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上了贼船

白起知道,真正说服一个国家参与决定国运的赌博不是容易的时期。他明白要想把土耳其绑定在德意志的战车上必须要展现出德国在各方面的力量才行。一个称得上是强大的老大才能对有心归附的小弟有吸引力。目前的德国展示给世人的是强大的军事力量。这还不足以称得上是一个优秀老大应该具备的素质,小希同志留给白起的是一个拜占庭式的政治组织,第三帝国各种权力部门相互交错,在不断的产生内耗。单单是强大的军事组织就有正统的国防军和党卫队两个,警察部门和盖世太保也在相互倾轧。在格林这个败家玩意的搅合下,海军居然没有直属的航空兵!这些弊端严重的妨碍了第三帝国的发展,对白起的事业形成了障碍。

因此,白起在狠抓军队的同时也对德国国内的政治环境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头换面。他改组了政府,启用了优秀的行政人才海因茨大副做为政府的掌舵人物。德国国内拿一些比较爱国的政治家们也得到了重用。他颁布了德国战争法,确定了战争时期每个德国人的责任和义务。就像是苏联那样在某种程度上把德国带入了战时体制。他知道,只有在国内的政治环境走向正途之后,军事的稳定胜利才有意义。不然的话后院起火,一切所谓的胜利都是浮云了。德国也就没有了消化胜利果实的能力。

他这次来是带着很大的诚意来的。他知道土耳其人的顾虑在哪里。他们担心英美两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担心一旦对苏俄开战会导致两国在土耳其背后的突袭。他们需要得到德国的保证,希望德国的非洲军团能够解决掉驻扎在伊朗和中东地区的英美势力。

这些事情在白起看来纯粹是小事一桩。通过北非反登陆战的胜利,德军建立了一整套英美联军的情报体系。根据他们的变现推断,美国人要想在战场上取得跟德国人对抗的实力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行。在他们成长起来的日子里,他们只能够充当世界工厂的职责。他们通过为盟友们提供物资来维系自己的价值,一旦美国的士兵走上了战场就会被笑话成为“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现在的美军还没有锻炼成长起来,他们的战斗力只是初级水平。远远没有发挥他们兵员素质优良的潜力。

苏联人也知道土耳其早就有参战的意图,他们一旦参战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作战的对象就是俄国人。两国之间几百年的恩恩怨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战斗他们进行过多次,俄国人甚至这个对手不好惹。匈奴后人天生都是天生的战士,他们现在扔掉了弓箭放下了长矛,转而拿起了机枪大炮。在一战之中他们的表现十分凶猛,死死地拖住了俄军相当数量的兵力。正是因为他们的牵制,德国才能一手抵挡英法,一手打败俄国!

现在土耳其对德国有一点郎情妾意,只是出于一些顾虑还未能最后拍板。这最后的一步还真是很难迈出去的。白起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知道需要自己来使劲推一把了。作为德国元首这个幕后的推手是当仁不让的。

经过最初的寒暄之后,白起不失时机的抛出了一揽子合作计划。他抛出了一个最令土耳其人眼馋的计划,并且可以做出书面承诺。这个计划就是德国将在土耳其向苏联开战的24小时内为土耳其提供50万吨的军火!并且在以后的战争岁月里每个月至少运来50万吨的物资,至于土耳其具体需要哪一些物资现在就可以进行实质性的商议。不过白起还是建议未来的盟友抓紧时间去德国看一看,那里的好东西很多,未来的盟友肯定会感兴趣!

这些物资的运输方式经由地中海的航线运抵土耳其,保证他们在跟苏毛子死掐的时刻能够源源不断的得到德国的支持!而且对苏作战胜利之后,高加索的油田可以交付土耳其看管,并且他们能分到百分之40的石油制品!这对土耳其来说是一个不能拒绝的诱惑,工业化进程远远落后的土耳其太需要这些工业的血液了。他们之前从英国人控制的中东地区获得石油,本国的出产很少。要是能控制产量丰富的巴库油田,那不吝于得到了一个大额的提款机!

