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第317章 乌斯藏都指挥使

“生了!生了!”

“是皇孙!”

七月十八,伴随着婴儿的啼哭声与女医官的激动叫嚷声,身处前寝宫外坐着的朱高煦、徐皇后先后起身。

不多时,一名女官便走了出来,笑脸盈盈的对朱高煦、徐皇后作揖:

“殿下,太子妃母子平安。”

“好!”听到这话,朱高煦也松了一口气,旁边的徐皇后瞧着他不免笑着提醒道:“眼下应该先去看看琰儿。”

“是,不是母亲提醒,我还未反应过来。”朱高煦吸了一口气,把笑脸摆上后走入前寝宫中。

同时,徐皇后也跟着他走进宫中,显然也关心郭琰的身体如何。

二人走进了前寝宫里,见到了躺在床上面色苍白的郭琰,旁边还有一盆盆血水。

胎盘与脐带等东西已经被人清理好,因此郭琰除了脸色苍白外,整个寝宫里看不出一点生产过的痕迹。

吉林的女医官们无疑是很专业的,而朱高煦也坐在了地上,握住了郭琰的手,温声道:“感觉如何,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的?”

“没有……劳殿下与娘亲关心了。”郭琰摇摇头,虽然在否认,可朱高煦与徐皇后都能看出她的虚弱。

“放心,吉林的女医官们说你和孩子都没事,你好好养身体,这几日我会在前寝宫陪你。”

朱高煦安慰着郭琰,旁边的徐皇后也刚想开口宽慰,却听到外面传来了嘈杂声。

“哪呢?!俺的孙子在哪?!”

朱棣的声音从寝宫外传来,徐皇后闻声只能无奈道:“又是这样,当初伱大嫂生瞻基的时候他就这样,现在还是这样,我出去说说他。”

徐皇后说罢走出了寝宫,很快寝宫外的声音也变小了起来。

朱高煦笑了笑,看向郭琰安慰道:“生了个皇子。”

“臣妾刚才听到了,刚才也看到了。”郭琰勉强挤出笑容,随后却突然道:“就是觉得这孩子刚出生像个小老头,没殿下那么英武。”

“小孩嘛,刚出生都这样的。”朱高煦笑着开口,随后便听到了脚步声。

他往寝宫门口看向,便见到朱棣别扭的戴着口罩,抱着还在襁褓之中的婴儿走了进来。

不止是他,就连徐皇后和所有女官都被要求戴上了口罩。

孩子送到跟前之前,女官也拿来了两个口罩给朱高煦和郭琰戴上。

这个时代没有抗生素,一个小小的感冒就有可能让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夭折,因此在婴儿出生后的两个月内需要格外保护,等身体强壮些后,才能接触外界的事物。

“俺为什么也要戴这东西?”

朱棣抱着自己的乖孙,很想把口罩拉下来,可还是在徐皇后的眼神下放弃了那些小动作。

朱高煦与郭琰戴好了口罩,这时朱高煦才见到了自己两世为人的第一个孩子。

额……怎么说呢,虽然有郭琰的提醒,可朱高煦却没想到这孩子能这么“丑”。

满脸的褶子不提,紫红的肤色加上肿胀的双眼,就好像个紫皮悲伤蛙。

“高煦,这孩子七斤四两,倒是比你要轻些。”

徐皇后还在笑,朱棣也逗着自家孙子,郭琰幸福看着,唯有朱高煦有些发懵。

什么激动、高兴之类的情绪已经过去,当他抱到这个孩子的时候,他脑中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就感觉像抱了一个陌生孩子一样。

“我真当爹了?”朱高煦不由自问,整个人还有点楞。

好在朱棣喜欢这孙子,看朱高煦不会抱,连忙从他怀里接过:“自己儿子都不会抱,还是得看俺。”

朱棣说着,就要抱着孙子玩,结果看到徐皇后的表情,立马就收敛了起来。

“给琰儿看看吧。”徐皇后注意力一直在郭琰身上,因此从朱棣怀里“抢走”了孙子,抱着凑到了郭琰面前。

郭琰看着自己生出来的儿子,与朱高煦的感受大差不多。

看了一会儿,旁边的女医官这才小心翼翼开口道:“陛下、殿下,是否要为皇孙取名?”

