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两京

bookmark

庾琛看完《备雨潦令》,有些摸不着头脑。

夜观天象?梁王也信这个?

片刻之后,他遣舍人去诸衙通传了一下。

不一会儿,大农殷羡、尚书令裴邈、田曹尚书王玄、左民曹尚书枣嵩、材官将军庾亮等人纷纷前来。

庾琛让人将《备雨潦令》给众人传阅,又道:“时近五月,诸郡情况如何?”

“河南雨水稍多,却不碍事。”殷羡率先说道:“濮阳、荥阳雨水最多,济阳、陈留次之,梁、陈、汝南、南顿、新蔡、汝阴六郡则与去年相仿。”

“河北确实多了不少,以上党、太原、乐平三郡为最,河内、汲、顿丘、阳平四郡与濮阳、荥阳差不多,魏郡、新兴也就比往年多了一二场雨,平阳尚未收到奏报。”

庾琛听了,刚刚闭上的眼睛就睁开了。

看样子,这场雨主要下在并州及河北北部,大河沿岸算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

“梁国之外呢?”他不由得多问了句。

“听闻幽州雨势不小。”王玄说道:“常山、中山、高阳、河间、博陵等郡同样豪雨如注,不少田被淹了。百姓纷纷掘开田垄,以免毁坏庄稼,似乎还可维持。”

庾琛点了点头。

那些地方不归他管,无需太过操心,但梁国二十郡却不可轻忽。

现在他完全相信有必要防范水患了。

目前尚未出现水灾,但天气这种事情谁都说不准,早做防范没错的。

梁王发这份命令,应该是他在巡视并州诸郡,发觉雨水偏多,再听到河北同样下了大雨,于是假托太史令之名,预测今年会有洪水,让各地早做防范。

想到这里,庾琛感觉有些头疼。

不是觉得烦,而是头真的有点疼,老毛病了。

也幸好这几年心宽体胖,看着女婿一步步起势,身体没衰弱得那么快。若十几年前真的去了江南湿热之地,怕是活不了几年。

“汝南陂池最多,须得有人去一趟。”庾琛的目光看向枣嵩,道:“台产,你遣人去汝南、新蔡、南顿走一走——唔,汝阴也要走到,看看陂池如何。若有不对,现在加固还来得及。年年打仗,征丁集夫,唉。此事不要拖,从速办理。”

“是。”左民曹尚书枣嵩应道。

此曹是后世户部、工部的集合体,陂池这种水利工程归他们管,枣嵩责无旁贷。

最早的梁国十郡之地,陂池、灌渠还是狠狠整饬过一番的。因为搞得太狠,庾亮还在汝南激起过民变。

后来陆续加入的五郡,就不如老十郡了,但也不差。

最让人担心的是去年新加入的五郡,那是真的问题重重。

战争和民生,可以同时进行,但也会相互挤压,核心就是对壮丁民力的争夺。

没有办法。

“元规,梁宫已经停建,你左右无事,跑一趟平阳五郡吧。材官将军本就有征发民夫修缮道路、园囿、陂池之责,名正言顺。”庾琛顿了顿,又道:“梁宫一些收尾之事,交给材官校尉、少府就行了。”

“是。”庾亮没有推托,应下了。

梁宫是停建了,但不会一点事都没有。

修了半拉的屋舍要不要紧急完工?

木料要不要妥善存放?要知道,刚采伐的树木是没法用的,一定要长时间阴干才行,有的木料甚至要花好几年时间阴干,一旦被雨淋湿了,问题很大。

另外,如果真下大雨,有些排水沟最好提前挖完,免得淹没城池。

“洪乔,诸邸阁最好清查一下。”庾琛又道。

“仆会差人巡查的。”殷羡拱了拱手,道。

“唉。”庾琛最后叹了口气,道:“弄不好又要赈灾了。皇天不吊,黎庶倒悬,苍生何辜,遭此大劫!”

众人闻言无语,灾害怎么没停过呢?

