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

安平县徙民众多,寻常徙民大多安置于县郊和各处乡里,军眷则可居住在城内,在官府划出的特定巷弄安居落户,将士的优渥军饷足供一家老小吃穿无虞。

自去岁开始,陆续又有不少乌桓徙民迁入安平城,皆乃随汉军征讨百乘那些乌桓骑射的家中亲眷。

县府官吏尽可能的好生安置这批新徙民,县尉及其辖下军曹更是依照太尉府颁布的拥军优眷条陈,安排适龄的乌桓孩童进入官学就读,且为有意务工的军眷寻找合宜的差事。

依照朝廷颁布的双拥政令,商家雇佣的军眷若是达到一定数量,可减免相应数额的商税,故但凡勤劳肯干的军眷,商家多是会优先雇佣。

大汉铁血尚武,本就崇尚军人,对于军眷受到种种优待,举国臣民都觉理所应当,这是浴血沙场的将士们用命拚来的,没人会觉得不公平。

况且大汉男子皆须服两年兵役或出赀代役,若真是羡慕军人和军眷待遇,每个男子皆有机会在服兵役时展现自身武勇,得了将官看重,转调募兵体系,征募为常备精兵,自身与家人也就符合双拥优待的条件了。

没有付出,自然无法奢求回报。

大汉百姓很淳朴,三观颇正,好逸恶劳的刁民虽是有,却也着实不多。

饶是如此,出身外族的归化徙民想要彻底融入新的环境仍非易事,尤是乌桓徙民,比数年前迁徙来的东瓯和闽越徙民更费劲得多,游牧民族的语言、服饰、风俗乃至饮食习惯与汉人实在差别太大了。

移风易俗是必须的,尤是汉廷严禁臣民信奉外来宗教,包括北地游牧民族多年来信奉的各种萨满教派,实际上,连带所谓的本土宗教亦如此,譬如遍布各郡县的慈济观,只准行善济世,不准以传教的方式发展信众。

太常府文教司更在审定官学课目时,编列了大量忠君爱国及破除迷信的教案。

皇帝刘彻并不打算直接抛出甚么“无神论”,避免在社会高速发展期,大汉臣民会出现所谓的“信仰缺失”,他授意太学诸博士,基于诸多古籍,重整华夏上古的神话体系,将三皇五帝及各路神仙尽可能的人格化,明确“人间至圣是为神”的观念。

上古诸神,皆为华夏先人,因福泽万世,方得成圣成神。

汉人祭神,即为祭祖,非是迷信甚么宗教。

崇敬祖先、奋发图强,是汉人最为坚定的信仰!

铁与血,剑与盾,是汉人维护自身信仰最为可靠的手段!

十年教养,影响的不止一代汉人,入庙烧香求神,求财求子,官府不会干涉丝毫,然若搞甚么登坛作法,聚众传教,那就免不得擒拿下狱了。

宗教自由?

不存在的!

唯有以华夏尊奉之信仰为信仰,以汉室定义之自由为自由,才是真正的汉人!

不遵汉室教化者,饶是生为汉人,亦属化外蛮夷,是心有异志的孽障,非我族类。

在此等大环境下,信奉外族神明之人无疑会遭到汉人的排斥,这对笃信萨满的乌桓人而言,自然不太容易适应。

汉廷对此颇为重视,早在乌桓军眷徙入汉境,改册汉籍前,就已再三申令,若欲归化入汉者,不得再颂念长生天和“蛮神”,家中倒可以供奉长生牌位,却是如汉人般用来祈告大汉圣君福寿永康的。

思想改造,始于改变宗教信仰,却又不仅止于此。

学汉话,着汉服,行汉礼……

如此种种,皆须要相当的时间,教化之事实在难以一蹴而就。

年长者的抗压力强,也懂得如何向现实妥协,年幼者则往往会面临更大的困境。

譬如虚年十一的郝任,便是如此。

郝任之父出身乌桓薄奚部,正随汉军征讨百乘,在乌桓骑军任千人长,若待得日后两支乌桓骑营混编入大汉骑军,他多半就会就任部曲军候,军职不低的,若他是血统纯正的汉人,退出军伍或许还能调任内郡大县的县尉。

作为将官亲眷,郝父的家人无疑得到了极高的迁徙优待,田宅不缺,住用无虞,其父母妻子皆是极为满意知足,真真乐不思乡。

相较于诸多中原大县,安平县或许算不得繁华,却也远胜乌桓山脉和漠南草原,加之家中不差钱,郝家人过上了以往连做梦都不敢梦到的富足生活,接受汉室教化自然甘之若饴,没有半分排斥。

然郝任这半大小子却是颇为迷茫,用后世的说法,就是存在着身份认同的混乱感。

我是谁?

