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郑和回国

“轰轰轰——”

永乐五年三月二十六日,伴随着礼炮声在南京城江东门外码头作响,历经两年而返的下西洋舰队终于返回南京。

由于出海太久,所有战船和马船均要前往江南各处船厂接受检修,所以抵达南京的仅有五十艘宝船。

南下时,舰队满载货物,而它们回归时,也满载着货物回归。

当宝船停入船舶位,船梯很快被放下,码头上人山人海的欢呼声让甲板上的兵卒们十分激动。

过去的两年,他们南下经历了安南战事、旧港战事,深入丛林之中,许多战友都因为疾病而离开了他们。

如今他们终于返回了南京,总算可以放松一段时间了。

他们不知道自己下次下西洋是什么时候,但只要朝廷需要,他们会义不容辞的上船南下。

“臣,下西洋正使郑和,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码头之上,身穿斗牛服的郑和作揖下跪行礼,华盖伞下的朱棣上前扶住了他:“俺这两年都在等你的好消息,你送到武英殿的一些财货奏疏俺都没看,就等着你和俺亲自汇报。”

“陛下,如今还是先回宫吧。”朱高煦与朱棣说着,朱棣也高兴的捋了捋胡子:“好好好,先回宫。”

“告诉他们,每年需要给朝廷缴玉石、白银、黄金等物为土赋,朝廷则是会派遣流官,携带吏员、工匠去为他们改善当地环境,让他们的孩子获得知识。”

“大古剌土官派人上奏说他们有七个邻邦,即小古剌、底马撒、茶山、底板、孟伦及八家塔。”

“摆驾回宫!”

“臣此次出使南洋,敕使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满剌加、彭亨、大泥、满者伯夷、龙牙迦邈,淡洋,苏门答剌,花面,龙涎屿,翠兰屿等二十二个属国,招抚了三十二个土司。”

“这群土邦以前从来不和中原交往,现在听朝廷说要有恩于民,并且还要收拾八百大甸,因此都愿归属,请求朝廷派官统理。”

“以臣估计,此次所获数千万,光是带回的胡椒便有一百万斤!”

这批胡椒,得分散来卖才行,不然一次收获就够江南胡椒价格打到地上起不来。

毫无疑问,他们将中华朝贡体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加上东边的朝鲜和日本、琉球,以及西边的东察合台汗国,那现在的大明已经有了二十六个属国。

金辂上,听着亦失哈的解释,朱高煦心里觉得古怪。

“眼下这些国家的国王、使臣及土官都在船上,请问陛下何时可以召见他们。”

郑和难掩激动,朱棣也目露精光。

朱棣在大辂上与郑和讨论着下南洋路上的趣事,以及南洋和北边的有何不同,场面热闹。

郑和没有放过这个为朱棣赚取脸面的机会,当着朱高煦以及六部、六府、都察院等数百官员的面,他开始诵读起了此次南下所获。

“这还只是开始。”

朱高煦还在盘算怎么解决这批胡椒,身后的不少官员却面面相觑,显然没料到郑和居然能带回那么多东西。

倒不是觉得这群国家古怪,而是觉得这事情古怪。

“大古剌的土官以泼的那浪担任大古剌宣抚使,底马撒的土官腊罔帕为底马撒宣抚使,张早等人为小古剌等地土官也各自担任长官使。”

“陛下请放心!”朱高煦不会放过这个展示拳头的机会。

王彦唱礼,很快队伍便散开,在京骑兵护送朱棣他们上了大辂、金辂,整支队伍开始向皇宫返程。

瞧着他的样子,朱高煦都能猜到朱棣现在打着什么算盘。

“大古剌、底马撒二处地域广大,各置宣抚司。”

朱高煦在心底小声嘀咕,随后才开口说道:“这样吧,在当地设宣抚使司二处,长官司五处。”

“陛下,这是臣此次出使南洋所获,现在为您诵读。”

至于红宝石、蓝宝石、珊瑚、珍珠、黄金等等珍贵东西更是不用多说。

除了这些,还有苦瓜、榴莲等水果蔬菜的种子也被郑和带回。

二人还在激动,旁边的朱高煦却自信一笑:“天朝的朝贡体系,自然是要让四夷宾服入贡!”

