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 铸币

“去哪里找一个稳定的财源呢?”刘德踱着步,思考着。

无疑这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

概因自刘邦开始,汉室的国策就是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但凡法律所不禁止的,民间随便怎么玩,官府都不会管。

于是,工商业迅猛发展。

大商贾不断涌现。

这些人凭借着手里的财富,灵活的头脑和官府的纵容,几乎抢占了所有能赚钱的行业。

他们开山凿石,冶炼铁矿,煮海做盐,行商天下。

商人群体的强大,甚至连后来司马迁著史记都要单独给他们作传。

无疑,兴盛的工商业,给刘德开辟财源带来了麻烦。

基本上,现在所有暴利的行业都已被商人们勾结官员给瓜分了。

刘德想要虎口夺食是有难度的。

而且,就算横下一条心,跑去跟商人们抢生意,刘德也不觉得他能竞争得过哪些商人。

因为资本是肮脏丑陋的。

像是现在最赚钱的食盐跟铁器买卖。

那些商人完全就没把他们雇佣的工人和奴仆当人看过,在许多的矿山跟盐池中,这些商人所雇佣的监工是用鞭子和屠刀强迫着工人劳动,而那些工人劳作一天,所得的却及其微薄,甚至黑心一点的商人,连报酬都不会给,只会管两餐。

如此,他们的成本自然是大大下降。

但刘德却不可能这么干?

不仅不能虐待手下的工匠,甚至还得厚待,优待。

这样一来,同样的东西,刘德的成本就比商人们高出无数倍了,可谓输在起跑线上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商人现在过的潇洒快活,却是不知,早已亲手为他们自己掘好了坟墓。

前世,刘彻上台后,一刀刀全部都砍在了商人们的身体上。

不经意间,刘德看到了一枚订在墙壁上的钱币。

那是一枚八诛钱,乃是吕后时期所铸造,现在已经不怎么流通的钱币。

刘德走过去,将那枚钱币拿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忽然笑了:“和尚摸得,道长难道就摸不得?”

他知道,他已经找到了一个稳定的财源。

汉室的金融政策,现在还是很混乱的。

当年刘邦登基做了天子,大汉朝廷开国后干的第一件事情是分封功臣,第二件事情就是改革钱币。

但是,刘邦当年不过是秦国的一个亭长,文化并不高,起兵反秦后也一直是在马上与人交锋。

所以,什么经济金融他是一概不懂的。

只是作为一个当年的亭长,对于秦国的钱币的可恶情况,刘邦是知道的,秦国发行的钱币叫半两钱,长宽一寸两分,重十二铢。

这种半两钱又重又大,兜里都放几个就有些沉重了,要是遇上大宗交易,通常都是用牛车拉钱,对民众使用极为不便。

于是,马上天子刘邦大手一挥,一拍脑袋就做出了决定,改秦代半两钱十二铢为三铢,这样一来,钱币的大小与重量就下降了,老百姓应该会开心也很乐意使用了吧。

可惜,刘邦做出的这个决定罔顾了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他将钱币的重量跟大小改了,却没改币值,重量只得秦钱四分之一的三铢钱,在币值上却依然没变,还是将它当半两钱来用。

老百姓又不是傻子。

怎么可能使用这种钱币?

而且火上浇油的是,刘邦为了收买人心,竟然把铸币权开放,准许私人铸币。

资本家是个东西?

为了利润,资本家能出售绞死他们的绳索!

于是民间大大小小的铸币作坊应运而起,为了赚钱,黑心的商人们在本来就已经很悲剧的新钱里掺杂铅、铁,搞的铸出来的钱币不仅仅轻的可怜,还薄的要命。

所以,经济危机忽然来临。

汉家的财政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以至于开国的那最初一段时间里,连刘邦都凑不齐六匹颜色一样的马来给他拉车,萧何曹参居然是坐着牛车上朝的……

