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

第一百五十九章孟养风云

这一次王骥西征孟养,其实最大的策动者就是襄王。

无他,襄王纳麓川思家的女子为妃,将麓川思家留在麓川的一部分拉拢过来了。但是思机发一日不死,就一日影响襄王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将原本隶属于麓川思家的土司拉拢过来。

所以襄王想借朝廷的刀,吓一吓这些土司。

但是对于王骥来说,却并不一样。

自从北京朝廷尘埃落定之后,王骥就知道一件事情,镇守云贵大抵是人生之中,最后一任官了。

朱祁镇给他任务很简单,是镇守云贵,只要云贵不生乱就行了。

王骥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梳理了云贵地方与土司。对内虽然革除弊政之心,但是对外,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攻击欲望。

如果不是襄王一直向他施加压力。这一次西征,王骥很可能放在明年,或者是后年。

所以,襄王更是知道,这个机会,有多么难得。也知道他在这里投入了多少本钱,与政治资源。

想要有下一次,基本上不可能了。

但是遇见太皇太后病重这样的事情,襄王不得不做出了选择。

襄王长叹一声,收拾心情,去见王骥。

王骥一听襄王来了,立即出门迎接。襄王与王骥相互见礼之后,这才开始说话了。

其实王骥对襄王一直觉得头疼。

这襄王名义上是他的下属,学生。但实际上王骥真能拿襄王当下属学生吗?只能哄着,供着,打不的骂不的。

还要襄王本身是一个明事理的人。知道分寸,让王骥少了很多烦恼。如果遇见那种没理绞三分,仗着自己的身份地位,乱来的的藩王。王骥不知道要愁掉了多少头发。

只是襄王太明事理也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这样的人,不可能轻易被说动。

比如,在而今这一件事情上。

王骥说道:“王爷,这一次来,可是想明白了?”

襄王说道:“大人,本王依旧不答应,并非本王不明事理,乃是其中的问题太大,最大一个人问题,孟养那边给一颗人头,谁知道是不是思机发,如果不是,我们又以此上报才朝廷了,这可是欺君之罪?你我如何担待?”

随着大军队孟养的步步紧逼。思机发想尽了办法,沿路狙击,袭击粮道,收买各地土司,等等。

甚至双方在金沙江上,打了西征以来最大规模一战。

自然是明军大胜,思机发惨败,随即金沙江天险失守。大军与孟养之间,再也没有阻碍了。

这个时候,思机发派使者来说,愿意以献上项上人头,来保住孟养在思家手中。

这个条件传来之后,襄王第一个表示反对。

上面也说过了,襄王此来是来杀思机发这个便宜大舅子吗?不是,是想扩地盘的。接受完整的麓川,而不是麓川河谷这数县之地。

但是别人就不这样想了。

首先乃是各地土司,哪怕是缅甸蟒氏对这个意见都赞成。

这也是南疆土司的潜规则了。

一般来说,土司与土司是一个圈子里面的人,而下面的人永远不要想当土司。

并不是每一个民族,都会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一般来说,大家不管怎么打,胜利也好,失败也好,土司还是土司,下面的奴隶还是奴隶。

赶尽杀绝这样的事情,并非没有。但是不符合大家的道德观念。

再加上襄王的意图如此明显,大家更不愿意襄王如愿了。

其次,王骥对覆灭思家也没有太大的执念。思家父子反抗朝廷,乃是朝廷钦犯,是一定要死的,这是政治正确。毋庸置疑。但是王骥很明白,自己的指责是安定南疆,并不是来这里开疆扩土。

思家被逼到这分上了,思机发即便用自己的性命保住了思家残部,但是思家残部今后也只能夹着屁股做人了。

根本不会对朝廷够成威胁。再加上孟瑛大胜的余威尚在。一二十年间,南疆是不会有什么乱子。

至于将来,王骥不会管太多。他估计一二十年后,即便南疆土司不动手,当今会不动手。

当今的心思,王骥也是揣摩过很多次了。

王骥听了襄王的话,却大喜过望,说道:“襄王所言极是。不知道襄王觉得该如何办才好?”

之前襄王根本不多话,激烈反对。而此刻襄王还是反对,但是却已经是退了一步,王骥更是读出了襄王的潜台词。也就是如果死的那个人真是思机发。他并不反对了。

襄王也没有办法,想要尽快解决这个的事情,尽快回京,只能让步了。

襄王说道:“思家可以保留,朝廷也可以封思家孟养宣慰使,只是思家思机发一脉,却对抗朝廷,罪孽深重,不可留之,只能从思家其他人之中选思家家主。”

王骥顿时想起了什么,说道:“襄王可有人选?”

