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传统手艺

第479章 传统手艺

“呜呜——”

洪熙三年腊月二十,在火车的汽笛声中,一支队伍缓缓走进了凤阳火车站内。

站内,身穿绸缎的商贾们瞧见这支队伍,纷纷开始躲避起来,全因队伍之中站着身穿鸳鸯战袄的军士。

火车从出现在民间到如今,也有足足四年余三个多月了,加上两京铁路已经从北京修到了中都凤阳,故此使用火车贸易的商人并不算少。

尽管洪熙二年时,朱高煦已经将商贾的衣着限制放宽,但为了避免麻烦,他们还是会下意识的躲避官家的人。

“殿下,火车已经为您协调好了,现在就可以上车。”

不多时,火车站的站长小跑而来,卑躬屈膝的对人群之中的一人献媚。

能在城外随意走动并被称呼殿下的,也只有在军校读书的朱瞻壑了。

二十岁的朱瞻壑此刻穿着素色的圆领袍,身旁跟着太子妃沐氏,而沐氏身后跟着几名少女与一名三十左右的丰腴宫女。

宫女怀中抱着一个还在襁褓之中的婴儿,显然是朱瞻壑与沐氏的孩子。

“既然准备好就出发吧,耽搁太久也不好,三月初我还得去燕然都司任职,早去早好。”

朱瞻壑颔首在队伍护送下走出站点,一辆被特意安排出来的火车出现在他们眼前。

除了煤水车厢外,这火车便只有一节车厢。

似乎是上次乘坐留下了阴影,故此上车前朱瞻壑特意询问:“这火车这般,时速多少?”

“这是最新版的火车,只拉一节的话,最快的速度是每个时辰一百二十里左右,按照当下的情况,大概十四个时辰才能抵达,故此这车是卧铺车厢。”

“卧铺?”朱瞻壑愣了愣,他不知道他两年没回家,火车都有卧铺了。

“卧铺就是有卧室和房间的车厢,为了殿下住的舒服,这车厢提议将三个卧房改为一个,十分宽敞,殿下请进。”

站长献媚的示意朱瞻壑走入,朱瞻壑好奇走入车厢,看到的是一条不足三尺宽的小道,另外还有一个个敞开的隔间。

隔间内有上下左右四张床铺,与他在军校的床铺一样。

在站长的带路下,朱瞻壑来到了车厢中间的位置,而这里是车厢内唯一有门的隔间。

打开门,里面摆放着一张五尺宽的床,旁边还有可以坐着泡茶的桌椅板凳,以及单独的厕所。

厕所比较狭小,但总比没有好。

“倒是不错……”

朱瞻壑颔首,同时询问道:“这个卧铺是最新弄出来的吗?”

“刚刚推出不到两个月。”站长解释着,朱瞻壑又追问了其它问题,例如现在火车的客运量如何,以及票价如何,还有卧铺和坐车的票价如何。

对此,站长分别作出解释。

以他的见闻来看,每辆机车每个时辰基本能发一班车,一班车是五百人。

当然,这只是指白天的卯时到晚上的亥时,亥时以后只有到站,没有出发。

算下来,一天时间中,凤阳府可以走八班车,人数在三千五到四千左右。

南北走一趟,正常下来刨除人工和成本,基本能赚二百贯左右,货运也基本差不多。

两京铁路运行的客运和货运机车是三十二班,一年在二百四十万贯左右。

按照这个速度,两京铁路最起码要三年半才能回本。

当然,这还是因为两京铁路沿途聚集了大明三分之一人口所致。

另外,每年都有官员出钱包车来带亲眷家具北上,这也是收入的大头。

“百姓坐车的多吗?”

