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518章 军功经济

bookmark

渊盖苏文愤恨的看着战场,那支甲胄齐全的士卒,在野外偶然的遭遇战中很强。

但更让渊盖苏文感觉到恶心的,却是对方在依靠营地的防守战中的惊人表现。

原本唐军搭建起来的防御设施对进攻的一方来说,算不上恶心,毕竟时间还是太短了。

但就算自己集中力量打开了营地缺口,那些手持盾牌,身穿甲胄的全甲步兵,结果就往那些缺口上一堵,那缺口不见了。

因为这支士卒身上的甲胄,居然比他们搭建起来的营地可能都要来得结实。

至少,唐军临时搭建起来的营地那是木制的,但他们这身甲胄却是钢铁的啊!

就在自己的士卒前冲导致阵型密集,唐军抓住这机会尽可能的进行杀伤己方士卒。

而自己的士卒冲冲不上去,退退不下来,只能被对方的箭雨冰冷收割。

尤其那高得仿佛城墙似的船支,从这居高临下的射击让渊盖苏文很难受。

渊盖苏文见到这幕,不由感到无比头疼。

毕竟能对抗舰队的只有舰队,但高句丽的舰队没了,没得甚至还有高句丽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水军人才。

这让高句丽在兵种上就缺了一环。

否则,高句丽的舰队哪怕比大唐弱,但只牵制住大唐舰队,自己就不会这么被动。

同时,自己手中的攻坚力量也是相当的不足。

自己本部的力量收缩天赋不是说对对方无法造成伤害,但因攻城战时无法发挥出骑兵军团的冲锋效果,失去第一击所带来的斩杀,那整个军团的战斗力自然大打则扣。

这到底是自己好不容易才培养出来的本部战部,怎么可能当做是炮灰来消耗。

说到底现在的高句丽还只是巅峰王国,甚至在巅峰王国中韧性是最强的一批了。

比较起当初好不容易出了一支二天赋的吐谷浑,高句丽的底蕴要高的多,但即使如此,高句丽到底还是王国,底蕴比较起大唐来还是差太多了。

至少对大唐来说,真打起来普通二天赋战部完全能够当做普通正卒使用。

国内只要战将天赋加上军队天赋,靠府兵进行强行扩充,一个月能够爆出十几支来。

但高句丽已经是王国中的佼佼者了,但二天赋战部对他们来说依旧是决定性力量,不可能这么随随便便就丢在战场上的,因为补起来真不容易啊。

渊盖苏文见着几次进攻都无法打开局面,也只能暂时选择放弃。

等到打造更加先进的攻城器械或者召集更多高句丽士卒,再来找唐军试试水。

毕竟自己的血将军天赋擅长打血肉磨坊的绞肉机战争,到时候就算用人堆,也把对方给活生生的给堆死。

所以,渊盖苏文虽然选择撤离,但却开始去准备酝酿下一场的战争。

大唐把这么枚钉子钉在平壤,对掌控平壤的渊盖苏文来说,是相当难受的。

随交手终结李德謇没多待,留下八艘船舰给苏烈调度,就带着舰队主力顺着海岸线撤离。

当然谁都知道,高句丽到大唐直接走西南角的对角线是最快的。

倒不是技术不够不能辨别方位,而是只要是正常舰队就很少敢这么勇的。

哪怕渤海已经算得上是华夏周边最平稳的海域了,但谁也不敢保证一阵强风,一阵暴雨,会不会对舰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而靠着海岸线走,基本上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大海带来的危险,让舰队能停靠岸边。

毕竟大唐的最大优势就是海运带来的优势,李德謇实在没必要为了着急而冒太大风险。

至于能不能来得及给苏烈补给,李德謇一直都在幽州这边生活,对这边的环境可是清楚,至少在十月份到来前把物资给送上,李德謇相信不会误事。

李德謇顺着海岸线一路前行,航运速度到底比大军前进的速度要快得多。

至少他回来时,看到海岸的卑沙城(大概大连市)已经被唐军占领,不过这时代大连的主要土地都还在水里淹着,所以卑沙城实际上也就只是个小镇,一个看起来异常热闹的小镇。

因为这城池对李泰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这城市这时候有成为港口的资格,因为占领这里,大唐的军队海上运输的粮草就能直接从这里登陆,让粮草的运输距离又缩短了,这自然让大唐军队的安全性提高了几分。

