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第三极

赵充国是典型的六郡良家子,他家原本在陇西上邽县,但在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便响应国家号召,迁徙到新设置的河西令居县(甘肃永登县)去了。令居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令居山高水长,天地广阔,风光与中原大异。

谁知才迁过去三年,就遇上了第一次汉羌战争,西羌众十万人反,与匈奴通使,围攻令居等地。当时才25岁的赵充国便参与了守城战,在诸羌的围困下坚持了几个月,稍后汉将李息对湟中诸羌的征讨,赵充国也作为骑吏出战,有所斩获。

战争结束后,羌人消停了一段时间,与小月氏、汉人在令居县杂处,这让赵充国知晓了四夷之事。到了今天,他已从少年良家子变为满身是伤的六旬老将,要论对羌人的了解,朝中无人能出其右。

“西安侯可知道,西羌与匈奴皆为游牧行国,但其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在去上林三官的路上,赵充国对任弘抛了这样一个问题。

任弘最先想到的是经济上的差异:“羌人在游牧之余也兼顾农耕,而匈奴几乎纯以游牧狩猎为生?”

两者的相似与差异,就好比一千多年后,生活在同一地域的藏与蒙古。

赵充国却摇头:“不,最大的区别是,匈奴有君,而西羌无君。”

对统于一君的汉人来说,无君的词意近于野蛮,不文明,因此汉朝尊重草原上统于单于的匈奴,认为他们是夏禹之后,同为炎黄子孙,对西域的诸多小邦也视为可以教化交往,连同有君的滇国、夜郎亦高看一眼。

却对无君的西羌十分鄙夷。

“西羌国无鳏寡,种类繁炽。不立君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数十万羌人,一共分成了十几个大种类,数百个小种类。”

赵充国在令居生活多年,能将典属国官吏都记不住的河湟西羌种类,背得七八不离十。

“什么先零羌、烧当羌、封养种、牢姐种,彼此之间为了争夺可以在春夏耕作的河谷,战和不定,他们的血亲、联姻、仇怨,每一年都会发生变化,连自己都不清楚根源,汉官就更不明白了。”

他随意指着沿途路上被马蹄车轮弹飞的小石头道:“西域诸邦像这路边的小石子,很容易便能一颗颗拾起来。”

“匈奴如同不散不实的土壤,需要的是时间和利器慢慢挖,而非一蹴而就。所以桑弘羊才比喻说,匈奴之事譬如为山,未成一篑。二十四部至少都在单于统领下,盯着单于和左右贤王挖,虽然费时费力,但迟早有一天能将这大山移走。”

“唯独西羌,别看他们乃是鄙地小夷,却像散沙一样,一巴掌抓下去,却没法全部抓起来的,若贸然涉足,反而会让自己陷进去……西安侯在西域爬过流沙吧,不管多强壮的人,陷入进去后越是挣扎,就越是难以抽身。”

“后将军所言甚妙。”

这三个比喻,真是让任弘眼前一亮,难怪苏武盛赞赵充国通晓四夷之事,不论西域、匈奴、西羌,无不说到了关键上。

“西羌之事如此复杂,可我大汉派去处理羌事的官吏却不明白此道理。前些时日在一次宴飨上,有位大夫更曾对我说,对付羌人最好的手段,便是效仿李广,将羌人首脑骗来统统杀死,他认为这样就会叫羌人大乱,剩下的种落可以尽数归附大汉,扩地千里至西海。”

赵充国没有点名是谁,却反问任弘:

“那位大夫自以为这是妙计,西安侯认为如何?”

