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上下同欲,同甘共苦

神京

随着崇平帝在神京城中对夏汛一事申斥督问,大汉朝堂中枢机构开始动作起来,主要是加紧收割夏粮,此外就是对地方省府州县行文,警视夏汛,而中枢朝臣目光,也都关注中原以及淮南之地的这场雨汛。

北方诸省兴修水利、劳民伤财之言为之一散,不管如何,加紧收割夏粮,夏汛不夏汛的先不说,不能耽搁了夏税。

神京城中也传扬开来,河南入夏后下了第一场暴雨,而这是干旱的北方,近五年以来都罕见的一幕。

楚王府,傍晚时分

房内,楚王坐在案后,脸色颓然,长吁短叹,两旁的梨花木椅子上坐着楚王妃甄晴,以及廖贤和冯慈两人。

冯慈开口说道:“王爷不必懊恼,先前之事,也并非是王爷之过。”

却是今日太后特意寻了楚王入宫说落,说卫郑两藩一群家眷前来宫中求情,颇是打扰了太上皇的休养,太上皇自恭陵被震坍塌之后,就一直在重宫抱恙,平时歌舞是不怎么听了,原本一些伺候的年轻貌美的女子也渐渐被打发了出去。

楚王摇了摇头,道:“当初两位藩王王妃可不是那般说的,说是两位藩王养尊处优惯了,就跟着在路上照顾,孤王信了他们的话,果然女人的话就不能信着。”

甄晴脸色有些不自然,王爷这是什么话,难道是针对着她?

就在这时,王府长史廖贤道:“王爷,中午京里传来的消息,河南那边入夏后下了一场暴雨。”

“下就下是了嗯?“楚王自顾自说着,忽而心头一惊,目光微讶地看向廖贤。

楚王妃甄晴也凝眸看向廖贤,惊讶道:“河南下雨了?”

这些天,京中一些舆论,她自然了若指掌,深知因为宫里父皇的重视,下雨不下雨,俨然成了一场具有政治意味的事件。

其实贾珩从来也没有说过,今年夏天定有洪汛,只是希望朝廷提防一下,可能言辞较为激切一些,结果因为崇平帝的过度反应,再加上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传着传着不知怎么就走了样。

传下去,贾子钰说今年暴雨成汛,各地要加紧兴修水利,如此云云。目的自然是反向加速,借此挫伤贾珩的威信。

廖贤沉吟说道:“王爷,永宁伯这次只怕又要说对了,崇平元年到崇平三年,每到入夏,黄河原就有夏汛来报,彼时上下重视,这几年北地大旱,倒不怎么有此一节。”

冯慈皱了皱眉,低声道:“上次又在河南寻到一座金矿,圣上经此一事对其更为信重。”

楚王沉吟片刻,问道:“河南、淮扬如有洪汛,此事对孤有何影响?”有没有洪汛并不打紧,关键是他能从中得到什么?

“王爷,现在宫里器重永宁伯,我等或可向其卖个人情?”廖贤想了想,说道。

“卖人情?”“楚王喃喃说着,问道:“只是要如何着手?孤王现在主持皇陵监修事宜,也脱不开身。”

廖贤道:“如有洪汛,王爷在京中组织文士和士绅为河南百姓募捐,此举必然大得圣心。”

楚王眼前一亮,心底有些意动。

冯慈却眉头紧皱,道:“此事尚需斟酌,王爷先前在宗室面前,已尽得宽厚之名,然而却得了宫里的埋怨,这时候正是韬光养晦之时,不好再出这个风头,这等事儿纵是要做,也不能以王爷之名来。”

楚王闻言,目光也黯然下来,说道:“是这个理。”

廖贤沉吟片刻,道:“王爷如今贤名在外,如是太过平静也不大好。”有些时候,上位者不是没有人提好建议,而是建议太多,不知道听哪一个。

楚王面色顿了顿,低声道:“如今看来,这监修皇陵的差事,对齐王是个好差事,他现在是郡王,还有功劳可酬,但对孤王却可有可无,否则如河南有了洪灾,孤王也可以代表

宫里前往河南、淮扬巡查一番河堤,以示宗室爱民之意。”

众人听着都是一怔,不过对楚王的患得患失早已见怪不怪。楚王的性情向来是瞻前顾后,一遇逆境,就会患得患失。

楚王说着,没听着回应,凝眸看向对面坐着的楚王妃甄晴,目光期待说道:“王妃可有主张?”