当然,王真儒肯定是要骂娘了。

因为占领这里,李泰命令沿岸栈道的距离又需要加强,然后他刚刚还以为已经完成的工程,马上就又要重新投入到新的工程中了。

面对魏王这甲方,王真儒能怎么办,只能结束完成工程的欣喜,马上投入到新工程中。

不过,对李德謇来说,到底也是知道大唐军队进展顺利,写了一封奏报,上交给李世民。

李德謇倒没敢留下来,毕竟登陆平壤的战役不算是终结,所以李德謇带着舰队继续一路向西,前往幽州去补给。

而李德謇来到幽州后,或者说仅来到天津,李德謇目光中便带着几分不可思议。

因为现在的天津不但没因战争而有什么萧索,相反这时候的幽州显得格外热闹繁华,仿佛他们对就在渤海对岸,决定了两岸关系的战场毫无觉察。

而事实上,李泰在幽州埋下的种子,终于随着大唐与高句丽的战争到来,开始真正催化。

这场史无前例的机遇让幽州地区向工业化迈进了微不可见的一点点。

现代工业战争,跟古代农业战争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业化战争能把全国资源彻底动员起来,动员到国家每个阶级,甚至每个个体,甚至每一份资源上。

这是非常恐怖的能力,也是工业化国家打农业化国家几乎是爸爸打儿子的碾压战一样。

也是现代外国为什么对华夏不敢正面战争,而只敢文化入侵,精修远程饲养技术的原因。

因为真打起来,在不计算核武器的情况下,那就真必须要集合整个外国的力量才能对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工业化国家进行正面对抗,而且还未必能够赢下来。

因为一战二战,当真正工业国与工业国爆发战争时,除了远离交战区的美国外,所有凡是参加了一战二战的国家,都出现了严重的断代与反战。

因为工业国与工业国的战争那是真会榨干本国社会每一滴资源,一直到自己在废墟中胜利,或者在绝望中毁灭。

而李泰对幽州的布置,自然到达不了工业国的资源动员能力。

但李泰利用自己在幽州这的简单工业,自己在军队之中建立的信誉体系,足以顺利的进一步发挥自己的能力。

唐军攻下辽东郡,李泰来到被劫掠的辽东郡中,马上便对所有士卒表示,你们在战争中的所有缴获,自己都可以给你们当场支付粮票与钱票比这些东西,让你们保存。

士兵们都是相信魏王的,且不说魏王点石成金的能力他们都清楚,更重要的是,以前李泰也干过这件事的,帮助他们把缴获换成粮票,之后又把粮票换成物资。

只不过,这次在缴获换成粮票后,李泰还会额外提供一种货币,功勋。

因为国家是府兵制,所以除了甲胄与马匹是朝廷提供的,但很多军用物资都是府兵们自行准备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府兵其实有点像国家的雇佣兵。

而一场场战争下来,这些府兵身上的装备早就已经磨损了,有的甚至断了,这些就算是朝廷也无能为力,他们也都只能拿着战场上的缴获将就着用。

李泰直接便出售各种功勋武器,这些武器不能用粮票或者缴获交换,只能用功勋交换。

这些武器质量比他们去铁匠铺里面打造的武器质量要高的多,至于成本,算了……跟李泰还是别谈什么成本了,毕竟对这些东西的成本跟制式武器的成本是一样的。

毕竟自己的东西那是幽州那边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这怎么好说什么成本呢。

而这些东西因为不能用联票与钱票买卖,只能够用功勋交换,再加上质量优越,基本上他们都认为这东西带着是荣耀,倒对自己为什么不在战场上多杀几个人而后悔。

这些将士们陡然发现,魏王推出的很多东西,用功勋去换都能换到很多用粮票和钱票都买不到的好东西,甚至用功勋去换取些通常东西,比如茶叶蔗糖都能换到一大堆。

唯一让他们感觉到头疼的是,功勋不能交易,因为这是有战功做记录的,若是弄虚作假直接人头落地。

所以一些没有功勋的人,只能让人用功勋换了某样东西后,自己再用其他东西去换取他们用功勋换取到的东西,一般上都要补上额外的差价。

而获取功勋的就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缴获时按照比例换取功勋,如果愿意也能把缴获全部换取成功勋。