“天厌晋德啊!”众人嗟叹声中,尚书令裴邈突然说道。

众人再度无语,谈正事呢,你怎么突然拍起马屁来了?

“晋至今五十余年矣,地震二十四次,长安、洛阳各震一次,历朝历代可有如此之多的?”裴邈说道:“太康九年(288)四月,长沙等八处地震。七八月间,地又四震,其三有声如雷,简直骇人听闻。”

“山崩十一次。杀人最多者,乃元康四年(294)五月寿春山崩,洪水出,城坏,地陷方三十丈,民家陷死无算。一个月后,寿春大雷,再次山崩地陷……”

晋惠帝元康四年,全国共有蜀郡、上庸、居庸、寿春四地发生六起地震、洪水、泥石流,死的人不知凡几。

地方官报上来三次“地裂”、“水出杀人”。

“三十余次水灾,二十二次大水,暴水三次……”

“裴公,你怎知道得如此清楚?”裴邈还待再说,王玄突然问道。

“老夫闲暇时在写《五行志》,故深知国朝灾患之重,远甚汉魏。”说完,裴邈叹道:“如此严重的灾患,老夫亦难解其间道理,或许真是天厌晋德吧。”

这么一说,众人也有些相信了。

说实话,曹魏灾患比后汉重,大家都知道,同样也知道本朝灾患又甚于曹魏,但严重到这种程度,却有些骇人了。

司马氏或许得国不正,但犯得着这般惩罚么?苦的都是天下士民啊。

要不——劝进梁王?

就在气氛有些诡异之时,庾琛咳嗽了下,道:“尔等罢散吧,正事要紧。”

众人行礼告退。

庾琛站起身,送到门口,目光注视着他们的背影。

枣台产在幽州名声不太好,不过干事没有问题,而且他私下里多次靠拢表忠心,可用。

殷羡也是自己人,用着放心。

今后若有机会,得在梁王面前建言,帮他们说说好话。

王玄看似与世无争,但他不会放松警惕的。子据已经和王夷甫较劲好几回了,庾、王两家已经不可能和好如初——或许,本来就没好过吧?

尚书令裴邈今日的表现也不寻常。

难道他要主动劝进?时机不成熟啊。

ωωω ◆тt kán ◆¢Ο

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了,他要为梁王提前造势。

裴家,终于露出了马脚。

长长地叹息一声后,庾琛只觉有些心累。

或许,当初不把女儿嫁给梁王,安安心心当个小士族会更好?

但文君一门心思要嫁给梁王,爱女心切的他也不会过分违拗她的意思。

事已至此,嗟叹无用,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了。

******

淫雨霏霏之中,洛阳迎来了新的一天。

已经回到京城的王衍散朝完毕之后,在府中接待了自平阳前来送命令的梁国舍人刘白。

“光图,若照你说,并州、河北或有大雨,此事便棘手了。”王衍在屋内走来走去,说道:“老夫在并州多有故旧,难矣。”

“王公,最难的不是卢子道么?”刘白问道。

“你啊你!”王衍笑了一下,又道:“但并州官佐怕是也要焦头烂额。”

“王公,现下便要早做准备了。”刘白正色道:“河南是有资粮,但不多,而今多往野王运送,此天赐良机也。恰好梁王也在晋阳,王公或可建言,并州新复,资粮不丰,一旦被灾,需得尽快赈济,迟恐有乱。”

王衍捋着胡须,默默思虑。

刘白继续说道:“我前阵子随驾至晋阳,闻得大王有意归化胡虏,为朝廷所用,为北伐西征做准备。王公或可由此入手,上札一封,定有奇效。”

王衍捋胡须的动作停住了。

“再者,太原有温、孙、唐、白、范、刘、吴、武等族,皆可为王公所用。一旦遭灾,损失惨重,家业难以为继,人丁寥落、文风低黯是必然的,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刘白又道:“须得早做决断。”

