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攻进京都

李明睿好歹也是翰林院庶吉士出身,写出来的奏疏倒也是文采卓然,条理分明,逻辑清晰。

尽管他本人内心是不愿意就此将礼部一分为三的,但无奈现在朱由校强权威逼下,他也只能迎合朱由校写下这违心的奏疏。

天启十七年春,戚昌国同意罗刹国沙皇米哈伊尔一世的和谈请求,并约定在禁卫军撤离莫斯科后于天赐城进行谈判,且时间定在五月二十八,与后世的《瑷珲条约》的签订正好是同一个日期。

因去岁大明皇帝朱由校着令礼部重叙为国朝做出巨大贡献之能臣之功勋,而戚继光也因为在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对荡平倭寇与击退鞑子有功而被追授为建瓯侯之爵位。

虽说襟怀天下的戚继光说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但毕竟封侯也不是什么坏事,为了鼓励现今大明之文武大臣继续建立功勋,倡导积极向外扩张的国家战略,封其为侯也是有必要的。

而戚昌国作为其子也世袭为了建瓯伯,是故,这戚昌国虽不过是禁卫军中一个参将,但却有着建瓯伯的爵位外加一个也因其父功而加的一个左都督的正一品虚衔,因而也算是有资格全权代表主持这一次针对罗刹国的谈判。

罗刹国则是派了大贵族莫罗佐夫公爵代表罗刹国进行前来天赐城与大明进行谈判。

所谓的天赐城实际上就是大明开发天赐煤田后,在此守备的禁卫军军队与皇家工业公司的管理者以及来自漠南、漠北、甘肃等地招募的工人一起修建而成的天赐城,虽说因为“天赐煤田”的影响,使得这里的天空一直是灰蒙蒙的,但新建的天赐城却是大明的文化扩张的第一步,因为天赐城采用的全是中原城池的建造,有峥嵘轩峻的亭阁楼台和宏伟壮观的城楼与内外城墙以及犹如一条碧绿衣带的护城河,都是汉文化元素开始烙印于西伯利亚地区的标志。

此时天气回暖,积雪融化,因为建造天赐城和天赐煤田的开采而使得大范围的推平原始森林后使得这一带的视野变得极为开阔,如今在天气好转,蓝天又现之时更是让人觉得心情舒畅。

戚昌国今日也特地穿上了御赐蟒袍,仪表堂堂地坐在官帽椅上,手里拨弄着一由黄铜打制的地球仪,待听得钟摆咚咚响了十四声后,才问道:“长毛鬼都来了吗?”李明睿心里也是颇感憋屈,尽管自从钱谦益被打入诏狱后,自己已经成了文官第一人,但自己在陛下面前依旧什么都不是,一旦自己令陛下稍不如意,陛下翻手间就能将自己罢职,且让自己拥有的一切转瞬间就化为虚无。

朱由校从李明睿手里接过奏疏来,看了看后便很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就递给王承恩道:“拿去司礼监批红吧,李阁老的奏疏,不可轻慢。”

“遵旨”,王承恩忙接了奏疏,小跑着就去向了司礼监,同时,他心里也不由得感叹现在的大明的确不比天启七年前的大明了,若在天启七年前,堂堂内阁次辅能被陛下逼成这个样子是想都不敢想的,更何况大明本来就有大臣在朝堂上演全武行的习俗,因而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敢拿这些重臣怎么样的。

但偏偏在现如今的大明,大臣们是不敢有半点违拗陛下的意愿,这也是没办法的时候,如今的朱由校掌控着军队与财政,而科举扩招之后等着做官的士子一大堆,所以陛下朱由校完全可以不必考虑这些官员的感受,直接采取强权压迫。

当然,没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朱由校也不会直接动用强权压迫,毕竟这个帝国还需要这些官僚的管理,自己还离不了这些官僚。

