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洪泽湖似有溃堤之险,大人恐怕要早

扬州府

就在贾珩与两江总督、内阁阁臣、江左布政使商议赈济水灾事宜之时。

瘦西湖畔,汪家所在的沁园。

亭台楼阁,园林重重,内里灯火通明,在朦胧烟雨中散发出迷离的光彩。

一只只五颜六色的八角灯笼在廊檐下悬挂而起,随着夏夜的凉风摇晃不停,而丝竹管弦之音,伴随着吴娃越艳的酥糯之音,在雨雾中由近及远。

阁楼中,人头攒动,扬州盐商聚之一堂,隔着帷幔束起的看台,欣赏上阁楼对面的戏台上,正在演奏的乐舞,舞姿蹁跹,珠翠玉丽。

在悬挂的中堂画下,三尺青色螭龙长几旁,扬州盐商总商汪寿祺坐在一张梨花木太师椅上,欣赏着歌舞,其人年岁将近五十,头发灰白,面容富态,身穿绸缎员外服,此刻脸上带着微笑,手中把玩着一对儿核桃。

扬州汪家自太宗朝初年就已是盐商,隆治年间汪寿祺更是因捐输纳效,荣赐三品藩司参政官衔,而下方一众盐商也因捐输多有官衔。

自前明开中法废后,陈汉太祖听从当时的内阁大学士、户部尚书范桢的建议,转而行纲盐之法。

淮南之地按」圣德超千古,皇风扇九围」十字,将商人所领盐引编为十纲,淮北则以「天杯庆寿齐南岳,帝藻光辉动北辰」十四字,将商人所领盐引编为十四纲。

太宗时期实行官督商销制,而后徽商渐起,客居扬州,在扬州秦淮河畔渐成豪富,及至隆治年间,太上皇数下江南,开始接受盐商捐输,于南北凡兵事、河工、庆典都有收纳捐效,为此赏赐给几位总商官衔,时光境迁,渐成八大总商。

此刻汪寿祺左右两边儿,则分别坐着扬州其他几大总商,计有:江桐、黄日善、黄诚、鲍祖辉、马显俊、程培礼、萧宏生等扬州盐商。

这时,黄日善放下手中的茶盅,其人年近四十,短眉细眸,鼻下与颌下都蓄着胡须,开口说道:「诸位,如今淮北雨水丰沛,有洪涝之灾将启,金陵过来的一些人都来收购粮食、租赁船只,我们要不要也插一手?」

曾在太祖年前作为京城的金陵府,不仅有南京六部,还有不少大汉致仕官员寓居荣养,家眷和亲族往往会在金陵以及江左、苏杭等地经营粮布等民生物资生意,输送江淮。

可以说,关乎民生的产业,都掌握在江南士绅的手中。

程培礼面色微顿,沉声说道:「朝廷在江北抗洪、防汛,为此拣派一位阁臣和一位军机南下,当此国难之时,必定对囤货居奇,哄抬粮价之事降以雷霆,再说那位永宁伯不是好相与的,这件事儿,咱们不好掺和。」

扬州盐商专务盐运,单此一项就赚的盆满钵满,实在没必要这时候被朝廷惦记上。

「那就只准备一些车船,不再掺和此事?「黄日善问道。

扬州盐商运盐,手下都有不少舟船车马,以供转运粮秣,而金陵的那些大人物托了家中管事、亲戚过来筹借。

「老程,你这是被河南吓破了胆了吧。」鲍祖辉笑了笑,戏谑说道。

汪寿祺听着几人叙话,静静听着,目中浮起思索。

程培礼瞥了一眼鲍祖辉,皱眉道:「老鲍,你可知这位永宁伯的来头儿?」

此言一出,众人都看向程培礼。

扬州盐商也不是都对朝堂风向都有所关注,纵然有所关注,所知程度也不一。

黄日善笑了笑,接话说道:「这谁不知道?贾家的人,宁荣两公的贾家,在金陵也是名门望族了,只是这十来年里,后辈子弟有些青黄不接,没有身居高位的,家声才渐渐堕坠下来,不想玉字辈儿,转眼又出了这么一个人物。」

