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 长漂

科举制度毫无疑问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最伟大的发明,且没有之一。

即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那个世界,科举制度也依然兴旺发达,并且扩散到了全球,虽然那时的科举制度已经变换了形式,换了个马甲叫公务员考试。

大天朝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应考者如过江之鲫,为了一个名额,无数人寒窗苦读,白首穷经。

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差不多。

安逸、稳定、舒适、体面,就是公务员的代名词。

不管它叫科举也罢,叫公务员考试也好,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国家机器寻找操作工!

刘德看着便宜老爹,道:“近日儿臣常在长安街头流连,微服审视市井,多有见到穷苦潦倒的士人,彼辈不远千里,跋山涉水,来到长安,为的就是一个荣华富贵,希冀以得天恩,可惜,我汉家制度只有举荐,然举荐需要的门槛太高,此辈中人少有能跨越者……”

刘德侃侃而言。

他说的都是事实,此时的长安作为汉家的都城,天下首善之地,跟后世大天朝的北京一样,都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

北京有北漂,长安有长漂。

北漂为了梦想打拼、努力、奋斗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乐观,甚至有些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而长漂的情况却比北漂更凄惨。

长漂的主要组成群体,都是来自关东各地的各学派士子。

前世十几年的诸侯王生涯,刘德是多少知道如今天下的士人情况的。

自从汉初战火渐渐熄灭,天下恢复安定之后,本来被战火赶的到处颠沛流离,没有居所的各大学派的传人们终于能安下心传播学问了。

首先跳出来的开山立派的是儒家,然后其他各家纷纷跟进。

只是儒家因为胆子更大,步伐迈的更快,同时有着更系统的传授模式,因此,渐渐开始压倒其他诸子,在士子中占据了主流位置。

儒家是怎么干的?

就以此时的情形为例,胡毋生以公羊春秋第六代嫡系传人的身份在麓台广收天下士子,来者不拒。

其门下可谓英才汇聚。

像公孙弘等后来的大臣都出自其门下。

胡毋生的师弟董仲舒在广川开宗立派,同样广收天下士子。

在鲁地,诗经的当代传人申公德高望重,门下弟子遍及朝野,像楚王刘戊就曾在申公门下听课,后来刘彻的建元新政的主持者赵绾、王臧都是其门下弟子。

济南人伏生则是另外一个传奇,他是经历过秦末战火活下来的老知识分子,手里保存着《尚书》的原本残卷,总计二十九篇。

伏生在刘德祖父刘恒在位时就已经名满天下。

晁错是怎么出头的?

就是因为被刘恒任命为使者前往济南探视伏生,并请其到长安享福。

为何这种好事竟然会落到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晁错头上?

因为先前派去的使者跟伏生交流不能……

伏生是老一辈的知识分子,说的是正宗的战国时期齐国的方言,而汉家的大臣们讲的则是关中的官话……

所以,懂得战国时期一些齐国方言的晁错被赶鸭子上架派去完成这个任务。

由此可见,就算在这西元前的时代,能掌握一门语言也是很重要的!

这些顶级的大儒,固然风光。

可其门下弟子就未必了。

从吕后时期开始复苏的文化界,发展到今天,培养出来的各种学者,已经数以十万记。

但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没有可能获得举荐,从而出任官僚。

于是,这些人有的选择停留在各地诸侯王的王宫附近,以希望能获得诸侯王的看重,从而实现梦想。

野心更大的,就直接来了长安,停留在长安,形成了长漂群体。

但是,居长安大不易。

想在长安生存下来,那可是需要毅力的。

举个例子,后来著名的励志故事的主角朱买臣,曾经就是长漂的一员,他在没发迹前,在长安怎么活下去的?