这是个无数贤哲苦思而不得其解的玄奥问题,郝任自是难以解开。

旁的且不说,光是自身的姓名,就让他花了许多时日才渐渐习惯。

Www▲ttκǎ n▲c ○

乌桓与鲜卑皆为东胡别种,两族系出同源,无有本族文字,且皆使用东胡语,后因匈奴势大,东胡离散诸部,分土苟存,族人众多的乌桓与鲜卑所使用的语言才渐渐趋异,勉强可称为乌桓语和鲜卑语,实则皆为东胡语的变种。

在先秦之时,东胡各族的族人皆无自身姓氏,常常以部族中的大人或英雄之名作为姓氏,及至汉代,乌桓人与汉人往来颇多,愈来愈多的乌桓族人以所属部族作为自身姓氏,譬如薄奚部的大人忽都,其全名为“薄奚忽都”。

归化后,乌桓徙民才改了汉姓,如郝、张、王、鲁等。

郝任随长辈迁居平安县后,用了大半年学习汉话,待得能与汉人交流基本无碍后,才得以入官学就读。

然他过往从未读书认字,年岁相仿的汉家少年却早已受教数年,都快要从蒙学馆升入预学馆了,他却要与年岁更小的汉家孩童从头学起。

饶是他穿着上好布料裁制的汉家学子服,解辫蓄发,束起总角,看着与汉家少年无异,然其言语举止却仍难以尽似汉人,反因太过在意和急于改变,屡屡闹出笑话,虽算不得东施效颦,却也给人以邯郸学步的感觉。

正因如此,他在学馆常常遭到同窗嘲笑,非但是本地汉人,便连东瓯和闽越的徙民后裔都觉着他“不识教化”。

东瓯和闽越内附大汉已将将十载光阴,恰恰与汉廷大兴官学的年头相同,一代教化,使得两族徙民早已彻底融入本地汉人中,他们早以汉人自居,与外人提及自家出身时,都说来自某郡某县某乡某亭,压根就不会再主动提到甚么东瓯和闽越,更不乐意听到旁人说他们是归化的外族。

随汉军出征的乌桓骑射将将四万骑,因着乌桓将士多有父子兄弟同在军中,故真正获准迁入汉境的乌桓军眷不足两万户,相较与八千余万的汉人,实在是少得可怜,加之被打散各郡县安置,与汉人混居,就更似水滴落入浩瀚沧海。

安平县虽是徙民重镇,然迁徙而来乌桓徙民也不足两百户,可入官学就读的适龄孩童少之又少,且光是城内就有五大学馆,乌桓孩童分而就读,在各馆学童中无疑属于少数中的少数。

说难听点,似郝任这般在学馆遭到同窗歧视和嘲笑的乌桓少年,就算想奋起反抗,也找不着甚么帮手,顶多与三两同族抱团取暖。

郝任是个懂事的孩子,觉着自家阿爸出征在外,不想为自身的事儿让阿妈忧心,故无论在学馆过得多艰难,都从未向阿妈哭诉,只是时常找借口不去学馆。

郝母只道他不知上进,没少为此斥责他,他却皆是强忍委屈,生生受下。

直到在学馆里掌授礼教督导的费辙察觉不对劲,仔细探询缘由,才晓得自身失职,使学子在他眼皮子底下遭受到同窗欺辱。

愧为人师!

无论是对遭受欺辱的郝任,还是对欺辱他的屈不易等人,费辙都觉自身愧为他们的授业之师,立德立言立行,数年教训皆不得成,如何有脸再为人师,尸位素餐?

好在屈不易等人能知错认错,且愿去向郝任及其长辈诚心悔过,这才让费辙稍觉宽慰,觉着过往数年心血不至尽数白费。

翌日,学馆再开,屈不易等人双颊红肿,指印仍是隐隐可见,一夜未消,可见昨日打得多狠。

无人讥笑他们此时的狼狈模样,盖因昨日非是郝氏长辈责罚,反因他们登门认错时狠狠自扇耳光的举动,把郝母都吓懵了。

在这年月,少年郎生出些口角,彼此吵闹乃至厮打,实属寻常,但凡没怎的伤着,长辈们大多不会在意,汉人如此,乌桓人亦如此。

郝母虽是心疼自家儿子过往受了欺负,却仍觉不至让这些娃娃们似这般认错的,推己及人,若自个是他们的阿妈,见得这高高肿起的脸蛋,不得心疼死么?

昨夜,郝任捂在被窝里默默流泪,今日未再旷课,坐于堂下听讲,饶是哭肿的眼睑尚未消去,仍是专心致志的听着,比同堂那些小他数岁的孩童要认真得多。

费辙闻知昨日情形,心下更是宽慰。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啊!

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五百七十章 佛国寻衅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军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难为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经官学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购新宅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军班师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刘沐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会议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发大夏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七百三十八章 汉已八旬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约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漏写十章,今天请假改大纲,明天双更。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税新法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兽犹斗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一百零九章 将门犬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圣战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二百四十四章 绿林好汉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四百五十八章 胶漆娇妻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一百零二章 东市巧遇 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行国债第六百一十章 赵府贵女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贵女登门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当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讯逼供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发大夏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六十七章 国之羽翼 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七百八十七章 远徙万里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儿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六百零三章 三国密约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将军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五百七十章 佛国寻衅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军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难为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经官学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购新宅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军班师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刘沐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会议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发大夏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七百三十八章 汉已八旬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约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漏写十章,今天请假改大纲,明天双更。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税新法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兽犹斗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一百零九章 将门犬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圣战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二百四十四章 绿林好汉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四百五十八章 胶漆娇妻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一百零二章 东市巧遇 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行国债第六百一十章 赵府贵女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贵女登门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当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讯逼供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发大夏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六十七章 国之羽翼 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七百八十七章 远徙万里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儿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六百零三章 三国密约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将军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