“也有,但都是坐几站,很少有坐完的,毕竟这票价确实不是普通百姓可以随意负担的。”

面对朱瞻壑的询问,站长露出几分尴尬笑容。

要知道如今的南直隶普通力工工价也不过二十文,山东、河南、北直隶只有十五文,唯有两京稍高,也不过每日三十到五十文不等。

从凤阳前往北京有三十个站点,每个站点十文的情况下,需要三百文才能从凤阳坐车到北京。

这一张全票,就是一个普通力夫二十天的收入,能买一百斤大米,吃整整一个多月。

朝廷虽然放宽了路引政策,但去到北京不能及时找到工作,那就只有留宿街头了。

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而言,胆大的总归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偏向保守,坐船前往北京对他们来说虽然慢,但更便宜实惠。

“以后我也要让百姓能坐上便捷的火车。”

朱瞻壑看着自己面前的房间,暗自许下心愿,随后便招呼沐氏进入房间休息。

不多时,随着汽笛作响,这辆拉着太子与太孙的火车开始向着北方驶去。

沿途一路上朱瞻壑都在观察窗外,他并非不知农事的人,故此也看到了时不时出现的一些新作物,诸如番茄、花生、红薯是其中佼佼者。

“殿下,这是今日的报纸。”

一名兵卒递来报纸,朱瞻壑接过后,当下便打开报纸翻阅起来。

在他身旁的沐氏见状,当即抱着孩子侧过身去哄了起来。

年纪渐长,加上军校四年的磨砺,朱瞻壑对于报纸的态度也越来越重视。

不说别的,单单说控制舆论这块,一期报纸胜过数十名江南大儒谈天说地。

他手里拿着《大明报》,目光在报纸上翻阅有用信息。

其中关于修建铁路、介绍火车与新作物的篇幅并不少,毕竟修建铁路这一项就涉及到了数以百万计工人的生计。

单就两京铁路来说,从北京修到凤阳,每日用工人次在五至七万人浮动,一年下来就是上千万人次,发出去的钱近百万贯。

这些钱都落到了工人手中,工人们用双手养活了自己的亲人。

单单这一举动,便使得两京铁路沿边诸省经济繁茂。

以工惠民,这是大明不断搞大工程还能越来越富裕,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的原因之一。

当然除此之外,朱棣与朱高煦两人不催工的态度才是工人能舒服工作的主要原因。

“这报纸上说,朝廷准备在两京铁路竣工后开始修建京津铁路和中原铁路。”

“这要是修通了,那秦岭长江以北的商品就能流动起来了。”

朱瞻壑笑着评价报纸上的新闻,沐氏闻言好奇道:“商品流通能怎么样?”

“嗯……就拿粮食来说。”朱瞻壑选了一个好例子:

“湖广的粮食很便宜,每石不过三百文,而山西、陕西有的地方粮食却能达到每石五百文。”

“朝廷有常平仓,如果能从湖广买数百万石粮食运往陕西,那陕西的百姓就能吃便宜的米了。”

“可陕西的农民怎么办?”沐氏不由询问,朱瞻壑见她这么说,也笑着指着报纸说道:

“这里写了,朝廷在陕西弄了很多矿场和手工作坊,一些农民可以入厂打工,一年下来收入比种地高出好几倍。”