也正因为此,朱由校才没有直接将李明睿罢职,而只是将李标罢职并借此震慑李明睿,让其不要因为自己在跟他商量而误以为自己真的就只能跟他商量。

事实上,从一开始,朱由校就知道李标这种恪守祖制的守旧派官员是必然会反对自己改革礼部的,但他没想到李明睿也会反对,于是,朱由校便一改让李明睿压迫李标同意改革礼部的想法,直接将李标罢职且流放哈密卫,这样就能通过***标而逼迫李明睿同意。

只要李明睿同意进行礼部改革,并让他作为发起者,那礼部的基层官员们才会将改革执行下去,毕竟礼部都是李明睿的人。

朱由校这是在逼着李明睿放权,而李明睿也不得不听从。

不过,尽管朱由校再一次用自己的皇权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但这种结果并不是他想很想要的结果,守旧派的官员总是那么不识时务,尽管自己要想稳定吏治的确需要他们保持一定势力与革新派分庭抗礼,但这些守旧派官员却总是与自己的政治理念相悖,还总是成为自己的阻碍。

好歹有个能揣摩自己意图并无条件的服从的钱谦益且也因为被守旧派裹挟而在羽翼丰满时和自己唱反调,这才逼得自己不得不遂了李明睿的意愿将钱谦益打入了诏狱,以致于到现在也没办法再找到一个让自己满意且又能和革新派官员斗上一斗的守旧派代表。

看着一直露着一幅谄媚笑脸的温体仁,再想到这家伙之前在出使建奴时倒也表现突出,着实坑了多尔衮和皇太极一把,因而朱由校也就想着或许可以给这温体仁一个机会,尽管这温体仁也是出了名的无耻之徒。

但现在这年头玩政治的又有哪个真正的是正人君子,于是,朱由校便将温体仁喊了过来:“温体仁,朕若让你做我大明第一任外交部尚书,你可能胜任之职,自开海以后,我大明与海外诸国来往便比以往密切,也就少不了摩擦与矛盾,你能否处理得当?”

温体仁听朱由校这么说,自然也猜到陛下这是要简拔自己的意思,便忙信誓旦旦的回答说自己定能竭尽全力以为大明外交事业赴汤蹈火绝不使大明在与外番接触时吃半点亏,受到半点侮辱等。

朱由校听了便只是点了点头,让温体仁管外交部,他倒是放心的,毕竟这温体仁专会坑人,让他去坑外番总比让他坑国内的人要好得多,而现在看这温体仁的表现倒也能揣摩到自己的意图却又不恃才傲物,明显可以当做下一个重点提拔的官员。

当然,朱由校也知道这样的人肯定是不能长用的,但现在也是没办法的事,能用的官员很少,能用的非革新派官员则更少,也只能暂时让温体仁发挥点制衡的作用。

对于李明睿等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革新派官员,朱由校对他们是又爱又忌惮,这些官员同自己一样都是属于大明帝国的新兴资本家,具有同样的利益诉求,但朱由校的独裁又威胁到他们在政治权益上的扩张,所以朱由校忌惮他们会不会在足够强大后发动革命,将自己这个君王撵下台或者直接送上断头台。

不过如今还好的是,控制着军权的兵部系统和禁卫军系统的文武官员都没有被朱由校允许其家族创办新兴企业,且朱由校还严令禁止,使得这些官员还能保持中立,并在目前还没有办法被革新派或者守旧派的官员利用和掌控。

朱由校也让东厂时刻关注着在民间思想潮流的最新动向,虽然他对于大多数思想是放任自流,但对于那些质疑君权的思想还是保持着较高警惕,尽管朱由校不会借此直接发动文字狱,但也会请这些威胁统治的极端思想的创造者去喝茶好好谈谈。