甄晴清丽玉颜上见着思索之色,凤眸闪了闪,轻声说道:“王爷也不能那般说,监修皇陵,不使齐王专美于前,哪怕挂个名也是好的,将来真到了生性纯良,事祖至孝,足以力排众议。”

监修皇陵,这才是最大的即位法理基础,可比想着做几件功绩之事强多了。

“王妃此言有理。”楚王思量了下,心头倒是定了下来,深以为然说道。

“王爷,等河南那边儿洪汛有了后续再说其他,现在是不是下这么一场雨,还有会不会有洪灾,说这些倒也为时过早。”甄晴以轻柔的声音缓解着楚王的焦虑,宽慰道:“至于先前宗室一节,父皇和太后虽然有些不喜,但也知道并非怪得王爷,王爷如再不放心,妾身明天见见卫郑两藩的王妃、侧妃,与她们说说话,劝劝她们安生一些。”

丽人以一种清冷如玉的声音缓解着楚王的焦虑,也引起冯慈和廖贤二人的思索。

“王妃此言甚是,河南那边儿近月将往何处走,尚在两可之间,许是并未有洪汛,倒也皆大欢喜。“冯慈接话说道。

廖贤也道:“王爷,逢大事者先静气,王爷可先稍安勿躁。”楚王此刻已是看向甄晴,目中见着复杂。

“还有上次,王爷,妾身着人查了下,就是那老大在算计王爷,想要引得父皇猜疑王爷。“甄晴玉容如霜轻声说道。

楚王开府这么多年,手下同样有一支暗中的情报力量,齐王府里就有楚王眼线。

“这果真是他?”楚王脸色变了变,目光幽寒几分,说道:“幸亏父皇没有信他。”

“当初王爷被派往洛阳,宫里就有支开调查王爷之意,想来王爷已经排除了嫌疑,如今有没有寻到齐王头上,妾身还不得而知。”甄晴低声说道。

楚王默然片刻,感慨说道:“真是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孤王自认对他这个兄长还算敬着,不想竟使这种阴毒手段!”

甄晴眸光幽幽,低声道:“王爷,齐郡王种种所为早已失却宫里心意,王爷除谨防其暗放冷箭外,真正要对付的是魏王,他是皇后元子,这才是王爷的心腹头患。”

齐王还占一个长,魏王有一个嫡,她家王爷就只有贤一条路可走。楚王叹了一口气,说道:“魏王可不好对付。”

“现在是不好对付,再等三二年看看不迟。”甄晴轻声说道。楚王点了点头,问道:“你最近可有去往贾府串门儿?”

甄晴道:“母亲离京后,这两天就没怎么去着,等过两天过去看看。”

她无事也不好勤去,容易落了行迹,好在妹妹已和那秦氏关系不错,歆歆也认了那秦氏为干娘,以两家的亲戚关系。

“嗯,不能断了走动。”楚王叮嘱了一句,忽而感慨说道:“这贾子钰在河南是也不消停啊,又是挖矿,又是修河的,等回了京,只怕父皇还要倚重。”

这样的大才,等他荣登大宝以后,定是要好好重用。

——

河南,归德府,虞城县

自瓢泼大雨下过一场后,又是阴了两天,今日又是重新下起暴雨。

贾珩此刻在河南藩臬两司官员、归德府知府谭时良、虞城县知县吕立安,翰林侍讲学士徐开等大批官员的陪同下,前往视察河堤。

“轰隆隆”

