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高古文明

“你小子这是故意找我的话茬啊。”钟院长不由莞尔,听得出来,秦学兵并不是不信,只是纯粹地调侃他老人家。

“您老人家可是专家,故宫博物院院长,难道还不能说服我我这个毛头小子?”秦学兵笑了下,难得有好机会,当然要从老前辈这里多取点经,不然岂不是亏得慌。

“行,那我就让你小子心服口服。打开视频,看壁画上,是不是有很多陶灶?”钟院长问道。

“的确有,但要我看,有一些像似三角盆子,还有一些像罐子。”秦学兵真不敢说这些是灶,根本就没有灶台该有的样子。

“这些就是早期的灶,而且还能自如搬运,灵活方便,很先进的。”钟院长开了句玩笑,然后喝了口水,继续长篇大论。

人类在学会使用火以前,对食物是生吞活剥的,既生吃植物,也生吃兽肉、鲜鱼。知道用火以后,熟食也是有限的,主要是烧和烤。有时将食物用泥土包起来,放在火中烤干,此种方法古称炮。

《礼记?内则》郑玄注:“以土涂生物,炮而食之。”利用石板烘烤食物也是较早的发明。

《礼记?礼运》注:“中古未有釜甑,释米捋肉,加于烧石之上而食之耳。”

《古史考》:“加物于燧石之上食之。”煮食方法比烧、烤方法出现要晚。

在陶器发明以前,人类的煮食方法已经有石烹法,即先在木制或树皮器皿里盛上水和食物,同时把一些石块烧红,接着把炽热的石块投入水中,使水沸腾,从而把食物煮烧。人类学会制陶以后,陶器就成了主要的炊煮工具,煮食方法也普遍化了。一般都是以夹砂陶器为炊具,它耐火烧,不易破裂,传热又快。

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谷物加工与熟食器具的制作。黄帝时代在业已发展的煮食习惯基础上,对煮食方法做了较大的改进。在食的方面,根据古代文献,如《周易?系辞下》:“黄帝……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

《云笈七签?轩辕本纪》:“帝作灶。”

《古史考》:“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黄帝作釜甑。”

他对食物原料进行加工,这就是他“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发明了谷物加工的重要器具。关于杵臼的发明,文献记载中也有差异。

《世本》称“雍父作杵臼”,宋衷注:“雍父,黄帝臣也。”

此外,还有两说,一说是《吕氏春秋?勿躬》:“赤冀作臼”,二是桓谭《新论》则有“伏羲制杵臼之利”。“赤冀”为何人,缺乏考察资料,“伏羲”时代农业尚在原始阶段,“制杵臼”大概太早。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黄帝臣雍父作杵臼”,显然采取了《世本》与宋衷的说法。

黄帝时代,农业的发展,引起了饮食的重大变化,粮食成了最主要的食物,黄帝发明杵臼,有了对粮食进行去皮加工的技术,这就是所谓“舂”。

《说文》:“舂,捣粟也……持杵以临臼,……古者雍父初作舂”,《世本》亦称“雍父作舂”,《黄帝内传》:“帝斩蚩尤,因作杵臼,断木为杵,掘地为臼,以火坚之,使民舂粟”。甲骨文中的“舂”字是一个人用两手持杵临臼捣米之形。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石杵的发现极为普遍,如仰韶村、西安半坡,皆发现有磨制的环舂。

黄帝又发明了一种新式的火灶。在黄帝以前,固定的火塘已经出现,人们煮食物时,通常把炊具放置在热灰中或篝火旁煨煮。黄帝作灶,是在原有火塘基础上,制造陶灶,它可以自由移动,火力比较集中,便于架置炊具。黄帝还发明了陶甑。甑是利用沸水升发的蒸汽蒸食物的器具。正由于黄帝发明了陶灶,比较好地利用了火力,乃使蒸食物的方法普遍化。可见,黄帝对于改进人类的饮食方式确实起了巨大作用。

黄帝时代陶制饮食器具在考古上已经有许多文物可以证明。1981年,在青台仰韶文化遗址发掘了一件夹砂红陶的三足覆盆器,据学者们研究,认为这是一种用于火上烧烤的器物,是烙饼的炊具,并命名为“陶鏊”。

这种陶鏊在中原地区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中较普遍地分布着,在年代上,以磁山遗址为最早,可能也就起源在这里。其后逐渐向其他地区传布发展。从覆盆状陶鏖传播方向看,基本上与史料中炎黄氏族迁徙路线及势力范围吻合。中原地区还有陶罐、陶鼎等炊具。陶罐是当时人们的一种主要炊具。