“俺早就想好了,就叫朱瞻壑,谁都不准改!”

一听到取名,朱棣立马就说出了自己为大孙子取好的名字,不过他看了看四周,却发现众人都没表态,只有他一人激动。

“既然如此,那奴婢就先带皇孙去育婴室了。”

见取好名字,女医官们也上前准备接过朱瞻壑(hè),徐皇后将他交到了女医官们手中,跟着朱高煦一起关注起郭琰,只有朱棣一个人眼巴巴的看着自家孙子被人给抱走,心里难受。

“好了,既然母子平安,那我与你父亲就先走了,你好好陪陪琰儿。”

“爹娘慢走……”

看着郭琰没事,徐皇后也放下了心来,朱高煦起身作揖回礼,然后便见徐皇后带着不舍孙子的朱棣离开了寝宫。

待他们离开后,朱高煦这才继续坐在床边,摸着郭琰的手,不知道该说什么。

憋了半天,他才憋了一句:“孩子挺好。”

“嗯……”郭琰也有些尴尬,她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对待那孩子,只能跟着说一句:“臣妾现在都不敢相信自己生了一个人。”

“我也是。”朱高煦尴尬附和,却在与郭琰对视时忍不住笑了出来,郭琰也跟着笑了出来。

郭琰是个才女,因此笑完之后好奇询问起了朱高煦一些事情。

他看过朱高煦所写的《地理与生物》,自然了解基本的生物知识,不过其中内容很多她不是很理解,所以便趁着这个尴尬的时候与朱高煦谈论起了这些东西。

说起这些东西,朱高煦便来了精神,讲的头头是道。

两夫妻很快就沉浸在了话题中,将刚才所生的儿子给忘得一干二净。

倒是相比较心宽的他们,整个京城都关注着此时东宫的一举一动。

由于东宫的宫人都是朱高煦从渤海带来的,因此外面的人很难获知里面的情报,直到第二日朱棣亲自前往宗庙为朱瞻壑填写名字,在京的勋臣官员才知道了东宫有了小主人。

“好啊!好啊!”

武定侯府内,如今没了官职的郭镛来回渡步,心里为自家侄女生出皇孙而高兴不已。

在他对面,身为辽王府长史,郭英次子的郭铭则是皱眉提醒道:“别太得意忘形。”

“怎么能不得意啊?”郭镛闻言停下脚步,走到郭铭面前激动道:“二哥,琰儿生了皇孙,嫡长皇孙!”

“生什么也与你没关系,别打着琰儿的名头收受礼品贿赂。”郭铭提醒着,郭镛自然也清楚,他轻笑道:

“一些礼品怎么能收买我,我就是想趁机寻回官职罢了。”

六军都督府经过洗牌,曾经身为中军都督府右都督的郭镛此时毫无官职在身,这让他十分难受。

眼看郭琰生下皇孙,他现在只希望朱高煦能记起两家情况,然后给自己个一官半职。

想到这里,他已经开始想着等自家侄孙长大,自己能得个官职,拿份俸禄的画面了。

他在洋洋得意,可旁边的郭铭却清楚,郭镛的想法注定不可能实现,因为现在的六军都督府位置都被占满了,即便有位置空出来也轮不到他,毕竟排位置的还有一堆人呢。

郭镛虽然有军功,但和排位置的那堆人比起来,可以说不值一提。

“你要官职,不如向殿下请示前往西南参与战事。”

“我倒也想去,可爹不让。”提起这个,郭镛就有些气愤。

官职没了之后,他就想着参与到西南的战事中,然而郭英却阻止他前往,显然不希望郭家露出外戚的苗头。

郭镛虽然也知道,可他没有承袭的爵位,三五代后子孙能否在侯府待着都成问题,不然他也不会着急去讨份差事。

“那你过几日趁着殿下脾气好些,想办法去春和殿问问吧。”

郭铭也没什么办法,他们这一代几个兄弟没几个成气候的,一旦郭英不帮忙,他们几兄弟就只能干巴巴等着朝廷派职。

郭铭也不想当辽王府长史,可他也没办法。

如果郭镛能从朱高煦那里求来官职,他兴许也可以在日后请求调去其它衙门当差。

想到这里,郭铭就看向了郭镛,心头轻笑:“老四,二哥的前途就看你了……”

郭镛还不知道自己被自家二哥当枪使,只想着应该如何与朱高煦求个差事。

怀揣这种想法,五日后他前往了春和殿。

“郭镛?”

