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前往

莲溪方家,青云山房。

日跌时分,暖风徐徐,初春的日头洒满屋檐同台阶。

拾阶而上,闲逸一株海棠藏在角落里,拇指粗的枝干斜斜地自遍布日光的墙角伸出,颤颤巍巍,三五花苞,将开未开,清新玲珑。

方老太太习惯了午后小歇片刻,打个小盹儿,就自在醒来。

虽与往常一样,没有立时起身,仍旧靠坐在床头,捧着梅子青的茶盏,时不时地低头啜一口温开水。

却没有如往常一样惬意寻思心事儿,身旁床沿上还多了神色轻松的郭嬷嬷。

正斜签着身子,兴致勃勃地同方老夫人低语着甚的。

内容却同秦家相关。

数天前,俞阿婆同方良前脚从秦家回来,后脚方家后群房这挨三顶四的一亩三分地界儿上,就有窸窸窣窣的新闻儿张着翅膀般低低飞开了。

该知道的,或者说但凡有头有脸的人物们,就都知道了这桩新闻了。

这一来么,自是俞阿婆同方良俱都有心的缘故。

而这二一个么,则是在这世世代代,几辈子都在这后群房里扎根的一众方家世仆们的心目中,这桩稀奇新闻儿的苦主,已经今非昔比,已经值得他们真正用心去打听了。

说句实在话,即便这才堪堪几年光景,秦家已是在方家的力挺下,借着闻名遐迩的秦白芹的东风,一年一个台阶的,轻轻松松的就改换了门庭。

可到底勉勉强强就一乡绅,在方家好些个骨子里就觉得高人一等的世仆们看来,也不过半个奴才秧罢了。

饶是秦连豹已是秀才之身了。

在他们来说稀奇自是稀奇的,他们这巴掌大的后群房里,鳞次栉比挤挤挨挨住了不下上百户数百人,哪一个走出去不叫平头百姓高看一眼、心生羡慕的。

说句难听话,除了“忠心”二字不敢逆,这也是即便窝在鸽子笼里迈不开手脚,却从来没人想过脱籍的缘由之一的。

这可是旁人求都求不来的实惠,多少别说卖苦力的老百姓,饶是乡绅带着家人家财都是求天无门、求地无路,不得进门的。

再说甚至于体面到让父母官都礼遇两分的管家管事儿的,也不是没有的。

只是还真没出过读书人。

不过方家甚的人家,前头宅子里、两头巷弄里,里外里这么些个支房在,读书人不知凡几,别说童生秀才了,饶是举人进士,甚至于庶吉士老翰林的,都不在少数的。

一秀才功名,还真拿不出手来。

搁外头或许人五人六的不得了,可搁方家,也就抵得上十两银子的月例罢了。

不管是酸,还是真个不入眼,事实就是如此。

直到旧年,大堂哥受邀过来方氏家学念书,因着方案首的缘故,大伙儿这才开始重新审视秦家。

再到不久之前,两人结伴外出游历,消息传出,倒吸口凉气的,自是不在少数。

也是从这一刻起,好些人家方才开始正视秦家。

当然,本就与秦家已经有来有往,第一时间就听说了这则新闻的这些个人家自是不算在内的。

方良又去寻了方管家说话,俞阿婆则是特地去了趟郭嬷嬷家,给她捎去喜讯儿。

毕竟郭嬷嬷同郭掌柜虽不是血亲,可到底俱是方老太太身边的体己人,两家人互相帮衬了半辈子,交情自是不可谓不深的。

何况郭氏独自嫁来南边儿,郭嬷嬷本来就对她多有照应,天大的喜事儿,自是要叫她也欢喜欢喜的。

又拿了一篮子从秦家带来的时令野菜送她,新鲜水灵,吃个清甜。

郭嬷嬷果然欢喜,只闲话片刻,就问起了耳朵里刮了一句半句,秦家出的这起子糟心事体来。

俞阿婆一拍大腿,就细细同她将前情后状说了一回。

饶是郭嬷嬷跟着方老太太,见多识广,亲耳听到这么桩事儿,都半晌没能回过神来,送走俞阿婆。转身去了青云山房,就原封不动的又说给方老太太知道。

家里的服侍的一茬接一茬,方老太太记性再好,也不能记得一个脱籍十来年的小丫头。

不过郭嬷嬷是办老了差事儿的,早就把黄氏娘家、夫家的底细,还有黄氏在自家当差时的往事儿翻了个底朝天。

只觉脸上无光。

虽不是他们家的世仆出身,可到底一个锅里吃了那么多年的饭,借着他们家的名头配了门好亲,结果不但把日子过成这幅光景,还做出这样有伤阴骘的事儿,谁人心里能舒坦。

方老太太听说后亦是一愣的,虽然之后除了叹了句罗氏必是伤透了心,就甚的都没说,可郭嬷嬷知道老太太心里没放下这事儿呢!

