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

因着皇帝刘彻授意,大汉铁业整合计划并不冒进,将满一年,方才规整好十一处重要的铁矿产地,并设立铁监,依着少府的冶炼工艺广设新式冶铁工坊。

东郭咸阳掌京畿漆县,陇西郡襄武和弘农郡宜阳;卓王孙掌蜀郡临邛,巴郡枳县和汉中沔县;孔仅掌南阳郡宛城,河东郡平阳,河内郡荡阴,河南郡巩县,汝南郡西平。

刘彻短期内不会在其余郡县大举开采和冶炼铁矿,十一处铁矿产地的冶铁工坊若全力冶炼,并不断精进工艺,足以供应大汉数年内所需钢铁。

毕竟大汉暂时尚不会出现大型钢构建筑,火车轮船亦是远未可及,造出钢铁主要是用作军械和农械,最多再加些纺织类机具,着实用不了多少,没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大干快上。

大汉的主力骑营早已汰换过军械,如今外夷又不敢犯边,刘彻不打算再大幅汰换边军乃至府兵的军械,免得太过浪费。

倒是百姓的农械应大幅改进,大汉现下的耕犁为直辕、长辕,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且无法调整耕地的深度,效率极低。

后世隋唐因铸铁的硬度和产量大幅提升,可大量使用铁制的犁镵、犁壁,便将汉犁改进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待到宋元时期,精钢的出现,使得的隋唐曲辕犁再度得到改进和完善,犁嘴多用精钢代替,使犁辕缩短、弯曲,减少策额、压镵等部件,犁身结构更加轻巧,使用灵活,耕作效率也更高。

少府诸冶监此时已能较为准确的控制钢铁含碳量,相较于宋元需千锤百炼的精钢部件,少府辖下冶铁作坊可先批量注模成型,再经细部锻造研磨,便可得纯钢成品。

此等工艺,无疑是冶铁炼钢的大飞跃,只是距离真正的冶金还有较大差距。毕竟各式合金不是只有配方就能锻造出来,需要保证诸多金属成分能均匀分布各处,这可不是往水里加糖,用勺子搅拌两下就能办到的。

饶是如此,大汉现下能锻造的纯钢也足以用作犁嘴,再用生铁包覆犁底,即可大大减轻宋元耕犁的重量。

三伏休朝期刚过,朝廷便是诏令各郡县农业局的官吏,到各处乡里向百姓推广新式耕犁,暂因产量有限,无法大量出售,权当先教农人学着用。

朝廷也无意打造出整套耕犁出售,日后只会出售耕犁的钢制和铁制部件,且统一规格,百姓日后只需制作木质犁身,再买来钢铁部件安上皆可。

新式耕犁公布后,并未在民间引起太大反响,盖因寻常百姓拥有的田亩有限,旧式直辕犁虽费力费时,却也将就能用,且还用习惯了,想着日后没必要花钱去换新犁。

刘彻得了各郡县农业局的呈报,倒也没感到挫败,想让老百姓接受新鲜事物自然并非易事,何况还是要他们往外掏钱。

他本是想顺其自然,等待百姓们慢慢觉醒,岂料最先觉醒的倒是诸多向来被刘彻视为保守派的大汉权贵。

大汉的保守势力可细分为两大派系,一者为薄氏和窦氏等外戚,二者为各地王侯。他们除了可收取租赋的食邑外,更拥有大量私有农田,是大汉最为庞大的地主阶级。

外戚势力在刘彻近年的努力分化下,已逐渐瓦解或转型,王侯们也因推恩令的颁布,面临不断被削弱的窘境,然而他们的私田并未有任何削减。

随着大汉愈发强盛,四大商团在京畿三辅广设作坊或铺面,皇室实业更在各地招募大量百姓造桥铺路,营建工坊,连中原郡县都没落下,且朝廷还数度调降田税,向民间大肆低价佃租官田。

现下大汉劳动力严重不足,百姓们不是务工就是佃种官田,世家大族的私田鲜少再有百姓前来佃租,只能靠仆役和奴隶打理。

偏生皇室实业不断撒钱,让世家大族协助他们完成各项营建,就是已被世人熟知的所谓工程外包。

当初兴建武威和西宁城,运去各式物资的世家大族都挣得钵满盆满,如今又要建北方大道和张掖城,自然再度开了那甚么招标会。

世家大族们精明得紧,府中的仆役和奴隶去置办和运送货物,输往皇室实业指定的地点,所赚取的赀财远比耕作农田挣得多,自然不断将大量人手投入其中。

如此一来,耕作私田就更缺乏劳力了。

不耕作,任其抛荒?

谁也没这么大的胆子,大汉已耕作的田亩皆在官府有册籍,连每岁耕作何种作物都要预闻备注,收成亩产更要汇总呈报大农府。粮田无故抛荒将课以重罚,累犯者不但会罚没田亩,更会由官府依律治罪,犯行恶劣者甚至会被枭首抄家。

你抛荒的虽是自家私田,但亏的是朝廷赋税,砸的是皇帝家的锅。

不杀你,杀谁?