闲言少叙,无论朱由校对朝堂的各种官员是何态度,也无论这些朝堂官员各自怀的是什么心思,但该做的正事也还得做。李明睿的奏疏很快就流传到了朝堂之上,谁也没想到,李阁老会突然提请改革礼部而且将礼部的权力一分为三,则让很多官员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谁都知道,礼部就是李阁老的后花园,如今李阁老却主动要放弃自己的权力这无疑于自断其手臂。

从他做礼部右侍郎起,礼部舆论宣传这方面就一直是他在负责,如今他做了礼部尚书,更是在礼部换了一批自己人,可以说,他现在已经完全控制了大明礼仪定制、学政、外交、舆论宣传等大权,在文坛上的地位也因此甚嚣尘上。

如果,朱由校一旦将礼部一分为三,那他李明睿的权力就会被砍掉三分之二。

所以,李明睿首先站了出来表示反对,当然他表示反对的语言很委婉,不过是礼部本来就是各侍郎分管各类事务,这与陛下想要达到的细化并不矛盾,只不过再多加几位侍郎即可,而如将礼部直接分成三部分,则有些大动干戈,不利于朝堂稳定云云。

朱由校心里略有些不喜,他能感觉的出来,自从李明睿跻身内阁次辅后,便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自己这个帝王似乎已经快完全不能控制自己养大的这只权力猛虎。

温体仁见朱由校略皱了皱眉,便也知道是因为李明睿拂了陛下的意让陛下不喜的缘故,他本人倒是巴不得礼部一分为三,因为这样他就可以做尚书,好歹也能官升一级,更何况他深知李明睿现在是任人唯亲,而自己偏偏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和杨嗣昌等走的近的标签,因而若是礼部不一分为三,且一直由李明睿管着,自己是不能出头的。

另外,善于审时度势的温体仁也通过各种信息与观察察觉出李明睿的圣眷正在日趋减少,与陛下的嫌隙却是越来越大,这样也就说明正是自己借此上位的时候,因为一旦陛下向要对李明睿动手,就得需要一把制裁李明睿的剑,而自己应该努力成为这把剑,做出与权臣分庭抗礼的样子。

温体仁因此直接跪了下来,高呼陛下英明,把朱由校的这个举措夸的是天花乱坠,似乎朱由校这样一搞,天下也会因此彻底海晏河清一般。

若不是,朱由校知道这温体仁是历史上崇祯朝出了名的奸诈佞臣,只怕早已将这温体仁视为自己政治上的知己。

但现在,朱由校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直接问向了东阁大学士礼部右侍郎李标。

李标从天启初就已经是礼部右侍郎,但朱由校为了提拔几个守旧派的领军人物,便让李标以右侍郎之职入内阁做大学士,这也算是皇恩浩荡了。

李标很恭敬地向朱由校行了一礼,很是笃定地说道:“陛下,祖制不可违!”

朱由校两眼不由得冒起一股黑线,恨不得直接把茶盏直接摔在这李标脸上,暗道现在居然还有大臣敢跟自己谈祖制,这李标的胆子也是够大的,难道他不知道拿祖制跟自己说话的官员现在要么下了黄泉要么去云贵川搞支教去了吗?

朱由校不由得发现自己找这几个礼部堂官来商量礼部改革的事简直就是个错误的决定,倒不如自己直接下中旨简单,如果这几个礼部堂官还阻止的话,自己干脆直接将他们罢职不知道多容易,偏偏还要给他们说好话,这下倒好,人家不领情!

“李明睿,拟道旨意,李标年迈昏聩,忤逆朕意,触逆龙颜,罢黜其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右侍郎之职,降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平武县教谕”,朱由校很淡然的说了句,并看向了李标,李标倒是颇为镇定地把乌纱帽取下,缓缓而退。

朱由校见此不由得喝道:“站住!朕让你退下了吗?”

李标倒也站住了,猛然意识到自己因为陛下突然罢免自己职务使得自己一时心里有些闹情绪变想着直接退下去,却不料竟忘了君臣礼仪。

就在李标有些不知所措时,朱由校的一本奏疏早已打了过来:“放肆!拉下去,改降职为流放,流放至哈密卫戍边,永世不得回中土!”