前寝宫里,当朱高煦听到这个人名,他当即便看向了坐在一旁的郭琰,郭琰见状也开口道:

“是我四叔,想来是来求官职的,他这个人我知道,能力有些,不然太祖高皇帝也不会授予他官职,不过就是做事情有些畏首畏尾,不讨我爷爷欢心。”

“想起来了。”朱高煦回想起了郭镛是谁,随后起身道:“我去见见他。”

“若是不行就不要为难了。”郭琰与朱高煦交代了一句,脸上满是担心。

“放心,没什么大事。”朱高煦伸出手摸了摸郭琰的脸蛋,随后便走出了前寝宫。

不多时,他便出现在了春和殿里,也见到了坐在殿内等待自己的郭镛。

“臣参见殿下,殿下千岁……”见到朱高煦到来,郭镛连忙起身作揖,朱高煦则是无视他走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下,靠着椅子后才开口道:

“四叔的官职我没能保住,倒是我对不起四叔了。”

“臣惶恐。”郭镛没露出半点怨念,反而为朱高煦开脱道:

“臣听闻许多有功将领都没能领到官职,臣未立寸功,怎敢奢求官职。”

“四叔言重了。”瞧着郭镛态度还不错,朱高煦也没那么抵触了,不过派差事给他这种事还需要考校考校。

“四叔来春和殿有事吗?”

“臣听闻朝廷要对安南用兵,特此前来毛遂自荐,希望殿下能给臣一个报效朝廷的机会。”

郭镛倒是没有想着空手套白狼,这让朱高煦不由颔首:“有这份心思是好事,不过征讨安南的事情已经定下,我也不好更改。”

“四叔若是不嫌弃,可愿意前往陕西行都司担任都指挥同知,与徐凯、平安他们征讨青海叛羌?”

郭镛的毛遂自荐,倒是让朱高煦想到了哈密。

日后哈密若是能被朝廷拿下,少不了人镇守。

宋晟年纪不小了,郭镛虽然撑不起大场面,但镇守一个哈密应该没有问题。

不过在这之前还需要考校考校他,例如眼下派他前往西宁就是一个考校。

郭镛不蠢,也知道想要提升地位,必须表现出相应的能力,因此他不假思索的作揖回礼:“臣愿意!”

“好……”朱高煦点头,随后看向一旁的亦失哈:“让六军都督府安排一下吧。”

“奴婢领命。”亦失哈应下,郭镛见状也担心逗留太久惹朱高煦厌烦,因此回礼:“臣谢殿下隆恩,若无事,臣便回家准备收拾行装了。”

“四叔慢走。”朱高煦也没有留郭镛的意思,见他要走也就顺水推舟。

倒是安排他对付青海这件事让朱高煦想起了一件事,因此对亦失哈询问道:“李英的兵马到哪了?”

李英,自朱高煦与李失讨论起他已经过去一年,去年开始他就让人吩咐李英招募三千番人入京听操,一时间倒是差点把他忘记了。

“回殿下,已经抵达襄阳了,想来最多半个月就能抵达京城。”

亦失哈说罢,朱高煦也补充道:

“他抵达后便让他去寻我,另外扫盲班准备好,那三千西番人都是我让李英从乌斯藏募来的,日后好用来对付乌斯藏和朵甘。”

шшш ▲tt kan ▲C 〇

“奴婢领教令。”亦失哈应下,朱高煦见状也趁着这个机会开始批阅奏疏,想着尽早弄完,尽早去陪郭琰。

此刻的他算是分身乏术,太学的事情还没忙完,夏粮的征收也快到了,郭琰刚刚产后也需要人陪。

想到这里,朱高煦沉着气,将那一本本奏疏批阅,同时对受到灾害的地方蠲免赋税。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八月如期而至,夏粮征收的工作开始,不过在这之前,率先抵达京城的是率领三千乌斯藏番兵入京听操的李英。

“臣西宁卫指挥佥事李英,参见殿下,殿下千岁……”

当唱礼声在春和殿响起,一名皮肤黢黑,脸颊甚至有些黑红,留着短须的武官躬身作揖。

朱高煦在位置上接受了他的作揖,随后起身走到他面前:“九年过去,你倒是更加成熟了。”

“不过我听说你在西宁购置庄田,收容逃民?”