近年世家大族从遗孤内院招募到不少农学院的学子,让他们做了田庄管事,打理族内田亩,此番朝廷刚刚公告新式耕犁问世,这些管事们便已关注到此事。

他们出身遗孤内院,对陛下折腾出的新奇事物有种盲目的崇拜和信心,觉得定是有大用途。譬如过往的化肥和今岁的棉麦复种,皆能让农田产出大增。

田庄管事纷纷前往所在郡县的官府,请来农业局里的师兄师弟们,让他们教导试用新式耕犁。

世家大族平日多以奴隶拉犁,耕牛亦不缺,套上新式耕犁后,数亩田地犁下来,无论用人拉还是用牛拉,皆生生比过往快了数倍。

ωωω⊕ tt kan⊕ c o

尤是转弯和调头时轻松不少,无需用人将沉重的犁具搬转,省时省力,且犁得更深,能翻出深埋地下的虫卵,可为日后减少大量虫害。

田庄管事们自是欣喜异常,纷纷上报主家,若有了这新式耕犁,耕作的人手应可减半。

权贵们知晓此事,大喜之余皆屈尊纡贵,到田间地头亲自查看田庄的农奴用新旧两种耕犁试做比对,结果自然让他们满意得紧。

于是乎,大汉朝堂之上的群臣纷纷进谏,言农事为大汉立国之本,少府既有新式耕犁,就当迅速向民间推广,最好能似去年灾后在关中各郡推广新农艺般,向农人免费供应麦种和适量农械。

刘彻瞧着满殿忧国忧民的朝臣们,险些没喷出口老血,这群吃嘛嘛不够的地主老财!

在关中各郡县,朝廷去年因天灾免费发放麦种和农具,今年因推广棉麦复种又免费发放棉种,皆是一视同仁,按着册籍在簿的田亩数,无论世家大族还是寻常百姓皆不取分文。

国库为此足足支出数十万金的公帑,大农令曹栾险些肉痛到心梗猝死。

新式耕犁还想免费拿?

见你们的大头鬼!

观自在菩萨……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刘彻心中默念数遍观音心经,方才抑制住抄起镇山河朝那群老货掷去的冲动,尽量平心静气道:“我大汉铁业尚未整合完毕,钢铁产量不足,仓促间无法打造足够的犁铧部件。”

不少朝臣眼珠微转,脑中急速盘算起来,眼瞧八月将至,棉花收获后便又要复种冬麦,最迟要在九月末播种完毕,那八九月就得先犁地晒田,耽搁不起的。

这新式耕犁必得早些到手!

“陛下,中原郡县尚未推广棉麦复种的农艺,故八九月鲜少需要耕作,这新犁还是应先供关中郡县所需才是。”

“不错,巴蜀两郡隔着蜀道,难以将新犁运来也就罢了,南阳等五处中原铁坊皆离函谷关不远,新犁运入关中只需半月光景,还赶得上秋耕。”

“陛下,大行令言之有理,臣附议!”

“臣亦附议!”

……

刘彻瞧着纷纷附议的群臣,心里只想骂声直娘贼,怪不得中原世家大族对朝廷多有埋怨,看看这满殿出身关中的朝堂重臣,心都偏到九霄云外了,就跟中原百姓乃至世家大族皆是后娘养的一般。

“罢了罢了,新犁的部件每副造价百钱,再算上运赀,计百五十钱,若是不嫌贵,自行去寻少府卿陈煌商议购置事宜。”

刘彻摆摆手,懒得跟他们啰嗦,也没虚报价格,他本就不想通过农械挣钱,从农人身上吸血,而世家大族买农械也是拿去耕作,于国有利,没必要计较他们的初衷和本心。

朝臣们见得陛下圣口决断,也不好再纠缠,掂量着那价格倒也划算。

他们大多细细看过新犁,晓得确实耗费不少纯钢和生铁,百五十钱尚买不到两石粟谷,着实算是便宜的。毕竟耕犁又不是只能用一年,且他们族里的田亩众多,买新犁自然比田亩少的百姓更划算得多。

“陛下圣明!”

“陛下仁德!”

群臣皆是交口称颂,听得刘彻直起鸡皮疙瘩。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群不要脸的老贼!

刘彻心中如是暗骂。

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三百二十四章 调控畜牧第六百二十四章 国之爪牙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第六百零三章 三国密约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四百一十一章 刘乘飞天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二十二章 军法组织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隐患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业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八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五百零五章 大农六部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八百零八章 新妇难为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隶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二百四十六章 内鬼现身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随行第三十章 长安望雪 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战况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二百二十八章 枭雄殒没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八十四章 发行股份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学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第六百二十六章 无忧翁主第一百零九章 将门犬子第四百八十六章 扬帆远航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还汉第六百九十章 惩戒学子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还汉第十二章 虎贲羽林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一百六十五章 载人运输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
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三百二十四章 调控畜牧第六百二十四章 国之爪牙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第六百零三章 三国密约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四百一十一章 刘乘飞天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二十二章 军法组织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隐患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业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八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五百零五章 大农六部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八百零八章 新妇难为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隶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二百四十六章 内鬼现身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随行第三十章 长安望雪 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战况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二百二十八章 枭雄殒没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八十四章 发行股份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学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第六百二十六章 无忧翁主第一百零九章 将门犬子第四百八十六章 扬帆远航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还汉第六百九十章 惩戒学子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还汉第十二章 虎贲羽林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一百六十五章 载人运输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