任弘笑道:”我曾读太史公书,见李将军传中提及,李将军晚年反思为何不能封侯,一一历数后悔之事,他做陇西郡守时,边境羌人反叛,李将军诱骗他们投降,说既往不咎,结果却将投降的八百余人在一日间统统杀了!结果西羌复叛,从此再不信任朝廷,宁可远遁也不愿再投降。”

老李这件事是够蠢的,但大汉官员最擅长的就是一刀切,省时省力赚功绩,八百多颗斩首轻松到手,再多砍一千多说不定都能封侯了。

任弘道:“如今故技重施,恐怕不妥,先前后将军也说过,西羌种类繁杂,自有豪长,数相攻击,而大汉若将其豪长不分良莠全部杀害,反而会让西羌放下仇怨,解仇结盟,合力反叛,甚至与匈奴勾结啊。”

赵充国颔首:“过去三十年间,西羌背畔犯塞,攻城邑,杀长史,多是那些想要开疆扩土以求封侯的护羌校尉招惹出来的。”

“难怪后将军说,就怕护羌校尉欲有作为。”

任弘还想说“我已封侯,不求此名”,但忽然想起赵充国虽然功勋卓著,为大汉奋斗了一辈子,但因为全胜的大仗只打过一场,斩首不足,竟才是一个关内侯,连忙将这话咽了回去。

赵充国又道:“若真有所为,能找到对付羌人的万全之策也就罢了,可有些人,只擅长故意欺压羌人,开启边衅,却为大汉招致数年兵灾。别看与西羌作战,很容易杀得他们一种殆尽,但那只是牧民分散,往高处迁徙求生的假象,几年后又会集结在一起,卷土重来。而汉军却无法穷追深入,西安侯可知为何?”

“因为冷瘴作祟。”

任弘颔首:“在西域时,我曾两度翻越雪山。”

高原反应的滋味他可还记得呢,青藏高原被称为第三极,是独特的战场。羌人的迁徙不是像匈奴那样大范围的移动,而是从谷地到高原,各部落聚集的陇南青海地区,谷地、盆地海拔都有两三千米,高处的草场能到四千米。

一旦战场到了三千米,汉人战斗力便会大打折扣,韩敢当在平地上能以一敌五,可高反时,一个羌人小孩都能轻松将刀剑捅入他肚子里。

加上地域广袤,汉军几万人扔进去都不能起个水花,羌人打不过,往高处迁徙就是了。他们能耐风雪寒冷,靠着牦牛奶和狩猎也能熬几年,汉军在缺少补给,高反严重的情况下,又能熬多久?投入无限而获益为零,这种战争毫无意义。

赵充国之所以愿意说这么多,也在告诫已确定为护羌校尉的任弘:

想要打败羌人很容易。

但想要灭亡羌人,可比收西域、灭匈奴更遥遥无期。

而且这时代青海头确实没太大利益,陇右和河西真不缺盐、马,在大汉要集中力量对付匈奴,经营西域,甚至还得平定乌桓反叛的情况下,就别在羌中闹大新闻给国家添乱了。

任弘从善如流:“多谢后将军指点,弘绝不会为了功业和虚名,轻启战端,不过后将军,既然羌人不可战取,计定如何?”

“像西安侯在西域收复若羌人,羁縻鄯善国、粟特人那样?”

赵充国虽然与任弘没见过几面,却对他在西域的作为十分关注,笑道:“计定也不易啊,西安侯用粮食换取若羌协助汉军,可在河湟形势不同,贾粮与诸羌是资敌,万万做不得。”

“至于粟特人与西域诸国喜好丝绸,鄯善王仰慕汉制礼乐、农具,在羌人那也行不通。羌人对大汉无所求,他们不曾要求开关市,不曾要求和亲,丝绸不如牦牛织的粗布暖和。”

确实,任弘在西域羁縻诸邦,利用粟特人的老套路在河湟是用不上的。

“后将军有治羌周全之法,还望教我!”