刘邦死后,吕后临朝称制。

吕后对刘邦的金融政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

首先就是铸造八铢钱,用以取代刘邦铸造的三铢钱。

同时为免劣币驱逐良币,颁布了钱律和金布律规范金融市场,更禁止私人铸币,凡私自铸币者,一律处以死刑,甚至连窝藏、知情不报的人也要受到惩罚。

这才稳定了金融经济。

到吕后死时,汉家的府库已经变得充盈起来,国家的财政情况大为好转,甚至能有余钱训练新的军队,组建骑兵了。

但是,诸侯大臣共灭诸吕,扶着刘德的祖父刘恒坐上天子之位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因为天子之位是诸侯大臣给的,一度刘恒都只是个傀儡,国家大政被周勃、陈平把持着。

要改变这种情况,掌握真正的权柄。

就必须要收买人心,给大臣诸侯们甜头。

于是,废八铢钱,改四铢钱,废盗钱令,允许私人铸钱。

这大汉金融重新回到了刘邦时期。

只是这一次资本家和诸侯贵族们吸取了先前的惨痛教训,没有在钱币太过狠的掺杂铅跟铁,基本上铸造出来的钱币,看上去都是铜质的。

既然诸侯王能铸钱,贵族能铸钱,甚至就连商人也能铸钱。

那刘德自然也可以铸钱了!

铸钱的利润有多高,不问自知。

像是吴王刘濞的吴国,常备军队十万以上,坚兵利甲称雄南方,脚提东越,拳打南越,俨然是南方诸侯霸主。

刘濞的吴国,并不是膏腴之地,否则也轮不到他去做吴王了。

那他拿什么养他的那庞大的军队。

答案就是铸币跟食盐。

靠着这两个暴利行业,吴王刘濞不止养着十万大军,还养着无数的强盗土匪。

只是这铸钱也是有讲究的。

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大部分是秦代的半两钱跟先帝规定的四铢钱。

半两钱太重,虽然信用高,但是流通少。

而四铢钱又太轻了一些,质量也不咋的,因此信用也相对的低一些。

“就学一下刘彻吧!”刘德盘算着,前世刘彻所铸造的五铢钱,可谓是汉室金融的经典案例,五铢钱一出,配合禁止私人铸钱的法令,几年时间里就把原先的四铢钱、半两钱统统赶出流通市场。

甚至到了南北朝时期,五铢钱依然流通!