萧宏生是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仪表

文秀,着一身锦绣斑斓衫,看着倒不像商贾,而是像读书人,开口说道:「据在下所知,这位永宁伯还不是贾家的嫡支,而是神京一房的偏支,后来因功累迁,直到在平乱后,成为现在炙手可热的勋贵。」

鲍祖辉道:「他是武勋,也管不到咱们吧?盐务又不是兵事。」

马显俊嘴角噙起一丝冷笑,说道:「河务也不是兵事,现在这位还不是总督东河、南河?」

程培礼摇了摇头,目光深处浮起一抹忧虑,沉声道:「这位永宁伯不可小视啊,三月时候,中原多大的乱子,这位永宁伯领兵一举荡平,在中原之地杀的人头滚滚,犬子去开封府办事儿回来,和一些朋友聊起来,这永宁伯总督河南军政期间,忌刻深厉,前前后后罢黜、参劾了不少官吏,现在高斌一死,又是总督河道衙门,淮安府那边儿传来消息,几将贪渎河官一网打尽,这是个狠茬子,敢动刀子的。」

鲍祖辉皱了皱眉,道:「两江总督沈大人不是刚去了淮安府,江南官场这么些人,他纵是过江龙,也不敌地头蛇吧。」

「我等原就不怎么经营粮米生意,不参合这些事儿倒没什么,都是一些蝇头小利。」马显俊说着,忽而微微欠身,压低了声音说道:「只是这位前日来扬州办事,听说到盐院拜访了那位。」

程培礼道:「扬州盐院原就是荣国府的女婿,永宁伯调拨江北大营兵马,应援淮扬洪汛,路过扬州,去见一面也是应该的吧。」

「难说。」马显俊面带忧色,摇头道:「这位还领着锦衣都督,去年那桩事儿后,扬州盐院附近可有锦衣府的人守卫着。」

马显俊说的是林如海被人暗中下毒毒害一案。

「老马,你关注那些锦衣府做什么?「江桐轻笑了笑,略有几分狭长的目光就有几分古怪。

关注着扬州盐院的防守虚实,这是要做什么?难道之前那桩案子和他有着干系?

马显俊皱了皱眉,说道:「我也是听盐运使刘大人提及过。

两淮都转运使刘盛藻,官居从三品,主管盐务,不过要受朝廷巡盐御史的节制。

「就怕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黄诚目光幽晦几分,接话说道。

这时,萧宏生将目光投向一脸笑眯眯,不怎么说话的汪寿祺,问道:「汪世伯怎么看?」

马显俊也连忙说道:「汪老爷去过京城,想来也知晓这位永宁伯的底细。」

扬州几个盐商都看向汪寿祺,汪寿祺向以多智而称道,更因早年接驾过重华宫的太上皇而与天家交情不一般。

汪寿祺手捻颌下胡须,苍声道:「这位永宁伯,可不是易与之辈,现在不仅掌控京营,还管着锦衣府,大权在握,肆无忌惮,听说这位在京中圣眷正隆,纵然是内阁的几位阁老都要避其锋芒,我们不好得罪。」

「汪老爷别是忘了,这位和扬州盐院的那位可是姻亲,谁知道他会不会暗中相助?「黄诚冷声道。

汪寿祺笑了笑,说道:「盐务之事,已有齐阁老操持,重新竞价盐引,划区分销,让出一部分利来朝廷也就偃旗息鼓了,至于林盐院,之后多半也要高升入京。」

自古以来,商不与官斗,如前明沈万三富可敌国,同样难得善终,如朝廷之意甚坚,也只能让出一些利给朝廷。

「如是彼等没有见好就收呢?要查以往账目呢?「黄诚目光微寒,问道。

此刻在场几位心头都是一凛,这可是一笔烂账。

一些陈年旧账,自是八大总商自崇平帝即位以来赊欠运司的库银,几达几千万之巨,这是一笔巨大的窟窿。

事实上,在平行时空的道光六年,淮运运库查出五千万余万两的巨额亏空,而多是以盐商以捐输

报效之名挪用。

据道光年间,桐城学派包世臣所言:「自嘉庆纪年兵兴以来,兵河两项,报效不过二千三四百万而道光六年清查库项,商欠反至五千余万。可知以报效为说者,皆右商而左帑者也。亦宜奏请准令将报效之项,划抵欠款,追还议叙,以昭核实。」

