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 大泽乡的咆哮

清除本土派的任务完成后,李斯生了场大病。他对外宣称是工作疲劳所致,其实老家伙受了惊吓。他动动嘴,就有千百颗人头落地,殷红的鲜血在菜市口横流的场景,会铭记于他的脑中,至死不忘。

秦朝政局产生剧烈的震荡,上上下下无不惶恐度日,给社会发展和经济贸易带来严峻的负面冲击。只有丧葬行业异军突起,盈利屡创新高,棺材铺老板收钱的手却在发抖,挣这种钱他良心难安。

李斯请了好几批和尚、道士去家里做法会,超度因他而死的亡魂,现在害怕起报应来,早干什么去了?助纣为虐,不得好死。

响应赵高的召唤,李斯匆匆结束休假,重回工作岗位。不对劲,他突然发现单位有很多陌生人,找来手下询问才知道,本土派官员的空缺都由赵高委派亲信出任,成为秦朝议会第一大党派,权势遮天。

糟糕的消息并没有完,很多客卿畏惧赵高的屠刀,纷纷申请离职。在赵高手下做官,还不如回家种地来的安全。这些官员的眼光真让人不敢恭维,当官都过不上好日子,当百姓就更别提了。

赵高正酝酿把黑手伸向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罪恶的念头一旦滋生,犯罪的手段将层出不穷。他要让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推动秦朝走向崩溃的边缘。

眼看始皇帝的陵墓即将完工,赵高向胡亥上奏,请求在墓葬封土的时候,把建造和设计墓室的工匠、监工等人活埋在墓穴里。残害无辜的百姓,势必会激起民愤,赵高劝说胡亥的理由是什么?

始皇帝征讨六国,洗劫来的大批奇珍异宝都将随他下葬。这些价值连城的财富,对世人的诱惑可想而知。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难保没有工匠见财起异,偷偷留下后门,拿走东西到在其次,惊扰始皇帝长眠的责任由谁来负?

当皇帝最注重的是面子,胡亥不能让人说他不孝,在一切以先皇为重的原则下,上万名建造墓室的劳工被坑杀,多少家庭支离破碎,民怨直冲九霄。

在赵高的黑暗统治下,秦朝陷入严重的社会危机,可他却对秦朝灭亡的进展极度不满。他找来夏、商的历史文献,学习夏桀和商纣两位暴君先进的亡国经验:滥用民力,不断增强百姓的劳役;调高赋税,加大百姓的生活负担。

为了实施奴役和压迫,赵高还设立名目繁多的刑罚,稍有小过,就要取人性命。社会各阶层都受赵氏恐慌的影响,生活秩序彻底丧失。

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历史从未停止过对英雄的呼唤,它需要什么,人民就创造什么。这次农民兄弟终于觉悟,首次赋予造反平民的色彩,用新鲜的表现形式,使造反更贴近生活,成为广泛的群众运动。

阳城通往渔阳的官道上,行走着一支由九百多农民工组成的队伍。这群正当壮年的汉子,个个面黄肌瘦,不问便知是营养不良的原因。他们是秦朝数百万劳工中的缩影,赵高刻意制造的效果,只有大家吃不饱饭,才会揭竿而起,反抗独裁统治。

管理这支队伍的正式官吏是两名将尉,除了衣服稍微齐整些,他们的脸色和周围的民工并无二致。两个人好歹也算县级领导干部,负责的工作却是到处奔波,餐风露宿,可见秦朝衰败的程度。

将尉怀揣的公文上,注明这支队伍要到渔阳去负责防卫工作。我们不禁生出疑虑,军队的工作怎么分摊在民夫身上?又是赵高在作怪,他发明了种种劳民政策,那些没有劳役任务的农民也别想在家度日,都要在各种理由的驱驰下,用脚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

农民工似乎对这样的长途跋涉习以为常,都闷着头向前走,如同温顺的绵羊。由是这样,两名将尉还是不断把皮鞭抽向身旁的民夫,好像**着奴隶。不这样做无以宣泄他们心中一路劳苦积攒下来的不满,他们又何曾想到,民夫的痛苦该找谁发泄?