史书记载,朱买臣甚至一度要靠在长安的老乡们施舍才能活下来。

另一位刘彻朝的大臣公孙弘也曾是长漂中的一员,不过他运气好,没混多久就碰上了建元新政,捞了个官当。

主父偃也当过长漂,但比公孙弘惨了点,还是靠着投靠卫青,才不至于被饿死。

这些都是混出头的,那些没混出头的人,无疑是凄惨的。

像朱买臣,要不是碰上了老乡严助帮忙,他估计一辈子都出不了头。

绝大部分的长漂,据刘德了解,大部分都是在长安靠着给人抄写书信,做些杂事,勉强维持生计。

这些人在长安流连不去,每天抄写完书信,做完杂事,凑到了几天的伙食费后就出门,在各个公侯亲贵大臣的府邸门口投递他们写的诗赋、策文。

希冀着能得到某位贵人看重,从此青云直上。

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不久前会稽人严忌靠着几篇诗赋成功的打动了刘德叔父刘武,跻身为梁王亲信,还被授官。

而通常,每每传出这样的好消息后,就刺激着那些本来都快坚持不下去的士子们,咬着牙齿,继续坚持留在长安。

前世,刘德河间王宫里就有十几个在长安实在撑不住不得不另寻出路,然后被他招徕的士子,刘德每每问及他们在长安的漂泊生活时,这些人通常都是泪流满面,谈起在长安的艰难岁月,一个个都是痛苦不堪。

刘德也曾跟他们谈起过科举的种种问题,讨论过假如要实行科举,该怎么实行的细节。

因而,刘德并非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种种细节与方面早在前世就经过无数次推敲。

想着前世的种种事情,刘德继续道:“彼辈流连长安,每日为生计奔波,屈于市井无赖之下,饱尝人间冷暖,然,长期不得朝廷重视,长此以往,难免怨怼丛生,于我汉家社稷不利!”

刘德自然是有些夸张。

但是,刘启却不得不重视刘德所说的。

原因很简单,能有资格来长安,做个长漂的,最起码都是地方上的小地主阶级。

否则,他们连函谷关都进不了!

这些人长期困局长安,过着穷苦的日子,时间久了,难保不对汉家皇室产生怨恨。

作为天子,一两个小小地主的怨恨,自然算不得什么。

但是假如是一千个一万个呢?

