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崇平帝:如贾珩结党,那也是朕之党

含元殿

殿中群臣都在等候着崇平帝阅览奏疏。

崇平帝阅览其上名单,有着五六个人,都是朝廷近些年资望才品尚可的官员。

这时朝廷经制,中枢官员,别省藩司官长,都在推举之例,故而从履历上没有看出什么问题,其上不仅有着浙党右佥都御史于德、太常寺卿郭永昌、刑部侍郎岑维山、江南提督学政庄光杰,还有齐党的左副都御史彭晔、国子监祭酒刘瑜中、山东布政使荆道玉。

崇平帝面无表情,说道:「让几个阁臣,科道都看看,议上一议。」

在人事上,崇平帝从来是一向是愿意倾听群臣意见,起码表面上是这样。戴权应了一声,开始拿过奏疏在九卿之间传阅。

其实事前,名单就是吏部会同议定,已经在九卿、科道之间流传开来,对相关吏员之资望、品行有所了解。

崇平帝目光逡巡过下方众臣,说道:「中原方经离乱,河南巡抚以及藩臬两司官长,这次都要拣选清廉自守之吏,督抚河南,以免再有变乱,也拿给军机处的永宁伯和施卿看看。」

这位中年天子说着,对着一旁的戴权使了个眼色。

殿中众臣都是心头一顿,面面相觑,推举河南巡抚人选,给军机处的兵部侍郎施杰阅览还能理解,给只是武勋的永宁伯看是什么意思?

这好像不合祖宗成法吧?

贾珩也不奇怪,接过奏疏,阅览其上名目,眉头皱了皱,目光幽晦几下,这份名单摆明了就是齐浙两党的均衡名单,甚至之后还写着荐主的名字。

按着大汉会典定例:「宜命吏部,今后廷推会同九卿科道,务参酌力持,勿徒画诺,并籍记举者姓名,彰明祖宗连坐之法以杜私交不报。」

易言之,推举多为实名举荐,相关责任人出了问题,是要追究荐主责任的。

在大汉升迁按例中,除礼户吏三部侍郎贵过巡抚,其他几部侍郎其实在升迁序列中比巡抚要低半格,换言之巡抚地方,多是作为磨勘转任的一部。

贾珩将人名以及各项资料记下,心头有了数,转而将奏疏递送给一旁的军机大臣施杰。

待下方众臣看过奏疏名单,开始窃窃私议。

崇平帝道:「河南巡抚缺额,诸卿对吏部议定人选有何高见,可管畅所欲言?」

正如《大汉会典》:「如每遇员缺,帝会大九卿、掌科、掌道、集于阙东,九卿东、西立,科道北向立,选司致辞,推某缺,议贤愚曲直。」

这时,首先是科道率先发言,福建道掌道御史宗宏良手持笏板,清了清嗓子,拱手道:「启禀圣上,微臣昧死以闻,太常寺卿郭永昌品行浮浪,才浅德薄,不堪疆臣之任,臣多次上疏弹劾其人,还请圣上明察。」

太常寺卿郭永昌,当日工部侍郎出缺儿,其品行就为朝臣诟病,如今也算旧事重提。

崇平帝看了一眼脸色铁青的郭永昌,道:「郭卿向无地方任职经历,如是历练磨勘,为一省布政使倒无不可,只是河南方经离乱,亟需治事能吏经略安抚,」

暂不用郭永昌其人,只因其为浙人,又无异才,而放眼望去,满朝文武皆是浙人。这时,从科道班列中出来一人,分明是礼科都给事中胡翼,拱手道:「圣上,臣以为大乱之后当有大治,以仁厚宽宏之长者镇抚河南,施以仁政,教化抚育,故臣以为国子监祭酒刘瑜中于士林颇有贤名,可代天牧守,巡抚河南。」