苍穹之上,雷声隆隆,乌云翻滚,雨水断断续续下将起来,一时间天地苍茫,晦暗不明。

堤旁的柳树时而

随风摆动,枝叶漫卷,不时荡出大片雨滴。

众人头顶上都戴着斗笠,身披蓑衣,看向河堤前后正在忙碌的河工,此刻贾珩放眼望去,目光穿过雨幕,只见在整个大堤上,军民冒雨抬送石料以及糯米沙石桨,忙碌不停。

在河道衙门匠师的指挥下,打桩、凿孔、添石,一切事务有条不紊。

贾珩眺望着黄河河道,见着原本浅浅的河水中溅起大朵水花,眉头皱了皱,目光现出一抹思索。

近些年北方连年大旱,河道干涸,黄河河道最浅处甚至刚及腿弯处,而这无疑给河南之地抢修河堤争取了时间,根据核计,也不是所有河堤都需重修。

虞城至砀山两县一段六十里的河堤相对较为残破,另外一处就是河堤就是萧县至于徐州一段河堤,而过了徐州就是南河总督衙门负责的区域。

贾珩看向远处一队队身穿大汉军服号衣的军卒,京营奋武营都督同知戚建辉,扬威营参将庞师立等京营大将,正在领着亲卫,指挥着京营军卒,协助着民夫抬着土木石料,“一二一”的吆喝之声从远处起来。

京营八万大军开赴河南平乱,再加上俘虏的贼寇、丁夫以米粮雇用的百姓,此刻大约十四五万人沿路聚集在河堤上。

更有京营骑军来回弹压,以免修河之时生乱。

而昔日的贼寇在皮鞭抽起以及苦役劳作下,不是没有发生闹事儿,可均为京营骑军绞杀。

同时河南臬司制定了减刑方案,根据不同罪犯的罪行轻重,通过徭役赎刑,当然不是赎完刑,对一些罪行还是限制减刑。

同时,对昔日的胁从丁夫,罪行较轻,身上没有背负人命的则以徭役赎刑,待河工事罢,即行放归乡里。

贾珩沿着河堤一路巡视,身后跟着一大堆官员,浩浩荡荡,多是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锦衣亲卫刘积贤,一开始撑起了一把大伞遮挡着风雨,却为贾珩摆了摆手所阻。

“大人。”就在这时,现任河东总督衙门的管河同知关守方,听到消息,领着河道衙门的中下级官吏,从河堤上快步而来,近前,朝着贾珩高声喊道。

“关同知,虞城到萧县的河堤,预计多久能够修完?”贾珩看向一脸泥水的关守方,高声问道。

关守方高声道:“回禀大人,白天夜里两班倒,仍需要二十天,河堤经年不修,此地相对更为平缓,水势下移,一旦壅塞,决口之险更大,还当集中人力加高加固。”

贾珩皱了皱眉,问道:“如是加派一半人手,能否在半个月内加固好?”

关守方想了想,说道:“再需三万人,再统筹一番,工期定能大为缩短。”

贾珩沉吟片刻,转头看向一旁的归德府知府,道:“谭知府,归德府还能征发多少劳力?是否会耽搁农忙?”

河南三四月受灾严重,多地减产,故而也谈不上什么太多农忙,因此基本没有多少收成,甚至朝廷都今年没有提及河南的夏税,但贾珩仍是从太仓中转运给神京,以完夏税。

除却汝宁府以及开封府的部分州县免去今年夏税,今年如河南府、归德府、南阳府、卫辉府、彰德府、怀庆府的赋税则是酌情减半,所缴部分留在藩库以备不时之需。

其实如果结合着汝宁民乱,开封府被破,似乎也应了一句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谭时良是一位四十岁出头,面皮白净,颌下蓄着短须的中年官员,思忖了下,高声道:“制台,归德府倒是还能再抽出六七千丁壮,不过河役繁重,一个不好,就有伤残因为河南之地酌免了过半夏税,百姓反而各忙着农务,心存疑虑。”

普通百姓之家显然不想因为河工事务影响了劳动力甚至致残,官府不摊派徭役,现在反而得了饱食,人人观望,疑虑不已。

贾珩沉吟片刻,说道:“官府要积极动员民夫上河修堤,

一人上堤,家中可得米粮补贴,归德府沿河百姓多蒙河患不扰,更要动员上堤,对其晓之以义,如果洪汛一起,百姓流离失所,土地受了洪水冲击,秋粮也要被耽搁着。”