仅香料来说,郑和满载十二船胡椒、沉香、龙脑、檀香、蔷薇水、龙涎香等香料,树种和木料则是有老挝红酸枝木,南洋移植的印度紫檀等。

“等着吧,过些日子我也给自己放几天假。”

现在郑和带回一百万斤胡椒,可以说整个南京城每个人都能分到手两斤,那这玩意还能值钱才奇怪了。

不出意外,朱棣估计已经在算着北征所需钱粮了。

郑和激动说着,朱棣也激动地直捋胡子,唯有朱高煦一脸汗颜。

“小古剌、茶山、底板、孟伦、八家塔各置长官司。”

去年辽东十万学子的毕业,以及四川新政的准备,还有西南要务,南洋、西北等各类事情等着他处理。

其中最为高兴的,恐怕就是户部尚书郭资了。

相较于他们,朱高煦的事情就比较多了。

如果他没记错,这事情明明是朱棣手拿把掐处理的,现在却成了自己的事情。

有了这批货物,光卖胡椒,户部也能存钱上千万贯了。

在眼下的江南,胡椒价格在每斤十几贯,但之所以有这么高的价格,主要还是因为其稀缺性。

“对!”朱棣也骄傲挺起胸膛,同时对朱高煦吩咐道:“老二,招待各国使臣和土官们的宴会你准备,告诉俺时间就行。”

要是硬要把三宣六慰的那些也算上,那大明属国恐怕不低于一百。

“一旦他们遭受了什么天灾人祸,朝廷也会出兵出粮帮助他们,不过首要还是修建一条驿道通往他们的城邦。”

朱高煦说到这里,不忘询问道:“王瑄带兵去平八百大甸如何了?”

“他刚刚从蛮莫返回陇川,如今还在召集三宣六慰的各地兵马,估计四月初才能南下平叛。”

亦失哈解释着,朱高煦也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

他的八字胡微微上翘,向两侧生长,平添几分威武。

“西南的事情急不了,得一点点来,慢慢吃透。”

“曹国公、黔国公他们平定土司进展如何?”

朱高煦询问起了前些日子西南瑶苗叛乱,李景隆与沐春平叛的事情。

对此亦失哈笑道:“半个月前已经结束,破苗瑶寨堡二十六座,迁徙苗瑶土民四万七千余人进入四川、湖广等地。”

“这些年外迁土民应该有五六十万了吧?”朱高煦听到仅是几个月,一战就迁徙那么多土民外出,不免有些感叹。

“接近七十万口了。”亦失哈说着西南的情况,这让朱高煦有些唏嘘。

前世他去西南旅游,对云贵等地少数民族接触较多,如果没有土司,单纯治理的话,其实他们与汉人也没什么区别。

说起来,只要吏治清明,他们在朝廷管理下,反倒比在土司手下生活好些。

想要汉化西南,必须要将西南那盘踞数百乃至千年的大小土司纷纷拔除才行。

“太学学子入学情况如何了?”

朱高煦询问起了太学,而他已经三个月没去太学了。

太学的教材他已经在去年编写完毕,并且大概与学子们讲述了内容。

第一批的太学学子已经自学完毕,并开始手把手的交代第二批学子。

他们学的很粗糙,可朱高煦也没办法,他没有太多时间放在太学。

他现在想的是先把大概的知识交给他们,然后自己安心治理朝政。

等有一天自己真的想退下去了,到时候自己再去太学教习也可以。

“今年入学八百七十六人,为历届最多,都是甲等成绩入学的。”

亦失哈感叹着这批学子的不容易,毕竟是从十万学子中杀出的八百多人,他们的学习能力毋庸置疑。

“太学送来的高压锅我看了,杜仲胶不耐热,不过用来制作火炮的轮胎倒是不错。”

朱高煦提到了一个名词杜仲胶,而这个杜仲胶是大明的特产,可以通过杜仲树来获取。

除木质外,杜仲树的叶、根、皮、种子都含有杜仲胶。

因此,朱高煦当初与太学的学子们提了一嘴,希望他们来试试看,是否能用天然杜仲胶来加强高压锅的密封性。

不过经过试验,杜仲胶虽然具有橡塑的二重性,并且拥有绝缘性,耐水、耐腐蚀等优点,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

弹性差,耐热性差,别说承受高压锅的温度,就算是滚烫的开水都能把它烫到卷曲变形。因为它的特性,朱高煦只能寄希望于郑和从美洲带回橡胶树,至于杜仲胶虽然缺点也很多,但也可以用在制造硬性橡胶制品,或者用来制作为车轮实心轮胎。

虽说不如橡胶树的橡胶,但也比铁轮和木轮要好太多。

“是,奴婢会转告太学的学子们的。”

亦失哈应下同时,朱高煦也对他说道:“这次下西洋所带回商品不能都放在江南贩卖,光凭江南,肯定吃不下这一百万斤胡椒,更别提其它香料了。”

“先把他们库存起来,一点点放出。”

“那第二次下西洋什么时候开始?”亦失哈询问朱高煦,朱高煦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先休息一年,同时把战船检修差不多后再准备。”

“对了,西洋贸易区的海商现在有多少报名了?”

