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679章 舌战

“李副都护请了!”

一声长吟,一神采飞扬男子出来,年约四十,面容圆白,颌下短须,顾盼间颇有豪气,却是幕府秘书厅厅长叶惜之。

只见他高声道:“李公言宣镇纲常颠倒,尊卑不存,祖制无为,敢问所指是何?”

李邦华冷眼看去,见此人若靖边军众文人一样,戴了软幞,穿着紧身袍衫,外罩短袖大氅,佩了长剑,颇显慷慨之气。

他也有重点关注过王斗麾下人才,知道这圆脸书生姓叶,名惜之,却是庐州当地的一员乡绅,曾有在庐州书院求學过,还得了生员的功名。

然此人千里迢迢,不为朝廷效命,却跑到了宣府镇任职,还任了王斗嫡子的老师,不免心中厌恶,还有一种痛惜。

好在让他安慰的是,此时王斗麾下文人尽是不入品的小吏,破落秀才,至少有品级的官员,还是恪守忠义的。

他眼皮微抬,冷冷说了一声:“本官所指是何,难道叶秀才不知吗?”

他在“叶秀才”三字上加重语气,颇有讽刺之意。

叶惜之哈哈一笑,说道:“可是指李公进镇时被查通行证之事?”

堂内一阵大笑,李邦华面皮隐现青气,又强自忍耐下去。

“还有士绅优待不在,吾等此微小吏,与朝中一品大员并起并坐?”

叶惜之言笑晏晏,却字字锋利如刀。直刺李邦华心头,说得他躯体都微微颤抖起来。

是啊。这些些微小吏,何德何能,能与自己平起平坐?

他冷冷道:“李某个人事小,朝廷体统事大,尊卑不存,国之所在?”

他瞥了王斗一眼:“若不讲尊卑体统,难道街巷一升斗小民行出,要与永宁侯并排列坐。永宁侯也甘之如饴?草民要与永宁侯享用一样待遇,永宁侯也欣然接受?均贫富,等贵贱,闯贼便是如此,宣镇也想此等作派?”

堂内很多人吸了一口冷气,这李老头嘴皮子就是利索。

高史银看着李邦华,看他嘴皮上下张合。每吐出一句话都让自己内心阵阵抽搐。心想若自己对上,除了拔剑将他砍翻外,斗嘴唯一的下场,就是被他活活气死。

不过这李老头又不怕死,真是头痛。

叶惜之长笑一声:“李公此言差矣,此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

他朗声道:“宣镇非是不要尊卑。而是严守尊卑!非是不要体统,而是严守体统!”

他高声道:“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又道上梁不正下梁就歪!”

他道:“便若国朝初时,诸驿站通畅。为何?兵部堪合甚严!然到了国朝中时,诸驿站皆是不堪重负。此时更是百站废黜,何故?各官吃拿卡要,无所不为,便是其家奴子弟,一样兴风作浪。有嘉靖年时,便有胡宗宪之子勒索驿吏,供应铺张,虽被海忠介所阻,然世上才有几个海忠介?”

他冷笑道:“此些儿辈,是何官职,是何身份,有资格享用兵部驿站?此便是上行下效,各官不守尊卑之故!”

他看着李邦华:“有鉴于此,大将军以身作则,宣府镇任何人等,都得严明规矩。如此,我宣镇各驿站百废俱兴,通行证所处,更为细作无存。这不若余者边镇,破风处处,东奴流寇,细间猖狂,更有辽东诸祸在前!难道李公认为,这不是好事吗?”

李邦华语塞,从内心深处来说,他认为王斗这点做得很好,宣府镇规矩执行得严是好事,只是内心不舒服罢了,自己堂堂一个朝廷大员,与普通人等一样待遇,心理这关要过去很难。

而且他心思有些复杂,此人伶牙俐齿,鞭辟入里,王斗麾下非是无人,惜此人不为朝廷所用。

“不守祖制,倒行逆施又当如何?”

李邦华猛的直视叶惜之,这个庐州秀才已经引起他的重视。

他大声质问:“国朝优待士绅,重视读书人,是高皇帝定下的规矩!宣镇将士绅与草民视为如一,公然一体纳粮,此等斯文何在,读书人脸面何存?尔等可有将高皇帝放在眼里?”

他厉声喝着,雷霆般的声音在堂内回荡。

而伴之的,是叶惜之的大笑声音。

二人中气都很足,可能他们皆是儒门子弟之故,个个懂得养身之道。

“祖制……”

叶惜之朗声大笑,他喝道:“若论祖制,洪武年时,高皇帝便立下严令:一切军民利病,农工商贾皆可言之,唯生员不许建言!敢问李副都护,现国朝哪个书生不建言?祖制不用丞相,现内阁首辅与丞相何异?祖制不用太监,成祖皇帝公然使用……”

“……祖制又巡抚何在?”

