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35章 历史性的突破

第135章 历史性的突破

随着工匠的事情通过,李泰倒也没什么事情,便告辞回高陵去了。

毕竟这次从朝廷手上,拿到了能梳理整个煤炭行业的机会,以及考核工匠的方法,对李泰来说,已经不虚此行了。

接下来需要安排的事情多得很,自然不打算继续在长安这地方待着,毕竟干活才能使人快乐。

见到李泰离开,李世民也挥挥手并没阻止,毕竟朝廷也不是围绕着李泰转悠的。

顺手布置一下核查关中出生人口的信息,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算是人口普查了。

就算现在涵盖的范围只是关中一地,但以封建时代的组织力,想查好,少说也要等一年。

李泰来这里一天,朝廷便增加了一项一年工作量的任务,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开心的。

所以,李泰说完这些事便离开了两仪殿,回去时跟长孙皇后与长乐打了一声招呼,便回高陵继续干活去了。

李泰回到高陵,第一时间便把马周找过来,关于匠人考核的事情,既然以郑国渠为考题,那主考官自然也只能是马周,他会负责统筹整个考试的。

“这样的话,那我明日便是发布文书,引导民间的工匠进行考核!”马周保证道。

而李泰知道杜楚客的想法,怕是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才好。

还好这些草药也不是急需的,更多只是作为储备之用,所以储存起来不怎么值钱,一斤也就几文钱。

这次从朝廷的手上,拿到能梳理整个煤炭行业的机会,自然让李泰高兴坏了。

这种人在百姓中,已经算得上是中产了,他们绝大多数也都已娶妻生子了。

李泰知道,自己所能够做得也就只是在后勤上给苏烈搭把手。

虽然一开始因为结构的调整肯定会导致产量的下降,但随着调整完成,整个过程的标准化与程序化,甚至加上某些技术的全面推广,煤炭产业算是初具规模了。

没办法,药材基地这种东西都还没有建设起来,除了止血补血一类的药材,实际上都只能靠百姓去采药然后慢慢囤积,每次消耗起来,还真的禁不住花。

而脾气看起来硬邦邦的苏烈,至少在实力上来说就是国家的骨干。

不过,虽然李泰并没跟苏烈走近,但作为这一支驻扎在郑国渠附近的部队,李泰还是安排了人来探查这支部队的消息。

“军队之事,重在令行禁止,军部之令是让我等今日进驻郑白渠区域,还请越王派人带路,以免误了时辰!”苏烈硬邦邦的对李泰回答,可真是一点都不讨喜。

在李泰看来苏烈给人的感觉,就仿佛像是在磨刀似的,整只的部队却也在不断的蜕变。

而杜楚客所想得是,这个时候的苏烈这样的骁将被朝廷弃之敝履,李泰自然是要在这个时候进行拉拢。

“哦?”李泰听到这话,倒对杜楚客道,“我并不知兵,还请山宾细说。”

同时更进一步的发挥出了虹吸效应,开始向渭水上下游吸收人才。

而苏烈作为这支部队的统帅,更每天陪着这一支部队进行训练。

不得不说,这支部队强不强不知道,但每天都操练,不论刮风下雨,倒没一天落下来。

基本上都是渭河附近的老百姓,在农闲时候从野地里面挖来晒干,慢慢囤积起来的。

但无可否认,渭河漕运,以及发布的这个工匠考核,下降了周遭百姓的外出成本,给了百姓外出的理由,让李泰去吸收周围城市的人才有了初步的进展。

甚至对李泰而言,最重要得是,自己能够整合整个煤炭产业,完成煤炭产业的重新架构。

就更不要说,李泰在渭河的漕运体系修建起来后,每个月初便会让医舍那边制作清单,然后李泰下令收购这些清单之中的中草药材,基本上都是靠着整个渭水体系去收购的。

相对种田的辛苦,这种做法几乎算不上什么,每次屯到一定程度,一起来码头卖!

因为越王府基本上没压价,所以老百姓每个月能多赚三十到五十文钱。

这样的情况下,李泰和蔼道:“苏烈将军辛苦,不如在高陵休息一晚,明日再行开拔?”