“大小一百二十六家。”亦失哈回答的同时补充道:“听闻朝廷可以保障航道安全,不少人变卖了手中土地,投身下海。”

“倒是聪明。”朱高煦轻笑。

虽说大明掌握了最大的香料市场,可印度与阿拉伯地区依旧有大明所需的许多舶来商品,一百二十六家海商,具体能活下来多少家,就看他们各自本事了。

“通知他们明年开始准备,第三次下西洋将由朝廷的船队带着他们前往西洋进行贸易。”

朱高煦并不准备按照原历史上一样的进行七下西洋,因为他的目标始终很明确,那就是将美洲的花玉米、番薯、豆薯、马铃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橡胶等水果蔬菜及植物引进大明。

有了它们,山区的粮食产量才能上来,大明的产油也就不仅仅依赖大豆了。

第二次下西洋,必须要抵达好望角,并在沿途筹建官厂。

等郑和返程准备第三次下西洋的时候,那就是大明舰队抵达美洲的时候。

做完这一切,朱高煦就可以安安稳稳的治天下了。

在他这么想的时候,金辂也驶进了西华门,向着武英殿进发。

来到三龙桥前,前方的大辂停下,朱棣牵着郑和的手走上三龙桥,往武英殿里走去。

朱高煦见状对亦失哈吩咐道:“你去春和殿帮我处理下奏疏,我忙完这边的事情就回去。”

“是”亦失哈应下,同时起身送朱高煦下车后,他才步行往春和殿走去。

不多时,朱高煦跟着朱棣他们走进了武英殿,朱棣也让人展开了《天下四夷宾服总图》,指着南边上了色的旧港和吕宋道:

“这就是你的功绩,俺不能忘记,你也是一样。”

“全赖陛下与殿下赐福。”郑和没有骄纵,而是一如既往的谦卑。

朱棣闻言自豪的捋了捋胡子,同时说道:“你带回的这批货物一旦贩卖出去,朝廷起码两三年不缺钱粮。”

说罢,朱棣看向不开口的朱高煦:“老二,俺要北征了!”

“爹想带多少兵马北征,又想要对付谁?”朱高煦似笑非笑的看着朱棣,朱棣听后却不假思索的回答道:“自然是阿鲁台和鬼力赤。”

“漠东三卫的情况我知道,去年已经开辟了九万亩耕地,今年迁徙的人更多了,只要渤海那边多调些驯化好的耕牛,那凑个三十万还是挺容易的。”

“三十万亩的产出起码二十万石,从那里运往漠北东部顶多损耗五万石,还有十五万石可以用。”

“俺不去太久,带五万人去四个月就足够。”

朱棣什么都算好了,朱高煦闻言却笑着摇摇头。

他这举动,让朱棣的脸色瞬间就黑了下来,只是不等他出口成脏,朱高煦就直接作揖道:

“渤海那边儿臣查过了,存粮五十万石,等到年末应该有八十万石,这批粮食都可以调往鹤城卫。”

“鹤城卫通往哈剌温山西面的驿道已经修建了大半,最多到年末就能开辟出一条两丈宽的驿道,唯一的问题就是道路没有夯实,所以运粮会比较慢。”

“儿臣的意思是,您点三万骑兵,两万马步兵,从辽东、渤海等地征调十五万民夫,从鹤城卫发动西征。”

“大宁的粮食从辽东调,漠东三卫的粮食也率先供给给您,合计是一百万石。”

“您这军队民夫合计二十万人,从鹤城卫到漠北东部的齐王城差不多一千里,这一百万石能运抵齐王城的差不多有四十万石。”

“粮食运抵后,您怎么打就看您自己的,永乐六年五月动兵,打到什么时候全看您自己。”

朱高煦如实说着自己的想法,可他的这话却听得武英殿内所有人炸毛,朱棣更是被他给吓到了。

只是反应过来后,朱棣立马怒叱道:“伱少给俺阴阳怪气的!”

“俺把胡人收拾了,到时候你坐江山才稳固!”