这种陶罐的残片,在遗址里最常见,可以说俯拾即是。在仰韶文化的墓葬中,出土了2件陶罐,一件内有两只完整的鸡骨架,一件内有两条鱼骨架,说明陶罐可以烹煮肉类,自然也可以用来煮饭,用野菜做成羹汤。

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等遗址中发现一种陶灶,器身约高12厘米,前有火门,底部有三条矮足,口部下有三个凸钮,可以把炊器置于其上。与此相似的陶灶,在西水坡、下潘汪等仰韶文化遗址中都有发现。

到龙山文化的早期,对仰韶文化的陶灶加以全面改造,龙山发现的圆桶形的灶,在近口部处有四个相对称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灶眼,当是通风和排烟的孔道,底部一侧有一个灶门,灶身高约30厘米左右,口径约20厘米左右。这种陶灶,从龙山文化早期一直延续到它的晚期。

“这些灶台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你也可以说尧舜时期也在使用这种灶台,但形制还是有其别的。壁画上的灶台跟考古出土的文物形态极为吻合。”钟院长又停下来喝了口水。

“您老接着说。”秦学兵看着手机视频,暗暗感慨,考古这种事还是需要博学的人才能胜任。以他的本事,淘宝捡漏可以,但淘宝捡漏跟做学问是两码子事。

“你小子,就不能让我老头子喘口气吗?”

钟院长燃起一根香烟,深吸了一口气,才说道:“不过小子,我说这么多,你能记得住吗?”

“您老放心吧,我们年轻人的记忆都很好。”秦学兵打趣道。

“滚蛋,别一边耳朵听,一边耳朵出就好。”

钟院长笑骂了一句,又道:“你再看看壁画里的房子,有没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还真没有。”秦学兵据实说道,四九城里什么建筑风格都有,就是复古的也有一大堆,包括紫荆城的皇宫大院。

“那就对了,这说明你对这些建筑并不算陌生,最少没有给你很突兀的感觉。那是因为黄帝发明了这种住宅,其影响力延伸到现在。”钟院长继续说道。

住所是人们休息的地方,也是防御野兽侵袭、保护火种和进行炊事的场所。远古人民的居住,最早是“穴居野处”或“暮栖枝上”。自然界中天然的山洞、树洞就是他们的栖息之所。周口店、山顶洞遗址就是早期穴居的见证。在南方和西南地区,由于天然岩洞较多,穴居习惯延续很久。人们先是在树上临时栖息,后来“有巢氏”构木为巢,人们“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兰’”。

早期人类只能利用天然住所。随着人类自身能力的增强,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人类就营建起人工住所了。最古老的人工居所,是一面坡式风篱,进而发展为“人”字形窝棚,用两排木桩,将顶部连接起来,外面盖上树皮或树枝,前后留门。也可以后边封死,前面留门。由于人们最初不定居,经常改变住地,人工住所很简单。

当农业产生和发展,人们开始定居生活,住所固定化了,建筑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北方流行土木结构建筑。在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有一种圆形房子,多在平地上建起,中间为火塘,其附近有四至六根柱子,房四周皆有柱洞。面积为15—20平方米。此外还有方形房子,面积也在20平方米左右。而南方则流行干栏建筑。在河姆渡遗址第四层出土了数以千计的木构件,发掘报告称,至少有三排建筑,一般是下部打木桩,形成架空的房基,桩上为横木,铺有木板,人居上面。其上为立柱,有大、小梁。

《周易?系辞下》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这一段文字,为“黄帝尧舜垂衣裳”以后的九事之一,所以这里的“后世圣人”自应指黄帝言。

汉代以后的学者,都已肯定地认为黄帝是宫室的制作人,陆贾《新语》:“天下人民,野居穴处,未有室屋,则与禽兽同域。于是黄帝乃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白虎通义》:“黄帝作宫室,以避寒暑,此宫室之始也”,其后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罗泌《路史》、胡宏《皇王大纪》、高承《事物纪原》,都将宫室的发明归之于黄帝。

“钟院长,咱先打住,按你的说法,在黄帝时代以前就有了房屋建筑,为什么说黄帝发明了住宅?”秦学兵觉得这老头可能年纪大了,思路有些不清晰。

()