随着胡翼开口,之后,又是其他掌科掌道,对名单之上的人选品头论足,而当事人出于避嫌考虑,也不会当场反驳,造成当廷陷入不太好看争论。

贾珩在下房听着齐浙两党的唇枪舌剑,反正对齐浙两党的争执也有了一些了然。

天子越是想搞权术平衡,越是促进党争激烈,但完全不注重地域以及出身选官任人,又会面临新的问题。

这是崇平一朝的政治痼疾,也是近乎一道无解的政治难题。

之后,就是科道对每个人选的议论,当然说什么的都有,从官声、才干、品行.甚至眷属之家风都有议论,引经据典。

贾珩听得昏昏欲睡,但天子却是时而思索,时而点头,时而皱眉,虽不至如好声音导师表情丰富,但也将一位虚心纳谏,广开言路的明君形象示于群臣。

等科道广发议论以后,开始进入三品以上官员的议论。

这个层次的官员,发言无疑要心平气和许多,一般而言,语气不温不火,绵里藏针。

首先是礼部侍郎庞士朗,开口说道:「圣上,如先前总督河南军政之永宁伯所言,官吏贪酷,民生怨谤,人心沦丧,相隐为恶,故而,微臣以为,欲治中原,唯首重吏治,申张四维臣以为择都宪巡查地方,重振纲纪,而左副都御史彭晔为官清正,清廉如水,以其巡抚河南,肃清积弊,正为适宜。」

贾珩瞥了一眼庞士朗一眼,心头生出一股古怪,为了增强说服力,这是拉上了他过来背书。

待庞士朗退回班列,大理寺卿王恕出班,拱手道:「老臣以为,河南经先前兵戈煞气之烈,官吏士民元气大伤,人心惶然,臣以为可选刘祭酒至河南巡抚地方,安定人心。」

国子监祭酒刘瑜中本身也是清流,算是北方士人菁英。

彼时,吏部侍郎方焕出班,拱手道:「圣上,江南提督学政庄光杰,其本职为南京礼部侍郎,以其巡抚河南,宣教地方,臣以为更为妥当。」

崇平帝面色默然,不置可否,问道:「一说都宪,一说学官,朕以为河南仍要因时因地用人,拣选廉直能吏镇抚,杨阁老,你为内阁首揆,以为如何?」

杨国昌怔了下,苍声说道:「圣上之言,高屋建瓴,老臣以为河南局势方定,还是以怀柔安抚为要,臣以为国子监祭酒刘瑜中可堪大任,请圣上鉴纳。」

「许卿?」崇平帝面色毫无变化,转而看向左都御史许庐,目光湛然,问道:「许卿对吏部呈报人选可有意见?」

许庐面色一肃,拱手道:「圣上,臣以为河南巡抚当拣选廉直之吏充任,不论都宪、还是其他之官,皆心系百姓生计。」

崇平帝听完,点了点头,看向下方群臣,说道:「许卿和杨卿所言各有道理,只是还需据河南情形虚实而论,河南毕竟局势方定,京营大军才从河南撤出。」

说着,将一道询问目光投向贾珩,问道:「永宁伯曾总督河南军政,对河南情况知之甚深,方才更对履任期间之吏治针砭时弊,如今对巡抚人选,可有高见?」

正如贾珩所揣摩圣意,崇平帝果然问着了贾珩,这几乎是可以想见之事。

一省叛乱稍定,问一下前总督以何人继任再为正常不过,但崇平帝可以问,贾珩回来之后,却不能主动提我认为谁谁可为继任,甚至寻求.内定,那样就有失臣子本分。

这和年大将军,保举了一堆人的名单给雍正,雍正看了嘴角浮起一丝诡秘的笑。

此言一出,内阁次辅韩癀皱了皱眉,儒雅面容神色凝重,心头有了一丝不好的预感。而军机处班列的史鼎,已是攥紧了手中笏板,一颗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上一次这般紧张,还是上一次.因功封为武侯,彼时官居超品,意气风发。

贾珩手持象牙玉笏,清咳一声,举步出得班列,抬眸之间,少年武勋目光粲若星辰,清朗的声音在整个殿中响起,清越激昂,道:「圣上,臣之所举,与众不同。」

言一出,殿中群臣都是心头一惊。与众不同?