队伍行走到泗水郡蕲县大泽乡的时候,一场意义非凡的滂沱大雨从天而降。古代和现在不同,大雨对道路交通的影响是致命的。当时的河泽湖泊普遍不具备良好的防洪措施,土制道路也没有排水设备,下雨的结果就是洪水泛滥,道路泥泞,再遇上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等偶然现象,根本没有出行的条件。

当两名将尉把所有民工驱赶至当地驿站的时候,嘴里不停的咒骂着大雨来的不合时宜。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一种不安的气氛正在民夫当中蔓延,他们将有幸看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并且成为这次起义的第一个牺牲品。

大雨已经接连下了几天,仍然没有停止的迹象,这本来是梅雨季节的正常现象,却使民夫们更加浮躁。他们没有欣赏雨景的闲情雅致,都在为一件事情担心。

根据秦朝的法律,无论是劳役征调还是大军行进,都要事先规定到达指定地点的时间,而且必须严格遵守。如有逾时不到者,按军法处置,斩首示众。

围聚在一起烤火取暖的民夫们交头接耳,感叹这场要命的大雨。如果再不停止,大家都要共赴黄泉。在火光照射不到的角落,有两个躲在黑暗中的身影,紧紧的贴在一起。不要被他们的暧昧所迷惑,两人是在进行秘密的交谈,商讨一件掉脑袋的事情,造反。

这两个不肯顺安天命的农民工,就是陈胜和吴广,他们刚刚对造反的事情达成共识。由于大雨的延误,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渔阳已经不可能。他们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想活命只能逃跑,可是逃跑与延期一样,都是死罪。与其狼狈的逃窜,成为见不光的流寇,还不如举旗造反。纵然是死,也要死得其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造反若是只有两个人,闹腾的再利害,也顶多是寻衅滋事,陈胜和吴广必须拉起自己的队伍。他们很走运,身边就有九百个可供拉拢的对象,更神奇的是,他们还具有三个造反的有利条件:

一,陈胜和吴广所属的这支队伍来自楚地,因为是老乡的缘故,彼此之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具有高度的向心力。很容易在某些刺激的影响下,结成有秩序的团体,拥有造反的天然组织性。

二,仅仅依靠两名将尉无法完成押送九百人的任务,他们采取了以工监工的措施。每几十人编为一屯,由屯长负责指挥,这样既方便管理,又可以大大减少将尉的工作量。陈胜和吴广都身兼屯长的重任,在队伍中威信不错,符合造反的领导原则。

三,秦朝的倒退,解放了对造反的传统要求。你家大业大、兵强马壮当然更好,实在没有也不要紧,秦朝的倒行逆施,创造出全民造反的时代,只要你有仇恨,你就具备造反的资格。试问大泽乡这支楚人队伍,哪个人对秦朝不是一肚子火,一肚子恨?

陈胜和吴广说干就干,研究起如何劝说别人入伙的问题。想来想去还是装神弄鬼最合适,历朝历代一直这么搞,老百姓都信它,要顺应民心嘛。

由于每天下雨,河水暴涨,民夫们都捞鱼而食,吴广在帛布上用朱砂写了“陈胜王”三个大字,塞入鱼腹之中,丢进职工食堂的鱼堆里。伙夫给鱼开膛破肚时,发现了这件奇事,消息不胫而走,人群中开始流传陈胜是帝王转世的传言。

吴广继续扩大影响,每到晚上,他都冒雨跑到附近的厕所旁边。碰见出恭的农夫,他就模仿狐狸的叫声:“大楚兴,陈胜王”,把来方便的人吓的不寒而栗。

吴广的确是个当神棍的人才,他的主意效果奇好。白天出异象,夜里闹妖怪,培养出大批陈胜的崇拜者,甚至在陈胜背后顶礼膜拜。

经过这番必要的舆论宣传,造反已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两位被历史选中的秦朝将尉,将承担起帮助陈胜起事的最终责任。他们两个急得直挠头:造反咱也不懂,需要做些什么?你们只要喝醉就好。