李标没什么表现,但这次他也知道规矩,忍住心中的愤懑谢了恩,而倒是李明睿因此被吓得不轻,他自然瞧得出陛下这是在敲山震虎,自己如果再敢提“反对”二字,只怕下场更惨。

已经吓得后背冒冷汗的李明睿忙拟好了圣旨并亲自捧了过来:“陛下请过目。”

“写的不错,骂的很好,再写一本奏请改革礼部的奏疏来,现在就写!”

朱由校也没客气,直接就让李明睿下了最后通牒让他先站出来提请改革礼部,如果李明睿不愿意,朱由校不介意让他陪李标去哈密卫。

第三百四十九章 瑶家女第五十四章 工程营第两百零三章 判处凌迟第一百三十章 让皇太极跪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卖国贼” 爱德华亲王第一百章 情报第四百三十一章 报复行动第五百零六章 德川幕府见天皇第一百四十八章 人间四月雪纷飞(第二更)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见皇后张嫣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城突发事件第七十六章 我只是陛下走狗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当好皇帝第三十九章 陛下是好皇帝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朋克时代的汉文化扩张第三百六十八章 祁彪佳与商景兰第四百五十六章 移民和行政改革的迫切第五百二十九章 轻视与重视的不同后果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时候开启战端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为有个好皇帝第一百八十一章 启程南巡第四百七十六章 多尔衮气得吐血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变第四百八十七章 汉化从改名开始第一百五十八章 徐佛锄奸第四百零三章 贪婪的哥萨克骑兵第两百二十四章 挖吴三桂祖坟第十三章 陛下的意思第四百二十四章 爪哇国对大明宣战(第三更)第一百二十一章 开始怀疑人生的皇太极第五十一章 举案齐眉第四十二章 工部第三百八十八章 当哥萨克遇见毒气弹第五百九十六章 法兰西灭亡第三百章 入学就挨打的学员与总兵当班主任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扩张才是最符合帝国利益(第二更)封推感言第两百四十二章 董其昌和张溥求情第五百零八章 攻进京都第四百五十章 僵持第一百八十一章 启程南巡第八十九章 野外拉练与饮食第三百五十一章 郑芝虎被擒第两百零六章 孔闻诗欲留遗言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五十四章 工程营第两百三十八章 作威作福第四百三十五章 准备对付建奴第一百二十五章 鞑子要走第五十三章 廷议第两百九十二章 藩王一律锁拿进京第三百八十三章 让朱由校头疼的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彻底占领爪哇国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五百九十三章 进击瑞士第两百零八章 孔闻诗要求见皇帝朱由校第四百一十五章 李明睿的多疑与钱谦益的不淡定第三百四十七章 郑家海盗要来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阿敏不可饶恕第三百八十二章 北方威胁与沿海海盗劫掠第五百三十四章 船舶运输业的兴起与怀念第一百一十八章 炮兵营初试牛刀第七十四章 严格要求第两百零八章 孔闻诗要求见皇帝朱由校第一百一十九章 代善打了退堂鼓第六十章 天启八年就此开始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太极的最后一击第五百一十六章 悄然改变经济活动方式的统治阶级 (第四更)第四百五十八章 关于电的研究进展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四百零二章 当古典军队遇上近代化步兵第四百八十五章 张煌言去漠北第两百一十八章 文庙前行刑第一百七十九章 斗胆直陈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门崛起的新方式第两百九十二章 藩王一律锁拿进京第二十四章 血战第四百八十六章 不守规矩则杀之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启中叶,能臣已老第三百三十六章 明正典刑第三百八十三章 让朱由校头疼的事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朋克时代的汉文化扩张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会(三)第两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织造局门前撒野第五百七十二章 平定安南第四百一十章 毒酒杏花春第两百八十一章 说亲第两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职责第一百九十六章 跟衍圣公关系甚大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阁老指导都御史第四章 计行险招第两百零九章 孔兴凯心狠手辣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对城里汉人动手第六百章 新的首辅产生模式第五百二十六章 体验澳门城市生活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三百五十四章 郑芝虎面圣第两百八十九章 活捉左良玉第五十六章 管生活的刘汝愚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割包围