因为这意味着贾珩对吏部报上的名单皆不认可,而是另有举荐人选,可是你一个武勋,难道不应该三缄其口,也敢胡乱置喙?

礼部侍郎姚舆眉头紧皱,率先忍不住,拱手反驳道:「圣上,按朝廷经制,武勋以及五军都督府不议疆臣人选,以视军政两分,文武有别,臣以为圣上方才垂问永宁伯,实为不妥,臣请圣上收回玉言。」

巡抚、总督这个差事原本就是文官政治的延伸,以文制武所用,当然,武勋以及五军都督府可以共议总兵、提督等高阶武将人选。

崇平帝面色淡漠,徐徐道:「太宗朝时,宁夏巡抚出缺儿,太宗召九卿、科道、五军都督府共议缺员,至隆治年间,督抚疆臣,经廷推共议,渐成定例,时人以巡抚多理民事,不问武勋,然河南方经战乱,百废待举,巡抚人选焉能不问平叛勘乱之武勋?况朕设军机处,不择文武,悉以枢臣参佐军国机务,一省督抚选任事关军国,岂不咨之以枢臣?况以九卿而论,永宁伯授衔兵部尚书,也为大九卿,并未逾越典制。」

所谓典制,其实是自太祖、太宗延续而下的行政制度,在隆治朝以《大汉会典》的形式固定下来,但《大汉会典》在崇平一朝不意味着不能修订。

比如军机处之制肯定要写入《大汉会典》,以为后世之君成法。礼部侍郎姚舆一时间有些傻眼,站在原地,神色踯躅。

而殿中群臣面色变幻,心头浮想联翩。韩癀眉头紧皱,目中冷色涌动。

ωwш▪ ttKan▪ ¢ ○

他最担心的事儿还是发生了,天子对军机处、对永宁伯托为腹心,言听计从,长此以往,朝纲败坏,后患无穷。

崇平帝然后看向贾珩,问道:「贾卿还请畅所欲言。」

贾珩面色顿了顿,拱手道:「圣上,臣以为中原战乱方定,仍需谨防贼寇宵小死灰复燃,可由武勋统兵坐镇,司寇敌警,今军机处司员、忠靖侯史鼎老成谋国,又因军功而晋超品武勋,才具堪安抚中原之重任,如以其为河南巡抚,坐镇中原,待中原民心大安,再以文臣接任。」

这就是中原刚刚发生过叛乱,那么以一位武勋坐镇三年,防止事变,真是合情合理。然而,此言一出,殿中群臣引起轩然大波,交头接耳窃窃私议。

忠靖侯史鼎?这是哪一位?

哦,这是武勋,以其坐镇中原,防止贼寇起势,倒也说得过去。不是,这不是贾家的姻亲?真就举贤不避亲?

不过先前的举荐,齐浙两党也差不多。

然而,杨国昌目中怒气翻涌,手持笏板,高声说道:「圣上,老臣以为永宁伯私欲太重,其言实为不可!」

小儿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大抵是,小阁老一脸凛然正气:「女干臣已经自己跳出来了!」

当然毕竟是内阁首辅,一句私欲过重,就已引人联想,表达了一如既往的反对。

史鼎原本在军机处班列中听着贾珩举荐自己,心头振奋不已,闻听此言,额头青筋直跳,心头怒气翻涌,这个老杨头儿,又来坏事!

这时,一个御史手持笏板,目光闪烁,见机会难得,高声道:「圣上,臣湖广道江兴,弹劾永宁伯网罗亲信,图谋不轨,微臣请圣上严治其罪。」

而在这时,从科道之列又出了一个官员,高声道:「圣上,臣刑科给事中韦鸿达昧死以奏,永宁伯任用私人,有结党之心!」

一时之间,又有几位科道御史纷纷出班附和。

其中山西道掌道御史唐淞,言辞更为激烈,拱手道:「圣上,永宁伯为贾家族长,而史家为贾家姻亲,永宁伯举荐忠靖侯史鼎为河南巡抚,镇抚地方,意欲何为?」

此言一出,

左副都御史彭晔看了一眼出言的山西道掌道御史,暗道,真是一针见血,意欲何为?