他虚心向赵充国求问,这时候车马停了,任弘才发现,他们已经绕到了昆明池的另一头,一片广阔的工坊集中在此,明明是深秋,却热气腾腾,数不清的官隶和工匠在此忙碌,白色的蒸汽和奇异的气味直冲云霄。

这便是眼下大汉唯一出产法定货币的地方:上林三官。

任弘知道,汉武帝折腾了几次货币改革后,于元鼎四年最终确立下来,废除了赤仄钱,又悉禁郡国铸钱之权,专令水衡都尉于上林三

官铸钱,天下非三官钱不得通行。

三官之中,技巧负责辨别铜料,制定铜锡配比。钟官负责制作陶制的钱范,冶铸五铢钱,大厩专门负责将新鲜出炉的三官五铢运输到天下各地。

难怪水衡都尉一年能获利十万万钱,铸币可是暴利啊。

赵充国拿起一板刚刚铸造出来,还连在一起没有切割开的五铢钱,亲自剪下来一枚,将还微微发烫的铜钱,放到了任弘的掌心里。

“花钱,这就是治羌最简单,也最省钱的办法。”

当然了,不是给羌人送岁币。

赵充国道:“朝廷每年会让水衡都尉拨款一千万交给金城郡,金城郡在秋后陇西武威谷贱时买一百万石粮食囤积,足够三万人吃三年。”

“如此便能在金城郡维持五千人的驻军,一旦羌中有事,随时能调拨两万余人入金城郡,此有备无患也。”

嘶,这办法真是朴实无华,很有赵充国的风格,虽然笨,却还真挺有用,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那护羌校尉……”

赵充国却笑道:“就如我所说,护羌校尉什么都不必做,无为即可。”

“西安侯只需要不轻易向羌地开疆拓土,不无故欺辱羌豪,约束好边郡军民,减少汉人与羌人的接触冲突。再盯好南边日夜不忘回到湟水的先零羌,以及北边临近敦煌,经常接待匈奴使者的狼何羌,其余羌人就不敢轻易反叛。”

他的话说完了,也不留任弘,举手送客:“大将军也对西安侯说过了罢,值此多事之秋,羌地不求有功,但求无事。之所以用西安侯护羌,就是希望凭借你的名声和多智,压制住渴望立功的边郡官吏。乌桓已经出事了,羌地一乱,若匈奴再在西域挑衅,大汉虽强,却也腾不出手来,同时打赢三场硬仗。”

这是朝中对当下局面的分析,任弘听了赵充国的话后,心中却松了口气。

让他轻松的不是什么都不必做,而是赵充国虽然知晓四夷事,行事稳健,对西羌十分了解,但也未能超越时代啊。

赵充国分析的羌人不可战服,任弘同意,羌人背靠青藏高原,注定了他们永远有一条退路,东汉没看透这点,便陷入流沙中难以自拔。

哪怕再过一千年,也不要对第三极产生征服欲,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但赵充国说,羌对汉无所求,故难以控制驯服,我却不认同。”

“过去没有,不代表现在没有,往后没有!”

任弘出了上林苑后上了马车,让打瞌睡的游熊猫立刻出发。

“君侯,回府邸还是去未央宫?”

“都不是。”

从赵充国处取完经,任弘对自己的新差事多了许多信心,不开边衅,不代表什么都不做啊,他笑道:

“去长安市中,找卢九舌!”