“臣……”李英听到朱高煦这么说,不由口干舌燥,想要辩解却又显得无力。

“此事就到此为止了。”朱高煦打断他,并抬手道:“若是真的收容了逃民,便将逃民去府衙登记造册,让他们作为你的佃农。”

“庄田的事情只要不涉嫌强占民田,也可以既往不咎。”

“若是真的强占了民田,立马派人归还,不要等锦衣卫和西厂把消息查出来,自己让自己难堪。”

九年过去,朱高煦身上给人的压迫感更重了。

九年前在大教场时的他不比李英高出多少,身份也只是一个王子。

如今九年过去,他比李英高出一个头还多,不提身份地位,单是早年他教训李英的画面便历历在目。

李英自然不怀疑朱高煦的实力,在西宁卫任职时,旁人觉得朱高煦步战百人是吹嘘时,只有他知道这是有可能的。

如今与朱高煦相见,他更觉得这不是吹嘘,而是事实。

见朱高煦不追究自己的罪责,李英羞愧低下头回礼:“臣领教。”

“好了,召你来不是论罪的,过往的罪我不追究,但日后若是再犯,我便只有依法处置了。”

朱高煦扶起他,随后示意亦失哈给李英赐座,自己则是回到了位置上坐下。

待李英与自己入座,他才继续往下说道:“你招募的三千番兵,都督府的人去看过了,都十分不错。”

“即日起,你率领他们入大教场,学习官话,书写汉字,练习火器。”

“朝廷准备修建一条从松潘到那曲、喇萨、日喀则的驿道,同时加强对乌斯藏、朵甘的管理。”

“你这三千人,还有西宁的三千河州卫骑兵便是朝廷日后用于维持乌斯藏、朵甘安全的兵马。”

“你有什么建议可以现在提出来,我酌情接受。”

朱高煦说完了召李英前来的原因,李英听后也没想到朝廷的野心那么大。

哪怕在他这个青海的西番人看来,朵甘和乌斯藏都算是不毛之地,能产出粮食的地方很少。

如果在这样的地方维持一支六千人的军队,那耗费恐怕会很大。

“从松潘到日喀则有四千余里,想要修建一条驿道,恐怕耗费不会便宜。”

李英小心翼翼的说出自己的看法,见朱高煦没有反驳才壮着胆子继续下去:“朝廷的威严只能维持在青海,松潘、威州,一旦深入,不亚于出兵攻打朵甘与乌斯藏。”

“六千兵马若是都身披扎甲,那倒是可以讨御番兵万余,据臣所知,乌斯藏和西番也找不出一个可以调动上万番兵的势力。”

“凭借六千番兵威慑乌斯藏和朵甘倒是不成问题,问题在于如何维持下去。”

“有这六千人,要求各地头人出奴隶来修建驿道倒不是什么大问题,驿道无非就是把当地小道扩宽,然后把石块带远些拔了。”

“不过殿下您说要维持乌斯藏和朵甘安全,臣想知道朝廷准备在哪里驻兵。”

李英说罢,静静等待朱高煦开口,朱高煦也开口道:“若是在德格、昌都、那曲、喇萨、日喀则分别驻兵,你觉得如何。”

“驻兵五千,留一千兵马押运粮草的话应该不成问题,不过马车运粮不能拉太多,一辆马车顶多拉二石粮食和一石豆子。”

“等粮食拉到日喀则,差不多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豆子被马吃完,粮食也顶多只能剩下半石,而且在那个地方,根本没办法煮饭,煮出来的米饭都是夹生的。”

“想要维持六千兵马在当地,每年起码要运十五万石米和十万石豆子才能保证他们运转,而且军饷才是大头。”