只是,此刻他为廷推之人,不能插言,而且永宁伯圣眷正隆,也不好与永宁伯直接对上。

韩癀面色淡漠,对这一幕,似早有所料。

武勋插手巡抚廷推,势必群起而攻!这是政治规矩,任你是谁,势必要为时议所讥。

无他,随着贾珩受封永宁伯,担纲军机大臣,权势日炽,注定要受文官的攻讦,这些文官就是连内阁首辅都骂,自不会对贾珩另眼相待,如今见贾珩在督抚人选举荐上推举史鼎,无疑是得了机会,一拥而上,争相攻讦。

而齐浙两党也对贾珩插手巡抚人事,颇为不满,军机处之设,插手枢务,为了国事还能忍。

当然,因为贾珩没有与执掌吏部的韩癀通气,就否了韩癀所提人选,当然也不可能通气,否则以贾珩如今之地位,连内阁次辅都为其张目,真就是欺天了。

贾珩面色怡然不惧,对殿中的一些嘈杂之音充耳不闻,以往还需舌战群儒,一一喷过去,现在以军机辅臣地位,对一些小喽啰一一喷过去,就有些丢份儿。

等会儿一并骂回去,才是正经。

工部侍郎秦业见到殿中喊打喊杀的一幕,眉头紧皱,目光现出忧虑。

贾政面色同样担忧不已,看向那蟒服少年,张了张嘴,想要声援,但却隐隐觉得时机不是很适合,否则,更为坐实一些御史的「贾珩结党"的攻讦。

等着殿中弹劾方停,迎着上面看不出喜怒的崇平帝,贾珩拱手说道:「圣上,臣之所举,系出一片公心!河南初定,仍需武勋坐镇,否则来日酿出乱子,又当如何?至于彼等诛心之言,实属无稽之谈,不值一驳!彼等囿于文武之别而因私废公,怀狐鼠之心而以己度人,指鹿为马,垢谇谣诼!乌烟瘴气,蛇鼠一窝!」

说着,目光掠向方才喷得起劲的科道御史,最终目光定格在杨国昌脸上。一些科道御史面色发黑,只觉一股邪火往脑门蹿。

指鹿为马,垢谇谣诼!乌烟瘴气,蛇鼠一窝?这是武勋?

骂人比他们刚才骂的都狠。

尤其,言辞竟押着韵,「驳,诼,窝」,可谓抑扬顿挫,宛如剑鸣铮铮。贾政见此,心头振奋,子钰一如既往,宁折不弯。

这边儿,崇平帝面色铁青,看向一众低头不语的言官,沉喝道:「今日议事,皆为国家大事,科道岂可妄加揣测秉诛心之论?如贾珩结党,那也是朕之党徒,国之羽翼!」

此言一出,恍若一股飓风刮过含元殿,群臣如遭雷殛,心神震动,都是目光复杂地看向那少年以及崇平帝。

朕之党徒,国之羽翼!这样的话,简直古之未闻,只怕将来都要记载于史书之上,成为一段君臣相得,风云际会的佳话。

而他们岂不是成了丑角?嗯,这个?

左都御史许庐同样面色复杂,瞥了一眼那剑眉朗目,昂然而立的蟒服少年。天子其实有一句话没有说错,皆为帝党。

韩癀却目光微微眯起,心头蒙起厚厚阴霾,天子对永宁伯这等推心置腹,如之奈何?贾珩也是面色一震,看向坐在金銮椅上的崇平帝,面颊适时现出潮红之色,心绪激荡。

这句话几是如雍正对同样做过河南总督的田文镜所言,「朕就是这样汉子,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