第228章 再现重宝第440章 云梦山之行第36章 风浪(中)第38章 不留情第240章 去沙漠第423章 遭遇与小心第416章 再见蚁群(下)第83章 毒气炸弹第421章 震撼遗迹第58章 追踪第381章 全家出动第164章 暧昧第427章 盖棺定论第141章 断其后路(下)第301章 石头第3章 内府梅瓶第431章 重返都市第345章 幽灵鬼兽第233章 大忽悠第195章 四方风云第305章 要火爆第72章 两图合一第425章 徐福遗宝(下)第388章 除虫第238章 开始第121章 反击(下)第56章 藤冲遭遇第60章 准备出发第417章 疯狂席卷第32章 掏老宅子(续)第51章 抗八义士第33章 踢不死你第222章 高古文明第311章 心态第20章 鬼市交易(中)第275章 神秘岛(下)第52章 对付方案第8章 藏品交流(下)第154章 疯狂冲突第372章 三个惊喜第86章 怪兽第379章 到底何物第134章 鹦鹉跳舞第19章 鬼市交易(上)第83章 毒气炸弹第230章 良辰第126章 超级鱼缸(中)第417章 疯狂席卷第262章 交火阿三第74章 收割狗命(上)第435章 小虎猫闯祸第435章 小虎猫闯祸第296章 效应第11章 桃木剑第222章 高古文明第10章 大齐通宝第418章 黄鼠狼的炸弹第339章 搬运与地下河第182章 没品的毒枭第310章 虚荣与怕死第42章 扑朔迷离第196章 终遇同行(上)第77章 收割狗命(续)第191章 青花瓷第415章 再见蚁群(上)第431章 重返都市第300章 光头高手第310章 虚荣与怕死第21章 鬼市交易(下)第240章 去沙漠第398章 人鱼尸骸第258章 云涌第12章 古怪的面相第48章 赌石(中)第21章 鬼市交易(下)第322章 刀疤第196章 终遇同行(上)第414章 黄鼠狼的报复(下)第196章 终遇同行(上)第445章 邀往龙门第44章 天价房子第17章 鬼市开放第218章 摸金符第229章 难以平静第330章 宝藏定点第244章 苏醒(上)第136章 惊现玉牌(上)第81章 进山洞第161章 百元瓷器(上)第151章 怪物重重第22章 风水宝第125章 超级鱼缸(上)第34章 屁民一个第356章 输出理念(中)第50章 看房第275章 神秘岛(下)第139章 沙漠危机第250章 惊奇第96章 医院奇遇
第228章 再现重宝第440章 云梦山之行第36章 风浪(中)第38章 不留情第240章 去沙漠第423章 遭遇与小心第416章 再见蚁群(下)第83章 毒气炸弹第421章 震撼遗迹第58章 追踪第381章 全家出动第164章 暧昧第427章 盖棺定论第141章 断其后路(下)第301章 石头第3章 内府梅瓶第431章 重返都市第345章 幽灵鬼兽第233章 大忽悠第195章 四方风云第305章 要火爆第72章 两图合一第425章 徐福遗宝(下)第388章 除虫第238章 开始第121章 反击(下)第56章 藤冲遭遇第60章 准备出发第417章 疯狂席卷第32章 掏老宅子(续)第51章 抗八义士第33章 踢不死你第222章 高古文明第311章 心态第20章 鬼市交易(中)第275章 神秘岛(下)第52章 对付方案第8章 藏品交流(下)第154章 疯狂冲突第372章 三个惊喜第86章 怪兽第379章 到底何物第134章 鹦鹉跳舞第19章 鬼市交易(上)第83章 毒气炸弹第230章 良辰第126章 超级鱼缸(中)第417章 疯狂席卷第262章 交火阿三第74章 收割狗命(上)第435章 小虎猫闯祸第435章 小虎猫闯祸第296章 效应第11章 桃木剑第222章 高古文明第10章 大齐通宝第418章 黄鼠狼的炸弹第339章 搬运与地下河第182章 没品的毒枭第310章 虚荣与怕死第42章 扑朔迷离第196章 终遇同行(上)第77章 收割狗命(续)第191章 青花瓷第415章 再见蚁群(上)第431章 重返都市第300章 光头高手第310章 虚荣与怕死第21章 鬼市交易(下)第240章 去沙漠第398章 人鱼尸骸第258章 云涌第12章 古怪的面相第48章 赌石(中)第21章 鬼市交易(下)第322章 刀疤第196章 终遇同行(上)第414章 黄鼠狼的报复(下)第196章 终遇同行(上)第445章 邀往龙门第44章 天价房子第17章 鬼市开放第218章 摸金符第229章 难以平静第330章 宝藏定点第244章 苏醒(上)第136章 惊现玉牌(上)第81章 进山洞第161章 百元瓷器(上)第151章 怪物重重第22章 风水宝第125章 超级鱼缸(上)第34章 屁民一个第356章 输出理念(中)第50章 看房第275章 神秘岛(下)第139章 沙漠危机第250章 惊奇第96章 医院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