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初战告捷

库特阿马拉。土耳其军司令官法约尔中将越来越担心当前的形势了。中队在前线频繁地调动。战线后时常传来奇怪的“隆隆”声,而飞机则成天在土军的头上转悠着,却并没有实施攻击的迹象。

中将清楚,自去年在这里围歼了一万英军后,库特阿马拉又将迎来一场大战。只是这次,他不再是信心满满地要去围歼入侵者,而是非常担心自己和自己四万部队的命运。在1905年,将军曾经跟随全权使节——陆军大臣去访问北京,在那个时候,将军就开始逐渐地了解中队。后来,中事代表团到达土耳其帮助整训部队,更加深了他对中队的了解。何况,目前在这里的驻守的部队,大部分曾经接受过中官的指导。

一些不可预知和揣测的因素把两支原本应该是兄弟的军队摆在了这里,成为敌手。而法约尔,则没有丝毫的把握能够击退中国人,除非他手下有足够多的军队。四万由中国人培训出来的部队要去抵挡十万中、波军队,要在天上飞机、河上战舰的监视下去击败自己的老师?不可能!将军考虑的是:该坚持多久?还要考虑的是:万一战况恶化,自己怎么做才是对四万部下负责?

“报告!”指挥部里出现了一个中尉军官。

中将点了点头算是回礼。

“刚刚中国飞机投下了这些文件。”中尉把手里的文件交给将军后立正、向后转,走了出去,他的军姿还是中国教官教的哩!

法约尔看看了手里用阿拉伯语写的文件,神经质地回头看了看门口,心里在担心着刚才的中尉有没有看过这些信件。将军清楚地知道,中国人很念旧情,前些时候的炮击完全就是示威性质的,没有给土耳其人造成人员伤亡。将军还知道。天上地飞机随时可以投下炸弹,也许中国人已经知道这个不大城市里的这幢屋子就是土军指挥部,他们完全可以派出足够多的飞机把自己炸死在这里。但是中国人没有这么做口甚至,在前线的战壕里,中国士兵还没有向自己部下开枪的打算。

“……奥斯曼帝国政府不顾及土耳其人民的愿望,没有主动积极地去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企图通过战争来搜取财富。满足少部人的需求……为这样地政府打仗实际上就是跟土耳其的人民做对,土耳其军队的出路不是去打一场注定不能取胜地战争。而是积极地利用手里的武器为土耳其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法约尔将军阁下。我本人不愿意与曾经的盟友作战,与曾经的朋友作战,大中华帝国国防军希望土耳其军人能够站在普通老百姓地角度上考虑土耳其的未来。我本人以及帝国皇帝陛下非常愿意为此向土耳其人民提供帮助。本月五日,企线攻击就将开始,我军集中了最优秀的第六师全部向贵军发动进攻。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法约尔将军曾经于1906年初视察过该师一部。我建议,攻击开始以后土军立即撤退以避免无谓的伤亡。也许在今后的某个时候,我本人可以荣幸地见到将军阁下,为中土友谊的延续,为土耳其人的幸福展开最亲切的交流。大中华帝国国防军中东集团军司令官刘亮。”

法约尔掏出火柴点着了信件。等纸张变成了青烟和黑黑地焦碳后。才重重地叹了口气。

那位刘将军说得很实在。土军没有战胜地可能,如果说以前有的话。那是因为可恶地德国人还没有激怒中国人民和皇帝!现在。没有一丁点的可能了。将军不想让自己的部下用中国造的01年式枪械去对付中国人,他知道。中国人在提供这些武器的时候,必然会想到克制这些武器的战法,就好象中国将军目前还没有把空中的优势化成实质性的轰炸一样。不管那位将军出于真心帮助土耳其的目的还是只想轻松地赢得战斗,他表现出来的诚意是足够的。他的建议也是值得考虑的。

1917年1月5日,库特阿马拉前线突然响起了“隆隆”的咆哮声,早已经接到命令的土耳其官兵们在看到一个个庞大的钢铁怪物朝着自己冲过来的时候。并没有被吓得不知所措。而是用最快的速度有秩序地离开了

