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五章 擴軍

一提到扩军,白贵和赵兴都很兴奋:

“这年头,朝廷对军队只认数量不问质量。谁的兵马多,谁就得宠。刘承胤和陈邦博不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尤其是陈邦博,从不关心军队训练,官兵皆为市井无赖,号称兵马三万。他没有尺寸战功,朝廷竟然封他为思恩侯,真是荒谬!”

“是啊!上次桂林之战,听说标营在城外四进四出,最终才冲垮了高固山的清虏。要是标营人再多一点,譬如有个一千人马,或许一击就能击垮高固山,何必要四进四出?”

……

扩军是件很复杂、很麻烦的事。要扩军,饷粮为首要之务。要有饷粮,就得有地盘,就得与朝中大佬、地方官绅搞好关系。

焦琏勇猛善战,却不谙官场之道。他又是陕西人,武夫出身,缺少靠山。要不然,凭他当年背著永历帝逃出道州,凭他平定靖江王之乱,早就该封侯封公了。

明朝爵位分为公、侯、伯三等,世代承袭,含金量极高。

然至南明,朝廷为了笼络文臣武将,大肆封爵,名器泛滥。譬如,刘承胤为安国公,麾下部将不是侯爵就是伯爵。

焦琏战功赫赫,却刚刚晋封为新兴伯。麾下诸将以马起蛟官职最高,为总兵官,白贵和赵兴都是副总兵。

大家都是陕西人,一起征战多年,情同手足。但官职升不上去,总归心里不美。

刘承胤、陈邦博的部将没有尺寸之功,恣意不法,却得封侯封伯。李赤心、高必正都出身于闯贼,与明朝有著血海深仇,刚受堵胤锡招抚,就受封为侯爵。

此等不公,实在令人不平。

如果焦琏兵马雄壮,不说有个三万五万兵马,有个一万两万的兵马,朝廷还敢轻视他吗?还敢轻视诸将吗?

岑丹初从另外的角度劝说:“孔有德破湖广,此事已成定局,督师、制台都无力回天。接下来,清虏若要南下,就会与刘承胤的部队接触。

“刘承胤心术不正,不投降清虏已是万幸,焉能指望他死战?届时,能守卫桂林者,唯我军耳。

“加上马镇,我军只有三千战兵,却要面对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藩之兵。友军皆不可恃,孔有德也远远胜过高固山。三千兵马肯定不敷使用,必须尽快扩军。”

白贵、赵兴闻言,都用殷切的眼神看著焦琏,希望主帅能够不避嫌疑,毅然扩军。

焦琏把杯中酒一饮而尽,终于定下了决心,说道:

“嗯,扩军实有必要。前几天,宗臣(朱旻如)求见,愿意散尽家财,出资增兵。我当时还有犹豫,如今看来,明天就许了他吧。”

朱旻如字宗臣,桂林人,武进士出身,为焦琏麾下骁将。当年,张献忠进犯全州,朱旻如起兵,投入焦琏麾下。

此人擅长骑射,膂力过人,家财万贯。因他不是陕西人,资历又浅,地位不及马起蛟、白贵、赵兴等人。

上次桂林之战,朱旻如未能参战。但他刚直正派,轻财好义,事后向焦琏提议扩军,所需钱财都自行垫支。

朱旻如想扩军,扩的当然是自己的兵马。焦琏担心他后来居上,地位凌驾到马起蛟等人之上,引起诸将不和,故未答应。

现在,扩军已成共识。朱旻如是桂林本地富绅,自筹军费扩军,无需焦琏费心,自然应当准许。

白贵探身向前,好奇地问道:“大帅,宗臣打算募多少兵?”

“补齐一营之数,少则两千,多则三千。”

众将一惊。

朱旻如现有兵马不足四百人。许他扩军之后,他将一家独大,后来居上,怪不得焦琏会有犹豫。

不过,这也没有办法。谁让人家是本地人,谁让人家家财万贯呢。

白贵和赵兴有些羡慕,却也深知大局为重,赞同朱旻如扩军。

岑丹初直言不讳地说道:“大帅,本朝卫所废弛已久,营兵制大行其道。将帅统军,要在标营,以期居重驭轻、居内驭外。

“何督师、堵制台在湖广,受命于危难之际,无暇编练标营,全以招抚为能,兵马号称数十万,却没有得力标营。清虏一来,数十万明军望风披靡。设若何、堵二公有一两万得力标兵,亦不至于一触即溃。

“大帅治军严明,身先士卒,将士心悦诚服。只是,标营人马太少,不过三百之众,难成大功。旧制,非陕人不得入标营,每战必有减员,减员无从补充,势难长久。

“大帅要扩军,当从标营著手。”

焦琏微微颔首。他不是不想招兵买马,实因困难重重。就拿标营来说,陕人风俗习惯相同,吃苦耐劳,易于约束。若招募外省人,风俗习惯不同,恐生纷扰。

此外,标营人数虽少,却非常精锐,全都是重甲骑兵,一人两马,饷粮优厚。若要扩大标营,军费非同小可。

焦琏没有地盘,也没有恩主,只与瞿式耜关系较睦。瞿式耜空有虚名,手腕不够,政令不出桂林, 只有灵川、临桂两县受其节制。

要扩大标营,得自己想办法筹措饷源。焦琏对此颇感头疼,问道:“扩军就要花钱,标营费钱更巨。你们说,饷源从何而来?”