在机械化的农业社会下,农业确实不算特别辛苦,但在这个时代,种地无疑是苦累的代名词,尤其是降水线东移,产量并不高的西北地区更是如此。

亩产一石,在陕西绝大部分地区就已经算是好田了,如此来说,累死累活种五亩地才能堪堪养活自己,勉强买点油盐酱醋。

与之相比,陕西的工价虽然不如北直隶和东北的高,但比起种地来说,那可真是轻松太多了。

如今的许多矿洞已经用上了混凝土和轨道以及矿车,干起活来比起以前轻松许多。

之所以这些东西能出现,也得益于蒸汽抽水机的出现。

蒸汽抽水机的出现,不仅让运营矿洞的成本降低,也让工人不用再泥泞的矿坑中摸爬滚打,不用再忍受双脚泡在水里一整天的苦楚。

没了积水,铺设轨道和拉拽矿场就轻松许多了。

虽然说环境依旧恶劣,但比起同一时期的任何国家,大明的矿工都是最轻松且工价最高的。

例如在石见银矿开采银矿的日本矿工,干一天活顶多能买三斤粟米,勉强养活两口人,甚至还不够吃。

反观大明的矿工,哪怕是陕西的工价,足够他们买十斤米外加一只肥鸡,舒舒服服的回家与家人吃上一天。

由于国营矿场提工价,导致民营的许多矿场都得跟着提工价。

洪武年间,山西的煤矿工人基本在三十文的工价,四十文便算是极好了。

如今官营介入市场后,一百三十文的官营工价压得这群黑心煤场不得不提高工价。

如今的山西,低于一百文的矿工工价都被视为羞辱人的手段。

大量的民营煤矿因为低利润而倒闭,随后被官营接手,继续扩大生产。

“这江南的煤价啊,几乎是随着两京铁路和西北铁路的修建而越来越便宜。”

“我记得十年前这个时候,一百斤煤炭还要一百三十文,如今却只有一百文了。”

“等两京铁路和西北铁路竣工,我估计这煤价会低到八十文去。”

朱瞻壑兴致勃勃的说着,但说着说着不免叹气道:“只可惜这江南的富户们喜欢用柴火做饭吃,我看那柴火的价格非但没有便宜,反而越来越贵了。”

“江南还好,你是不知道在燕山以北……”

朱瞻壑说过很多次的漠东、漠北情况,每次沐氏听后都觉得自家殿下有些杞人忧天,只是一想到这些事情都自家公公所说,便也不敢太放肆。

“爹说的没错,罪犯杀了可惜,但我觉得与其流放,倒不如让他们给我植出一个猎场!”

他脸上露出笑容,目光也看着窗外的景色而唏嘘:“几百上千年前,这些地方也是绿树成荫的青山绿水,可如今……”

沐氏闻言看向窗外,虽然说有农田而绿色,但放眼看去基本瞧不到一棵树木。

朱瞻壑没了兴致,拿起报纸便继续皱眉阅读起来,其中一条新闻让他脸上露出笑意。

在新闻一角,他看到了朝廷准备在陇川修建一条可以通往蛮莫的铁路,尽管只有三百多里,但却让他看到了许久不见的某个名字。

“江淮,好好干,等我参军实习一年回来就去你那看看去。” 现在的朱瞻壑已经对于自己被安排的人生没那么抵触了,他反而有时候羡慕自己可以体验许多旁人无法体验到的生活。

不管是就读中学还是军校,亦或者是北上参军,未来南下为吏……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了解不少东西。

沉下心来,朱瞻壑拿着报纸揣测着自家父亲的思路和心思。

时间一点点过去,期间朱瞻壑睡着了,一觉醒来天还未亮,车上被固定的蜡烛成了微弱的光亮。

他起身从自己的箱子里拿出了几本书翻阅,不知不觉中天色便亮了起来。

趁着停靠加水加煤的时间,朱瞻壑让人买了些甜食回来吃。

摆摊似乎早已刻在了中国人的血肉里,火车站虽然人流并不算大,但四周前来摆摊的村民却并不少。

对于这些人,朝廷也是准许其摆摊贩卖食物,只要临走时收拾好就行。

几份甜点和几张饼子被带来,每份饼子都被切了一角。

这一角被人兵卒吃下,防止有人毒害朱瞻壑。

这种日子,朱瞻壑过了很多年,他在中学和军校的时候,学校之中的大食堂基本都被西厂和锦衣卫的人承包了。

虽说他们一开始手艺很差,吃得人怨声载道,但后来也渐渐手艺精进许多,就连军校的学子们都很难怀疑他们有其它身份。

勉强吃了一份东西,朱瞻壑便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终于在两个时辰后,他乘坐的火车停靠在了熟悉的北京东站。

ωωω¤tt kan¤¢ Ο

走出车厢,他便看到了乌泱泱的人朝着站外走去。

北京东站的规模,曾经朱瞻壑还吐槽过自家父亲修建太大,人也没有,颇为浪费。

只是当这次他返回北京后,不得不夸一句自家父亲的先见之明。

由于东北铁路已经修抵沈阳,而西北铁路也修抵张家口,故此北京东站毫无疑问成为了天南地北商人的中转站,各类商品汇聚于此,大批的瓜果蔬菜与鲜花运抵北京。

“好冷……”

