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强行推动的战争

bookmark

卢志逝世,排场自然不可能低。

生前时,邵勋甚至询问过他要不要朝廷追赠什么,结果老卢居然不想保全自己一世晋臣的名声,明确拒绝了。

如此,看样子只能等禅代后新朝追赠了。

前御史大夫、现太常卿(从三品)崔遇带着庞大的队伍,亲往邺城主持丧礼。

邵勋次子獾郎一同跟随而去。

安排这些事后,邵勋来到父母所住的殿室。

多年前他写檄文嘲笑石勒弃母千里,不奉晨昏,其实他也做不到,就连不出征的时候都做不到每天见面。

今日听闻卢志之事,有所感怀,于是来到了此处。

其实,爷娘年岁很大了,皆已年近七旬,这在古人中算是高寿——当然,和刘渊曾经的老师崔游还是没法比,他九十三岁那年还被刘渊邀请做官,拒绝后没多久就死在了家中(应该是正常死亡)。

去年大疫,邵勋让爷娘单独住在一个小殿室内,除了他经常去看看之外,几乎不与外人接触。疫情消散后,邵勋让他俩也别再种菜了,歇息歇息好了。

到了今年,他俩确实不种菜了,但还拾掇了点瓜果,每每照看,算是一种寄托。

父亲现在愈发沉默寡言,母亲的话则多了很多。

“小虫,侯老三那人你怎么也招进宫来了?”母亲刘氏絮絮叨叨:“那个人不行,以前欠钱不还,被人瞧不起。”

“都是乡人,还识字,在外朝当个杂役小吏。阿娘若不喜欢,儿将其斥退便是。”邵勋对这些人是真的不太熟悉,很多听到名字时有点印象,但没怎么接触过。

“斥退就……”母亲到底还是善良,到最后叹了口气,道:“外朝就算了,别来后宫即可。”

“侯老三的儿子入宫当宦者了。”沉默寡言的邵父突然说道。

邵勋有些惊讶。

其实,这两年还真有不少主动入宫当太监的,拦都拦不住。

有人是生了儿子后入宫,有人等不及,直接过继了一个,基本都是东海人。

邵勋一度觉得,这些人不会弄成和唐朝那样的太监世家吧?

世代当太监,谓之宦官世家。

不同品级的太监可收多少义子都有规定,制度相当规范。

爹在宫中当太监,儿子娶妻留下后代后,接着入宫顶替,主打一个肥水不流外人田。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娶妻生完孩子后,胯下那一刀也不是不可以接受,比在家饿肚子强。另外还能捞钱,好像也不错,看你如何选择了。

“宫中说是来了很多东海人,可都不认识。”刘氏又道。

“阿娘若想见见乡邻,儿可行文东海国,遣其派官查访,接来平阳。”邵勋说道。

“别作孽了。”邵父摆了摆手,道:“人家过得好好的,一把年纪了,千里搬运,有几个人经得住折腾。”

“阿爷说得是。”邵勋笑道:“儿考虑不周。”

“你不是考虑不周,你是当武夫久了,人命在你眼里就不是个事。”邵父叹道:“其实当年我上战场厮杀,时日久了也这般。”

“还厮杀呢?”刘氏撇了撇嘴,道:“甲都丢了,狼狈奔窜回来。”

“这事就过不去了是吧?”邵父不满道。

邵勋暗笑。

“小虫,你吃过饭没?”刘氏突然问道。

“一会去温明殿用饭。”邵勋说道。

“可惜今年没种春韭,你少时可喜欢吃了。”听到儿子不在这用饭,刘氏有些失落。

“阿娘享福便是,何必劳心劳力?”邵勋说道:“待我闲下来,种点春韭给阿娘吃。”

“你有大事要做……”刘氏叹道:“阿娘也就叹息,可能陪不了你几年了。”

说罢,神色有些哀伤。

生老病死,无人可免。

“阿娘身体康健,何出此言?”邵勋沉默了一会,道:“打完鲜卑和匈奴,我便留在宫中,不跑了。”

“一定要亲自打么?”刘氏忍不住问了一句:“你父年轻时出征,餐风露宿,临老一身病。你现在正值壮年,感觉不到——”

“没那么玄乎。”邵父插言道:“餐风露宿说的是小将。我年轻那会出征,大将、都督还有坐着板舆出征的呢。将士在前方厮杀,都督住在后面城里,还有闲心欣赏歌舞。”