叶惜之瞥了眼刚要跳出来的宣府巡抚朱之冯,让他又坐了回去,再看着李邦华冷笑:“祖制不许结社,现文社遍地,此违背祖制之举现可谓不胜枚举。依李公之言,这是要尽杀天下文武太监,甚至连皇族也要杀尽不成?”

在叶惜之大笑声中,李邦华面色铁青,此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让自己一大把的话说不出来。

看他那张神采飞扬的圆脸,越看越可恨。

他正要斥责,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确实,若依高皇帝祖制,邦华公早被砍了脑袋了。毕竟洪武年时,太學生赵麟违背祖制,就被砍下头颅,在国子监悬挂达一百六十余年,邦华公也想如此乎?”

一人缓缓走出来,却是叶惜之好友秦轶,此时已在参谋司任高级赞画。二人带着梦想到达保安州,几年过去。此时一军一政,都走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

他神情温和。与叶惜之的咄咄逼人形成鲜明对比,不过语中绵里藏针,却让人极为不好受。

就听他笑道:“秦某可闻少时公最爱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若严格执行祖制,怕就在那时,首级也在某处高悬了吧?”

李邦华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正要说话,叶惜之又长笑一声,道:“公辅兄漏说一点,其实还有一项祖制长存至今,便是八股科举制,以摘经拟题为志,自四书一经外。余者皆束之高阁,便图史满前,也尽不暇目。”

他说道:“只可叹,此辈出来大多呆头呆脑,不通实务,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舌木强不。便是高皇帝也叹‘朕自即位以来,虽求贤之诏屡下,而得贤之效未臻’,邦华公当然认为此政大善,为国储材。不需变通。”

秦轶微笑道:“所以有言,平时袖手谈心性。临事一死报君王。诸公无实干之材,诸事只得袖手旁观了,现在连圣上要编练新军都拿不出粮饷,我大明没钱吗?非也!”

他笑着:“当然,在诸公眼中,只会空谈的清流,也比会做实事的干吏来得强,只需懂君臣大义便行了。”

叶惜之道:“然也,更有‘贤者’言千里做官只为财,原来大明律只说秀才免徭役,举人免徭役、赋税减半,到了进士,才免去全部徭役与赋税。然观地方诸乡绅,有几个举人与进士?他们言的祖制与他们有何关系?”

秦轶哈哈笑道:“这叫有选择的违背祖制!非是祖制不能违背,而是看是不是对自己有利!”

他摇头叹息:“明明饱读圣人之书,怎么做了官就成为国之蠹虫呢?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余者视而不见,将圣人教诲抛到九霄云外去,可悲可叹也。”

二人一唱一和,冷嘲热讽,言语无情,李邦华的脸皮则如抽筋般抖动不停,几次三番要开口,都被二人堵了回去,第一次领教了地方小吏的利害。

堂内各人也看得大开眼界,特别高史银佩服不已,心想秦先生与叶先生就是利害,不愧是读书人出生,这嘴皮子太利索了。

王朴与杜勋二人更发出阵阵讥笑,看李邦华的窘样,真是心中大爽。

不过堂内许多人也若有所思,是啊,为何如此?

王斗暗暗点头,正所谓以毒攻毒,对付读书人,就是要以读书人应对之,象高史银那样拔刀挥剑的,不免落了下乘。

毕竟坚持自己的观念,很多人是不怕死的,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从肉体上消灭。

同时他有一个想法,宣府镇隐隐产生一种新思潮,自己这个集团,也开始有自己的思考,与朝廷那方观念开始形成冲突。

只是目前各人只隐约有一点想法,还形不成体系,看来必须开始一场大辩论了。

有报纸利器在手,王斗自信不会落于下风。

他这里想着,秦轶与叶惜之则痛快无比,看着李邦华那张阴晴不定的脸,就是舒坦。

二人皆算现行制度下的受害者,或是不满者,当时也对当时时局极为担忧,对朝堂诸公无能不满,他们寻求改变,最后到了王斗治下,才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

此时更能与朝廷一品大员并坐,这点上,他们皆感激王斗的知遇之恩。

同时,对现时朝中诸公他们一样没好感,又李邦华看不起他们这些小吏、底层文人,他们又何尝看得起诸公大员?

所以毫不客气,抓住机会,只管明刀暗枪,往李邦华内心攻去。

李邦华面红耳赤,第一次感到有些招架不住,颇为狼狈。

边上卫景瑗虽然看得着急,但也若有所思。

朱之冯则是心急如焚,他猛地站起,喝道:“以众凌寡,非君子所为,李公,下官这就来助你!”

不过这时,李邦华已经醒觉了自己战术,与小角色纠缠尤为不智,必需找准最重要的目标。

他调整自己的心绪,慢慢转头朝向王斗,最后冷然开口:“永宁侯之意,是不再理会高皇帝定下规矩,不但此时宣镇士绅草民皆视如一,便是士绅一体纳粮之策,以后也会推行天下?”