…………、

抱歉,今天又晚了~~

嗯,丈母娘过两天要来,所以你们懂得~~~~~~~~

等下12点左右会更一个大章~~~~~~~~~~~~

第115节 高庙事变(2)第738节 王者归来-墨家(3)第1597节 太初历第1148节 坏水第1150节 绝望的匈奴人(2)第737节 王者归来——墨家(2)第1569节 吹响殖民号角(2)第1447节 如痴如醉第1336节 狼性还是狗性?(2)第1117节 脑洞(1)第1092节 且之的条件第431节 庙算(3)第1189节 明主(2)第728节 布置第1026节 恐怖的安东(3)第731节 国情咨文(2)第1220节 崩溃的士大夫(1)第1521节 悲剧的刘荣(2)第388节 展示肌肉(1)第1557节 周亚夫致仕(3)第1009节 内阁(1)第1045节 呼揭东进第1384节 反转第1391节 画大饼 1 除夕快乐第328节 选秀(完)第457节 契机第1169节 艺术(3)第524节 护濊别部司马第13节 橄榄枝第522节 沧海君的迷茫第1068节 作茧自缚(2)第548节 犹豫第546节 血流成河(2)第473节 中央集 权(1)第413节 考举(6)第569节 人心(1)第1231节 调、教儒家(2)第560节 加税?第94节 拯救黄老学第709节 思虑第842节 颜异的麻烦(1)第828节 十面埋伏(2)第1175节 羞耻第732节 国情咨文(3)第578节 梦兆(1)第30节 谎言第1462节 人心第40节 考举?科举?第24节 做个出头鸟第733节 西南攻略第1518节 嚣张的刘荣第1303节 匈奴的部署(1)第1160节 连横(2)第491节 争取支持第977节 老朋友第1200节 程序(2)第1569节 搅局者第1484节 世界变迁第550节 无题第400节 父系天下第916节 哭庙(2)第738节 王者归来-墨家(3)第1070节 血战(1)第857节 抚恤(2)第379节 关门,放司马第1577节 流血的单于庭(5)第711节 肮脏时代(2)第1046节 战河阴之强敌(1)第201节 奇人异士(2)第285节 坑货外戚们第1041节 河阴之战(3)第1204节 松散的联盟第84节 筹划第1529节 刷经验(1)第790节 背叛与忠诚(1)第1219节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97节 没有没用的学问第1231节 调、教儒家(2)第545节 血流成河(1)第963节 抢手的墨家士子第1130节 刷新第1384节 反转第1595节 战起(2)第463节 大朝仪(3)第67节 安排第635节 新学派(4)第1055节 安东的狂欢(1)第101节 挑拨第1406节 龙颜大悦第205节 未雨绸缪第1535节 恐惧的西匈奴第1569节 吹响殖民号角(2)第564节 司马季主出仕第1442节 魔爪第966节 省亲(2)第202节 周阳由的末日(1)第1311节 忠勇军的理想第187节 郅都归心第920节 从此朕既国家(2)第171节 投名状
第115节 高庙事变(2)第738节 王者归来-墨家(3)第1597节 太初历第1148节 坏水第1150节 绝望的匈奴人(2)第737节 王者归来——墨家(2)第1569节 吹响殖民号角(2)第1447节 如痴如醉第1336节 狼性还是狗性?(2)第1117节 脑洞(1)第1092节 且之的条件第431节 庙算(3)第1189节 明主(2)第728节 布置第1026节 恐怖的安东(3)第731节 国情咨文(2)第1220节 崩溃的士大夫(1)第1521节 悲剧的刘荣(2)第388节 展示肌肉(1)第1557节 周亚夫致仕(3)第1009节 内阁(1)第1045节 呼揭东进第1384节 反转第1391节 画大饼 1 除夕快乐第328节 选秀(完)第457节 契机第1169节 艺术(3)第524节 护濊别部司马第13节 橄榄枝第522节 沧海君的迷茫第1068节 作茧自缚(2)第548节 犹豫第546节 血流成河(2)第473节 中央集 权(1)第413节 考举(6)第569节 人心(1)第1231节 调、教儒家(2)第560节 加税?第94节 拯救黄老学第709节 思虑第842节 颜异的麻烦(1)第828节 十面埋伏(2)第1175节 羞耻第732节 国情咨文(3)第578节 梦兆(1)第30节 谎言第1462节 人心第40节 考举?科举?第24节 做个出头鸟第733节 西南攻略第1518节 嚣张的刘荣第1303节 匈奴的部署(1)第1160节 连横(2)第491节 争取支持第977节 老朋友第1200节 程序(2)第1569节 搅局者第1484节 世界变迁第550节 无题第400节 父系天下第916节 哭庙(2)第738节 王者归来-墨家(3)第1070节 血战(1)第857节 抚恤(2)第379节 关门,放司马第1577节 流血的单于庭(5)第711节 肮脏时代(2)第1046节 战河阴之强敌(1)第201节 奇人异士(2)第285节 坑货外戚们第1041节 河阴之战(3)第1204节 松散的联盟第84节 筹划第1529节 刷经验(1)第790节 背叛与忠诚(1)第1219节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97节 没有没用的学问第1231节 调、教儒家(2)第545节 血流成河(1)第963节 抢手的墨家士子第1130节 刷新第1384节 反转第1595节 战起(2)第463节 大朝仪(3)第67节 安排第635节 新学派(4)第1055节 安东的狂欢(1)第101节 挑拨第1406节 龙颜大悦第205节 未雨绸缪第1535节 恐惧的西匈奴第1569节 吹响殖民号角(2)第564节 司马季主出仕第1442节 魔爪第966节 省亲(2)第202节 周阳由的末日(1)第1311节 忠勇军的理想第187节 郅都归心第920节 从此朕既国家(2)第171节 投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