翻译翻译从嘉庆到道光六年,在三十年的时间内,盐商打着报效之名,赊欠两淮运库的税银,以致无法年清年额,一年年积累下来,造成巨额亏空。

道光年间的两江总督陶澍,曾指出盐商所报效之银来自「库存正款」,赊欠期间长达十五年、三十年之久。

陶澍的幕僚提及,「道光十年,清查两淮库款,计亏七千余万两,以每年三百万计之,是国家二十余年未收两淮一钱,而说者犹借口报效,岂不可笑?」

汪寿祺霍然色变,心头生出一股不自在,道:「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了,纵是想查,不说无从查起,就是两江官场不会答应!上面也不会答应!」

说着,用手指举了举天。

太上皇六次南巡,美其名曰,未动国帑一两一钱,因为这些银子都是从盐商和江南三大织造共同输送而来。

「不得不防,现在还是不能言之凿凿。」黄诚面色凝重之意不减,提醒道:「这位永宁伯年纪轻轻,可没有那般多顾忌,在下着人打探过一些底细,其人初用事就手段酷烈,将以漕运为生的三河帮众,一网打尽,而后在河南,平定叛乱,整肃吏治,最近一次,在南河总督任上,可谓所到之处,动辄破家灭门,腥风血雨!如果让其插手盐务,后果不堪设想。」

汪寿祺目中也现出一抹忧色,他从京城打探的消息更多,只是这时也不好闹的人心惶惶。

「如今盐税纠葛也差不多了,等南京户部再来人相询,将盐税的几项加上,朝廷每年多收一些盐课就是了。「汪寿祺道。

程培礼点了点头,说道:「我也是这般意思,不能让这位南下,这位真要发起狠来,将京城还有河南那一套拿到扬州,纵是两败俱伤,他毁谤加身,但我等扬州百年基业也毁之一旦。」

换而言之,尽量不能让朝廷使用永宁伯。

看着一众面上或现惧色或现思索的众人,鲍祖辉冷哼一声,说道:「我都不知道怕什么,他为朝廷勋贵,还能强取豪夺,一手遮天不成?再说每年捐输,我们盐商哪一次没有冲在前面?朝廷离了我们,江南的百姓都别想吃上一口咸的。」

汪寿祺道:「不是怕,而是暂避锋芒,他如今势头正盛,我们先避一避,这位永宁伯是武勋,终究是要领兵打仗的。」

据他和齐相儿子相谈,这位永宁伯最终是要给关外的那些人打一仗的,等到吃了败仗,自有他的对手收拾。那时候扬州还是他们盐商的扬州。

黄诚摇了摇头,心头冷哂,就怕一厢情愿。

汪老爷子还想着如隆治年间太上皇旧事,但太上皇还有几年,听说自从地震后,龙体每况愈下,人呢,有了财还要守得住,还是要将自己的命握在自己手中最为紧要。

这时,马显俊脸色也蒙上一层霜色,心头也有几分警然。-

淮安府,洪泽湖大堤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就又是三天时间过去,贾珩在清江浦的河道衙门与两江总督沈邡、内阁大学士赵默见过之后,也没有在淮安府多待,而是前往洪泽湖坐镇。