贾珩面色一震,行着大礼,声音带着几分哽咽,说道:「圣上恩遇之隆,千古未有,臣惶恐不胜,感激涕零,不知所言。」

崇平帝见着下方群臣以及那少年的反应,摆了摆手,听着那哽咽的声音,心头微动,对方才之言也有几分自得,目光不由温和几分,说道:「起

来吧,永宁伯实心用事即可,不要顾忌一些闲言碎语。」

忠靖侯史鼎原为超品武勋,先前担任军机处司员,原就有些屈才,如今任用其为一省巡抚,戡镇民乱之后的河南,倒无不妥。

至于子钰结党,更是恶毒的攻讦之言,如是将忠靖侯史鼎安***京营等要害部门,还要泛起嘀咕,但现在调任河南,大汉疆臣哪里是好做的?地方官从上到下可都是文臣。

而且子钰从来都是谨守臣子本分,不说凯旋之后的驾车,就说当初锦衣府,说因对虏战事而用,就未动锦衣府五千户之制。

何况,这是自家女婿.

贾珩面色微震,拱手道:「圣上,山东白莲潜行匿迹,煽动百姓作乱,山东仍有匪盗为祸,如不以武勋坐镇,臣恐有死灰复燃之险,臣方以知兵之武勋坐镇,如圣上另有合适武勋人选,也可更易。」

如今,其实并没有如史鼎这般合适的人选,他这个举荐人选,真不是胡乱举荐。

因为,稍微观察一下,不管是资历还是年龄,军机处的一应要员,还真没有史鼎这般合适。

史鼎年岁四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又是因功封侯的武勋,先前在军机处历练目的就是起复,哪怕他不出手,史鼎也会投效天子。