邵勋含笑点头,老爹不愧是丢盔弃甲成功跑路的兵油子,懂行。

刚起家那会,亲领一军,确实艰苦。很多时候亲冒矢石,更是危险无比。

现在都是各路大将领兵在前,他大部分时候其实是在行军,也没有人规定他必须哪天、哪个时辰赶到哪里,违令者斩之类。

他的自由度很大,生活其实算是规律的,和以前不一样了。

再者,他现在经得起失败,没以前中夜起身、筹谋破敌之策时那么煎熬。

当然,和躺在家里肯定不好比。

“哪个将军这么离谱?”刘氏不相信。

“扬烈将军王浑,五十余年前的事情了,我那时第一次被征发。”邵父说道。

“这个王将军现在在做什么?他们家可是高门?”刘氏问道。

“死了。”邵父说完,又看向儿子,道:“他们家被小虫整垮了。”

刘氏哑然。

邵勋笑得乐不可支,心情莫名地好了许多。

老爹虽然少言寡语,但其实内秀于心,什么都知道,看得通透,也会用搞笑的方式安慰人。

“所以你别操心了。”邵父又道:“小虫打了那么多年仗,一比起来,我当年跟过的将军狗屁不是。他知道怎么赢。”

“儿子比你厉害。”刘氏被怼得哑口无言,最后只能嘟囔了一句,回里间去了。

邵父看着天,慢悠悠地说了一句:“你整垮了那么多当年我见都不配见到的高门大族,当心点。”

“我明白。”邵勋点了点头,说道。

******

“真要上阵?”徽光殿外,王景风可怜兮兮地说道:“虎头才十岁,在家里读书不好么?”

邵勋突然又想笑。

王老登上蹿下跳,和人争得不可开交,结果王景风却不想他外孙随军。

“十岁不小了,随我感受下战场气氛。”邵勋说道:“放心,大部分时候待在后方,你担心什么?”

“你现在女人那么多,就不对我好了。”王景风急道:“不光不对我好,还不对虎头好。”

邵勋不理,只看向儿子,道:“虎头,你愿意随阿爷出征么?”

虎头(邵裕)先看了眼母亲,心虚地避开了视线,然后坚定地说道:“阿爷,我要去。”

王景风直欲晕过去。

“慈母多败儿。”邵勋看着儿子,用鼓励的语气说道:“随阿爷去见识下大漠长河,驰骋于草原之上时,弯弓杀敌,那才是男人该做的事情。”

虎头眼睛一亮,道:“阿爷,我最喜欢射箭了。”

说罢,拍了拍腰间的弓梢。

老实说,虽然很警惕士族,但邵勋真的很喜欢老四虎头。

原因无他,身体骨架大,发育后一定是个壮汉,很像他邵某人。

王景风这个大傻妞,无意间为邵家诞下了个猛将之才啊。

“大王。”王景风见儿子跟着一起“傻”,又换了副语气,可怜兮兮地说道:“虎头还要读书呢。”

邵勋哈哈一笑,道:“阿鱼,你不如遣人问下太尉的意见。”

王景风毕竟不是真傻,这还用问吗?父亲正愁不知道怎么吹虎头呢,现在有出征的机会,还不吹他“文能和政”、“武能平乱”?

这般“才兼文武”之俊异,不愧是我王衍的外孙啊!

王惠风在一旁静静看着。

邵勋走了过去,一把抓住她的手,道:“你还是这么淡然。我们的孩子再大些,也要这般。”

“随缘即可。”王惠风说道。

“那是我们的孩子。”邵勋强调道。

“你是不是很得意?”王惠风为邵勋整理了下袍服,语气不变:“我这么淡然的女人,也让你得手了,还为你生了孩子。”

邵勋被戳破了心思,有些尴尬。

“不要忘了你答应我的事。”王惠风轻声说道:“百姓太苦了。”

“好。”邵勋松开了她的手。

王惠风反手抓住了邵勋的手,轻笑了下,低声道:“其实,有个孩子挺好的,不寂寞。”

邵勋这下是真得意了。

“拓跋三分,互相攻杀,你只要稳扎稳打,断不至于大败。”王惠风又认真地说道:“代国太夫人王氏有大用,别光想着在人家身上逞威。在击败拓跋贺傉后,着她招抚亡散,或有奇效。”

“你若是男儿身,张孟孙也得退位让贤。”邵勋笑道。

“张孟孙乃中书侍郎,大王谋主,万勿轻慢。”王惠风无奈地看了他一眼,道。

邵勋轻轻点头,然后转过身去,看向儿子,道:“虎头,带上你的弓,随为父出征。”