之前百姓全凭自愿,对官府的信誉心怀疑虑,因此来的民夫一开始倒不怎么多,后来官府真的给百姓发粮食到家,虽然不多,但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无疑是救命口粮,一家都得饱食。

再加上开封府为省城,从上到下重视程度较高,后来人人踊跃争先,开封府的河堤就是在这种奋勇争先的大环境下迅速修缮加固好。

其实,在官府层面其实都有一些不理解,白花花的大米发给穷人.河南总督衙门的解释是以工代赈,以米粮募集百姓兴修水利。

不过,随着农忙时节到来,青黄不接、家中口粮难以为继的时候也渐渐过去了,夏季农忙不管减产如何,总算是自家的田地农活也没有那般繁重,那么河役就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选项。

在时间仓促的前提下,人手就多显不足。

贾珩没有说如何动员,但归德府知府也没有问,还能如何?

就是以宗族、乡贤以保甲为单位向下摊派徭役,所不同的是不让你白干,而是给你一定米粮贴补,这时候还不上堤,就是不识朝廷大义的刁民。

冯廉看着对面的少年,听着少年之言,心头微动,隐隐有些古怪。

原本以为在河南对士绅进行打击,行酷吏之实,对官员严肃整饬,弄得管不聊生,而对百姓赈济宽缓,这一副官场异类的模样。

如今看来,只是有良心,但的确不是异类。

想想也是,如果真是愣头青,也不会以宁国远支取得如今的权势地位。谁也不能忽视的是,贾珩以年未及弱冠之身成为朝堂重臣,肯定是有着两把刷子。

凡所行事,必有凭仗。

翰林侍讲学士徐开看着这一幕,面色思索。

众人说着,进入一座搭建好的木棚,开始布置相关的河务。

“河东河道过萧县后,应由南河总督衙门进行检视,徐翰林,即刻给南河总督衙门行文,催促其至徐州,共商河汛会议。”贾珩落座下来,吩咐道。

在河段防务上,河东属于副河,而南河河台那边儿却属于总河,两边要协调河汛事务。

徐开拱手道:“下官领命。”

说着,就在棚中接过吏递送来的纸笔,开始向南河总督衙门写行

贾珩看向奋武营都督戚建辉以及庞师立等人,问道:“目前京营在河堤上有多少人?”

戚建辉抱拳道:“回禀大人,京营四万步卒,两万骑军,河南新建的河南都司一万五千府卫俱在此处。”

贾珩问道:“将校士气如何?”

“步卒多未打仗,对修河之事倒并无异议,只是离京月余,思乡情切。”戚建辉叙道。

贾珩想了想,道:“稍后,召开千户以上军卒,本官要训话。”