所以这些天来一直让人留心着,这会子一得了消息,自是要过来说与老太太听,叫她安心的。

把惩处告诉给方老太太听,还道:“……据说崇塘百姓如今都在称赞秦家宅心仁厚呢……”

方老太太听说后,果然松了一口气,欢喜了起来。

还宣了声佛号,道:“这样就好,这样就好,天有好生之德,人有恻隐之心,秦家同那位崇塘巡检司的巡检,都能网开一面,给条生路,自是再好不过的。”

方老太太这话说的不明不白的,可郭嬷嬷伺候了方老太太一甲子,自是明白老太太的意思的。

同样的,她亦是替秦家长出了一口气的。

虽说违法必究,律例上也白纸黑字的明文规定,妇道人家,除犯死罪即奸罪必要入监收禁,其他犯罪从来一概交丈夫或亲属收管,听候传唤,不得入狱监禁。

防的就是那些个不见天日的龌龊事体,才如此慎重行事。

可到底同样白纸黑字的,妇人犯罪,奸者去衣,余罪皆单衣决定。

那史黄氏,还有吕家的那两妯娌,犯了这般的欺诈之罪,按罪论处,就是笞杖。

可去衣受杖,对女子来说,不仅是皮肉之苦,也是精神之辱。

他们莲溪还罢了,到底开化之地。

可郭嬷嬷曾跟着方老太太走南闯北,却是亲耳听说有些个穷山恶水荒蛮之地,民间风气狠辣无情。

亲戚邻里之间只因小隙,不但结仇结怨,还有人家死死揪住这条律例,捕风捉影,寻衅滋事,就指控对方家中女子有奸情,然后贿赂官府,让逮捕被告女子去衣受杖的。

然后到了执行刑罚的这一天,原告一方往往还要事先约集亲友,一齐前往公堂“看打”。又花钱买通行刑的衙役,让他们在行刑的时候对受刑女子百般凌辱。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一旦遭到这样的迫害,哪家的女人受得了这样的羞辱,回去后便寻了短见不知凡几,甚至于当场碰死在堂前的,也不是没有的。

幸好秦家宅心仁厚、通情达理,而那位巡检司的巡检大人据说亦是从来仁爱多恕、用刑慎重。

否则说不得不但人命关天,事后百姓想来,或许能明白违法必究的道理,可不免也会觉得秦家失了宽厚仁慈之心。

对秦家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名声却是大大有损的。

郭嬷嬷事前担心的正是这个。

正在出神,就听方老太太有些高兴,又有些郁郁的道:“也不知道那两个孩子有没有替秦家那个姓罗的孩子找到家……”

郭嬷嬷回过神来,知道方老太太这是记挂方案首同大堂哥了,赶忙安慰她道:“您再耐心等几天,不管找到找不到,大少爷都会来信告诉您的,我看也就这几天的事儿了。”

方老太太闻言笑着点了点头,又叫了方管家过来说话。

让方管家派人送张自家的拜帖去:“若是秦家要派人去京口帮那姓王的孩子收拢家业的话,也能便宜些。”

这话一出,饶是方管家都愣了一记。

方家名帖在南地的用处,没有人比方管家再清楚不过的了。

可叫方管家更没想到的是,方老太太就这样随意的把名帖送给了秦家。

直到此刻,他才真正意识到秦家在方老太太心目中的分量。

忽的想到之前家里隐隐的传言,肃然应是,立即去办。

而那厢秦家,在收到方管家亲自送来的方家的名帖后,花椒也在掰着手指头,一天一天的等着盼着大堂哥的书信。

之前的“光棍”诈骗一事儿,因着已经执行刑罚,虽说给家里头,尤其是给罗氏造成的伤害仍旧还在,但在花椒心里头,这桩事儿就算过去了。

虽然花椒也有耳闻,崇塘百姓难得一回“看打”,自是拍手叫好,也对自家颇有赞誉的,说自家得饶人处且饶人,是为积善之家巴拉巴拉的。

可因着花椒并不知道衙门里的那些个猫腻的缘故,所以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并不能理解大伙儿的赞誉从何而来。