岑丹初看了下白贵和赵兴。二将对扩军也很热心,点头向他示意。

丹初心里有了底气,说道:

“如今时局纷乱,流民四起,无路可去。只要军队给一口饭,他们就会欣然应募。新兵入营后,只不过多了一份军粮而已。

“桂林城外荒地很多,又靠近阳江、漓江,方便灌溉。看留守的意思,后面会让我们长期驻守桂林。届时,便可组织官兵屯田,自筹军粮。因此,军费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

“只是,募兵之初,要采办军器、战马,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笔钱,可以请示留守,向临桂、灵川两县的富户派捐。

“朱旻如一家之财,就可募兵三千。我们再找些像他这样的忠义之士,授之以官爵、名号,就足以筹足军费。白石潭、大圩两处商埠,也应设立税卡,收取商税。

“愚以为,我们扩军不必太速。现在,我军有三千战兵、两千眷属。不如募战兵五千,不要有家眷的,使战兵达到八千,总人数控制在一万以内。”

这倒是个可行的办法。焦琏动心了,又问道:“扩军固是好事,若处置不当,却容易涣散军纪。对此,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白贵和赵兴都看著岑丹初,对他甚是期待。

丹初有备而来,说道:“最好的办法是,改变队一级编制,从五十人改为一百人。”

第九十六章 衝陣第一章 告急第九十三章 金聲桓反正第三章 行軍第七十五章 火槍揚威第五章 殲敵第七十四章 考核第九十五章 大兵團之戰第三十二章 慶功第四十二章 智取陽朔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九十五章 大兵團之戰第二十四章 突擊第二十四章 突擊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四十九章 錢糧之數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七十二章 聯姻第二十三章 3王圍城第六十六章 完婚第九十章 禦賜酒食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三十八章 教頭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九十六章 衝陣第三章 行軍第六十五章 還陛桂林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九十五章 大兵團之戰第二十二章 內訌第六章 出城第八十三章 降服土司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第三十六章 督標左協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二十二章 內訌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六十六章 完婚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八章 破陣第八十八章 永歷帝出逃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七章 奪旗斬將第五十二章 迎駕第九十六章 衝陣第七十六章 平等第五十九章 夜校第七十章 返回永安第五十五章 黨爭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六十六章 完婚第五十五章 黨爭第一十一章 拜師第五十三章 姐姐第三十三章 軍歌第六章 出城第一十五章 擴軍第五十九章 夜校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一章 告急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第二十二章 內訌第九十二章 返回桂林第二十七章 前進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七章 奪旗斬將第一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四十一章 東征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八十九章 郝永忠犯駕第三十二章 慶功第三章 行軍第七十九章 寓教於樂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九十一章 征蠻將軍第二十八章 破敵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八十九章 郝永忠犯駕第二十五章 破營第二十七章 前進第七十三章 訓話第一十六章 編制第七十四章 考核第五十九章 夜校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七十八章 教導第七十九章 寓教於樂第一十六章 編制第九十三章 金聲桓反正第三十一章 奇襲栗木嶺
第九十六章 衝陣第一章 告急第九十三章 金聲桓反正第三章 行軍第七十五章 火槍揚威第五章 殲敵第七十四章 考核第九十五章 大兵團之戰第三十二章 慶功第四十二章 智取陽朔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九十五章 大兵團之戰第二十四章 突擊第二十四章 突擊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四十九章 錢糧之數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七十二章 聯姻第二十三章 3王圍城第六十六章 完婚第九十章 禦賜酒食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三十八章 教頭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九十六章 衝陣第三章 行軍第六十五章 還陛桂林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九十五章 大兵團之戰第二十二章 內訌第六章 出城第八十三章 降服土司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第三十六章 督標左協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二十二章 內訌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六十六章 完婚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八章 破陣第八十八章 永歷帝出逃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七章 奪旗斬將第五十二章 迎駕第九十六章 衝陣第七十六章 平等第五十九章 夜校第七十章 返回永安第五十五章 黨爭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六十六章 完婚第五十五章 黨爭第一十一章 拜師第五十三章 姐姐第三十三章 軍歌第六章 出城第一十五章 擴軍第五十九章 夜校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一章 告急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第二十二章 內訌第九十二章 返回桂林第二十七章 前進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七章 奪旗斬將第一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四十一章 東征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八十九章 郝永忠犯駕第三十二章 慶功第三章 行軍第七十九章 寓教於樂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九十一章 征蠻將軍第二十八章 破敵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八十九章 郝永忠犯駕第二十五章 破營第二十七章 前進第七十三章 訓話第一十六章 編制第七十四章 考核第五十九章 夜校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第七十八章 教導第七十九章 寓教於樂第一十六章 編制第九十三章 金聲桓反正第三十一章 奇襲栗木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