军卒士气,这段时间也需要格外关注,冒着雨也要修河堤,时间一长就容易有怨气,这段时间,他也要住在河堤上了。

上下同欲,同甘共苦,始终都是最能化解底层怨气的方法。

第625章 崇平帝:朕和贾子钰早就有言,入夏第284章 晋阳长公主的烦心事请假一天第1291章 贾珩:才能封亲王 加九锡,辅国议第12章 临江仙第1265章 贾珩:毕竟,刚刚给你封了太师,你第585章 端容贵妃:这……还真让婵月说中了第442章 贾母:她是老了,不是瞎了第1673章 陈泽:是儿臣心浮气躁了。第840章 甄晴:神佛保佑,可一定要是个男孩第734章 甄晴:以后不许喊我晴儿第241章 但为大汉征北……小卒,余心足趁!第929章 蒙古战事启第178章 齐王:孤……重写!第870章 太上皇:太庙献俘,大快人心!第59章 人以善意待我,我必善意待人第972章 三等卫国公!第797章 贾珩:甚至……一等侯!第1528章 贾珩:他应该就能常宿于此了。第509章 贾珩:我就是看看玉虎第1545章 宋皇后:又是老生常谈之言!第1628章 贾珩:嗯,假戏真做?第1516章 贾政:当真是功绩煊赫,远迈先祖!更新通知第1384章 贾珩:还是若清知冷知热……第1282章 卫国公巡查九边第167章 势大难制第1724章 新朝新气象第1337章 湘云:这在外面怪羞人的(求月票!第1618章 谢再义:如果王爷能够荣登九五第1237章 贾珩:只得尽力而为四字罢了第601章 探春:……大不了,她也出家?第435章 晋商之谋第1326章 贾珩:小胖妞大概是相中他了。第537章 贾珩:未知贵妃娘娘有何见教?第293章 并无高下第1376章 鳌拜:贾珩小儿,纳命来!第763章 贾珩:但,他的天子剑,不是摆设!第996章 凤姐:这个冤家,怎么又碰着了?第583章 崇平帝:赵卿此言何意?第1473章 宋皇后:她宋恬,绝不会束手就擒!第1313章 贾珩:他真是被这个小丫头死死拿捏第523章 秦可卿:她不是吃醋,就是看看西厢第1709章 端容贵妃:贾子钰,怎么能这般对她?第1614章 谢再义:高铖已经伏诛,降者免死!第429章 拿贼拿赃,捉奸捉双第1211章 贾珩:都是一家人,魏王妃不必客气第363章 爵位太低,以致女强男弱……第233章 夺嫡旧事第1167章 宋皇后:真真是疯话(求月票!)第659章 贾珩:凤嫂子如是觉得心里苦……(第844章 陈潇:她,她一定是病了第58章 机事不密则害成第1575章 贾珩: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第1291章 贾珩:才能封亲王 加九锡,辅国议第1399章 宋皇后:同样也是薄情寡义之人?第658章 黛玉:他……怎么就喜欢她了?(求第166章 记录在案第876章 魏王:那么,就留待下次吧第166章 记录在案第1658章 秦可卿:除他之外,几乎不做第二人想第1674章 凤鸣三问第122章 此獠一日不除,贾族一日不宁第810章 心思各异的神京城第536章 元春:什么生?生什么?第1002章 贾珩:真是如小女人一样第907章 贾珩:皆在我等三尺剑中!(求月票第1395章 宋皇后:陛下也不能太夸他,这小第873章 秦可卿:三姐儿,过去服侍着第221章 经略一方第546章 贾珩:倒也不用风声鹤唳,一夕三惊第1339章 陈潇:如倭国故事?(祝各位读者新第1372章 顾若清:没有明媒正娶,却又说什么夫妻?第591章 贾珩:所以,殿下还是为女儿身的好第1067章 贾珩:咸宁完全指望不上第944章 贾珩:向朝廷报捷。第1550章 妙玉:嫌她的孩子碍事了,是吧?第243章 不是攻略,而似攻略第1208章 宋皇后:一切都是为了然儿第753章 永宁伯接旨!第664章 甄雪:还是姐姐虑事周到……第896章 生则同衾,死则共穴第914章 永宁侯到了!第781章 唯有敢战,才能止战!第636章 用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第1176章 薛姨妈:乐安郡主?这又是哪一位?第869章 多铎:斥骂金銮,青史留名!第849章 崇平帝:这些人还真是朕的好臣子!第857章 王夫人:宝玉还是得读书做官!第1018章 袭人:她和紫鹃是一样的?第937章 孙绍祖:这永宁侯,手段竟如此酷烈第88章 崇平帝读《临江仙》第1013章 李纨:上面明明有印章的,还非要问第1448章 贾珩:不是,你来真的?(三更,求第1710章 曲朗:来人,伺候燕王上路!第1363章 宋皇后:她才是正宫,哼……第1381章 贾珩:所以究竟是谁……(求月票!)第151章 讯问赖大第753章 永宁伯接旨!第1687章 吴王:他们这是都被耍了!
