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话疗(加更求月票)

bookmark

糜晃回到京中后,一直没见到司马越,原因是他病倒了。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病的,糜晃也不敢猜测,反正这两年司徒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且不断恶化,生病实属正常。

但四处疯传的谣言,依然让他忍不住猜测。

想到最后,只是喟然长叹。

他忍不住回想起了七年前的场景。

那时候他还只是个督护,为司空督练第一支兵马,邵勋还只是个什长罢了。

七年过去了,世间风起云涌,让人眼花缭乱。

这七年间发生的事,可能比过去二十年、三十年还要多,还要让人震惊。

仿佛什么东西突然加快了速度,让人极其不适应,然后下意识想做点什么,结果越做越糟,最终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大晋朝,要亡了吧?”糜晃无奈地叹了口气。

好吧,其实他对大晋朝亡不亡没有那么关心,无非就是换個人当天子罢了。但他对恩主比较关心,他毕竟是司马氏的人啊。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邵勋对司马氏应该不怎么关心,除非那是个姓司马的女人……

糜晃咧嘴笑了笑,十分难看。

“阿爷。”糜直走了过来,行礼道。

糜晃看了看长子,门外还有二十余人。

有的从弘农过来,是他当弘农太守时结识的老部下。

有的就是洛阳人,禁军清洗后投奔过来的小军官。

还有一批是从东海老家过来的,家族部曲中的骨干。

“去吧,回嵩山。”糜晃挥了挥手,说道:“现在到处是流民,你们好生经营。”

“得亏去年秋天听劝,种了小麦。”糜直感慨道:“今年秋天如果下雨,还得种,避开明年的蝗灾。”

“你有主意,阿爷很欣慰,去吧,没事不要回洛阳,好好操练庄客。”糜晃挥了挥手,说道。

“是。”糜直行了一礼,然后带着部下们离开了。

嵩山坞堡现有一千三百余户,可拉出两千丁壮。

他们在山里种田操练,应对时局,非常不容易。

但如今哪里容易呢?

山里再辛苦,也比洛阳安全啊。

再者,洛阳陷入大战的时候,嵩山坞还可以作为一个屯兵点,给邵勋用一用。

是的,就是给邵勋用。

糜晃对禁军已经绝望了。

经历了大清洗的禁军,已不再具备主动进攻匈奴的实力,只能在洛阳周边防守。

即便是与匈奴野战,也一定是倚城而战,不可能远征了。

他曾经与邵勋畅谈过军事。

邵勋认为,能深入敌境进攻的是第一等军队,能在己方境内进攻的是第二等军队,能在敌方境内守城的是第三等军队,只能在己方境内坚守的是最下等的军队。

进攻和防守,对军队素质的要求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如今的禁军,大概介于第三等和第四等之间,堕落得有点快。

从今往后,他们大概率只能被动挨打,守守城池了。

而洛阳这个情况,守到最后,也一定是守不住的。

难矣。

******

糜晃一直在京中待到六月中,才接到入见司徒的许可。

六月十六,他匆匆来到了司徒府。

“参见王妃。”见到裴氏时,糜晃躬身行了一礼。

裴妃回礼,然后轻声说道:“子恢勿忧,王太尉、潘、刘二位长史皆在,小心说话即可。”

“谢王妃提点。”

裴妃飘然远去。

糜晃叹了口气。

得知司徒病重之后,王妃便带着世子回到了京中,亲手照料。

这让糜晃都不知道怎么说好了。

轻手轻脚来到卧房后,却见司马越半倚半躺在榻上,神色萧索,静静听着王衍说话。

糜晃悄悄看了眼,差点流下眼泪。

司徒本就清癯,经过一场大病后,更是瘦得颧骨都凸出来了。

眼神也有些浑浊,不再似之前那般有神。

看来,洛水断流对他的打击非常大啊。

“司徒。”糜晃行礼。

司马越转过头来,看向糜晃,眼神有些闪烁,十分复杂。

“坐吧。”司马越无力地抬了抬手,说道。

糜晃坐了下来,低头不语。

王衍继续说话:“谶纬之说,盛于后汉。彼时《五经》不可改,儒生为了幸进,不断修饰经书,神鬼之说不断引入,信者多矣,但虚无缥缈之说亦多。”

“夷甫是说,谶纬乃是儒生释经弄出来的,不足信?”司马越问道。

王衍捋了捋胡须,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道:“前汉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云自黄帝至周文王所受文本。又别有三十篇,云自初起至于孔子,九圣之所增演,以广其意。如《河图赤伏符》、《河图帝览嬉》、《洛书甄曜度》、《洛书摘亡辟》、《孔子河洛谶》等。”

“然后汉这些谶经纬书,其实也是前代所遗。千年以降,经手谶纬经书者不知凡几,各怀目的,不乏居心叵测之人,为达到不可告人之目的,乱写谶纬。”