20分钟后。库特阿马拉易手。青地金龙战旗飘扬在城市上空。整个战斗没有枪炮声。只有发动机的轰鸣声和战士的脚步声,还有空中的战斗机和轻型轰炸机(攻击机)的破空声。

中路和西路的情况完全一样。战线迅速地向北推进,到了1月10日,中东集团军各部没有人员伤亡地到达了战役预案指定的位置。同一天,在巴格达东南大月20英里的吉泰西普洪遗址前的两军战线中间,集团军民事协调官李金虎准将代表刘亮司令官与土军司令法约尔秘密会晤。

会谈是在被严密控制的遗址内进行的,毕竟德国人在土耳其有相当强的影响力,而中国方面又有跟在屁股后面猛跑的英国人和美国人。这些家伙边用不可思议的语气惊叹着,边抱怨中国人的推进速度太快。

所谓的会晤,实际上就是两位将军在完全私人的环境下的一次推心置腹式的交谈。在遗址高大的城墙上,他们可以向南看到第六师的装甲部队,向被看到法约尔带来的亲信骑兵队。古老的遗址,鲜明对比,也许在潜意识里就决定双方的交流是顺畅的。

“……中国不愿意在战后出现一个强大的俄国,将军,您应该能够了解这种担忧。土耳其在三百年来不是一直都在担心北方的威胁吗?”李金虎这位情报军官,对政治的领悟力要比其他将领强得多。他的任务是在土耳其建立强大的革命力量。在战后形成一个倚赖于中国地进步的土耳其政府,而不是现在这个封建性质的帝国。

“那么。我能做什么?”法约尔也不缺乏政治上的洞察力,何况在最近的几天里,他已经反复地考虑过土耳其的未来。从一个军人的角度去考虑,或者说是从一个出身平民的将军地角度去考虑。他相信中国将军的说法是真实的。中国人没有必要在全全面的优势下,在尚且与俄国结盟的时候,说出一些没有实质性意义的话来搪塞自己。不过,法约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四万军队对土耳其的三百万陆军来说是孱弱地力量。他不知道在目前的形势下如何为土耳其找到一条出路。不过,摆在眼前的事实是:与中国强大的军队交战,土军必败无疑。坦克。这种土军已经见识到兵器是不可战胜的,至少是目前的土军无法对付的。战不能胜,那就考虑不战,但是如何不战呢?战争已经爆发,不是单方面说不打就能够停下来。也不是自己这个小小的中将说

“将军,我有一个计划。”李金虎已经大概地确定这位土耳其将军是可以信任的了,毕竟军事情报局注意这位将军已经有十年地时间,当他还是少将地时候,就列入了中东站的重点人物名单。相对于另外一名土军将领基马尔·阿塔蒂尔克来说,法约尔在情感上更接近大中华帝国,他地出身,更能理解人民革命对土耳其未来的作用。因此。中东集团军在军事情报局和皇帝陛下的直接干涉下,才有了这样费事的举动。歼灭土军不是问题。而在战后树立一个亲华的土耳其政权才是目的。对目前的土耳其来说。不能去指望政客,只能从有实力的将军中找到合作的对象。正如法约尔将军在此前表现出来的对土耳其政治的忧虑和对中国的亲近。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请讲,我的朋友。”法约尔基本能够确定,在对付俄国的层面上,中国和土耳其一直都有利益共同点。

“您确信您的部下都能被您掌握?”李金虎再次强调着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完全可以,至少在参与机密的军官里面。”法约尔看着中国将军,郑重地回答着。

李金虎满意而友善地点了点头后说道:“那么,战线将在巴格达城下僵持,根据您的情况,我军可以适当地撤退,直到您能掌握更多军队的指挥权以后,我军再实施包围战术。此后,您可以选择体面地放下武器带领您的军队转入波斯整训,到适当的时候,这些军队就是您改变土耳其政治格局的依仗。当然,我们会给您提供最大化的帮助,从政治上,军备上,情报上都可以。皇帝榷下希望有一个友善的,开明的土耳其成为帝国的长期战略伙伴。还是一句话,亚洲的事务应该由亚洲人自己商量着解决。”