当然,还有一个保龄侯史鼐也算合适,现在正在回京途中。

甚至,他认为崇平帝未必没有用史家兄弟的念头,毕竟这两人最终的确是外放了封疆大吏,虽有元春封妃王子腾掌军的缘故,但也足以说明史家兄弟的确要有所大用。

崇平帝思忖着贾珩之言,默然片刻,说道:「忠靖侯史鼎曾在西北战事中因功封侯,才具堪是将帅之英,以之镇抚河南,靖绥地方,的确合适不过,忠靖侯史鼎何在?」

比起一些不通兵事的文官,忠靖侯史鼎的确是「才干过人」了,因为其人是以军功封侯。

「微臣在。」史鼎面色振奋,出班而道,按捺住心头激动的情绪,毕竟是国朝武侯,这点儿定力还是有着。

「忠靖侯是国朝武勋,先前并无牧守地方经验,如是为一任河南巡抚,当如何安治地方?「崇平帝目光紧紧盯着史鼎,沉声问道。

第799章 崇平帝:这番薯如此高产,俨然天赐第496章 崇平帝:焉敢如此,焉能如此!第1479章 宋皇后:怎么都不行是吧?第1422章 陈潇:此战过去,可定大汉百年中兴第522章 终究还是要看圣心第619章 难道是……小郡主?第932章 崇平帝:子钰,你可不要让朕失望(第749章 贾珩:这次,磨盘来也不好使!第144章 议爵第150章 傅秋芳第1304章 就喜欢看她空欢喜是吧?(求月票!第1635章 还请太后携幼帝退位,还政陈氏!第532章 王夫人:她就知道!第1390章 贾珩:少年之时,戒之在色,可卿……第1664章 皆成刀下之鬼!(月初,求月票!)第499章 宝玉的埋怨第455章 袭人:你们旁若无人……倒不知羞第1651章 甄晴:现在喊她甄晴,当真是气死她了。第274章 祸水东引第20章 箭术第1555章 陈渊:他倒要看看将来那小儿,如何第1237章 贾珩:只得尽力而为四字罢了第1696章 傅秋芳:不过,她又何尝不是得偿所愿?第1398章 贾珩:你们这怎么一个个给约好了一样?第46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第1425章 大清还有救!(月底,求月票!)第840章 甄晴:神佛保佑,可一定要是个男孩第1118章 贾母:薛家毕竟小门小户第1723章 薛姨妈:咱们家还是紫薇舍人之后第674章 贾珩:王妃,这么急着走做什么?第610章 《陈河事疏》第1351章 宋皇后:她怎么也比晋阳要第952章 皇太极:汉国之地,还无人能动朕一第1701章 贾珩:这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第1026章 尚能岁月静好,负重前行第219章 当朕是三岁小儿吗!!!第619章 难道是……小郡主?第605章 贾珩:……再与妹妹剪烛西窗,共话第1614章 谢再义:高铖已经伏诛,降者免死!第1671章 柳妃:几如金丝雀,困于樊笼中第206章 人在东城,嫖到失联第1279章 贾珩:怎么都比赛着生儿子?这是家第471章 贾琏: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自救!第320章 晋阳长公主:你说他是不是……对本第395章 这是贾家千金,得加钱!第614章 晋阳: 婵月可就在隔壁呀……第343章 且避他让他,过几年,再去看他第1150章 贾珩:收回大岛,化夷为夏!第1116章 晋爵一等公!第512章 元春:虽然她也很欣喜就是了第173章 殉道者第550章 这……难道山陵将崩?第114章 歪打正着的政老爹第1133章 凤姐:我上辈子就是欠你的!第1281章 真是一天问三遍,珩大哥,你嘛时候第272章 及时收手,未及于乱(求月票!)第608章 贾珩:她抱过你,哪天你也抱抱她?第1129章 甄晴:那秦氏偏偏生了个女儿?第1279章 贾珩:怎么都比赛着生儿子?这是家第470章 端容贵妃:你心里比谁都清楚……第148章 凤姐:欣慰你个头!(求月票!)第527章 含元殿廷推第1137章 甄晴:哼,她母凭子贵定了!第384章 太上皇:后生可畏第508章 是如释重负,还是索然无味?第791章 加都御史衔,这岂不是…巡抚?第817章 晋阳:本宫就知道……第141章 三国出版,名动神京第945章 忧心的崇平帝第756章 沈邡:臣,沈邡接旨!(求月票!)更新通知第1448章 贾珩:不是,你来真的?(三更,求第757章 贾珩:净出馊主意!第861章 黛玉:你别来找我了,我怕珩大哥误第1488章 咸宁:她真是怕了先生了。第533章 贾珩:……容易授人以柄第1564章 吕绛:元辅,下官诚不知情啊第1693章 贾珩:当真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第1679章 吴王:由郝太傅操刀,一文可敌十万雄兵第169章 抢时间第695章 贾珩:那天王妃似乎……也乐在其中第342章 纵有一二浮言,也无大碍第766章 鸳鸯:爷们儿怎么能屈居人下?第835章 贾珩:许是心头仰思……也未可知第860章 贾珩:可卿这会儿明显困得不行第274章 祸水东引第351章 妙玉:这……说的是人话?(求月票第838章 崇平帝:原是他的一场设计……第803章 贾珩:破罐子破摔得了……第1714章 乾德六年第347章 贾家的当家人第783章 薛宝琴:这次真是多亏了珩大哥……第1117章 崇平帝:你究竟还与多少女子定了终大家元旦快乐,求下月票第1206章 黛玉:这都什么跟什么?第64章 细思极恐第388章 崇平帝:这是他的兵马!第430章 知书达礼,温婉淑宁第1048章 甄雪:嗯,这不是连她自己也骂上了第1235章 崇平帝:内阁拟旨,以卫国公为讨逆大将军