“爹,儿子没阴阳怪气,儿子说的是事实。”

朱高煦哭笑不得,他不支持要挨骂,支持也得挨骂,合着老头就挑他一个人骂啊。

“事实?”朱棣愣了下,狐疑道:“你小子卖什么关子?”

“没有,儿子就想提早把胡人收拾了,其它没什么想法。”

朱高煦无奈,他总不能说,再不收拾阿鲁台和鬼力赤,过两年本雅失里就带着元裔身份回漠北,用这个身份不断从欧亚大草原摇人了吧。

只要重创鬼力赤和阿鲁台,让他们无法全力支持的本雅失里,那本雅失里恐怕得和瓦剌斗好几年。

“俺不管你说的是不是气话,反正你刚才既然已经说了,那就不能改。”

朱棣见朱高煦都这么说,连忙立马摆上笑容,走到朱高煦身旁抓住他的手,拍了拍手笑呵呵道:

“就按照你说的,明年五月动兵,从鹤城卫西征漠北。”

“是您想打,什么叫我说的?”朱高煦感觉有点不对劲,目光不由放到了坐在角落的起居注官身上。

只见他低着头,手上的笔写的飞快。

“俺本来只是说说,没想到你这么支持,那俺就放心了。”

“这样,俺明年二月出发去漠东,到时候你提前一个月监国,熟悉熟悉。”

“四川新政的事情,你好好办,俺回来后可是要检查的。”

朱棣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模样确实很腹黑,只是他毕竟是自己爹,朱高煦只能咬着牙,皮笑肉不笑的点头。

原本朱高煦以为这就算了,却不想朱棣又开口道:“郑和这次下西洋带回来那么多东西,俺刚才询问过了他,那些战船顶多十月就能检修结束,所以这个下西洋啊,还得继续。”

朱棣拍拍朱高煦的手,声音略带哭腔:“俺不容易啊,俺那三个哥哥都是四十几岁就走的,俺也不知道俺还能活多久。”

“趁俺还活着,帮你多存点钱粮在国库里,到时候俺身体不行了,你也准备准备上位了。”

“你和俺不同,你人聪明,身体也好,到时候你即位了,说不定能和你爷爷一样,把这天下治理好。”

“到时候,俺们这大明,还能再兴旺五十年啊……”

老手艺继续上演,朱棣的饼朱高煦已经吃的够多了,所以他现在看着朱棣的模样,并不觉得他可怜,反倒是觉得这老头在嘲讽自己。

不知道能活多久的人上马杀敌,下马治国活了六十五。

但凡他早死几年朱高煦也就信了,现在他只觉得朱棣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您要是这么说,那不如这次北征结束之后直接禅位吧。”

朱高煦无语的看着朱棣,那话一说出来,众人心里一咯噔,朱棣的手更是悬在了半空中,尴尬的看着朱高煦。

好在他熟悉自家儿子,干咳几声便道:“俺也想,但是你现在还年轻,太早上位容易劳累,俺先帮你坐几年,过几年再给你。”

“咳咳,郑和啊,说说南洋还有什么趣事给我们父子听听。”

朱棣调转话题,不过朱高煦却作揖道:“您自己听吧,儿子还得去为您的北征调拨粮草呢。”

“去吧去吧,辛苦你了,老二啊。”朱棣拍拍朱高煦的肩膀,朱高煦见状也笑着转身离开。

瞧着他走远,郑和这才小心翼翼的作揖回礼:“陛下,殿下刚才不过是打趣罢了。”

“这个俺知道。”朱棣捋了捋大胡子,郑和闻言愣了愣,他明明记得之前朱棣很担心朱高煦的,怎么现在不担心了?

自己才下海两年,回来什么都变了?

“老二嘴巴不着调,别听他说什么,瞧他干了什么就行。”

朱棣仿佛突然成长了,对朱高煦曾经的疑心也荡然无存,让郑和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您……您能这么想就好。”

“嗯,亲人最重要,老二毕竟是俺儿子,京城又只有他一个人,他就算真要这位子,俺给他也行。”

朱棣笑着回应郑和,可郑和却从朱棣眼角看出了一丝疲惫。

他想了想能让朱棣这么疲惫的事情,心情却沉到了谷底。

直到最后,郑和才紧张的开口道:“皇后殿下,还好吗……”