“如果要把十二石米作为军饷运进去,起码需要起运四十石米,六千人就是二十四万石米,另外还需要两三万匹番马来运粮食,得消耗十四五万石豆子。”

李英把在乌斯藏和朵甘驻兵可能承受的压力告诉给了朱高煦,听过之后,朱高煦稍微计算,也就是说维持六千驻藏兵力需要近四十万石米,二十四五万石豆料。

就这还是按照卫所兵待遇给出的俸禄,如果按照渤海的待遇给出,那代价还会更高。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开口说道:“朝廷给他们的俸禄是十二石米,如果更换成六石米和十五贯钱,并且保证他们四十岁以后调入内地任职,你觉得他们会不会接受?”

“如果是十五贯钱,那他们肯定能接受。”李英不假思索的回答,毕竟十五贯钱放在乌斯藏,那是能买七八亩地的存在。

要是一个番兵在乌斯藏驻兵二十年,那他能购置一百多亩地,养十几个奴隶,成为一个小土司。

“如果全部给铜钱,给二十贯呢?”朱高煦继续询问,可这次李英却摇头道:

“乌斯藏资源匮乏,米是一定要给一些的,朝廷发六石米作为口粮只能养活番兵自己,剩下的六石米才能支撑他们养活女人和孩子。”

“嗯。”朱高煦颔首,随后想了想后才开口道:“这样吧,凡是入伍进入乌斯藏和松潘驻兵的,朝廷可以在龙安府和成都府为他们发放十亩入伍田,将他们的家人接到当地生活,孩子可以免费就读官学。”

“独身的进入乌斯藏驻兵并结婚的话,朝廷也同样为他们购置十亩入伍田,孩子一样享受免费就读官学的待遇。”

“军饷的发放,就按照十五贯钱和十石口粮发放,你看这样如何?”

朱高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李英听后却愕然呆愣,不是朱高煦给的待遇不够好,而是给的待遇太好了。

据他所知,龙安府的耕地稍微便宜些,却也需要三贯才能买一亩,而成都府的耕地则是需要五贯钱。

也就是说只要番兵入伍进入乌斯藏当兵,自己能学习文化不说,还能得到价值三十到五十贯的十亩耕地,孩子能免费读书,并且自己也能获得每年十五贯钱和十石口粮。

就待遇而言,这消息只要放出去,乌斯藏和朵甘的大批番人都会走出吐蕃,踊跃报名。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待遇,那臣想不到他们有什么能拒绝的理由。”

李英不得不佩服朱高煦的大方,朱高煦闻言也轻笑:“他们的待遇很好,你的也不错。”

“今日拔擢你为乌斯藏都指挥使,什么时候你的三千番兵训练好了,什么时候你就能出镇乌斯藏了。”

“臣谢殿下隆恩!”听到自己一口气连跳四级,尽管任职的地方贫苦,可李英还是难免激动。

他跪下五拜三叩,朱高煦见状也让亦失哈上前将他搀扶起来,交代道:

“朝廷给出的待遇不低,你与他们要好好训练,为朝廷守好乌斯藏。”

见朱高煦交代,李英也不敢怠慢,双手合拢作揖:

“臣…领教!”

《明太宗实录》:“七月辛未,太子嫡长子诞生,上册封为皇太孙,甚喜曰:“此乃大明朝福也”。”

《明太宗实录》:“七月丁酉:擢西宁卫指挥佥事李英为乌斯藏都指挥使,专营吐蕃要务。”