第625章 崇平帝:朕和贾子钰早就有言,入夏第284章 晋阳长公主的烦心事请假一天第1291章 贾珩:才能封亲王 加九锡,辅国议第12章 临江仙第1265章 贾珩:毕竟,刚刚给你封了太师,你第585章 端容贵妃:这……还真让婵月说中了第442章 贾母:她是老了,不是瞎了第1673章 陈泽:是儿臣心浮气躁了。第840章 甄晴:神佛保佑,可一定要是个男孩第734章 甄晴:以后不许喊我晴儿第241章 但为大汉征北……小卒,余心足趁!第929章 蒙古战事启第178章 齐王:孤……重写!第870章 太上皇:太庙献俘,大快人心!第59章 人以善意待我,我必善意待人第972章 三等卫国公!第797章 贾珩:甚至……一等侯!第1528章 贾珩:他应该就能常宿于此了。第509章 贾珩:我就是看看玉虎第1545章 宋皇后:又是老生常谈之言!第1628章 贾珩:嗯,假戏真做?第1516章 贾政:当真是功绩煊赫,远迈先祖!更新通知第1384章 贾珩:还是若清知冷知热……第1282章 卫国公巡查九边第167章 势大难制第1724章 新朝新气象第1337章 湘云:这在外面怪羞人的(求月票!第1618章 谢再义:如果王爷能够荣登九五第1237章 贾珩:只得尽力而为四字罢了第601章 探春:……大不了,她也出家?第435章 晋商之谋第1326章 贾珩:小胖妞大概是相中他了。第537章 贾珩:未知贵妃娘娘有何见教?第293章 并无高下第1376章 鳌拜:贾珩小儿,纳命来!第763章 贾珩:但,他的天子剑,不是摆设!第996章 凤姐:这个冤家,怎么又碰着了?第583章 崇平帝:赵卿此言何意?第1473章 宋皇后:她宋恬,绝不会束手就擒!第1313章 贾珩:他真是被这个小丫头死死拿捏第523章 秦可卿:她不是吃醋,就是看看西厢第1709章 端容贵妃:贾子钰,怎么能这般对她?第1614章 谢再义:高铖已经伏诛,降者免死!第429章 拿贼拿赃,捉奸捉双第1211章 贾珩:都是一家人,魏王妃不必客气第363章 爵位太低,以致女强男弱……第233章 夺嫡旧事第1167章 宋皇后:真真是疯话(求月票!)第659章 贾珩:凤嫂子如是觉得心里苦……(第844章 陈潇:她,她一定是病了第58章 机事不密则害成第1575章 贾珩: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第1291章 贾珩:才能封亲王 加九锡,辅国议第1399章 宋皇后:同样也是薄情寡义之人?第658章 黛玉:他……怎么就喜欢她了?(求第166章 记录在案第876章 魏王:那么,就留待下次吧第166章 记录在案第1658章 秦可卿:除他之外,几乎不做第二人想第1674章 凤鸣三问第122章 此獠一日不除,贾族一日不宁第810章 心思各异的神京城第536章 元春:什么生?生什么?第1002章 贾珩:真是如小女人一样第907章 贾珩:皆在我等三尺剑中!(求月票第1395章 宋皇后:陛下也不能太夸他,这小第873章 秦可卿:三姐儿,过去服侍着第221章 经略一方第546章 贾珩:倒也不用风声鹤唳,一夕三惊第1339章 陈潇:如倭国故事?(祝各位读者新第1372章 顾若清:没有明媒正娶,却又说什么夫妻?第591章 贾珩:所以,殿下还是为女儿身的好第1067章 贾珩:咸宁完全指望不上第944章 贾珩:向朝廷报捷。第1550章 妙玉:嫌她的孩子碍事了,是吧?第243章 不是攻略,而似攻略第1208章 宋皇后:一切都是为了然儿第753章 永宁伯接旨!第664章 甄雪:还是姐姐虑事周到……第896章 生则同衾,死则共穴第914章 永宁侯到了!第781章 唯有敢战,才能止战!第636章 用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第1176章 薛姨妈:乐安郡主?这又是哪一位?第869章 多铎:斥骂金銮,青史留名!第849章 崇平帝:这些人还真是朕的好臣子!第857章 王夫人:宝玉还是得读书做官!第1018章 袭人:她和紫鹃是一样的?第937章 孙绍祖:这永宁侯,手段竟如此酷烈第88章 崇平帝读《临江仙》第1013章 李纨:上面明明有印章的,还非要问第1448章 贾珩:不是,你来真的?(三更,求第1710章 曲朗:来人,伺候燕王上路!第1363章 宋皇后:她才是正宫,哼……第1381章 贾珩:所以究竟是谁……(求月票!)第151章 讯问赖大第753章 永宁伯接旨!第1687章 吴王:他们这是都被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