王衍坐回了榻上,端起茶碗,轻啜了一口。

刘白察言观色,知道话到这里就已经够了,再多反而不美。

“光图,你此番来洛阳,还有何事?”王衍放下茶碗,问道。

“调禁军万人至平阳,轮换久戍之部伍。”刘白答道。

王衍微微颔首,又起了心思。

武力是王家最大的痛点。

梁王帐下兵卒,银枪、黑矟、义从等军他不敢碰,但洛阳中军却是可以的。

他在京多年,又是太尉录尚书事,很多次都想插手禁军,并且也拉拢了一部分军将。

无奈裴廓把这支部队把得死死的,给的机会很少。

早年跟随梁公的黄彪、徐朗等人,与裴廓多有往来,对他不假辞色,很是伤神。

此番听刘白提到梁王要调禁军去平阳,忍不住心思微动。

但也就是“微动”了,到最后也只能暗叹一声:堂堂琅琊王氏,竟然找不出几个通晓军略的人才,这让人情何以堪?

甚至于,他们还不如小门小户出身的庾氏。

庾家没人才,但颍川士族有啊!纵然颍川士族没有,但豫州不少士族有啊。

每每想到这里,总是惆怅不已。

罢了,绝了这个心思吧。

王衍无奈地想了想,或许只能从太原诸族那里想办法了。

昨日有人向他推荐邬县郭敬,说他少时就读兵书,从小习练武艺,稍长后走南闯北,曾带着石勒一起来洛阳贩马,见识也不凡。

在家整治坞堡时,部曲练得有模有样,可堪大用。

这个人倒是很符合王衍的需求,毕竟是妻家族人,就是不知道真实本事怎样,到底是不是吹出来的?

不过他已经决定用此人了。

洛阳中军去年损失很大,今年还在整补人员,不光需要士兵,也需要将校。

作为幕府左军司,他一直在操办此事。

或许,可以让郭敬带着一部分部曲入洛阳中军,大力培养。

至于其他人,就只能仰天长叹了。

他甚至已经在思考要不要与以郗鉴为首的高平士族搭上关系。

郗氏、檀氏等家族都有军略,历次与匈奴大战,他们都参与了,或可拉拢?

王衍已经在盘算族中哪家的女儿年纪合适,哪家儿子尚未娶妻,看看能不能联姻。

如果确有可造之材,那就下血本拉拢。

“光图,大王交办之事,老夫已经知晓。”王衍整理了下思绪,道:“而今还是防备水患要紧。这是公事,公事办不好,私事做到极致又能如何?梁王虽是武人,但心思可不简单。”

“是。”刘白应道。

“有几个王氏子弟会与你一起北上。”王衍又道:“你路上照应着点,到晋阳后自有人接走。”

刘白有些惊讶,问道:“王公何意?”