第799章 崇平帝:这番薯如此高产,俨然天赐第496章 崇平帝:焉敢如此,焉能如此!第1479章 宋皇后:怎么都不行是吧?第1422章 陈潇:此战过去,可定大汉百年中兴第522章 终究还是要看圣心第619章 难道是……小郡主?第932章 崇平帝:子钰,你可不要让朕失望(第749章 贾珩:这次,磨盘来也不好使!第144章 议爵第150章 傅秋芳第1304章 就喜欢看她空欢喜是吧?(求月票!第1635章 还请太后携幼帝退位,还政陈氏!第532章 王夫人:她就知道!第1390章 贾珩:少年之时,戒之在色,可卿……第1664章 皆成刀下之鬼!(月初,求月票!)第499章 宝玉的埋怨第455章 袭人:你们旁若无人……倒不知羞第1651章 甄晴:现在喊她甄晴,当真是气死她了。第274章 祸水东引第20章 箭术第1555章 陈渊:他倒要看看将来那小儿,如何第1237章 贾珩:只得尽力而为四字罢了第1696章 傅秋芳:不过,她又何尝不是得偿所愿?第1398章 贾珩:你们这怎么一个个给约好了一样?第46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第1425章 大清还有救!(月底,求月票!)第840章 甄晴:神佛保佑,可一定要是个男孩第1118章 贾母:薛家毕竟小门小户第1723章 薛姨妈:咱们家还是紫薇舍人之后第674章 贾珩:王妃,这么急着走做什么?第610章 《陈河事疏》第1351章 宋皇后:她怎么也比晋阳要第952章 皇太极:汉国之地,还无人能动朕一第1701章 贾珩:这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第1026章 尚能岁月静好,负重前行第219章 当朕是三岁小儿吗!!!第619章 难道是……小郡主?第605章 贾珩:……再与妹妹剪烛西窗,共话第1614章 谢再义:高铖已经伏诛,降者免死!第1671章 柳妃:几如金丝雀,困于樊笼中第206章 人在东城,嫖到失联第1279章 贾珩:怎么都比赛着生儿子?这是家第471章 贾琏: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自救!第320章 晋阳长公主:你说他是不是……对本第395章 这是贾家千金,得加钱!第614章 晋阳: 婵月可就在隔壁呀……第343章 且避他让他,过几年,再去看他第1150章 贾珩:收回大岛,化夷为夏!第1116章 晋爵一等公!第512章 元春:虽然她也很欣喜就是了第173章 殉道者第550章 这……难道山陵将崩?第114章 歪打正着的政老爹第1133章 凤姐:我上辈子就是欠你的!第1281章 真是一天问三遍,珩大哥,你嘛时候第272章 及时收手,未及于乱(求月票!)第608章 贾珩:她抱过你,哪天你也抱抱她?第1129章 甄晴:那秦氏偏偏生了个女儿?第1279章 贾珩:怎么都比赛着生儿子?这是家第470章 端容贵妃:你心里比谁都清楚……第148章 凤姐:欣慰你个头!(求月票!)第527章 含元殿廷推第1137章 甄晴:哼,她母凭子贵定了!第384章 太上皇:后生可畏第508章 是如释重负,还是索然无味?第791章 加都御史衔,这岂不是…巡抚?第817章 晋阳:本宫就知道……第141章 三国出版,名动神京第945章 忧心的崇平帝第756章 沈邡:臣,沈邡接旨!(求月票!)更新通知第1448章 贾珩:不是,你来真的?(三更,求第757章 贾珩:净出馊主意!第861章 黛玉:你别来找我了,我怕珩大哥误第1488章 咸宁:她真是怕了先生了。第533章 贾珩:……容易授人以柄第1564章 吕绛:元辅,下官诚不知情啊第1693章 贾珩:当真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第1679章 吴王:由郝太傅操刀,一文可敌十万雄兵第169章 抢时间第695章 贾珩:那天王妃似乎……也乐在其中第342章 纵有一二浮言,也无大碍第766章 鸳鸯:爷们儿怎么能屈居人下?第835章 贾珩:许是心头仰思……也未可知第860章 贾珩:可卿这会儿明显困得不行第274章 祸水东引第351章 妙玉:这……说的是人话?(求月票第838章 崇平帝:原是他的一场设计……第803章 贾珩:破罐子破摔得了……第1714章 乾德六年第347章 贾家的当家人第783章 薛宝琴:这次真是多亏了珩大哥……第1117章 崇平帝:你究竟还与多少女子定了终大家元旦快乐,求下月票第1206章 黛玉:这都什么跟什么?第64章 细思极恐第388章 崇平帝:这是他的兵马!第430章 知书达礼,温婉淑宁第1048章 甄雪:嗯,这不是连她自己也骂上了第1235章 崇平帝:内阁拟旨,以卫国公为讨逆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