神龟八年(324)三月初五,平阳城外变成了兵的海洋。

作为先锋的河东董武部“瞎巴”三千人已经北上,更有数万大军自各处云集而来。

徜徉在各营阵前时,邵勋只觉身体里某些东西又活了过来。

风驱锐旅,以全社稷,就在今朝。

而前来送行的国中官员们则神色各异。

终究没拗过梁王,他以巨大的威望为基,强行推动了这场让很多人不太情愿发动的战争。

第九章 顿丘第十四章 统战价值急剧提升第832章 踏入雁门第一百零四章 后方(为盟主汉明帝加更)第四十七章 北上联络第一百三十六章 东燕第1216章 王与周第一百四十八章 行路见闻(下)第907章 奔袭第七十六章 归去第857章 白登台(上)第1119章 晋祠第一百五十章 交接第一百三十八章 整合的意义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三十九章 进兵方向第八章 两京第二十章 我意已决第七十五章 偶遇第四十七章 话疗与出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开始第一百十七章 慕强第1207章 严防死守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966章 表率第九十四章 汝南行(下)第九十一章 入见第1248章 自家事与别人家事第1197章 不得已而为之第一百七十九章 对付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开始第1132章 当世庾公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拖待变第801章 政务第1256章 行田(上)第1171章 姨甥第1170章 表兄弟第838章 微妙的变化第二百零一章 三地第一百三十一章 离开前的安排第1001章 战和之策第1125章 户口与改变第1072章 不降何待?第五十七章 垛田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乱第1170章 表兄弟第十五章 濯足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意已决第三十一章 起风第1050章 挑选第一百十章 派别第十二章 无题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一百二十章 决定第十二章 无题第一百三十六章 谈,都可以谈第1220章 各怀心思第1108章 山城(上)第1109章 山城(下)第1039章 前路第1007章 只要坚守,就有希望第一百九十一章 恩威并施第五十八章 战机(上)第一百十七章 慕强第一百六十五章 惊险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九十章 变天第1131章 老羌第五十三章 动手第894章 探望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1113章 成都与建邺第四十二章 重建(上)第1055章 托孤第一百三十九章 荥阳第一百三十三章 滚!第一百八十六章 抓捕与人选第一百零三章 历史大潮第882章 商队第七十九章 巡视第一百七十章 新战术第994章 重走宜阳路第一百十二章 大宴宾客第七十三章 人心第六十章 有事真上第829章 人心与战术第1222章 乱成了一锅粥第九十五章 抢种与养望第五十二章 交接与赏赐第一百三十八章 整合的意义第一百十二章 农事第二十三章 早有预谋第六十章 关中闲子第1014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一百五十一章 利益交换第六十九章 好处第一百七十五章 极限施压第三十八章 手段第十二章 又要卖命第八章 担了干系
第九章 顿丘第十四章 统战价值急剧提升第832章 踏入雁门第一百零四章 后方(为盟主汉明帝加更)第四十七章 北上联络第一百三十六章 东燕第1216章 王与周第一百四十八章 行路见闻(下)第907章 奔袭第七十六章 归去第857章 白登台(上)第1119章 晋祠第一百五十章 交接第一百三十八章 整合的意义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三十九章 进兵方向第八章 两京第二十章 我意已决第七十五章 偶遇第四十七章 话疗与出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开始第一百十七章 慕强第1207章 严防死守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966章 表率第九十四章 汝南行(下)第九十一章 入见第1248章 自家事与别人家事第1197章 不得已而为之第一百七十九章 对付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开始第1132章 当世庾公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拖待变第801章 政务第1256章 行田(上)第1171章 姨甥第1170章 表兄弟第838章 微妙的变化第二百零一章 三地第一百三十一章 离开前的安排第1001章 战和之策第1125章 户口与改变第1072章 不降何待?第五十七章 垛田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乱第1170章 表兄弟第十五章 濯足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意已决第三十一章 起风第1050章 挑选第一百十章 派别第十二章 无题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一百二十章 决定第十二章 无题第一百三十六章 谈,都可以谈第1220章 各怀心思第1108章 山城(上)第1109章 山城(下)第1039章 前路第1007章 只要坚守,就有希望第一百九十一章 恩威并施第五十八章 战机(上)第一百十七章 慕强第一百六十五章 惊险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九十章 变天第1131章 老羌第五十三章 动手第894章 探望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1113章 成都与建邺第四十二章 重建(上)第1055章 托孤第一百三十九章 荥阳第一百三十三章 滚!第一百八十六章 抓捕与人选第一百零三章 历史大潮第882章 商队第七十九章 巡视第一百七十章 新战术第994章 重走宜阳路第一百十二章 大宴宾客第七十三章 人心第六十章 有事真上第829章 人心与战术第1222章 乱成了一锅粥第九十五章 抢种与养望第五十二章 交接与赏赐第一百三十八章 整合的意义第一百十二章 农事第二十三章 早有预谋第六十章 关中闲子第1014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一百五十一章 利益交换第六十九章 好处第一百七十五章 极限施压第三十八章 手段第十二章 又要卖命第八章 担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