感受着北京的刺骨寒风,朱瞻壑不由打了个寒颤,随后火急火燎的在护卫护送下走出东站,坐上了前往紫禁城的马车。

隔绝了冷风,他算是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马车的车窗改为了横拉的玻璃车窗,外面还有一层用来保护玻璃的木质车窗。

朱瞻壑拉开玻璃窗,将木质车窗拉开后,这才合上玻璃车窗,目光打量着窗外的北京东站。

来来往往的人出入其中,一眼看去不下千人。

“这么多商贾,北京的人口是不是也增加了?”

朱瞻壑询问着马车上负责保护他们的西厂百户官,百户官闻言作揖:

“回殿下,前番冬至时顺天府上奏北京有民七十二万。”

“增加了这么多?”朱瞻壑倒吸一口凉气。

要知道自从大明迁都后,南京人口一直没有恢复到曾经的高度,现如今也仅有不足五十万,而北京却发展的越来越好。

“现在还用漕运来运漕粮吗?”

得知北京人口规模后,朱瞻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他父亲说过的北京粮食问题。

“火车和漕运并用,每年可向北京输五百万石漕粮。”

“那就行。”他颔首靠在车厢上,不多时便沉沉睡去了。

虽说有床,但他晕车的反应却没减轻,所以他昨天并没睡好。

如今在这马车上休息片刻,稍许好去见自家父亲与爷爷。

似乎是过于疲惫,他只觉得自己还没休息多会,便听到了百户官呼唤自己的声音。

强撑着睁开眼睛后,马车门不知何时已经打开了,他正准备下车,却见百户官走到车门作势上车,同时作揖道:

“殿下,陛下说你舟车劳顿,就不用去武英殿了,先去大明宫见过太上皇,随后在大明宫休息休息吧。”

百户官的话让朱瞻壑心头一暖:“行,那我再睡会。”

朱瞻壑吩咐一声,便继续陷入梦乡中。

这次他倒是感觉自己睡了挺长时间,马车还没停下,他便悠悠转醒,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到了吗?”

“还有不到一里。”

百户官回应着朱瞻壑,过了片刻后马车停下,而朱瞻壑也来到了阔别已久的大明宫。

带着另一辆马车上的沐氏和自己的儿子下车,他们乘坐步舆前往了大明宫的养心殿。

“臣朱瞻壑,携太子妃与皇太孙求见太上皇!”

“进来!”

朱瞻壑在养心殿外大声唱礼,不多时里面便传来了回应声。

带着忐忑的沐氏走入养心殿,朱瞻壑当即便瞧见了正在保养一支马枪的朱棣。

相比较两年前,朱棣的多了些白发,但依旧虎威尚存。

“爷爷……”

朱瞻壑与沐氏行礼,朱棣却把目光放在沐氏怀里的那孩子身上:“来,抱过来给我看看。”

“是……”

朱瞻壑接过孩子,抱到朱棣面前递给他。

朱棣抱孩子还挺熟练,接过后看着怀里这还在贪睡的娃娃,不免露出笑容:“我也是当太爷爷的人了。”

“这孩子取名没有?”朱棣询问,显然准备给孩子取名。

“还没有,过去都唤他小名叫獾儿。”

朱瞻壑回应着,朱棣听后皱眉道:“怎么取个禽兽的小名?”

“贱名好养活……”朱瞻壑尴尬回应,朱棣见状皱眉:“叫朱祁钺吧!”

他定下了这孩子的名字,朱瞻壑见状便也只能应下,只希望自家父亲别遗憾。

“好了,你们这也舟车劳顿了,吃饭没有?”