第三百四十九章 瑶家女第五十四章 工程营第两百零三章 判处凌迟第一百三十章 让皇太极跪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卖国贼” 爱德华亲王第一百章 情报第四百三十一章 报复行动第五百零六章 德川幕府见天皇第一百四十八章 人间四月雪纷飞(第二更)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见皇后张嫣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城突发事件第七十六章 我只是陛下走狗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当好皇帝第三十九章 陛下是好皇帝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朋克时代的汉文化扩张第三百六十八章 祁彪佳与商景兰第四百五十六章 移民和行政改革的迫切第五百二十九章 轻视与重视的不同后果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时候开启战端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为有个好皇帝第一百八十一章 启程南巡第四百七十六章 多尔衮气得吐血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变第四百八十七章 汉化从改名开始第一百五十八章 徐佛锄奸第四百零三章 贪婪的哥萨克骑兵第两百二十四章 挖吴三桂祖坟第十三章 陛下的意思第四百二十四章 爪哇国对大明宣战(第三更)第一百二十一章 开始怀疑人生的皇太极第五十一章 举案齐眉第四十二章 工部第三百八十八章 当哥萨克遇见毒气弹第五百九十六章 法兰西灭亡第三百章 入学就挨打的学员与总兵当班主任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扩张才是最符合帝国利益(第二更)封推感言第两百四十二章 董其昌和张溥求情第五百零八章 攻进京都第四百五十章 僵持第一百八十一章 启程南巡第八十九章 野外拉练与饮食第三百五十一章 郑芝虎被擒第两百零六章 孔闻诗欲留遗言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五十四章 工程营第两百三十八章 作威作福第四百三十五章 准备对付建奴第一百二十五章 鞑子要走第五十三章 廷议第两百九十二章 藩王一律锁拿进京第三百八十三章 让朱由校头疼的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彻底占领爪哇国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五百九十三章 进击瑞士第两百零八章 孔闻诗要求见皇帝朱由校第四百一十五章 李明睿的多疑与钱谦益的不淡定第三百四十七章 郑家海盗要来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阿敏不可饶恕第三百八十二章 北方威胁与沿海海盗劫掠第五百三十四章 船舶运输业的兴起与怀念第一百一十八章 炮兵营初试牛刀第七十四章 严格要求第两百零八章 孔闻诗要求见皇帝朱由校第一百一十九章 代善打了退堂鼓第六十章 天启八年就此开始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太极的最后一击第五百一十六章 悄然改变经济活动方式的统治阶级 (第四更)第四百五十八章 关于电的研究进展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四百零二章 当古典军队遇上近代化步兵第四百八十五章 张煌言去漠北第两百一十八章 文庙前行刑第一百七十九章 斗胆直陈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门崛起的新方式第两百九十二章 藩王一律锁拿进京第二十四章 血战第四百八十六章 不守规矩则杀之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启中叶,能臣已老第三百三十六章 明正典刑第三百八十三章 让朱由校头疼的事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朋克时代的汉文化扩张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会(三)第两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织造局门前撒野第五百七十二章 平定安南第四百一十章 毒酒杏花春第两百八十一章 说亲第两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职责第一百九十六章 跟衍圣公关系甚大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阁老指导都御史第四章 计行险招第两百零九章 孔兴凯心狠手辣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对城里汉人动手第六百章 新的首辅产生模式第五百二十六章 体验澳门城市生活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三百五十四章 郑芝虎面圣第两百八十九章 活捉左良玉第五十六章 管生活的刘汝愚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割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