另外一种就是杀死敌人后,军法官战记录的杀敌数量会额外记录功勋。

只有这两样途径能让他们获得功勋,除此外就没别的渠道了。

而李泰这么操作的原因很简单,一是要激励将士们杀敌,把他们杀敌的带来的利益变得具体可视,甚至在这战场上就能直接兑换转化,让他们感受到努力就能获得收获。

第二点才是最重要的,李泰觉得当初粮票与钱票的所带来的两头收割模式,所能从士卒手上获取到的利益太慢了。

所以自己要想办法进一步的分润他们手上的利益,让他们成为战场上的消费者。

这些什么特质稀奇的军用武器,虽然有着荣誉加持,但本质来说跟其他普通制式武器并没有本质区别,但利用功勋的稀缺性,自己能进一步对他们缴获物资进行分润。

同时因为功勋在李泰的操作下哪怕李泰定死了不承认交易,但本质而言,还是货币化了。

而且是以信用货币的形势存在,那完全能把这东西看成是资本,一样是李泰的信誉背书,那完全能看成是一笔额外资本注入到幽州产业上,从而让幽州的整个产业蓬勃发展。

只要这战争继续持续,这些将士们继续获得功勋,生产出来的东西被他们消耗,那这种蓬勃生产就能一直维持下去。

同时等到战争结束时,李泰只要表示这些功勋,只是这场战争的功勋,你们要是不换,以后就都取消了,他们一定会把这些东西给换取掉。

那幽州那些企业也就能定把这虚假货币给消费干净,把这个隐患也给彻底消弭。

李泰利用这种功勋,激励了这些战士,让他们在战争中得到实惠,加速资本运转效率。

同时刺激幽州本地的产业发展,尽可能调度整个国家的资源跟高句丽打这场战争。

借助战争对高句丽的掠夺进一步下降整个体系维护的成本,甚至获得了超额利润。

等到战争结束,这些战士们用功勋重新换取物资时,已得到产能扩张的企业,生产同样的东西,那所带来的成本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虚无的功勋资本在自己的经济体系中转悠了一圈,最后被自己收了回来,它虽然最后消失了,但帮助自己孵化了一批战时企业,以另外的形势存在了下来。

当然,这样产生的企业自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等到战争结束会因为生产过剩而倒闭的怕也会不少。

但那是以后的事情了,李泰表示自己以后再想办法解决。

毕竟现代经济模式,某种程度上就是用一个更大的泡沫去掩盖一个大泡沫,只要这泡沫不是在自己手里爆炸掉的,那以后就算有什么隐患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至少对现在的大唐来说,在这种方式下,说调度整个大唐资源有点夸张,但至少整个幽州的资源都被调度起来,却是没有什么问题。

因为对幽州的每个百姓来说,他们能明显感受到随着大唐讨伐高句丽的战争进行,不知道为什么,幽州开始飞速发展,他们也渐渐有钱了。

只不过,李泰的操作让所有看着李泰操作的大唐文臣们都沉默了。

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自己亲眼看着李泰这样这样那样那样,然后随着他们攻打辽东,幽州就突然繁荣起来了,甚至前线的战士都变得热情高涨,一个个都磨刀霍霍的看向高句丽!

