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届完毕,不仅仅是以旧代新,同时还是一次权力的变更。
为了均衡各方势力,有时候比如省长这个职位,就必须要进行大规模的变动。原本从下面副省长提拔上来的,很有可能不能够继续在本地担任省长,而是要到别的地方担任省长职位。运气好的自然从二三线的省份调到繁华的一线省份;但也有运气差的,从一线省份的副省长,调到三线省份担任省长,给人一种明升实降的意味。
比如担任山东省省长的杨鹤,虽然没有因为换届而被迫退休,但也不得不从山东调动到归化(原印尼)省担任省长职位。这样一来管辖的土地和自身的地位似乎提高了不少,但是一个是二线省份的山东,一个是偏僻远离大陆的东南亚,此间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
不过很多人都看得出来,杨鹤这届省长职位是属于养老性质的,五年后他就要退休了,很难再有资格升级为国级领导。而想他这样,在换届之后并没有退休,但实际权力却被削减的,也有不少,大部分来自大明原本的地盘。
然而就算国家那么安排,他们也没什么好抱怨的,要知道国会议长都退下来了,他们这些先是在大明的统治下连任了两三届的时间,按照年纪本来已经足够退下来了,只是他们才并入共和国,总不能就这样退下来,否则只会显得共和国待人凉薄。再给他们一届的任期,这本来就已经很过分了,还想要在富庶的地方任职,那就太不合理了。
到了不同的地方,就意味着要应付不同的风俗人情,地方情况等各种问题,所以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问题,而这些小问题,基本上都围绕着金钱产生。
这些问题最终会被报到地方财政局,小问题会被地方财政局处理,中等以及大问题会上报。而财政部接收到这些上报上来的问题之后,中等问题他们会进行讨论后进行处理,大问题却不得不上报给国会,让国会讨论审批才能够通过。
比如有人要修建一座三峡级别的大坝,涉及到许许多多的问题,那就需要国会来讨论解决。毕竟一则它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财政的问题,还有许多民生问题;二则涉及金额太大,财政部无权直接做决定,否则财政部大花特花,国家运营还要不要了?赤字财政可不是什么好事,过度的发售国债更是一个不可取的行为,更比说这国债还没人帮忙买单。
但话又说回来,就算有人帮忙买单也没用,自己又不设置什么美联储这样的机构,把货币和金银铜分割开来,然后说贬值就贬值说升值就升值,通过货币的汇率进行抢夺别国的金钱。
共和国出色的经济和丰厚的国库,还是给这次换届带来了莫大的好处,至少被判定为可行性的建议,都得到了最好的贯彻,地方的经济和民生会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获得更高的进步。这些刚刚升迁的家伙们,为了能够得到下属们的认可,那可是非常卖力的进行学习与规划,最多就是苦了那些底层的小公务员们。
军官们也在抓紧时间,对自己的新部下进行磨合。实际上从总体来说,军队的建设已经完成,大量的军校建立让每一名军官,哪怕是一个排长,都能够得到最好的军事教育。配合政委的帮助,就算上级的旅长、师长甚至是军长找到了变动,整体的战斗力也不会有明显的下降。
最重要的是,所有军官的知识都差不多是一脉相承,故而要适应新的部下并不算太难。
也多亏了这群兢兢业业,敢于牺牲的军人们扼守住了关隘,以至于几次想要趁着换届过来占便宜的大顺帝国?军队,最终都铩羽而归,甚至局部还扩大了一个县的地盘。
完好的机制其实也是很好的,若张弘斌一开始就以霸道统一天下,那么地方很难保证能够如铁桶一般。
自古君王用霸道,结果很快就会被对方麾下的谋臣名将找到突破口,然后使得战况又不得不拖上几年,如此年复一年的打来打去,到头来吃亏的不过是我华夏百姓而已。
张弘斌若是没来,自崇祯元年开始的农民起义就会星火燎原一般蜂拥而起,遍布全国各地。战乱持续十七年,整个华夏大地至少七成的百姓死于战乱。最后大顺就算建立了,麾下的人马也有限,部队里面大部分是老弱妇孺,否则就是不合格的将士,在一片石被满清和吴三桂联军击败,开启了满清入关,争霸天下的序幕。
在这之前,满清人口太小,别说大明的人,就算他们自己,也是只打算当个强盗不断壮大自己,不管叩关几次,不管兵临北京城下多少次,他们也仅仅是当强盗,还没有夺取大明江山的心思。在他们的眼里,那个时候的大明,还是太强了。
但崇祯十七年之后,大明的国力被内战消耗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到处都缺乏抵抗满清的实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满清才看到了统一江山的希望,让昔日五胡乱华般似曾相识的场面,再次出现在华夏大地。
那么,如今呢?