朱棣对朱瞻壑询问,朱瞻壑摇摇头:“还没吃,父亲让我们先来大明宫休息一晚,陪陪您之后再回宫。”

“他倒是有心。”朱棣颔首,捋了捋大胡子后这才道:

“太子妃带着皇孙休息去吧,我和这小子聊聊。”

“臣告退……”沐氏见状上前接过朱祁钺,抱着孩子下去休息去了。

在他走后,朱瞻壑这才笑道:“爷爷,孙儿还没吃呢。”

“这有糕点,饿了自己拿。”朱棣将桌上的糕点推了推,随后说道:

“这大明宫的日子也舒服,就是舒服的让我总做噩梦。”

“噩梦?”朱瞻壑有些迷糊,朱棣见状连忙道:

“你没见过你太爷爷,我这么些年一直担心等我走了以后你太爷爷说我做的不好。”

“不会吧,您做的那么好,百姓都在对您歌颂,怎么会不好?”朱瞻壑不相信。

就他了解来看,百姓对自家爷爷和父亲的评价可是很高的,哪怕江南的儒生们,也多是以非议自家父亲为主,自家爷爷似乎很少被他们非议。

“真的?”兴许是人老了,朱棣有些不相信朱瞻壑的话。

朱瞻壑一听立马道:“您若是不信,不如坐火车去江南问问,百姓确实都夸您。”

“夸我……”

朱棣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但很快他似乎又想到什么,连忙叹气道:

“可惜啊,虽然百姓夸我,但我愧不敢当。”

“为何?”朱瞻壑只觉得自家爷爷似乎是年纪大了,总是自哀自怨。

“你太爷爷晚年最是希望能解决漠北的事情,而我没能做好,那马哈木还在流窜,时不时与燕然都司发生摩擦。”

“上次我们出塞无功而返,我也不太好意思给伱爹找麻烦,看样子这辈子是解决不了这事情了……”

朱棣自哀自怨,那唉声叹气的模样,加上他的表情配合,不免让朱瞻壑感到难受。

“爷爷您放心,您若是收拾不了,孙儿以后替您收拾!”

“额……”朱棣语塞,连忙道:“倒也不是收拾不了,只是再出兵的话耗费比较多。”

“我算了算,如果带三万骑兵和六万辅兵前往,那大概率只需要这个数就能把这场仗打下来。”

朱棣竖起两根手指头,却又很快摇摇头:“不过……”

“您担心耗费大?”朱瞻壑秒懂,连忙道:“不过二百万贯,国库如今充盈,父亲一定愿意调拨帮助爷爷完成心愿的。”

“话虽这样,但我……唉!”朱棣欲言又止的叹气,朱瞻壑见状连忙起身,拍拍胸口道:

“爷爷放心,明日我回宫与我父亲说,想来我父亲肯定会支持的。”

“这……这样不好吧,万一他打骂你,我怕你受不住。”朱棣鼻头一酸,朱瞻壑却作揖道:

“爷爷您放心好了,明日等我好消息。”

“唉……诶……好吧……”朱棣答应的很勉强,朱瞻壑见状也心疼道:

“爷爷您好好休息,保重好身体,等我把事情定下来,您到时候还得带兵打仗呢。”

见朱瞻壑这样,朱棣摸着他的手,眼眶之中好似泪水在打转。

“壑儿啊,爷爷这么多孙子,还是你最像我……”