“胡人愚昧,不识中原仪礼。王氏世代簪缨,当然要负起责任,教化群胡。”王衍理所当然地说道。

刘白愣了一愣,突然间就明白了。

第946章 苦难的行军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点点靠近第830章 左中右第954章 结算(下)第1235章 摆烂第1123章 敌动我也不动第一百二十一章 出动!第五十三章 动手第一百零四章 后方(为盟主汉明帝加更)第一百零二章 景福园第1214章 波太大,太多了第1196章 宇宙的尽头是带货第七十五章 渡河第808章 站直了,别躲!第1245章 精舍(下)第一百十九章 又菜又爱玩第一百四十八章 行路见闻(下)第950章 过河拆桥第1020章 渡河第838章 微妙的变化第1050章 挑选第一百六十四章 方面大将第889章 动态第一百二十九章 共险第1256章 行田(上)第1189章 收官第一百六十六章 风险与机会第1055章 托孤第1277章 辩论第一百四十八章 行路见闻(下)第十二章 无题第864章 试点第一百七十三章 种地大军第841章 主动第949章 爵位与军制第一百三十三章 深夜第九十二章 墟市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1145章 砸死你!(为盟主Halihh233加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到中枢来第1137章 忠勇之士太多了第898章 敌我难分第1103章 应对第1031章 土断与商(上)第六十章 胜败第二十五章 分蛋糕第三十五章 追杀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1179章 压力第854章 贵种第二十七章 前后夹击第一百六十六章 稳重的选择第二十九章 对冲第一百六十四章 方面大将第十七章 变化第1166章 震荡(下)第1175章 行万里路(上)第945章 南渡士人的心态第810章 疫第一百二十三章 富贵第1182章 大会第1079章 丢下第十九章 一鱼两吃第四十二章 我有多少兵?第939章 靳氏三分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向后进攻第892章 财政(上)第三十七章 平昌楼第八章 担了干系第856章 行猎与政治(下)第794章 新兵第1259章 随心所欲第三十四章 当机立断第一百八十三章 决断难做第1264章 正月调整第1076章 一如既往第二百零七章 机会给到你了(暂缺)第798章 伏杀第855章 行猎与政治(上)第七章 阴结少年第五十五章 形势第908章 阻截第八十一章 “无主之地”第八十六章 “反贼”巢穴第七十章 正月第一百七十九章 草桥第五十章 走(为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七十六章 怎么办第1168章 奔丧第一百五十五章 宝藏第809章 变化第一百零五章 云中坞第六十八章 两口子第二十九章 对冲第四十六章 奔忙第1257章 行田(下)第953章 结算(上)第945章 南渡士人的心态第1234章 心气
第946章 苦难的行军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点点靠近第830章 左中右第954章 结算(下)第1235章 摆烂第1123章 敌动我也不动第一百二十一章 出动!第五十三章 动手第一百零四章 后方(为盟主汉明帝加更)第一百零二章 景福园第1214章 波太大,太多了第1196章 宇宙的尽头是带货第七十五章 渡河第808章 站直了,别躲!第1245章 精舍(下)第一百十九章 又菜又爱玩第一百四十八章 行路见闻(下)第950章 过河拆桥第1020章 渡河第838章 微妙的变化第1050章 挑选第一百六十四章 方面大将第889章 动态第一百二十九章 共险第1256章 行田(上)第1189章 收官第一百六十六章 风险与机会第1055章 托孤第1277章 辩论第一百四十八章 行路见闻(下)第十二章 无题第864章 试点第一百七十三章 种地大军第841章 主动第949章 爵位与军制第一百三十三章 深夜第九十二章 墟市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1145章 砸死你!(为盟主Halihh233加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到中枢来第1137章 忠勇之士太多了第898章 敌我难分第1103章 应对第1031章 土断与商(上)第六十章 胜败第二十五章 分蛋糕第三十五章 追杀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1179章 压力第854章 贵种第二十七章 前后夹击第一百六十六章 稳重的选择第二十九章 对冲第一百六十四章 方面大将第十七章 变化第1166章 震荡(下)第1175章 行万里路(上)第945章 南渡士人的心态第810章 疫第一百二十三章 富贵第1182章 大会第1079章 丢下第十九章 一鱼两吃第四十二章 我有多少兵?第939章 靳氏三分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向后进攻第892章 财政(上)第三十七章 平昌楼第八章 担了干系第856章 行猎与政治(下)第794章 新兵第1259章 随心所欲第三十四章 当机立断第一百八十三章 决断难做第1264章 正月调整第1076章 一如既往第二百零七章 机会给到你了(暂缺)第798章 伏杀第855章 行猎与政治(上)第七章 阴结少年第五十五章 形势第908章 阻截第八十一章 “无主之地”第八十六章 “反贼”巢穴第七十章 正月第一百七十九章 草桥第五十章 走(为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七十六章 怎么办第1168章 奔丧第一百五十五章 宝藏第809章 变化第一百零五章 云中坞第六十八章 两口子第二十九章 对冲第四十六章 奔忙第1257章 行田(下)第953章 结算(上)第945章 南渡士人的心态第1234章 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