满清已经灭亡,全国人口比崇祯元年的时候,居然提升了十万人。这还是不断的战乱之下,被统计出来的结果。根据人口普查的结果,陕西原本人口一度下降到了天启七年的15%,然后提升到了天启七年时期的300%,陕西、山西和四川的人口增长速度都非常的快。
国家也没有因为战争而变得破败不堪,相反一个个国家在刺激下不断的改革,不断提升自己的国力,更不断的建设。从今年度的财政报告上可以看出,今年度的财政收入,居然是天启七年大明收入的五十倍有余。
在建设中统一华夏,在避免内战之中统一华夏,这就是张弘斌的主张。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方法,可以第一时间处理世家带给这个国家的影响,不断的弱化,分化最后路人化世家的作用和影响力。张弘斌那个时空的十年动乱怎么来的,其实就是旧官僚主义、老牌世家开始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申诉和反抗,进而才有了那个动乱,结果就是世家大族几乎被消灭掉,并扶持了一批红色世家出来。
当新兴的世家利益,和国家利益挂钩,就算没办法消除世家对国家的影响,他们的身份也会告诉他们,事情不能够太过分。毕竟他们和国家的利益,已经结合在了一起,分则两害,合则两利,谁也离不开谁了。如此,国家的统治才得到了巩固。
张弘斌没有这个烦恼,世家的问题已经解决,百姓已经开化,在舆?论引导下也开始疏远世家。世家失去了社会的舆?论影响力,失去了对知识的垄断,他们要么就只能转型,要么就只能消失。不同的是,这个消失,不会给国家带来太大的变乱,也不会存在太强烈的后遗症。
三个月的时间,这是新上任的官员们,迅速适应政务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从辛勤的学习者,又变回了在办公室里面指点江山的存在,下属们也认可了这个领导,默默的完成领导的吩咐。
国会也适应了工作,墨染开始履行自己的议长职责,国家在稳定的进行发展,敏锐的记者们甚至发现,换届之后,国家的总体实力,无论是在民生教育这种软实力方面,还是在军队武器这种硬实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于是有一天,报纸上提出了疑问:“国家已经强大到了可以直接碾压大顺帝国的地步,而李自成的大顺帝国依然存在民心尚未收拢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到底要何时,才要动手一统江山?什么时候,才能够让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只存在一个声音?”
这两个提问不仅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报社也迎来了大量的评论和相关文稿。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关于如何一统江山的各种提议和相关内容,成为了时下最流行的一个话题。
只是谁也不知道,从一开始,报社就是在国家的故意引导下,才会发出这样的提问的。
毕竟报纸是国家的咽喉,自然是不能够让它脱离自己的控制的。
初步的目的已经达到,不仅让百姓们产生了期待国家一统天下的心理,同时也吸引了李自成的注意力。他们的人或许会不断戒备各个边境地区,生怕张弘斌派人自四面八方杀过去,一口气霸道的把他的江山给夺了。
在这个基础上,军队的确是进行了一系列的调动。
东海游弋的军舰开始变多,也多次靠近过各沿海港口;边境的士卒开始进行集结,训练的程度被提升了起来。各地物资似乎都在调动,开始朝着边境二线城市运送。
这一切,都给人一个想法,那就是:共和国似乎打算要决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