唾沫,甚至后世还会以为大楚活生生的葬送在老侯爷你的手里,老侯爷或许将以大楚罪臣名入史册,那真是大大的得不偿失了……”

杨恩气得青筋暴露,都要伸手将蔡宸赶出去,甩袖站起来,气呼呼的说道:“你不要用这等激将法对我,老夫即便不要这清誊,这朝堂上那么多文武官员,是我说降就会降的?这大厦再腐朽,却怎么还是需要最后一击,才会轰然震塌啊!”

蔡宸风轻云淡的坐在案后,看着杨恩说道:“老侯爷说的是,凡事确实是需要一个契机,但一定要死上十万八万,梁国吞并我大楚,才算得上是名正言顺吗?”

“你过来到底有什么话藏着肚子里,不妨径直说来。”杨恩有着不耐烦的厉色说道。

“寿王爷当初谋事时,暗中使人在市井街巷暗传太后与梁主的秘事。虽然这些风闻在事后都被压下去了,但老侯爷有没有想过,太后与梁主之间,未必就有那么清白呢?”蔡宸问道。

杨恩疑惑的盯着蔡宸,不知道他突然提这事是什么意思,或者说他不愿意相信蔡宸接下来将要说的事情。

“不管是早生情愫,还是委屈求全,太后下嫁梁主、以全求宗族、朝臣,总比朽厦轰然垮塌,更容易为那些等候着的人接受,只是首倡者所要背负的名声,却是更恶了……”蔡宸说道。

杨恩失魂落魄的坐回到案席上。

他猜到蔡宸这时候赶过来是希望他站出来倡降,却没想到蔡宸竟然要他做这事的首倡者。

“老侯爷,你千万不能应这姓蔡的……”旁边的杨府老仆也吓了一跳,顾不得蔡宸在场,忙跪下来劝阻道。

老仆跟随杨恩一生,他当然知道杨恩素来极重清誉,要是答应蔡宸这事,残生背上这样的骂名活着,对杨恩这样的人来说,该是何等的痛苦?

第一百三十二章 监视第一百八十一章 说逃第二百九十四章 长乡侯第四百二十二章 病入膏肓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锋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会第一百六十六章 重赏之下第七百五十九章 关中(六)第二百二十八章 家奴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二百五十七章 冯昌裕的抉择第五百六十章 梁帝居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掌控第二百九十五章 进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穷酸王侯第七百八十七章 蜀国君臣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六百五十八章 招降第一百一十五章 制图六法第六百零一章 迎亲(一)第四百四十章 秘密第七百零八章 腊月第二百一十六章 参观田庄第三百九十五章 赤山军第六百八十二章 半阕残词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势第一百九十章 缺口第一百三十三章 试探第五百零二章 新使第二百六十三章 放归武陵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势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天为期第二十九章 家兵子弟(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故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偶遇第二百二十一章 无害而肥第七百六十二章 洛阳(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溃败第四百六十四章 感情深厚第三十八章 恃怨横行第二百七十八章 两年之期第三百五十六章 弑第五十七章 杀戮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谋而合第一百五十章 条件第九十三章 相邀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计第五百七十一章 同病相怜第九十三章 相邀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三百四十五章 驾崩第三十章 疫水疏第四百四十七章 杀机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五百三十章 山雨欲来第七百八十三章 旧事(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线第二章 梦境窥史第八十五章 公然拉拢第五百六十七章 讯问第七百九十六章 劝嫁(三)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功可居第三百二十一章 谋蜀主第八十章 请君入瓮第五百零三章 商船第三百零八章 天凉好个秋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为城第四百五十五章 鸡鸣寨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袭第七百七十七章 北上第三十四章 风未平第五百零九章 瞻前顾后第六百一十二章 溃败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见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都洛阳第三百九十三章 会合第三百五十九章 病逝第六百零二章 迎亲(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条件第一百零五章 审讯第九十七章 武陵第二百四十三章 闭城第四十五章 烧石第六百零二章 迎亲(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狼子野心第七十八章 筑城第三十六章 逼迫第一百零四章 镇压第四百八十七章 定计(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四百七十七章 起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潜忍第四百二十一章 生子
第一百三十二章 监视第一百八十一章 说逃第二百九十四章 长乡侯第四百二十二章 病入膏肓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锋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会第一百六十六章 重赏之下第七百五十九章 关中(六)第二百二十八章 家奴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二百五十七章 冯昌裕的抉择第五百六十章 梁帝居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掌控第二百九十五章 进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穷酸王侯第七百八十七章 蜀国君臣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六百五十八章 招降第一百一十五章 制图六法第六百零一章 迎亲(一)第四百四十章 秘密第七百零八章 腊月第二百一十六章 参观田庄第三百九十五章 赤山军第六百八十二章 半阕残词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势第一百九十章 缺口第一百三十三章 试探第五百零二章 新使第二百六十三章 放归武陵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势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天为期第二十九章 家兵子弟(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故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偶遇第二百二十一章 无害而肥第七百六十二章 洛阳(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溃败第四百六十四章 感情深厚第三十八章 恃怨横行第二百七十八章 两年之期第三百五十六章 弑第五十七章 杀戮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谋而合第一百五十章 条件第九十三章 相邀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计第五百七十一章 同病相怜第九十三章 相邀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三百四十五章 驾崩第三十章 疫水疏第四百四十七章 杀机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五百三十章 山雨欲来第七百八十三章 旧事(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线第二章 梦境窥史第八十五章 公然拉拢第五百六十七章 讯问第七百九十六章 劝嫁(三)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功可居第三百二十一章 谋蜀主第八十章 请君入瓮第五百零三章 商船第三百零八章 天凉好个秋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为城第四百五十五章 鸡鸣寨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袭第七百七十七章 北上第三十四章 风未平第五百零九章 瞻前顾后第六百一十二章 溃败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见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都洛阳第三百九十三章 会合第三百五十九章 病逝第六百零二章 迎亲(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条件第一百零五章 审讯第九十七章 武陵第二百四十三章 闭城第四十五章 烧石第六百零二章 迎亲(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狼子野心第七十八章 筑城第三十六章 逼迫第一百零四章 镇压第四百八十七章 定计(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四百七十七章 起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潜忍第四百二十一章 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