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大臣,有事出班早奏,无事退朝!”
随着老宦官忠汉尖利的喊声回荡在勤政殿内。
又一日的早朝开始了。
“陛下!臣有本奏!”
老宦官忠汉的话音刚落。
文官队列中。
一人出班高喊。
龙椅上的刘协定睛望去,但见那人乃是吉平。
“卿有何事要……”
刘协清了清嗓子,正准备垂询具体情况。
下方文官队列中,又一人出班。
“陛下,臣也有本奏!”
又一人出列。
这一次是御史台御史中丞荀彧。
刘协挑了挑眉。
这情况……
不太对劲啊。
要知道平日早朝时候。
殿下群臣可是一个个跟个闷葫芦似的。
秉承着不让天子忧虑的想法。
基本上是能不奏事就不奏事。
除非是事态紧急,无法控制,这才扭扭捏捏的说上一通。
而且措辞大多极其委婉,各种比喻修辞,让坐在龙椅上的天子难以在第一时间内搞清楚问题的根源。
这些都是百官常用套路了。
这要是换了前朝先帝。
恐怕就连大事也未必能够知悉。
在天子跟前,天下安定,四海升平。
凡有上报者,要不是哪里哪里出了祥瑞。
要不又是哪里哪里天生异象,预示天子统御得当,得到了上天的嘉奖。
在各种佞臣、谗臣的包围下。
当朝天子又哪能听到几句真正的实话呢。
往往直到叛军攻入皇城,避无可避之时。
当朝天子才能知道他座下的江山是怎样的满目疮痍、民不聊生。
这时候,天子往往会震怒加震惊:“什么?朕的天下亡了?!朕对不起列代先帝啊!”
然而到了这个时候。
再说什么显然都显得太晚了。
当然。
以上这些情况并不适用于刘协。
打从穿越过来执掌权柄后。
他就以强势天子而著称。
别说是事关天下的大事了。
就是长安城内有小事小情,若未及时上报。
六部之中所负责此事的官员,就得先掂量掂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还能不能保得住了。
“陛下,臣也有本要奏,请陛下恩准臣先说!”
就在刘协思绪乱放,有的没的想了一堆的时候。
下方文官队列中,又有一人手持笏板,出班奏道。
这……
什么情况?
一而再,再而三。
刘协要是再察觉不到异常,那他这龙椅也就白坐了。
视线跳过文官集团。
落在了独立于文武百官集团外的一角。
那里是长安侯爵勋贵的地方。
之前就已经说过。
长安侯爵勋贵大多不问朝政,所担任职务大多为虚职。
此番居然也一同上朝。
再结合文官集团雀跃奏报的情形。
刘协心中一片了然。
“嗯……先来后到,吉卿且先言,有何事要奏报于朕?”
刘协抬手示意吉平先说。
“谢陛下!”
殿下。
吉平心中暗喜,还好自己抢先一步。
否则这番讨好长安侯爵老爷们的好事,岂不是又要让其他人夺去了?
谢过天子后。
吉平微微抬头,隐蔽的瞥了一眼龙椅上端坐着的天子。
陛下……
现在肯定很惶急吧。
分田之策已宣告全面失败了。
若朝中再无人提议改弦易辙,陛下该有多烦闷啊。
为人臣者,就是为陛下分忧的!
吉平低下头。
将自己同情的眼神尽量隐藏好。
天子虽然年幼,但英明神武,若是让他看穿了自己的意图,好事恐怕就会变成坏事了。
“陛下,分田之策行进到今日,百姓多有不满,此虽非陛下之过,但坊间论起,难免有伤陛下声誉,臣以为,当止分田,复田归主,使我长安内外无虞,祥和如初啊!”
吉平斟酌着词句,小心翼翼的进言道。
“嗯?分田之策有什么问题吗?朕觉得好像没什么问题啊!”
刘协面带微笑听完后,淡然道。
陛下还在死撑!
令人心疼啊!
吉平心中唏嘘,更加不忍再说的太明了,嗫嚅道:“呃……陛下,臣之意并非认为分田之策不对,臣的意思是,或许此时并不适宜做此改革,或许应当延后再议!”
“延后再议?”
刘协笑看吉平。
“是的!延后……再议!陛下以为如何?”
自认为给陛下找到了完美的台阶。
而陛下好像也接受了他的建言。
终于开口说话了。
吉平感到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