随着李邦华森森话语吐出,一时间,堂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看向主位上王斗。

便是王朴、纪世维、杜勋等人,都非常注意。

第356章 可怕的官兵第362章 用炮轰,用骑冲第178章 卢象升视察(上)第542章 暗杀第175章 马上风第132章 捷报传闻、卢象升第289章 方才自己对王斗轻视了第498章 隔河炮战(完)第684章 潜伏任务(中)第152章 护送第815章 霰弹第369章 福王第99章 不屈第807章 惊遇第637章 惨烈恶战第390章 伏击第461章 再冲上去第282章 俘获第367章 到洛阳、嫉妒第133章 意外、吃惊第176章 废物第199章 满载而归第291章 翁婿议事第72章 贫穷第769章 战略第351章 进开封第469章 伤亡第272章 看来真得学习王斗之法了第566章 清虏第611章 羽骑兵万胜第48章 纳捐第172章 许月娥不见了第323章 静观其变第443章 狂轰滥炸第666章 骚动第83章 家丁风波第131章 卫城第208章 争粮第286章 向皇太极求援、杨嗣昌前来第348章 军临中州(上)第233章 很刺激,很阳刚,很男人第574章 送别、新行业第542章 暗杀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456章 凹阵应锐阵(下)第13章 捷报第475章 塞外第505章 畅快淋漓去战斗第378章 除奸第479章 哨骑第157章 奇怪的女人第684章 潜伏任务(下)第700章 儒学与督察员(中)第318章 尊皇攘夷、驱狼吞虎第768章 各方第554章 大同、太原第96章 烽火连天第210章 移驻东郊第355章 想伏击?第521章 落幕第595章 檄文第741章 暴雨第77章 双喜临门第487章 血肉第603章 大军出塞(中)第110章 义无反顾第685章 他们就该死是吧?第599章 调虎离山(下)第427章 汇合行军(下)第198章 留守第200章 清兵入寇上第190章 卢象升丁忧第172章 许月娥不见了第572章 公审第652章 朱仙镇之落幕(下)第350章 陈永福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792章 天下第753章 出关第785章 开关第681章 若大明能活第20章 不患贫而患不安第113章 随我上第253章 侧射第132章 捷报传闻、卢象升第266章 如杀一狗尔!第432章 帝皇大阅兵(上)第350章 陈永福第13章 捷报第6章 狼烟第571章 哗然第824章 完了第457章 首级第520章 长岭山绞肉机(上)第347章 桃源、出发(上)第374章 洛阳城血腥攻防战(下)第239章 王朴离去、南下真定第496章 河水与血水(上)第659章 孙传庭复起
第356章 可怕的官兵第362章 用炮轰,用骑冲第178章 卢象升视察(上)第542章 暗杀第175章 马上风第132章 捷报传闻、卢象升第289章 方才自己对王斗轻视了第498章 隔河炮战(完)第684章 潜伏任务(中)第152章 护送第815章 霰弹第369章 福王第99章 不屈第807章 惊遇第637章 惨烈恶战第390章 伏击第461章 再冲上去第282章 俘获第367章 到洛阳、嫉妒第133章 意外、吃惊第176章 废物第199章 满载而归第291章 翁婿议事第72章 贫穷第769章 战略第351章 进开封第469章 伤亡第272章 看来真得学习王斗之法了第566章 清虏第611章 羽骑兵万胜第48章 纳捐第172章 许月娥不见了第323章 静观其变第443章 狂轰滥炸第666章 骚动第83章 家丁风波第131章 卫城第208章 争粮第286章 向皇太极求援、杨嗣昌前来第348章 军临中州(上)第233章 很刺激,很阳刚,很男人第574章 送别、新行业第542章 暗杀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456章 凹阵应锐阵(下)第13章 捷报第475章 塞外第505章 畅快淋漓去战斗第378章 除奸第479章 哨骑第157章 奇怪的女人第684章 潜伏任务(下)第700章 儒学与督察员(中)第318章 尊皇攘夷、驱狼吞虎第768章 各方第554章 大同、太原第96章 烽火连天第210章 移驻东郊第355章 想伏击?第521章 落幕第595章 檄文第741章 暴雨第77章 双喜临门第487章 血肉第603章 大军出塞(中)第110章 义无反顾第685章 他们就该死是吧?第599章 调虎离山(下)第427章 汇合行军(下)第198章 留守第200章 清兵入寇上第190章 卢象升丁忧第172章 许月娥不见了第572章 公审第652章 朱仙镇之落幕(下)第350章 陈永福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792章 天下第753章 出关第785章 开关第681章 若大明能活第20章 不患贫而患不安第113章 随我上第253章 侧射第132章 捷报传闻、卢象升第266章 如杀一狗尔!第432章 帝皇大阅兵(上)第350章 陈永福第13章 捷报第6章 狼烟第571章 哗然第824章 完了第457章 首级第520章 长岭山绞肉机(上)第347章 桃源、出发(上)第374章 洛阳城血腥攻防战(下)第239章 王朴离去、南下真定第496章 河水与血水(上)第659章 孙传庭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