与此同时,京营、江北大营、淮安府下辖出动的丁夫都纷纷支援大堤,检视加固堤坝。

此刻,暴雨倾盆,天地一片苍茫,天穹昏暗,而河堤之畔的柳树随风摇晃枝叶。

在刘积贤等大批锦衣卫士的簇拥下

贾珩站在堤坝上,眺望洪泽湖上仍在上涨的水位,心头忧虑不胜,对一旁从河道衙门一同前来的关守方,高声问道:「洪泽湖堤坝,是否承受住的这些雨水?」

随着北方诸省渐渐雨住,河南的汛情严峻程度也降低了许多,黄河水位持续走低,低于警戒之值,关守方也与京营的三万兵马前来支援南河,分派各地,抢修堤堰。

有了来自京营的支援,原本岌岌可危的南河局势也逐渐平缓下来,只是整个江淮之地,仍是暴雨滂沱,似乎云层彻底南移。

关守方收回目光,高声道:「大人,洪泽湖似有溃堤之险,大人恐怕要早作准备。」

贾珩皱了皱眉,说道:「早作准备?」「大人,三两句话说不清楚。」关守方道。贾珩点了点头,高声道:「去草棚叙话。」

两人说着,转身进入在堤岸上搭建的草棚,木梁茅草,外间风雨打在草棚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而内里布置简陋,一床一桌,连同几把椅子,这就是贾珩的总督行辕。

关守方这时走到挂在木棚上的水域流经图之前,伸手指着其上地势,说道:「如这雨再不得停,洪泽湖倒灌就愈发严重,洪泽湖大堤一旦承受不住,溃决开来,宝应、高邮、淮阴等地都有湮灭之险,大人需要早作防备。」

贾珩道:「那就先疏散一些百姓,再做计较。」

说着,吩咐一旁的书吏,抄写公文,然后用印,吩咐刘积贤道:「着人速速行文给赵阁老,让他先行疏散宝应县的百姓。」

等布置稍完,关守方沉吟道:「大人,雨水这般下去,只怕仍有决堤之事,需要提前准备好泄洪之地。」

高斌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一些堤坝根本承受不了太大的水量,随着时间过去,溃决风险逐渐加大。

贾珩沉吟片刻,目光咄咄,问道:「泄洪?现在还能往哪里泄洪?」

洪泽湖东面是宝应、高邮等繁华之地,可谓朝廷赋税重地,人烟稠密,也不好泄洪,那叫溃堤。

关守方指着水域流经图,面色凝重,说说道:「大人请看,淮河从上至下而流,两头翘,中间低,如今洪泽湖不堪重负,流水不畅,不若在中游泄洪,在王家坝等地的中段扒开一个口子,水蓄洼地,而上游来水水量减少,洪泽湖的压力陡然一轻,再撑到月底,雨量渐小,淮扬等地就安生了。」