“这么说,我们应该设计一个战役?”法约尔带着些感激明知故问道,他希望能够得到再次确认。放弃库特阿马拉,已经让他倍受责难了,如果战况继续恶化下去。那很可能导致上面派一位将军来取代自己的位置。

“对!设计一个战役,不过。这次是真打。土军的对手将是英队。就在这里,将军,请您重演去年的辉煌战绩吧!我会给您提供必要的帮助,中队会主动撤退到南边30英里处休整。只要您能够痛击英国人三个小时,迫使他们撤退,我保证战线会再次移动到库特阿马拉。当然,您那一方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三次库特阿马拉之战,将是您和您的部队帮助土耳其走向新生的第一步。

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也决定着在今后,中东集团军的主要攻击方向转到了西边的耶路撒冷,中国装甲部队将以长途奔袭的战法创造出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

这边计议停当。在中东集团军司令部前线指挥所里,一场“争吵”正在上演。

“杨将军,您曾经承诺过,当战线推进到巴格达的时候,就让英军参战,但是现在战线距离巴格达只有20英里的距离了,为什么联合司令部还不能产生效力呢?为什么英国十万部队还只能在战线后面无所事事呢?”莫德爵士将军有些恼怒地朝着杨攒绪质问着。他没有想到库特阿马拉会这么快被拿下,战线会这么快地接近巴格达。但是他的军队还是很牢靠地跟在中国人后面。夺取巴格达,在政治影响上的意义远远大于中国人在此前的胜利。令人难以理解的胜利!

杨瓒绪苦笑着应付英国将军。心里则在算计着李金虎那边的情况。只要李准将回到这里点点头。自己就可以代表中东集团军答应与英军换防。不过现在,还得跟怒气冲冲英国伸士蘑敏一回。反正时间掌握在中国人手里。也不在乎浪费些口水来应付英国亲戚和美国亲戚。

“将军,莫德将军。据我所知。您的部队只有一个骑兵师跟了上来。没有力量形成对巴格达的战役合围。您可以看到,我军的战术跟英军不一样,很难在一条战线上彼此协同。因此,在您的主力没有到达前线之前,我军还不能按照约定让出阵地。让英队享受巴格达征服者的荣光,尽管我和我的司令官非常愿意看到英国朋友成功攻取巴格达。”

一旁的史密斯是忠心地执行着政府的策略,靠近英国人帮助英国人,这是政治上的需要。不过依靠自己两个团的微薄兵力,美军只能在形式上跟随中队行动。毕竟两军的战法和装备还有些近似的方面。而且从私心里来说。史密斯觉得跟着中国人强大的机械化部队一起要安全得多。英国人去年的惨败让他们成为在军事上不太可靠的伙伴。听到杨缕绪这么说,看到莫德一脸尴尬地说不上话来,史密斯适时地插话了:“将军,两位将军。我建议在东北方向上给英军骑兵师留出一个通道,这样,等英军其他部队上来以后。可以最快地交接防区,发起对巴

杨瓒绪沉默了。他看到一直装做听不懂英语的中将转到了地图前。

不过一分钟的时间。刘亮不易察觉地点了点头。他已经决定把英国骑兵师作为给法约尔的礼物了。东北方向?好啊!没有第六师17旅的坚强屏障,看你英国骑兵师如何应对土军的反击!