杜楚客听到李泰这话神色一正,开口道,

自己选择也不算是交好苏烈,只不过觉得他是一个优秀的将领,并且取得了擒拿颉利可汗的功勋,结果因为朝廷内斗,莫名其妙就被打压了。

只不过这种在黑暗中,倔强得不断向前攀爬的态度,倒让李泰有几分肃然起敬。

而苏烈便成为突破口,李靖在有所取舍之下,也庇护不住苏烈,甚至要是李靖主动庇护苏烈,一个结党营私的帽子扣下来,实际上李靖也是很头疼的。

“得令!”杜楚客答应下来,便在杜楚客亲自带领下,把苏烈与他的部队送到郑国渠。

“遵令!”马周想想直接便是应答了下来。

不过很快,李泰的心思便没再放到苏烈身上了,因为工部的大匠送过来了。

当然大唐并不是按照什么双天赋单天赋的分法,而是分为杂兵,正卒,精锐,禁卫,以及军魂五个等级。

“末将苏烈,见过越王。奉军部调令来郑白渠驻扎,还望越王配合!”

“属下明白!”杜楚客的眼睛一亮,一副我很明白的神态对着李泰说道。

李泰的眉头挑了挑,总感觉这个家伙好像不是很会说话的样子。

李泰对着杜楚客道,“总之,你对他照顾点也就是了。”

因为整个渭水都是马周带人清理出一座座码头来的,甚至渡口上的优越位置,越王府都占了一部分。

原本,李泰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但杜楚客回来时,主动跟李泰道:

“越王,这位苏定方将军率领的军队相当精锐,真不愧是擒拿颉利可汗的勇士。”

顶多知道一个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至于苏烈苏定方是谁,李泰是真不知道。

毕竟有一手的手艺,在本地不缺吃穿,何必要千里迢迢的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认证呢。

相对其他需要陆路去传播消息,漕运计划使得渭水仿佛成为了高铁,强化了与所有渭水周边城市的联系。

当然,在这个时代,想要外出是需要路引,不是百姓说走就走的。

其中就是从精锐起拥有战部天赋,而只要手中有精锐的将领,基本上都能算国家骨干了。

一年下来也差不多有五百文了,这笔钱对普通百姓来说,已经是相当不得了。

另外一些菜蔬肉食,如果他的部队在高陵收购,也可以折价贩卖点给他!”

这让其他区域一些拖家带口的手艺人有几分犹豫,毕竟只要是手里有手艺的工匠,不说多么富有,但至少是饿不死的。

毕竟将来若真的是争夺帝位,那能够有一位武将相助,那就多了一分的把握。

如果他有什么要求,可以满足的便是满足了他便是。

当然,最重要得不仅是如此,更重要得是很多东西都需要规模化了才会有意义。

若是跟这些将领走得太近了,怕也是会被朝廷的御史给上书参上一本的。

李靖因为自己的功勋太大了,受到嫉妒的人很多,但李靖自身又谨小慎微,几乎抓不住什么把柄,自然很多人就以为了朝廷稳定的名义,开始打压李靖所属的势力。

就好像是渭水漕运计划一样,对朝廷来说,那是增加税收的一种手段,但对李泰来说,却是让自己的影响力扩充到整个渭水,甚至开始逐渐形成虹吸效应的必须渠道。

正因为李泰跟着这些渡口有着经济上的往来,而且都如约的支付了钱粮。

毕竟这个命令只在郑白渠周围响应,那自然吸收不了多少工匠人才。

说实话,李泰对于唐朝并不是非常熟悉,最熟悉的自然也就是李靖李绩李世民这些隋唐交际的人,至于后面的唐朝将领李泰多数都不认识。

“我也只经历过隋唐之交,切身体会过兵灾兵祸,当不得知兵之言。

因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些就是白来的,也就是去田里,山里时抓一把塞起来。

靠着渭水合流,以及高陵在渭水的重要位置,从而让李泰的命令轻松的发布开来。

因为一旦天下太平,名将的存在反而成为了江山社稷的威胁。

说实话,李泰倒很想知道杜楚客到底明白了什么。

而就在李泰与马周处理这些琐事的事情,很快杜楚客便来报,左武候中郎将苏烈已经率领大军来到高陵,需要李泰派人协助扎营。

所以,苏烈是谁李泰不清楚,但李靖的面子李泰自然是要给的。

李靖让他过来,多少有几分让自己的爱将避祸的意思。

因为上面规定了考核的时间是要一直到郑白渠修建结束为止。

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渭河漕运已经被马周打通,但在安土重迁的思想下,绝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去这么远的地方去证明自己的。