这五铢钱的好处在于,它比四铢钱重,又比半两钱轻,即兼顾了交易流通的需求,又不会让百姓担忧贬值。

………………

第一更送上,这两天恐怕都得晚更了~

主要是丈母娘要来了,而且丈母娘过两天大寿,这个你们懂得,哄好丈母娘,老婆才会高兴。

嗯,晚上还有2更~

第521节 条件(2)第890节 任命第1138节 纨绔子的蜕变第555节 墨家复兴第4节 天子的本质第1468节 细柳兽第1289节 上谷之战(3)第1330节 秩序与交通第583节 汉越一体化计划(1)第1345节 你要战!那便战!第1508节 學术腐败第1594节 战起(1)第183节 盐铁官营第342节 背锅侠(2)第1302节 我死以后,哪管洪水滔天第1003节 托付重任第1282节 可怕的‘神骑’第680节 主人翁意识第123节 苍鹰第38节 养廉第46节 举荐来的汲黯第952节 公羊学的野望(3)第1268节 大战开幕第1179节 直臣第928节 薄世的麻烦第1347节 毁灭第1527节 作战方案(2)第1170节 讹诈第1174节 矫正(1)第1377节 任务第1488节 田叔去世第148节 蝗虫要来了第1079节 小算盘第1302节 我死以后,哪管洪水滔天第289节 刘启教子第102节 抓捕第1258节 匈奴的计划(2)第36节 张汤第1477节 薄世回京第555节 墨家复兴第42节 长漂第504节 操纵舆论第440节 设计第162节 内王外霸第812节 王牌对王牌(3)第1516节 缘由第463节 大朝仪(3)第441节 奖励生育第1575节 流血的单于庭(3)第1427节 在大夏(1)第1258节 匈奴的计划(2)第1441节 龙城大会(3)第552节 长水胡骑第914节 解决内忧(1)第621 节 错误第1338节 龙!第50节 五铢第1552节 官制改革(1)第1235节 世界从此改变(2)第862节 新时代的序幕第544节 项羽的诅咒第1187节 鼓舞第196节 义婼的变化第1135节 匈奴的战略调整(3)第669节 鲜卑人的算盘第122节 过继(3)第1350节 决战(2)第581节 为难第841节 歼灭第1430节 统一大计(1)第743节 忽悠第1466节 人事调整(2)第905节 进击的公羊派(1)第939节 强大的借口第279节 战斗力爆表的御史们(1)第741节 中亚与印度(2)第133节 志向第368节 永不加赋!第912节 楼船的脑洞(3)第305节 晁错的感激第1243节 军臣的想法第1049节 匈奴人的阴谋第624节 隔阂第819节 尹稚斜的决断第1275节 不教胡马度燕山(2)第437节 猜疑第1088节 汉朝人太可怕了(2)第392节 忐忑第1238节 敢有再议者族!第442节 人口倒逼战争第494节 油脂第1462节 人心第1184节 强大的工匠(2)第1329节 长安的重新规划第1438节 司马迁的疑惑(2)第930节 雁过拔毛(1)第56节 燕饮(下)第845节 善后(2)第1501节 商贾的力量第290节 忽悠匈奴人(1)
第521节 条件(2)第890节 任命第1138节 纨绔子的蜕变第555节 墨家复兴第4节 天子的本质第1468节 细柳兽第1289节 上谷之战(3)第1330节 秩序与交通第583节 汉越一体化计划(1)第1345节 你要战!那便战!第1508节 學术腐败第1594节 战起(1)第183节 盐铁官营第342节 背锅侠(2)第1302节 我死以后,哪管洪水滔天第1003节 托付重任第1282节 可怕的‘神骑’第680节 主人翁意识第123节 苍鹰第38节 养廉第46节 举荐来的汲黯第952节 公羊学的野望(3)第1268节 大战开幕第1179节 直臣第928节 薄世的麻烦第1347节 毁灭第1527节 作战方案(2)第1170节 讹诈第1174节 矫正(1)第1377节 任务第1488节 田叔去世第148节 蝗虫要来了第1079节 小算盘第1302节 我死以后,哪管洪水滔天第289节 刘启教子第102节 抓捕第1258节 匈奴的计划(2)第36节 张汤第1477节 薄世回京第555节 墨家复兴第42节 长漂第504节 操纵舆论第440节 设计第162节 内王外霸第812节 王牌对王牌(3)第1516节 缘由第463节 大朝仪(3)第441节 奖励生育第1575节 流血的单于庭(3)第1427节 在大夏(1)第1258节 匈奴的计划(2)第1441节 龙城大会(3)第552节 长水胡骑第914节 解决内忧(1)第621 节 错误第1338节 龙!第50节 五铢第1552节 官制改革(1)第1235节 世界从此改变(2)第862节 新时代的序幕第544节 项羽的诅咒第1187节 鼓舞第196节 义婼的变化第1135节 匈奴的战略调整(3)第669节 鲜卑人的算盘第122节 过继(3)第1350节 决战(2)第581节 为难第841节 歼灭第1430节 统一大计(1)第743节 忽悠第1466节 人事调整(2)第905节 进击的公羊派(1)第939节 强大的借口第279节 战斗力爆表的御史们(1)第741节 中亚与印度(2)第133节 志向第368节 永不加赋!第912节 楼船的脑洞(3)第305节 晁错的感激第1243节 军臣的想法第1049节 匈奴人的阴谋第624节 隔阂第819节 尹稚斜的决断第1275节 不教胡马度燕山(2)第437节 猜疑第1088节 汉朝人太可怕了(2)第392节 忐忑第1238节 敢有再议者族!第442节 人口倒逼战争第494节 油脂第1462节 人心第1184节 强大的工匠(2)第1329节 长安的重新规划第1438节 司马迁的疑惑(2)第930节 雁过拔毛(1)第56节 燕饮(下)第845节 善后(2)第1501节 商贾的力量第290节 忽悠匈奴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