说到这里,他举了几个例子。

司马越听得十分入神,凝重的脸色稍解。

王衍一直在悄悄观察司马越的脸色,见此心下渐安。

他没有全面否定谶纬之说,而是先从数量众多的谶纬书籍方面入手,指出谶经纬书的内容十分庞杂,历朝历代都有人加私货,演变下来甚至有互相矛盾之处。

这是一种经典的话术手段。一本书哪怕99.9%的内容是正确的,只要0.1%有问题,那就可以揪着这点穷追猛打,混淆视听,全面否定这本书,并给人制造一种固有印象。

司马越显然入彀了。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经学成为官学。然天下之事,包罗万象,数百年前的经典如何能包治一切?故儒生用谶纬之说穿凿附会,以免儒家经典为人攻讦。完美之‘经’,只能由‘纬’来完善。”王衍又说道。

“前汉末年,王莽为篡权,大量炮制谶纬。当其时也,谶纬之说泛滥无比,王莽不但不禁止,反而纵容乃至奖励。然王莽篡位之后,立即下令禁控谶纬,由此可见一斑。”

司马越听了微微颔首。

糜晃也情不自禁点头,他觉得自己都快被说服了。

“仆闻贤明之君,皆对谶纬之说不屑一顾。”王衍察言观色,继续说道:“汉光武曾颁图谶于天下,为谶纬定型,遏制其发展。”

“魏武帝曾科禁内学,禁毁谶纬之说。”

“国朝武帝又禁星气谶纬之学。”

“故此说不足信也,司徒勿忧。”

王莽曾经为了上位而疯狂炮制谶纬之说,上位之后立刻下诏禁止。

刘秀平定天下后,于中元元年(56)颁布图谶,其实就是规定了谶纬的格式,最终解释权归官方版本,其实是为了遏制谶纬之说的发展。

但官方这种行为,也令谶纬成了显学。终东汉一朝,谶纬学说十分兴盛,儒生也大量使用,甚至到了经、纬不分的地步。

即便从东汉末年开始打压,但这种学说已经扎下了根,不是一时半会能压制的。到了此时,依然是世家大族子弟的必学科目之一。

王衍说了这么一大堆,好似对谶纬不太相信,但你问问他为何总是一个人在家研究图谶甚至算卦?

“夷甫所说,似有几分道理。”司马越的脸色好看了许多,随后又看向潘滔、刘舆二人,问道:“你二人是何看法?”

“司徒,此必匈奴之计,旨在离间司徒和鲁阳县公,不足信也。”潘滔立刻说道。

刘舆犹豫了一下,似是觉得这会不能生出内乱,当以大局为重,于是附和道:“谶纬之说,虚无缥缈。鲁阳县公嚣张跋扈,贪财好色,恶了不少人,或有人中伤。”

“司徒历次征调,鲁阳县公皆出兵相随,忠勇可嘉。”糜晃说道。

司马越迟疑难决,最终还是疑惑地点了点头。

初听到洛水断流的消息时,他直接眼前一黑,重重摔倒在地。

醒来之后,恨不得什么都不顾了,要当场杀了邵勋,幸得左右劝解,方止住了那股子翻腾不休的杀意。

这会经王夷甫一阵开导,心里好受多了,杀心也淡了许多。

但心底的那根刺,却怎么都拔不出来,反倒愈发往肉里钻了。

待到击退匈奴,还是得着手解决这事。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而在想到匈奴之后,他又问道:“石勒寇钜鹿、常山等郡,大肆征发人丁,众至十万,该如何应对?”

“司徒,这事还得着落在王幽州身上。”刘舆答道:“或可令其权摄冀州北部诸郡,总揽军务,剿灭石勒。”

司马越犹豫了下。

这是给王浚名义了,他不是很乐意。

最好的办法,还是王浚为朝廷打仗,击败石勒后就退回,钜鹿、常山等郡仍然归朝廷管。

朝廷可以给王浚名爵,但不能给他升官,不能给他地盘,这是底线。

“先着王浚进剿石勒。”司马越说道。

“诺。”刘舆应下了。

“匈奴定然要南下。”司马越又道:“此番大战,还得有个主帅,何人能为之?”

按理来说,司马越是当仁不让的主帅,但他如今这个身体状况,确实无法指挥——当然,或许还有其他因素。

几人都下意识看向王衍。

王衍是北军中候、太尉,指挥禁军打仗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司马越看了一眼王衍,心中莫名地有些不舒服。

另外,他也不想把权力过多地集中到一个人手里。

“罢了。”司马越摆了摆手,道:“着曹武、王堪守好渡口,防备匈奴南下,余事容后再议。”

说完,又看向糜晃,问道:“子恢,南下之情形,与孤细说。”

糜晃上前,将与邵勋会面的情形仔细说了一番。

当然,是以他的方式来说的。

比如,邵勋索要钱粮器械,口气很不好。糜晃只提及南边赤地千里,百姓嗷嗷待哺,邵勋军粮不足,恳求朝廷调拨太仓之粮以赈。

如此种种。

司马越听完,不置可否。

正想说些什么,突然间一阵头晕袭来,难受得不行。

只能无力地摆手道:“檄调邵勋率众北上。钱粮器械之事,夷甫你看着给吧。”