此刻,关守方的策略与先前河道衙门的一般无二,在中游泄洪,保全下游。

贾珩沉吟了下,说道:「此事需要协调两江总督和江左布政司衙门,提前疏散百姓,本官这就前往淮安府。」

这时候,还没有安徽,只有江左布政司,以及两江总督统管,如是泄洪,就需要提前协调。

「大人,情势紧急,还需尽快。」关守方拱手说道。贾珩点了点头,也不多言,然后吩咐刘积贤备马。

第570章 黛玉:世间闺阁琼英,何其之多?第1102章 贾珩:自古以来就是汉土!第1057章 端容贵妃:陛下陛下竟哭了?(求月第1567章 魏王:他对得起咸宁吗?对得起父皇吗?第1587章 卫王,当初真是看错他了!第368章 贾珩:我不同意这门亲事第1022章 南安:当火速派发援兵,驰援西北!别等,今天无第三更第345章 若心里不安……第857章 王夫人:宝玉还是得读书做官!第1544章 贾珩:楚王真的要揭棺而起了第1101章 崇平帝:如果子钰还能战而胜之,那第741章 贾珩:这倒是个好主意第7章 千古艰难唯一死第172章 生子当如贾子钰第1560章 吕绛:卫王之卑鄙,朝野共知!第996章 凤姐:这个冤家,怎么又碰着了?第898章 秦可卿:夫君一直宠着她,她呢?(第10章 不识抬举的东西!第1716章 贾珩:这大汉江山,也该改姓苏了第1655章 林如海:或者这就是因果轮回,报应不爽?第67章 贾母: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第183章 锦衣府第1246章 宋皇后:等他回来,再给她等着!(第1598章 端容贵妃:她宋舒绝不答应!第968章 多尔衮:皇兄尸骨未寒,他怎么能第419章 王夫人:听我说,求求你!第1577章 贾珩:不能总是流连于温柔之乡第1472章 宋皇后: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第558章 贾珩:将此獠拿下!第1637章 待卫王返京,再论忠奸不迟!第372章 宋皇后:她虽母仪天下,可……也是第474章 贾珩:……好看吗?第1047章 贾珩:此生有幸,得你青眼第1241章 宋皇后:只怕是真的是怀了那小狐狸第1551章 贾珩:先帝弥留之际,执我手以社稷第1446章 贾珩:且喜且怜之第1480章 贾珩:凤姐,她是真饿了第343章 且避他让他,过几年,再去看他第1072章 岳讬:卫国公,贾珩!卑鄙!第1547章 妙玉:和他爹一样第1519章 甄晴:此事,本宫也允了。(求月票第632章 崇平帝:满朝文武,皆不如一个贾子第1726章 盛鼎元年,万象更新!(大结局)第1170章 贾珩:毕竟老房子着火,没得救(求第315章 宝钗:还能怨着人家不成?第267章 神京城外第597章 凤姐: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第891章 贾珩:当然,也是方才一时恍惚第1558章 贾珩:早晚都要在一起聚着第362章 贾珩:林妹妹,你忍一下第726章 贾珩:我有上中下三策……第159章 伐登闻鼓第330章 咸宁公主:那一言为定第329章 真到那时,肯定保大第1662章 贾珩:此乃开天辟地的军国利器!第167章 势大难制第615章 贾珩:只能出此下策……第992章 崇平帝:今科会试,疑有弊案!第859章 李纨:什么纨儿?真真是羞死人了请假条第871章 崇平帝:瑞雪兆丰年第125章 如丧考妣的宝玉第1396章 贾珩:……甜妞儿终于忍不住了吗?第388章 崇平帝:这是他的兵马!第313章 变乱初定第1492章 晋阳长公主:你心里清楚第1451章 晋阳:那不是跟本宫一样?第849章 崇平帝:这些人还真是朕的好臣子!第1115章 崇平帝:子钰这一路辛苦了。第387章 宝钗:是在告诉她,他和她只能避着第31章 示之以刚,按剑不顾第1693章 贾珩:当真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第1307章 陈潇:什么时候,连那邢王二夫人,第654章 妙玉:珩大爷,我……我是出家人第1144章 宋皇后:只是凤凰困于牢笼,不得唳一点感慨第609章 湘云:洛阳牡丹甲天下……第1096章 兵败如山倒第1464章 贾珩:那估计是等他真的御极天下之第537章 贾珩:未知贵妃娘娘有何见教?第837章 甄兰:溪儿妹妹有古怪!第485章 神京地动第1465章 故而,纷纷效仿之第1347章 崇平帝:给他生了孩子,还不够吗?第1669章 这都是圣明煌煌之象第642章 秦可卿:薛妹妹,邸报上怎么说?第935章 惶恐不安的晋商(月底求月票!)第1078章 贾珩:诸军听令,莫让岳讬和多尔济第996章 凤姐:这个冤家,怎么又碰着了?第1023章 金铉:向神京报信,速发天兵救援!第187章 妆哭花了,就不好看了第821章 贾珩:他…他没起疑吧?第1551章 贾珩:先帝弥留之际,执我手以社稷第501章 门庭若市的荣国府第1157章 崇平帝:文治武功,威震四夷,一代第1564章 吕绛:元辅,下官诚不知情啊第716章 贾珩:看来,这个多铎武勇不在他之第1187章 宋皇后:而且那小狐狸还敢第1522章 贾珩:开枝散叶,大抵如是(求月票