第68节 浴血雪域一第84节 舰队出海第90节 外交策略第75节 三极世界第3节 碰倒何仙姑第25节 法俄电力第48节 旺达血案第15节 揪出屠杀者第36节 重返旧金山第63节 春丕谷地第38节 毁灭性打击第24节 波斯变局第9节 巧为转圜第22节 美国的反应第63节 春丕谷地第17节 空中无国界第6节 差点被害死第96节 盘点江山第65节 真相渐露第27节 打开心结第76节 雪地攻击第8节 无法弥补的裂缝12节 北海道陷阱第5节 救了个“贼”第29节 山地营第46节 伍公廷芳第74节 浴血雪域七第49节 龙吴争执第9节 英雄的赞歌第20 送上门的海军第39节 杜威上将第42节 安纳波利斯的诱惑第11节 福特汽车第74节 浴火军魂第9节 窝囊的海战第44节 端方的小心思第2节 海鹰初降第20节 斯拉夫情结第7节 强人效应第50节 尼布楚密议第48节 吴良归来第43节 困兽犹斗第43节 廓尔喀复国军第50节 拦截火车第54节 上校的任务第3节 果毅亲王第95节 中国式赛车第22节 狠赚一笔第51节 罗斯福总统第55节 皇帝也溜号第27节 打开心结第11节 中英密约第86节 危机再现第11节 柔克义公使第22节 军事大调动第54节 三分“天下”第61节 司徒燕入川第52节 乌棱台骑兵第43节 风口浪尖第4节 如此精兵第47节 逆流袭来第13节 夜话第25节 铁路大战第14节 两员战将第7节 心神不属第52节 回国准备第100节 甩你娘的一耳光,分裂者第68节 浴血雪域一第38节 美国的态度第85节 连卖带送第49节 世界需要秩序第34节 龙兴号战列舰第43节 司徒燕与何凝霜第42节 康布雷战役第67节 浪速的末日第49节 出售战舰第23节 暗度陈仓第90节 乃木回日本第57节 远东总督第55节 解放者第2节 婚礼惊变第33节 未来军官团第68节 枪打出头鸟第99节 战争浪潮12节 北海道陷阱第92节 收复宝岛第40节 光头风波第41节 兵临城下第52节 回国准备第41节 新军成军第11节 战争准备第41节 婚礼进行曲第82节 绚烂的炮击第36节 重返旧金山第40节 光头风波第87节 海牙港竞赛第32节 《血沃中华》第37节 老炮兵上尉第45节 去东部第23节 二次政变
第68节 浴血雪域一第84节 舰队出海第90节 外交策略第75节 三极世界第3节 碰倒何仙姑第25节 法俄电力第48节 旺达血案第15节 揪出屠杀者第36节 重返旧金山第63节 春丕谷地第38节 毁灭性打击第24节 波斯变局第9节 巧为转圜第22节 美国的反应第63节 春丕谷地第17节 空中无国界第6节 差点被害死第96节 盘点江山第65节 真相渐露第27节 打开心结第76节 雪地攻击第8节 无法弥补的裂缝12节 北海道陷阱第5节 救了个“贼”第29节 山地营第46节 伍公廷芳第74节 浴血雪域七第49节 龙吴争执第9节 英雄的赞歌第20 送上门的海军第39节 杜威上将第42节 安纳波利斯的诱惑第11节 福特汽车第74节 浴火军魂第9节 窝囊的海战第44节 端方的小心思第2节 海鹰初降第20节 斯拉夫情结第7节 强人效应第50节 尼布楚密议第48节 吴良归来第43节 困兽犹斗第43节 廓尔喀复国军第50节 拦截火车第54节 上校的任务第3节 果毅亲王第95节 中国式赛车第22节 狠赚一笔第51节 罗斯福总统第55节 皇帝也溜号第27节 打开心结第11节 中英密约第86节 危机再现第11节 柔克义公使第22节 军事大调动第54节 三分“天下”第61节 司徒燕入川第52节 乌棱台骑兵第43节 风口浪尖第4节 如此精兵第47节 逆流袭来第13节 夜话第25节 铁路大战第14节 两员战将第7节 心神不属第52节 回国准备第100节 甩你娘的一耳光,分裂者第68节 浴血雪域一第38节 美国的态度第85节 连卖带送第49节 世界需要秩序第34节 龙兴号战列舰第43节 司徒燕与何凝霜第42节 康布雷战役第67节 浪速的末日第49节 出售战舰第23节 暗度陈仓第90节 乃木回日本第57节 远东总督第55节 解放者第2节 婚礼惊变第33节 未来军官团第68节 枪打出头鸟第99节 战争浪潮12节 北海道陷阱第92节 收复宝岛第40节 光头风波第41节 兵临城下第52节 回国准备第41节 新军成军第11节 战争准备第41节 婚礼进行曲第82节 绚烂的炮击第36节 重返旧金山第40节 光头风波第87节 海牙港竞赛第32节 《血沃中华》第37节 老炮兵上尉第45节 去东部第23节 二次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