……

PS:第二章在晚上。央视的纪录片《第三极》很好看,家里闲不住的可以康康。

第136章 谈,大门敞开第243章 当年万里觅封侯第287章 骑都尉第150章 卫霍虽没第518章 我方刘更生请求出战第526章 老子第215章 其命维新第342章 伊尹第340章 吞金兽第448章 鼎食诸公尽鼎烹第140章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第196章 菟第436章 大司马大将军第491章 铁在烧第307章 正议灭乌孙第65章 一个人的战斗第386章 问渠那得清如许?第352章 设使国家无有孤第64章 心向大汉第257章 奴隶第479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第554章 女王第403章 我的阿勒泰第533章 姑父第406章 终究还是一个人扛下了所有第408章 铜锣湾只能有一个月氏!第141章 整个大西北乱成一锅粥第166章 最后的倾诉第55章 三十六骑第292章 五将军击匈奴第47章 男儿有泪不轻弹第196章 菟第215章 其命维新第358章 亩产又是一万八第261章 周公第441章 抬棺第196章 菟第374章 精绝古城第5章 四时月令第548章 虽远必诛(第九卷完)第420章 登临活动结束准备回家了,今天更新会有点晚第145章 长风几万里第46章 我们是长城上的守卫!第125章 成人礼第395章 关白第426章 与尔万户侯第189章 石头第487章 骆驼礨峞垂玄熊第71章 我大汉一向以直报怨第332章 李广无功缘数奇?第73章 书生亦有志第318章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第94章 千树万树梨花开第387章 众生皆苦第256章 青海长云暗雪山第355章 世界是你们的(第六卷完)第276章 昌邑国第185章 惠此中国第300章 右贤王庭第541章 这谁顶得住啊第199章 党同第275章 以善人则大臣安第211章 新妇入青庐第160章 封侯取第一日中!第516章 正统第234章 刁民第156章 汉家千里驹第325章 西凉铁锤第249章 游击第77章 给大汉做狗有何不好第158章 霍光第216章 熊出没第91章 左官第200章 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第32章 凭几第22章 破虏燧第153章 谁赞成?谁反对?第446章 七月流火第507章 洗足第215章 其命维新第531章 萝卜第293章 我本汉家女第234章 刁民第61章 第一个死者第443章 高产似母猪第127章 金戈铁马第502章 二柄第488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第183章 庶人剑第293章 我本汉家女第3章 任少卿第284章 好慌第540章 纵横第382章 我是大哥大第409章 舐犊情深第353章 友邦惊诧第280章 寡人有疾第353章 友邦惊诧第381章 除恶
第136章 谈,大门敞开第243章 当年万里觅封侯第287章 骑都尉第150章 卫霍虽没第518章 我方刘更生请求出战第526章 老子第215章 其命维新第342章 伊尹第340章 吞金兽第448章 鼎食诸公尽鼎烹第140章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第196章 菟第436章 大司马大将军第491章 铁在烧第307章 正议灭乌孙第65章 一个人的战斗第386章 问渠那得清如许?第352章 设使国家无有孤第64章 心向大汉第257章 奴隶第479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第554章 女王第403章 我的阿勒泰第533章 姑父第406章 终究还是一个人扛下了所有第408章 铜锣湾只能有一个月氏!第141章 整个大西北乱成一锅粥第166章 最后的倾诉第55章 三十六骑第292章 五将军击匈奴第47章 男儿有泪不轻弹第196章 菟第215章 其命维新第358章 亩产又是一万八第261章 周公第441章 抬棺第196章 菟第374章 精绝古城第5章 四时月令第548章 虽远必诛(第九卷完)第420章 登临活动结束准备回家了,今天更新会有点晚第145章 长风几万里第46章 我们是长城上的守卫!第125章 成人礼第395章 关白第426章 与尔万户侯第189章 石头第487章 骆驼礨峞垂玄熊第71章 我大汉一向以直报怨第332章 李广无功缘数奇?第73章 书生亦有志第318章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第94章 千树万树梨花开第387章 众生皆苦第256章 青海长云暗雪山第355章 世界是你们的(第六卷完)第276章 昌邑国第185章 惠此中国第300章 右贤王庭第541章 这谁顶得住啊第199章 党同第275章 以善人则大臣安第211章 新妇入青庐第160章 封侯取第一日中!第516章 正统第234章 刁民第156章 汉家千里驹第325章 西凉铁锤第249章 游击第77章 给大汉做狗有何不好第158章 霍光第216章 熊出没第91章 左官第200章 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第32章 凭几第22章 破虏燧第153章 谁赞成?谁反对?第446章 七月流火第507章 洗足第215章 其命维新第531章 萝卜第293章 我本汉家女第234章 刁民第61章 第一个死者第443章 高产似母猪第127章 金戈铁马第502章 二柄第488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第183章 庶人剑第293章 我本汉家女第3章 任少卿第284章 好慌第540章 纵横第382章 我是大哥大第409章 舐犊情深第353章 友邦惊诧第280章 寡人有疾第353章 友邦惊诧第381章 除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