得到了德国元首的保证,并且很快就有50万吨的军火运来。那几乎可以保证土耳其短期内的战争所需。土耳其总理第一次答应认真的考虑白起的提议。有这么好的条件,再加上两国之间良好的合作历史深深的打动了他的心。表面上说是考虑,实际上他暗地里开始整顿战备,准备过境打击苏军了!

白起看到了这次国事访问的效果,他立刻不再做停留,乘坐飞机离开了土耳其。这里不是久留之地,趁着英美苏的间谍还没得到消息他必须尽快离开。不然的话安全问题实在是不能保证的。

苏军潜伏在土耳其国内的间谍明显的感觉到了风吹草动,他们纷纷往国内发回消息,内容无二致的是表示土耳其的国内形势有了变化。

实际上,白起带来的军事顾问们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他们提议的先是空军倾巢而出瘫痪苏军前线机场、而后快速部队挺进狠狠打击苏军防线的计划得到了通过。土耳其人准备一战成功,把苏军驻扎在边境的部队一口吃掉。

得到消息的白起立刻命令准备好的运输船队开赴土耳其,驻扎在马耳他岛的船队很快就能抵达目的地。在黑夜中航行的好处就是能够避人耳目,在天色微亮的时候抵达目的地是早就规划好了的。这一支18艘运输船、6艘护卫舰的船队很快就消失在地中海之中,他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是忙碌的。现在的意大利海军完全成为了地中海的主人。他们在德军飞机的支持下成功的把英国人赶走了,现在接受了德国现代化改装的意大利舰队战斗力今非昔比,他们从未这样子扬眉吐气过。甚至水兵们渴望着跟英国海军痛痛快快的打一仗,借此来证明自己并非熊包!