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293.第293章 对日市舶第510章 漠北大捷第553章 故人凋零第37章 一举一动第122章 临出行前182.第182章 坐井观天第610章 地府肉体坚韧朱允炆279.第279章 永乐新政275.第275章 猫哭耗子172.第172章 育婴圣手第424章 燕台虎峪264.第264章 长江天险第471章 西南事终第13章 大树营内第612章 地府獐头鼠目朱老四266.第266章 衣冠禽兽第588章 后记成化278.第278章 年号永乐199.第199章 威震西南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447章 瘈狗噬人286.第286章 父子雄才第428章 其势可谓第24章 领功受赏第520章 与时俱进第563章 圣人亲至183.第183章 收复忽喇温第530章 世界局势第106章 倭夷入寇274.第274章 阖宫焚燃第2章 大教场291.第291章 兵临福冈第375章 卧龙凤雏第52章 街头斗嘴第344章 把船靠过去209.第209章 建文新政第480章 携老扶幼244.第244章第118章 未雨绸缪第354章 伉俪情深第532章 诸君慢行第593章 后记正德(嘉靖)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99章 闭门思过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第478章 洪熙三年第116章 末路尽忠第600章 后记永历新明第46章 为孙补偿196.第196章 穷兵黩武第374章 好事不断第425章 人君姿态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9章 营中小院228.第228章 战胜似败259.第259章 两线作战335.第335章 波流涌动296.第296章 改封诸藩第446章 灭其国更其主第590章 后记正德(1)第101章 钱钞事起第515章 天家无情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第346章 永乐五年207.第207章 子债父偿第79章 中元祭日第133章 让利移民第537章 苏州游行第74章 二子善谋188.第188章 黄雀在后第443章 未雨绸缪第453章 棒鸡倭狗199.第199章 威震西南152.第152章 姻缘自天降141.第141章 大破其贼第57章 入宫觐见第89章 孤家寡人168.第168章 茁壮成长第499章 兄友弟恭第478章 洪熙三年第51章 孜孜不倦第375章 卧龙凤雏第613章 地府不装难受朱重八第4章 魁首第478章 洪熙三年第368章 明属榜噶喇海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199.第199章 威震西南第559章 洪熙之隆第53章 难成大器第498章 万国来朝第27章 练兵为强第495章 孝子慈孙第96章 孙帮爷背锅156.第156章 兵临城下212.第212章 搭台唱戏第526章 扶危济困第389章 日本国变159.第159章 血战不退
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293.第293章 对日市舶第510章 漠北大捷第553章 故人凋零第37章 一举一动第122章 临出行前182.第182章 坐井观天第610章 地府肉体坚韧朱允炆279.第279章 永乐新政275.第275章 猫哭耗子172.第172章 育婴圣手第424章 燕台虎峪264.第264章 长江天险第471章 西南事终第13章 大树营内第612章 地府獐头鼠目朱老四266.第266章 衣冠禽兽第588章 后记成化278.第278章 年号永乐199.第199章 威震西南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447章 瘈狗噬人286.第286章 父子雄才第428章 其势可谓第24章 领功受赏第520章 与时俱进第563章 圣人亲至183.第183章 收复忽喇温第530章 世界局势第106章 倭夷入寇274.第274章 阖宫焚燃第2章 大教场291.第291章 兵临福冈第375章 卧龙凤雏第52章 街头斗嘴第344章 把船靠过去209.第209章 建文新政第480章 携老扶幼244.第244章第118章 未雨绸缪第354章 伉俪情深第532章 诸君慢行第593章 后记正德(嘉靖)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99章 闭门思过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第478章 洪熙三年第116章 末路尽忠第600章 后记永历新明第46章 为孙补偿196.第196章 穷兵黩武第374章 好事不断第425章 人君姿态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9章 营中小院228.第228章 战胜似败259.第259章 两线作战335.第335章 波流涌动296.第296章 改封诸藩第446章 灭其国更其主第590章 后记正德(1)第101章 钱钞事起第515章 天家无情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第346章 永乐五年207.第207章 子债父偿第79章 中元祭日第133章 让利移民第537章 苏州游行第74章 二子善谋188.第188章 黄雀在后第443章 未雨绸缪第453章 棒鸡倭狗199.第199章 威震西南152.第152章 姻缘自天降141.第141章 大破其贼第57章 入宫觐见第89章 孤家寡人168.第168章 茁壮成长第499章 兄友弟恭第478章 洪熙三年第51章 孜孜不倦第375章 卧龙凤雏第613章 地府不装难受朱重八第4章 魁首第478章 洪熙三年第368章 明属榜噶喇海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199.第199章 威震西南第559章 洪熙之隆第53章 难成大器第498章 万国来朝第27章 练兵为强第495章 孝子慈孙第96章 孙帮爷背锅156.第156章 兵临城下212.第212章 搭台唱戏第526章 扶危济困第389章 日本国变159.第159章 血战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