也没有去深究。

何况她心里头还挂着这么一桩事儿。

日子磨磨蹭蹭总算挨到了二月底,大堂哥那厢终于来信了。

又是洋洋洒洒一大沓书信。

但花椒关心的只有三桩事儿。

头一桩,就是文启家族的事儿。

据大堂哥所说,那厢京口在方案首,或者说是方家名头的相帮下,已经替三槐堂王氏,也就是文启家族名下的泰半产业都正了名,剩下的就需要文启自己走一趟,因着他还未曾弱冠的缘故,还得回来立个孤幼户,方能过契。

至于文启年纪轻轻的,这份产业要怎的守,那厢他们也已经拿定了几个方案了,自是多多少少需要折损些利益的,大堂哥让文启好好思量,拿定主意,到时候过来京口,自有人相帮的。

而第二桩,就是罗冀的事儿。

因着京口乡间人口凋零的缘故,好些个村落即便有人在当年的那场洪灾中幸存下来,可因着荒无人烟生活无着的缘故,或是投亲靠友,或是自卖自身,或是迁居他处,一时还无音讯。

大堂哥已经将这桩事体同样拜托给了那位尽心尽力的清客,请他帮忙寻访。

至于大堂哥同方案首,因着寻亲一事儿,已在京口驻足太久,估计书信到时,他们已经先行启程前行了。

所以第三桩事儿中,大堂哥还嘱咐家里暂且不用回信。等过些天他落脚之后,必有书信回来,到时再行联络。

不过大堂哥还细心的给秦连豹留下了那位清客的地址,秦连豹可以直接同他联络。到时候前往京口,也可以请他帮忙安顿行程。

一喜一忧。

可当务之急,就是秦连豹得赶紧带着文启去趟京口,帮文启把家族大事儿给落定下来。

至于为甚的是秦连豹,不但是这桩事儿从头到尾都是他在帮着跟进的。也是因为秦连豹秀才的身份,不管是远行也好,还是进出衙门料理事务也好,比之家里头其他人,都是要来的便宜的。

这也是为甚的当时家里头“光棍”诈骗事发之后,秦连熊当即写信让秦连豹回来的缘故。除了事情涉及罗氏之外,这也是原因之一。

文启却有些犹豫。

说实话,到底年纪尚小的缘故,他对自家产业都没有甚的印象,甚的家族产业,就更没有概念了。

只是因为祖宗心血的缘故,才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产业就这么在他手里不明不白的败落易主了。

何况这里头还搭上了大堂哥的诸多奔波,同方家的人情,他心里自是明白的。

京口之行,他是一定要去的。

却不是现在。

毕竟从莲溪到京口,就算坐船,可到底诸多事务需要处理,少说也得一两月光景。

可今年又恰逢大比之年,秦连豹七月里就要前往省城参加乡试了。

轻重缓急,他还是拎得清的。

秦连豹却笑着摇了摇头,拍了拍文启的肩膀,道:“我让你姑母帮你收拾行李,我打点一下,咱们过几天就启程,快去快回。”

又看向罗冀:“阿冀也一起去吧,回去看一看,说不得你能想起甚的来。”