二十八节 崔可夫算错了帐用救国来忽悠得了便宜卖个乖战苏联五十一节疯狂进攻一三十四节 战前动员理顺兵锋四十节 图穷匕现的前兆战苏联五十五节元帅的会议备战非洲第二节战苏联一一四节城破之后打鬼子偷窥鬼子无罪开发非洲七十九节 两面夹击四十七节 登陆即将开始战苏联三十三节莫斯科的第一场雨二十八节 一个人的战斗十九节 斩敌一臂二十八节 一个人的战斗第10节 拉土耳其下水八十四节 杀戮遍地曲线忽悠战苏联一零三节进攻初始二十九节 马马耶夫岗的争夺一非洲资源撑起了德国打鬼子大开杀戒第4节 蠢蠢欲动的美国人伞兵突击第一节鏖战阿拉曼第五节四十五节 从地面到空中第6节 会意议题战苏联九十四节英雄归去战苏联四十九节海王星作战猎火鸡第一节战苏联一零三节进攻初始三十六节 圈子圈套战苏联一零七节王牌之战战苏联四十二节进攻伊始战苏联九十六节战斗意志战苏联二十一节老朱的依仗第9节 为进攻打基础得了便宜卖个乖第5节 听话的小鬼子第9节 为进攻打基础第5节 母子均安十六节 右肘攻击三十八节 袖里藏刀的白起战苏联二十五节破敌之策第1节 鬼子改变了战略第2节 进攻伊始第1节 鬼子改变了战略猎火鸡第一节十六节 一波退去战苏联八十七节再吃一顿大餐四十六节 借兵成功战苏联二十九节想进攻的老古四十四节 高效之爱白起造十九节 答案是木有三号突击炮还是飞天虎十一节 伞兵之殇战苏联五十五节元帅的会议二十八节 崔可夫算错了帐八十节 双鬼拍门二十节 打飞机很爽二十一节 准备之一打鬼子大目标第7节 美国鬼子发威了战苏联七十二节兵来将挡战略方向的选择八十六节 布局开始战苏联十六节换招三十四节 拳头收回来矮胖矬子高兴的死了战苏联一百节不要命的毛子三十节 总攻开始战役准备第一节战苏联六十九节和谈第7节 美国鬼子发威了三十八节 袖里藏刀的白起二十九节 马马耶夫岗的争夺一载着鬼子来朝拜战苏联四十六节守备充足战前的寂静二十九节 弹性进攻之一三十八节 袖里藏刀的白起二十七节 大打出手四十一节 地道改变战局加扎拉之战第6节 会意议题战苏联八十三节老古的偶像七十四节 抄后路三十六节 增墓加丁八十三节 一进一出战苏联八十一节拿下军火库战苏联七十八节换将如换刀三十六节 圈子圈套战苏联三十七节毛子火大了四十三节 围城开始和谈的条件第一节战苏联十八节军神的杀招战苏联五十七节老朱遇挫第1节 前奏
二十八节 崔可夫算错了帐用救国来忽悠得了便宜卖个乖战苏联五十一节疯狂进攻一三十四节 战前动员理顺兵锋四十节 图穷匕现的前兆战苏联五十五节元帅的会议备战非洲第二节战苏联一一四节城破之后打鬼子偷窥鬼子无罪开发非洲七十九节 两面夹击四十七节 登陆即将开始战苏联三十三节莫斯科的第一场雨二十八节 一个人的战斗十九节 斩敌一臂二十八节 一个人的战斗第10节 拉土耳其下水八十四节 杀戮遍地曲线忽悠战苏联一零三节进攻初始二十九节 马马耶夫岗的争夺一非洲资源撑起了德国打鬼子大开杀戒第4节 蠢蠢欲动的美国人伞兵突击第一节鏖战阿拉曼第五节四十五节 从地面到空中第6节 会意议题战苏联九十四节英雄归去战苏联四十九节海王星作战猎火鸡第一节战苏联一零三节进攻初始三十六节 圈子圈套战苏联一零七节王牌之战战苏联四十二节进攻伊始战苏联九十六节战斗意志战苏联二十一节老朱的依仗第9节 为进攻打基础得了便宜卖个乖第5节 听话的小鬼子第9节 为进攻打基础第5节 母子均安十六节 右肘攻击三十八节 袖里藏刀的白起战苏联二十五节破敌之策第1节 鬼子改变了战略第2节 进攻伊始第1节 鬼子改变了战略猎火鸡第一节十六节 一波退去战苏联八十七节再吃一顿大餐四十六节 借兵成功战苏联二十九节想进攻的老古四十四节 高效之爱白起造十九节 答案是木有三号突击炮还是飞天虎十一节 伞兵之殇战苏联五十五节元帅的会议二十八节 崔可夫算错了帐八十节 双鬼拍门二十节 打飞机很爽二十一节 准备之一打鬼子大目标第7节 美国鬼子发威了战苏联七十二节兵来将挡战略方向的选择八十六节 布局开始战苏联十六节换招三十四节 拳头收回来矮胖矬子高兴的死了战苏联一百节不要命的毛子三十节 总攻开始战役准备第一节战苏联六十九节和谈第7节 美国鬼子发威了三十八节 袖里藏刀的白起二十九节 马马耶夫岗的争夺一载着鬼子来朝拜战苏联四十六节守备充足战前的寂静二十九节 弹性进攻之一三十八节 袖里藏刀的白起二十七节 大打出手四十一节 地道改变战局加扎拉之战第6节 会意议题战苏联八十三节老古的偶像七十四节 抄后路三十六节 增墓加丁八十三节 一进一出战苏联八十一节拿下军火库战苏联七十八节换将如换刀三十六节 圈子圈套战苏联三十七节毛子火大了四十三节 围城开始和谈的条件第一节战苏联十八节军神的杀招战苏联五十七节老朱遇挫第1节 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