第570章 黛玉:世间闺阁琼英,何其之多?第1102章 贾珩:自古以来就是汉土!第1057章 端容贵妃:陛下陛下竟哭了?(求月第1567章 魏王:他对得起咸宁吗?对得起父皇吗?第1587章 卫王,当初真是看错他了!第368章 贾珩:我不同意这门亲事第1022章 南安:当火速派发援兵,驰援西北!别等,今天无第三更第345章 若心里不安……第857章 王夫人:宝玉还是得读书做官!第1544章 贾珩:楚王真的要揭棺而起了第1101章 崇平帝:如果子钰还能战而胜之,那第741章 贾珩:这倒是个好主意第7章 千古艰难唯一死第172章 生子当如贾子钰第1560章 吕绛:卫王之卑鄙,朝野共知!第996章 凤姐:这个冤家,怎么又碰着了?第898章 秦可卿:夫君一直宠着她,她呢?(第10章 不识抬举的东西!第1716章 贾珩:这大汉江山,也该改姓苏了第1655章 林如海:或者这就是因果轮回,报应不爽?第67章 贾母: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第183章 锦衣府第1246章 宋皇后:等他回来,再给她等着!(第1598章 端容贵妃:她宋舒绝不答应!第968章 多尔衮:皇兄尸骨未寒,他怎么能第419章 王夫人:听我说,求求你!第1577章 贾珩:不能总是流连于温柔之乡第1472章 宋皇后: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第558章 贾珩:将此獠拿下!第1637章 待卫王返京,再论忠奸不迟!第372章 宋皇后:她虽母仪天下,可……也是第474章 贾珩:……好看吗?第1047章 贾珩:此生有幸,得你青眼第1241章 宋皇后:只怕是真的是怀了那小狐狸第1551章 贾珩:先帝弥留之际,执我手以社稷第1446章 贾珩:且喜且怜之第1480章 贾珩:凤姐,她是真饿了第343章 且避他让他,过几年,再去看他第1072章 岳讬:卫国公,贾珩!卑鄙!第1547章 妙玉:和他爹一样第1519章 甄晴:此事,本宫也允了。(求月票第632章 崇平帝:满朝文武,皆不如一个贾子第1726章 盛鼎元年,万象更新!(大结局)第1170章 贾珩:毕竟老房子着火,没得救(求第315章 宝钗:还能怨着人家不成?第267章 神京城外第597章 凤姐: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第891章 贾珩:当然,也是方才一时恍惚第1558章 贾珩:早晚都要在一起聚着第362章 贾珩:林妹妹,你忍一下第726章 贾珩:我有上中下三策……第159章 伐登闻鼓第330章 咸宁公主:那一言为定第329章 真到那时,肯定保大第1662章 贾珩:此乃开天辟地的军国利器!第167章 势大难制第615章 贾珩:只能出此下策……第992章 崇平帝:今科会试,疑有弊案!第859章 李纨:什么纨儿?真真是羞死人了请假条第871章 崇平帝:瑞雪兆丰年第125章 如丧考妣的宝玉第1396章 贾珩:……甜妞儿终于忍不住了吗?第388章 崇平帝:这是他的兵马!第313章 变乱初定第1492章 晋阳长公主:你心里清楚第1451章 晋阳:那不是跟本宫一样?第849章 崇平帝:这些人还真是朕的好臣子!第1115章 崇平帝:子钰这一路辛苦了。第387章 宝钗:是在告诉她,他和她只能避着第31章 示之以刚,按剑不顾第1693章 贾珩:当真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第1307章 陈潇:什么时候,连那邢王二夫人,第654章 妙玉:珩大爷,我……我是出家人第1144章 宋皇后:只是凤凰困于牢笼,不得唳一点感慨第609章 湘云:洛阳牡丹甲天下……第1096章 兵败如山倒第1464章 贾珩:那估计是等他真的御极天下之第537章 贾珩:未知贵妃娘娘有何见教?第837章 甄兰:溪儿妹妹有古怪!第485章 神京地动第1465章 故而,纷纷效仿之第1347章 崇平帝:给他生了孩子,还不够吗?第1669章 这都是圣明煌煌之象第642章 秦可卿:薛妹妹,邸报上怎么说?第935章 惶恐不安的晋商(月底求月票!)第1078章 贾珩:诸军听令,莫让岳讬和多尔济第996章 凤姐:这个冤家,怎么又碰着了?第1023章 金铉:向神京报信,速发天兵救援!第187章 妆哭花了,就不好看了第821章 贾珩:他…他没起疑吧?第1551章 贾珩:先帝弥留之际,执我手以社稷第501章 门庭若市的荣国府第1157章 崇平帝:文治武功,威震四夷,一代第1564章 吕绛:元辅,下官诚不知情啊第716章 贾珩:看来,这个多铎武勇不在他之第1187章 宋皇后:而且那小狐狸还敢第1522章 贾珩:开枝散叶,大抵如是(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