第440章 东洲自古以来第17章 兴亡百姓苦208.第208章 晏驾归去第490章 担子难挑第470章 洪熙元年第511章 不甘人下第433章 北征告终217.第217章 名利皆要第43章 春和不和第468章 漠北事变第503章 洪熙之隆166.第166章 父子相见320.第320章 高歌猛进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72章 小鬼难缠第430章 逐胡三千里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318.第318章 小国强人第555章 狐假虎威171.第171章 亲情难割第11章 亲亲相争第27章 练兵为强280.第280章 安抚诸将290.第290章 沿海商帮第15章 武英殿中第419章 大航海到来271.第271章 兵围京师170.第170章 野人来投第97章 龙江船厂175.第175章 睚眦必报第587章 后记景泰277.第277章 王上加白298.第298章 家有遗传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第597章 后记隆永而终第89章 孤家寡人第395章 厚德嘉贞第602章 地府春秋笔法朱允炆第349章 枭雄终焉230.第230章 否极泰来286.第286章 父子雄才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第488章 欣欣向荣第467章 朝鲜特供第596章 后记崇弘中衰第499章 兄友弟恭183.第183章 收复忽喇温第114章 东宫三杰第47章 东宫名录第516章 自爆第560章 朝日孝子第572章 河中震动第5章 洪武暮色第563章 圣人亲至第75章 魏国公府171.第171章 亲情难割184.第184章 火绳枪第136章 奴母婢也第533章 数据治国第533章 数据治国第123章 北返建功304.第304章 苛捐杂税242.第242章 势必不还第16章 闲暇日子第503章 洪熙之隆257.第257章 大战在即第368章 明属榜噶喇海264.第264章 长江天险第387章 中亚老四第429章 三征蒙古第443章 未雨绸缪第589章 后记弘治第439章 祖传画饼第115章 剑老无芒第52章 街头斗嘴第402章 瓮捉野猪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第43章 春和不和161.第161章 一骑当千第492章 衣冠禽兽第124章 前路漫漫第12章 天下糜烂第38章 宋国公府第441章 父慈子孝第10章 轻钞重钱247.第247章 三方拉拢第592章 正德后记(3)323.第323章 讨债兄弟第517章 国有疑难可问谁169.第169章 西虏猖獗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第74章 二子善谋165.第165章 偷梁换柱第367章 调停诸国284.第284章 诸事繁杂181.第181章 关外尚安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480章 携老扶幼第7章 便宜舅舅
第440章 东洲自古以来第17章 兴亡百姓苦208.第208章 晏驾归去第490章 担子难挑第470章 洪熙元年第511章 不甘人下第433章 北征告终217.第217章 名利皆要第43章 春和不和第468章 漠北事变第503章 洪熙之隆166.第166章 父子相见320.第320章 高歌猛进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72章 小鬼难缠第430章 逐胡三千里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318.第318章 小国强人第555章 狐假虎威171.第171章 亲情难割第11章 亲亲相争第27章 练兵为强280.第280章 安抚诸将290.第290章 沿海商帮第15章 武英殿中第419章 大航海到来271.第271章 兵围京师170.第170章 野人来投第97章 龙江船厂175.第175章 睚眦必报第587章 后记景泰277.第277章 王上加白298.第298章 家有遗传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第597章 后记隆永而终第89章 孤家寡人第395章 厚德嘉贞第602章 地府春秋笔法朱允炆第349章 枭雄终焉230.第230章 否极泰来286.第286章 父子雄才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第488章 欣欣向荣第467章 朝鲜特供第596章 后记崇弘中衰第499章 兄友弟恭183.第183章 收复忽喇温第114章 东宫三杰第47章 东宫名录第516章 自爆第560章 朝日孝子第572章 河中震动第5章 洪武暮色第563章 圣人亲至第75章 魏国公府171.第171章 亲情难割184.第184章 火绳枪第136章 奴母婢也第533章 数据治国第533章 数据治国第123章 北返建功304.第304章 苛捐杂税242.第242章 势必不还第16章 闲暇日子第503章 洪熙之隆257.第257章 大战在即第368章 明属榜噶喇海264.第264章 长江天险第387章 中亚老四第429章 三征蒙古第443章 未雨绸缪第589章 后记弘治第439章 祖传画饼第115章 剑老无芒第52章 街头斗嘴第402章 瓮捉野猪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第43章 春和不和161.第161章 一骑当千第492章 衣冠禽兽第124章 前路漫漫第12章 天下糜烂第38章 宋国公府第441章 父慈子孝第10章 轻钞重钱247.第247章 三方拉拢第592章 正德后记(3)323.第323章 讨债兄弟第517章 国有疑难可问谁169.第169章 西虏猖獗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第74章 二子善谋165.第165章 偷梁换柱第367章 调停诸国284.第284章 诸事繁杂181.第181章 关外尚安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480章 携老扶幼第7章 便宜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