罗冀看向文启,小兄弟两个终于点了点头。

不过几日,秦连豹打点好行李,又往莲溪县学请假,前往方家谢过方老太太,才同秦连龙一道,带着文启、罗冀坐船前往京口。

这一去,就是月余光景。

第八章 秦氏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湖第三百三十二章 婉拒第四百三十三章 认亲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获第三百三十三章 题名第四百一十八章 权利第一百五十七章 归宁第一百一十一章 开蒙第四百零六章 认知第三百零一章 通透第二百零七章 图穷第八十三章 主意第一百八十六章 分家一第二百零一章 辞职第一百三十四章 芒种第二十九章 损失第二百六十二章 入谱第四百一十三章 交心第二百一十四章 垂范第二百一十四章 垂范第六十七章 标准第四百五十一章 示警第四百一十三章 交心第二百九十四章 回家第六十一章 串门第三百九十三章 回音第七十六章 炫目第四百六十七章 剿灭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踵第二百五十二章 磨坊第三十九章 忙种第一百六十章 汇合第二百九十二章 实力第三百零九章 女娃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踵第六十八章 陪嫁第二章 流离第三百八十九章 游历第七十八章 经济第四百三十一章 两面第八十二章 决意第二百二十八章 伏低第三百六十五章 未完第一百七十五章 会面第八十八章 乍喜第一百三十九章 告官第六十四章 查访第二百一十五章 贵专第一百零五章 善缘第四百七十四章 乡贤第一百零一章 过年第四百七十七章 无奈第二百七十八章 学业第一百零九章 不解第四十六章 家常第四百三十五章 幸福第二百零五章 影响第四百零八章 喜讯第一百三十九章 告官第八十一章 福祸第四百五十章 报信第二百五十三章 姻缘第三百一十三章 天赋第一百零五章 善缘第八十八章 乍喜第四百二十九章 惊喜第二百一十五章 贵专第四百九十四章 出发第二百零六章 琐愿第四百七十二章 群氓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明第二百六十一章 求同第六十章 探风第三百三十七章 送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伏低第一百九十一章 遭贼第四十三章 亲热第四百零一章 试验第三百七十九章 进展第一百零六章 房子第四百一十七章 脱籍第四十一章 恩怨第四百一十二章 变坏第一百四十八章 添箱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获第二百三十五章 家常第二百章 立族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凭证第二百零五章 影响第二百九十六章 抽空第四百一十九章 心平第三百三十章 稳固第七十六章 炫目第一百一十八章 买地第四百五十八章 苗头第五十一章 前程第四百七十六章 调查第四百二十九章 惊喜第四百八十二章 折柳
第八章 秦氏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湖第三百三十二章 婉拒第四百三十三章 认亲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获第三百三十三章 题名第四百一十八章 权利第一百五十七章 归宁第一百一十一章 开蒙第四百零六章 认知第三百零一章 通透第二百零七章 图穷第八十三章 主意第一百八十六章 分家一第二百零一章 辞职第一百三十四章 芒种第二十九章 损失第二百六十二章 入谱第四百一十三章 交心第二百一十四章 垂范第二百一十四章 垂范第六十七章 标准第四百五十一章 示警第四百一十三章 交心第二百九十四章 回家第六十一章 串门第三百九十三章 回音第七十六章 炫目第四百六十七章 剿灭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踵第二百五十二章 磨坊第三十九章 忙种第一百六十章 汇合第二百九十二章 实力第三百零九章 女娃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踵第六十八章 陪嫁第二章 流离第三百八十九章 游历第七十八章 经济第四百三十一章 两面第八十二章 决意第二百二十八章 伏低第三百六十五章 未完第一百七十五章 会面第八十八章 乍喜第一百三十九章 告官第六十四章 查访第二百一十五章 贵专第一百零五章 善缘第四百七十四章 乡贤第一百零一章 过年第四百七十七章 无奈第二百七十八章 学业第一百零九章 不解第四十六章 家常第四百三十五章 幸福第二百零五章 影响第四百零八章 喜讯第一百三十九章 告官第八十一章 福祸第四百五十章 报信第二百五十三章 姻缘第三百一十三章 天赋第一百零五章 善缘第八十八章 乍喜第四百二十九章 惊喜第二百一十五章 贵专第四百九十四章 出发第二百零六章 琐愿第四百七十二章 群氓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明第二百六十一章 求同第六十章 探风第三百三十七章 送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伏低第一百九十一章 遭贼第四十三章 亲热第四百零一章 试验第三百七十九章 进展第一百零六章 房子第四百一十七章 脱籍第四十一章 恩怨第四百一十二章 变坏第一百四十八章 添箱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获第二百三十五章 家常第二百章 立族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凭证第二百零五章 影响第二百九十六章 抽空第四百一十九章 心平第三百三十章 稳固第七十六章 炫目第一百一十八章 买地第四百五十八章 苗头第五十一章 前程第四百七十六章 调查第四百二十九章 惊喜第四百八十二章 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