第406章 东洲第一人329.第329章 感情甚笃第606章 地府微末之功朱高煦第527章 东风入律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第361章 轻敌冒进第108章 诸王态度288.第288章 永乐元年第81章 孝陵之上177.第177章 南北榜案第6章 阴晴圆缺第407章 永乐十年164.第164章 燕王扫北第477章 拉帮结派第463章 永乐十七年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第379章 家国难掌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228.第228章 战胜似败第591章 后记正德(2)第479章 传统手艺263.第263章 驰骋淮南第552章 各抒己见第32章 采生折割第30章 父子相似288.第288章 永乐元年第582章 后记宣德(1)第442章 环球航行第479章 传统手艺第471章 西南事终171.第171章 亲情难割第512章 物是人非第421章 坝上江南第518章 颜李案第379章 家国难掌181.第181章 关外尚安294.第294章 相川金矿第73章 平倭论第2章 大教场第469章 建元洪熙183.第183章 收复忽喇温第482章 狼子野心第510章 漠北大捷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248.第248章 渤海入关220.第220章 着手燕藩第437章 江左耻辱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449章 东洲金银矿第542章 以博直名第385章 试点江南第10章 轻钞重钱第558章 和光同尘198.第198章 父慈子孝第559章 洪熙之隆第612章 地府獐头鼠目朱老四第31章 谣言害人第583章 后记宣德(2)247.第247章 三方拉拢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429章 三征蒙古第392章 新年气象267.第267章 拨乱反正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212.第212章 搭台唱戏第594章 后记隆庆第348章 恩逾慈母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第489章 仓攒吏第85章 行钞税法第7章 便宜舅舅250.第250章 瑞雪兆丰年212.第212章 搭台唱戏第423章 杀鸡儆猴273.第273章 胜券在握317.第317章 乌斯藏都指挥使322.第322章 应对自如329.第329章 感情甚笃271.第271章 兵围京师160.第160章 哈达岭之战第589章 后记弘治327.第327章 太子监国第613章 地府不装难受朱重八198.第198章 父慈子孝265.第265章 午夜惊魂第123章 北返建功269.第269章 缓兵之计第473章 自取灭亡第614章 地府伤风败俗朱厚照第363章 诱敌深入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305.第305章 朱三受难第493章 癸卯贪腐176.第176章 三王巡边第538章 伶牙俐齿儿第443章 未雨绸缪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第432章 生擒元裔第432章 生擒元裔
第406章 东洲第一人329.第329章 感情甚笃第606章 地府微末之功朱高煦第527章 东风入律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第361章 轻敌冒进第108章 诸王态度288.第288章 永乐元年第81章 孝陵之上177.第177章 南北榜案第6章 阴晴圆缺第407章 永乐十年164.第164章 燕王扫北第477章 拉帮结派第463章 永乐十七年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第379章 家国难掌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228.第228章 战胜似败第591章 后记正德(2)第479章 传统手艺263.第263章 驰骋淮南第552章 各抒己见第32章 采生折割第30章 父子相似288.第288章 永乐元年第582章 后记宣德(1)第442章 环球航行第479章 传统手艺第471章 西南事终171.第171章 亲情难割第512章 物是人非第421章 坝上江南第518章 颜李案第379章 家国难掌181.第181章 关外尚安294.第294章 相川金矿第73章 平倭论第2章 大教场第469章 建元洪熙183.第183章 收复忽喇温第482章 狼子野心第510章 漠北大捷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248.第248章 渤海入关220.第220章 着手燕藩第437章 江左耻辱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449章 东洲金银矿第542章 以博直名第385章 试点江南第10章 轻钞重钱第558章 和光同尘198.第198章 父慈子孝第559章 洪熙之隆第612章 地府獐头鼠目朱老四第31章 谣言害人第583章 后记宣德(2)247.第247章 三方拉拢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429章 三征蒙古第392章 新年气象267.第267章 拨乱反正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212.第212章 搭台唱戏第594章 后记隆庆第348章 恩逾慈母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第489章 仓攒吏第85章 行钞税法第7章 便宜舅舅250.第250章 瑞雪兆丰年212.第212章 搭台唱戏第423章 杀鸡儆猴273.第273章 胜券在握317.第317章 乌斯藏都指挥使322.第322章 应对自如329.第329章 感情甚笃271.第271章 兵围京师160.第160章 哈达岭之战第589章 后记弘治327.第327章 太子监国第613章 地府不装难受朱重八198.第198章 父慈子孝265.第265章 午夜惊魂第123章 北返建功269.第269章 缓兵之计第473章 自取灭亡第614章 地府伤风败俗朱厚照第363章 诱敌深入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305.第305章 朱三受难第493章 癸卯贪腐176.第176章 三王巡边第538章 伶牙俐齿儿第443章 未雨绸缪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第432章 生擒元裔第432章 生擒元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