“好。”王衍点了点头,应道。

第七十二章 欢喜与哀愁第943章 众望所归第991章 面见(下)第八章 两京第931章 换防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四章 摊子第七十九章 白樱桃下紫纶巾第二十二章 决胜第一百三十五章 招揽第二十三章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第859章 节日第十三章 无题第三十七章 新年(月票加更5)第1141章 小路第1062章 陛下可走华容道,也可径下赤壁第1069章 赌得起!第七章 表态第一百五十章 梦开始的地方(上)第826章 强行推动的战争第938章 你们害苦了朕第一百二十五章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第一百零九章 军议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一百七十章 “民”心所向第二十九章 规划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九章 火并第949章 爵位与军制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人涌入第五章 学生第四十四章 势力(上)第九章 各项安排第七章 双管齐下第七十九章 一日破一寨第1227章 奇遇第1210章 意想不到之人第七十七章 交代第七十六章 讨价还价第三十一章 殿议第1277章 辩论第917章 上郡第一百九十七章 堵截(下)第894章 探望第五十八章 崔公第七章 阴结少年第十四章 南北布置(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枋头第1120章 豪族化第1105章 腊月(上)第1037章 震惊!孩子们竟然第八十八章 会见第924章 长草的人心第二百零六章 善后与二羊第九十六章 会玩第1116章 书第813章 长子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九十七章 嚣张(上)第1216章 王与周第991章 面见(下)古代屠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俊异(为盟主wangzechao8加更)第二十七章 拉拢第820章 意见第四十一章 怨言与崩第1218章 威逼第四十五章 靳准在哪?第五十一章 我还会回来的第五十九章 关中与平阳第932章 复仇第919章 办法(下)第四十八章 合兵第十八章 风驰电掣第十三章 无题第五十九章 夜宴之二第一百四十章 全线出击?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906章 微妙的关系第866章 馆驿第一百七十九章 草桥第五十九章 夜宴之二第九十九章 巡视第八十章 消息第九十三章 谄媚第1198章 华风及袭扰第八十二章 试探准备第1049章 历史的玩笑第921章 三个方向第一百五十六章 居家与工作(上)第965章 西苑第1131章 老羌第951章 高贵乡公冤气第1174章 敲定第816章 边防第十三章 南北布置(上)第七十四章 影响第806章 汾水(下)第一百零五章 兵临城下第1051章 邵皇帝的江山(为盟主折翼文加更)
第七十二章 欢喜与哀愁第943章 众望所归第991章 面见(下)第八章 两京第931章 换防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四章 摊子第七十九章 白樱桃下紫纶巾第二十二章 决胜第一百三十五章 招揽第二十三章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第859章 节日第十三章 无题第三十七章 新年(月票加更5)第1141章 小路第1062章 陛下可走华容道,也可径下赤壁第1069章 赌得起!第七章 表态第一百五十章 梦开始的地方(上)第826章 强行推动的战争第938章 你们害苦了朕第一百二十五章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第一百零九章 军议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一百七十章 “民”心所向第二十九章 规划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九章 火并第949章 爵位与军制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人涌入第五章 学生第四十四章 势力(上)第九章 各项安排第七章 双管齐下第七十九章 一日破一寨第1227章 奇遇第1210章 意想不到之人第七十七章 交代第七十六章 讨价还价第三十一章 殿议第1277章 辩论第917章 上郡第一百九十七章 堵截(下)第894章 探望第五十八章 崔公第七章 阴结少年第十四章 南北布置(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枋头第1120章 豪族化第1105章 腊月(上)第1037章 震惊!孩子们竟然第八十八章 会见第924章 长草的人心第二百零六章 善后与二羊第九十六章 会玩第1116章 书第813章 长子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九十七章 嚣张(上)第1216章 王与周第991章 面见(下)古代屠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俊异(为盟主wangzechao8加更)第二十七章 拉拢第820章 意见第四十一章 怨言与崩第1218章 威逼第四十五章 靳准在哪?第五十一章 我还会回来的第五十九章 关中与平阳第932章 复仇第919章 办法(下)第四十八章 合兵第十八章 风驰电掣第十三章 无题第五十九章 夜宴之二第一百四十章 全线出击?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906章 微妙的关系第866章 馆驿第一百七十九章 草桥第五十九章 夜宴之二第九十九章 巡视第八十章 消息第九十三章 谄媚第1198章 华风及袭扰第八十二章 试探准备第1049章 历史的玩笑第921章 三个方向第一百五十六章 居家与工作(上)第965章 西苑第1131章 老羌第951章 高贵乡公冤气第1174章 敲定第816章 边防第十三章 南北布置(上)第七十四章 影响第806章 汾水(下)第一百零五章 兵临城下第1051章 邵皇帝的江山(为盟主折翼文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