第465章 军校的提议第276章 李渊驾崩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万户第410章 张玄素被刺第360章 各显神通第168章 岭南旧事第355章 工匠考核第295章 自适应的发展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辞第512章 高句丽百姓的安置第309章 破碎的计划第250章 李靖的任务第43章 开会中第432章 西域以西(今天一更)第530章 《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计划》第247章 出兵吐谷浑第411章 李世民的无奈(今天一更)第356章 明心见性第431章 筹谋建设丝绸之路第170章 谋划高句丽第364章 战争前的雪花第257章 李泰的战争模式第51章 李泰的准备第28章 开学第479章 亲自动手第444章 儿子,时代变了第42章 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第90章 方便之门第198章 大道元素周期表第304章 尚公主的条件第425章 李泰摆烂中第363章 吐蕃的韧性第123章 人口承载极限第231章 准备离开第354章 义正辞严第53章 捕鱼第423章 糖衣炮弹第349章 医舍的触动第176章 被腐蚀的苏定方第436章 考进士第80章 达成一致第93章 与张万岁的愉快交流第183章 见遣唐使第437章 阴谋进行中第137章 研发中的蒸汽机第408章 与李世民的见面(今天一更)第41章 杜如晦迷茫了第82章 李泰的请求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461章 对质太子第320章 期货商会第196章 吃火锅第179章 我就选你了第535章 钢铁冲车第508章 李世绩的谋划第37章 规划高陵第438章 危险的西域第28章 开学第187章 杜如晦的到来第378章 新的标杆第120章 失败的蒸汽机第185章 与李德謇的碰面第179章 我就选你了第76章 流外官第422章 李泰的建议第208章 贞观的年常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第64章 胜利第80章 达成一致第175章 晒盐法第439章 高句丽事变第286章 疫病部署第24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368章 心态崩了第162章 巡查体系第278章 真正好处第410章 张玄素被刺第520章 神通难敌天数第61章 李靖的伪装第289章 青海生风波第174章 画大饼第409章 所谓壮阳特产第495章 邀请李靖第189章 迷茫的高季辅第300章 阎婉第447章 交好李治第490章 清查吏治的余波第231章 准备离开第491章 序幕的拉开第349章 医舍的触动第512章 高句丽百姓的安置第187章 杜如晦的到来第355章 工匠考核第24章 学府内的会议第275章 杜楚客到来第66章 重疾第451章 魏王谋反了第236章 悠闲的长安生活第465章 军校的提议
第465章 军校的提议第276章 李渊驾崩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万户第410章 张玄素被刺第360章 各显神通第168章 岭南旧事第355章 工匠考核第295章 自适应的发展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辞第512章 高句丽百姓的安置第309章 破碎的计划第250章 李靖的任务第43章 开会中第432章 西域以西(今天一更)第530章 《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计划》第247章 出兵吐谷浑第411章 李世民的无奈(今天一更)第356章 明心见性第431章 筹谋建设丝绸之路第170章 谋划高句丽第364章 战争前的雪花第257章 李泰的战争模式第51章 李泰的准备第28章 开学第479章 亲自动手第444章 儿子,时代变了第42章 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第90章 方便之门第198章 大道元素周期表第304章 尚公主的条件第425章 李泰摆烂中第363章 吐蕃的韧性第123章 人口承载极限第231章 准备离开第354章 义正辞严第53章 捕鱼第423章 糖衣炮弹第349章 医舍的触动第176章 被腐蚀的苏定方第436章 考进士第80章 达成一致第93章 与张万岁的愉快交流第183章 见遣唐使第437章 阴谋进行中第137章 研发中的蒸汽机第408章 与李世民的见面(今天一更)第41章 杜如晦迷茫了第82章 李泰的请求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461章 对质太子第320章 期货商会第196章 吃火锅第179章 我就选你了第535章 钢铁冲车第508章 李世绩的谋划第37章 规划高陵第438章 危险的西域第28章 开学第187章 杜如晦的到来第378章 新的标杆第120章 失败的蒸汽机第185章 与李德謇的碰面第179章 我就选你了第76章 流外官第422章 李泰的建议第208章 贞观的年常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第64章 胜利第80章 达成一致第175章 晒盐法第439章 高句丽事变第286章 疫病部署第24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368章 心态崩了第162章 巡查体系第278章 真正好处第410章 张玄素被刺第520章 神通难敌天数第61章 李靖的伪装第289章 青海生风波第174章 画大饼第409章 所谓壮阳特产第495章 邀请李靖第189章 迷茫的高季辅第300章 阎婉第447章 交好李治第490章 清查吏治的余波第231章 准备离开第491章 序幕的拉开第349章 医舍的触动第512章 高句丽百姓的安置第187章 杜如晦的到来第355章 工匠考核第24章 学府内的会议第275章 杜楚客到来第66章 重疾第451章 魏王谋反了第236章 悠闲的长安生活第465章 军校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