襄王说道:“思开番可以担此任。”

所谓的思开番是谁?就是襄王的真正小舅子。也是襄王从思家之中挑出的人才。在南疆的情况之下,普遍百姓连识字都不可能,更不要说出什么人才了。

襄王本来想将孟养拿下,就留思开番镇守此地,毕竟他不能光用从外地带来的人才,否则容易失本地土人之心。

只是没有想到,而今还是让思开番镇守此地,但是意义却完全不一样了。

襄王虽然觉得他能捏得住思开番,但是宣慰使是世袭的。将来的事情,就是一个大隐患,将来的事情,谁能说的清楚啊。

但是而今,却是襄王所能想到的隐患最小的办法了,否则孟养在思家余孽的手中,襄王在麓川就不用想做些别的了。

王骥说道:“既然王爷有意,这一件事情,就交给王爷去做了,本宫就静候佳音了。”

襄王也明白,这一件事情最大的得利者就是襄王本身,想让王骥出力,就不大可能了。襄王说道:“本王明白。”

襄王与王骥敲定之后,他将大总管找来,将这一件事情说了。说道:“总管,这一件事情,孤只能信的过你了。”

大总管说道:“王爷可要想清楚了,当今的心思再清楚不过了,麓川乃是鞭长莫及之地,封王爷在此,不过让王爷支撑西南边境。陛下没有多少想管王爷的意思,也就是而今王爷立足不稳,王骥才会帮王爷一把。”

“一旦错过这个机会,王爷想从朝廷借兵,是想都不要想了。”

襄王说道:“那又如何?天下纵有万里,我只有这一个母亲。”

大总管淡淡的说道:“妇人之仁,既然王爷想好了,这一件事情,就交给我吧。”只是这一件事情,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大总管当夜带着思开番就从金沙江上游,泅渡过去,绕道数百里,来到了孟养。

大总管扮成了思开番的随从。

孟养管事的也都是思家子弟,思开番很容易混进去了。大总管稍稍一打听,心中暗道

:“果然如此。”

一般来说,没有一个愿意赴死的。特别是身居高位之人,让别人为他牺牲。是他的习惯,但是让他为其他人牺牲。

却是很少人能做到。

思机发之所以如此,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孟养之中人心不稳了。

思家本身西南霸主,雄踞一方,即便沐家也要客气对待,但是而今背家弃国,如同落水狗,思家其他各支,对思任发一脉,就没有怨气吗?

只是思机发手中的实力不少,引而不发而已,而今到了绝境之中,却是顾不得那么多了。

第一百零三章 废天皇第一百零五章 银荒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广西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东的灭顶之灾第七十一章 男儿自是重危行第二十七章 扩大化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十九章 瓦刺内奸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辅之意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机的初应用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七十八章 决战于大同城下第七十三章 试行天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议麓川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开始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六十七章 朱祁镇的后宫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溃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况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忧心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九十七章 将军百战死第九十八章 关原之战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战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师大出血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战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杨荣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二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峡之策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九十三章 当今日本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杨荣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断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第六十二章 杨信的失望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七十七章 有惊无险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师第七章 西南局势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五十二章 给他们死亡第九十四章 内外新结构第一百二十六章 问天春秋几何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战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七十九章 回师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马文升断案第八章 辽东之战的战略规划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传京师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尝试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应手第二十七章 水部设想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三十三章 有变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九十九章 浔州城下第一百零三章 韩雍的手段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三十二章 跨过鸭绿江第一百五十七章 岁月催人老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报传来第七十二章 门头沟至京城线第一百一十六章 台湾置州第六十一章 松阴城第四十章 雨夜夺城
第一百零三章 废天皇第一百零五章 银荒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广西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东的灭顶之灾第七十一章 男儿自是重危行第二十七章 扩大化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十九章 瓦刺内奸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辅之意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机的初应用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七十八章 决战于大同城下第七十三章 试行天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议麓川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开始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六十七章 朱祁镇的后宫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溃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况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忧心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九十七章 将军百战死第九十八章 关原之战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战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师大出血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战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杨荣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二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峡之策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九十三章 当今日本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杨荣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断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第六十二章 杨信的失望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七十七章 有惊无险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师第七章 西南局势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五十二章 给他们死亡第九十四章 内外新结构第一百二十六章 问天春秋几何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战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七十九章 回师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马文升断案第八章 辽东之战的战略规划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传京师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尝试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应手第二十七章 水部设想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三十三章 有变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九十九章 浔州城下第一百零三章 韩雍的手段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三十二章 跨过鸭绿江第一百五十七章 岁月催人老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报传来第七十二章 门头沟至京城线第一百一十六章 台湾置州第六十一章 松阴城第四十章 雨夜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