所以马周想要把这一份的命令在渭河渡口传播开来,实际上并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李泰以越王府身份发布了相应告示,百姓们多少也是相信的。

李泰点头说道:“除了关中地区,实际上我们的消息可以通过渭水,向着陇右地区传。

“好!”李泰对着杜楚客道,“杜县丞,便由您派人给苏将军带路吧!”

这种事情对国家来说也许是为了稳定,但也是国家的损失。

毕竟李世民不怕李靖结党营私,但只要朝廷文官连续的述说,李靖本身的存在对大唐江山有威胁,那么三人成虎下,李世民也需要为子孙后代计量啊!

而一个个名将多数不是马革裹尸,更多得是在朝廷内乱中被莫名消耗掉,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古代封疆王朝的可惜之处。

不过对马周来说,虽然发布了告示,但这些人也不是NPC,不是说想要刷新,那就能马上刷新到自己面前的。

“苏将军为人耿直是我大唐骁勇,再加上协助我们镇压异族,以防暴动。

李泰迎接上去,却见到一个虎背熊腰的中年将士,正昂首立于门前。

至于更多的东西,自己怕也是做不到,毕竟现在自己的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皇子。

现在整个大唐,只要是有战部天赋的部队,那都算得上是整个国家级别的精锐。

所以很多有手艺的匠人哪怕知道了这个告示,但多少还是犹豫的。

现在该干的活,还是只能让东突厥的劳力顶上。

当然,这件事情的影响,到底要慢慢沉淀下来,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

但那些年轻一辈见到李泰这般操作,多少有几分心动,倒也没有想那么多,只不过朝廷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些渭水周边有心气的年轻人想要去证明一下自己,仅此而已。

而通过渭水却吸纳了陇西与京畿两地工匠,哪怕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并不成熟,但作为手艺人,在这时代已经算得上高素质人才了,跟那些只能干苦力的劳动力是有本质区别的。

只不过李泰稍稍让杜楚客打听了一下,大概知道这个家伙正在被文臣排挤。

这将领见到一群大人拥簇着一个小孩出来,马上对李泰行礼道,

等到整个煤炭产业整合完毕,那煤炭本身的煤炭采集与制作成本会进一步下降,加上渭河的存在减少了运输成本,以后烧开水一斤一文的价格能被进一步压缩。

只不过,并没有李泰所想的一发出,便有许多工匠奔赴而来考试,更多的还是观望。

基本上只要给一文钱,只要你能够把这开水端得走,那就都能都打给你。

随着渭水漕运修建,就算源州胜州地区的工匠,也能通过走水路安排到我们高陵来!”

我虽然看不出有什么战部天赋,但能与东突厥一战,应该是有的!”

不过这位苏将军率领的这支军队,行动起来浑然一体,安营扎寨时更是令行禁止。

“哦?”李泰听到了杜楚客的话,不由认真了起来。

同样的,这个煤炭产业在李泰的整合中逐渐规模化,这所涉及的上下游产业链,也随着规模化开始一点点形成起来。

在关中,炭火这种新的燃料,开始从冶炼金属,成为走入千家万户,替代木材,成为燃料的一员。

李泰拿出一份笔记本,柴米油盐酱醋茶,李泰在柴上划了一笔。

这件基础物资算是掌握在了李泰手中了。这是历史性的突破。

(本章完)

第25章 五百文学费第107章 越王府第一奸细第17章 认识的差别第427章 看不懂局势了第128章 开启的郑白渠会议第330章 寺庙第117章 邯郸学步第441章 党仁弘案件第194章 证道法第396章 李承乾的幸福生活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辞第13章 奖赏第42章 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第31章 火种计划第445章 生产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275章 杜楚客到来第35章 行刺第251章 六镜花第271章 弟二百六十九章 体面人第276章 李渊驾崩第97章 发展正常的幽州分校第25章 五百文学费第23章 汇聚学府第449章 考成法第329章 江南的茶园第450章 李佑谋反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152章 平定岭南第35章 行刺第20章 吕才第384章 吐蕃的命运第56章 玩真的第75章 分校第462章 谨小慎微(今天一更)第200章 杜如晦的观察第23章 汇聚学府第519章 李淳风的推荐(今天一更)第385章 与高季辅的会面第326章 飞梭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60章 托付第541章 徭役们的福利第286章 疫病部署第511章 计划的实施第56章 玩真的第204章 八牛犁第175章 晒盐法第196章 吃火锅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520章 神通难敌天数第46章 收钱一贯第548章 成为太子(大结局)第511章 计划的实施第272章 建城的原因第225章 毕业学生的分配第341章 赌狗拯救计划第118章 与潘师正论道第295章 自适应的发展第461章 对质太子第221章 观风使至第402章 覆灭高昌第252章 围城打援第544章 兵议第515章 登陆平壤沿岸第289章 青海生风波第484章 占城稻第248章 许敬宗的手腕第116章 信息茧房第110章 李泰的小实验第58章 以医者为荣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110章 李泰的小实验第498章 顺利的伏击第157章 张玄素第223章 薛礼入学府第133章 意外的收获第468章 李泰的兵家大计第197章 过完年就不消停了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第130章 教化异族第185章 与李德謇的碰面第357章 将起的战争第73章 李承乾的锋芒第222章 沧州的高速发展第291章 风雪中第258章 覆灭第222章 沧州的高速发展第427章 看不懂局势了第383章 冯盎的抉择第12章 扑灭蝗灾第21章 儒家的问题第37章 规划高陵第1章 贞观蝗灾第228章 回来的岑文本第507章 埋伏李世绩第4章第171章 殿中对第538章 安东都护府第431章 筹谋建设丝绸之路第502章 军队伙食
第25章 五百文学费第107章 越王府第一奸细第17章 认识的差别第427章 看不懂局势了第128章 开启的郑白渠会议第330章 寺庙第117章 邯郸学步第441章 党仁弘案件第194章 证道法第396章 李承乾的幸福生活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辞第13章 奖赏第42章 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第31章 火种计划第445章 生产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275章 杜楚客到来第35章 行刺第251章 六镜花第271章 弟二百六十九章 体面人第276章 李渊驾崩第97章 发展正常的幽州分校第25章 五百文学费第23章 汇聚学府第449章 考成法第329章 江南的茶园第450章 李佑谋反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152章 平定岭南第35章 行刺第20章 吕才第384章 吐蕃的命运第56章 玩真的第75章 分校第462章 谨小慎微(今天一更)第200章 杜如晦的观察第23章 汇聚学府第519章 李淳风的推荐(今天一更)第385章 与高季辅的会面第326章 飞梭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60章 托付第541章 徭役们的福利第286章 疫病部署第511章 计划的实施第56章 玩真的第204章 八牛犁第175章 晒盐法第196章 吃火锅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520章 神通难敌天数第46章 收钱一贯第548章 成为太子(大结局)第511章 计划的实施第272章 建城的原因第225章 毕业学生的分配第341章 赌狗拯救计划第118章 与潘师正论道第295章 自适应的发展第461章 对质太子第221章 观风使至第402章 覆灭高昌第252章 围城打援第544章 兵议第515章 登陆平壤沿岸第289章 青海生风波第484章 占城稻第248章 许敬宗的手腕第116章 信息茧房第110章 李泰的小实验第58章 以医者为荣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110章 李泰的小实验第498章 顺利的伏击第157章 张玄素第223章 薛礼入学府第133章 意外的收获第468章 李泰的兵家大计第197章 过完年就不消停了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第130章 教化异族第185章 与李德謇的碰面第357章 将起的战争第73章 李承乾的锋芒第222章 沧州的高速发展第291章 风雪中第258章 覆灭第222章 沧州的高速发展第427章 看不懂局势了第383章 冯盎的抉择第12章 扑灭蝗灾第21章 儒家的问题第37章 规划高陵第1章 贞观蝗灾第228章 回来的岑文本第507章 埋伏李世绩第4章第171章 殿中对第538章 安东都护府第431章 筹谋建设丝绸之路第502章 军队伙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