看着酩酊大醉、打着酒嗝的两位秦朝将尉,吴广开始找事。他又吵又骂,并且故意宣称准备率领部属逃跑,企图激怒将尉。两名醉汉马上中计,踉跄着脚步拔剑挥砍吴广,反被吴广空手入白刃,夺过宝剑,将他们劈倒在地。

杀人的快感,刺激着在场的农夫,他们突然间明白,面对不公的压迫,他们完全有能力反抗。

群情激奋的时候,最适合煽风点火。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陈胜也可以,他发表了重要的起义宣言: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农民工的学历普遍不高,陈胜能说出这番文绉绉的话实属不易,特别是最后八个字,流传千古,成为草根造反必修的名言。在这句话的激励下,农民工的反秦情绪被彻底点燃,他们热烈响应陈胜的号召,发起对封建统治秩序愤怒的冲击。

虽然是农民起义,陈胜和吴广依然照章办事,该喊的口号还是要喊,出师必有名目,否则是耍无赖。他们打着匡复楚国的旗号,宣誓替扶苏和项燕报仇。把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放在一起,足见他们用心良苦,并且对秦朝政局有过深入的研究。

项燕是楚国的民族英雄,曾经英勇抗击秦朝发起的侵略战争,最后兵败蕲南,以身殉国。他因此得到楚国人的尊重和怀念,以英雄之名,行复国之实,对张楚政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会起到不可限量的作用。

扶苏是秦朝百姓抱有期待的明主,他直谏始皇帝的行为,在人民眼中,就是不畏强权,反抗暴政的象征。陈胜和吴广拿他说事,目的就是树立在无产阶级中的高大形象,获取更多的群众支持,吸引更多的反秦志士前来投奔。

关于大泽乡起义,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疑问,为何称王的是陈胜而不是吴广?显然他们不是抽签决定的,性格的差异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陈胜作为起义军的最高统帅,他在三个领导必备的素质上都优于吴广。

一,强大的社会关系,也就是人际交往能力。陈胜是地道的无产阶级,家里连责任田都没有,要靠租种土豪劣绅的土地过日子。尽管他一贫如洗,每天吃糠咽菜,就是饥肠辘辘也从不忘记建人缘,拉关系。他经常在田间地头,对一起种地的伙计反复交代:苟富贵,勿相忘。

二,对人生的责任感,也就是进取心。有些没有远见的农民常常奉劝陈胜:做人应该务实,饭都吃不饱的农民,谈什么荣华富贵?陈胜便摇头晃脑,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三,要有高度的觉悟,也就是过人的才华。陈胜本身就是证明,他人生不同时期的三句名言,都是吴广讲不出的。吴广只适合进行弄虚作假的基层工作,这就是吴广屈居陈胜之下的具体分析。

陈胜和吴广的起义,在全国掀起反秦的热浪,不管是农民组织还是六国遗贵,都纷纷加入革命的行列。项羽和刘邦也组建起自己的队伍,悄悄的投身于全国造反派大联欢当中。这两个现在还默默无闻的名字,日后会被多少人崇拜和仰慕,没有人数的过来。

八十九 焚书案九十 坑儒案二十五 说寂寞谁甘寂寞七十七 亡楚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七十一 荆轲刺秦王(4)三十六 蒙骜之死三 流浪在赵国的日子七十三 荆轲刺秦王终结篇(6)二十六 秦庄襄王的任期七十六 亡魏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苏六 包装嬴异人二十八 魏无忌大败秦军二十 东周的灭亡(1)五十三 第一次统一战役五十四 魏楚大战五十六 赵国回光返照(2)六十三 窘困中的赵国十八 秦赵再起争端(2)九十 坑儒案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八十 亡齐六十九 荆轲刺秦王(2)四十九 尉缭的国家政策(1)十六 始皇帝的父亲五十九 韩非留下的记忆(2)八 长平之战(2)十八 秦赵再起争端(2)六十五 英雄的挽歌十八 秦赵再起争端(2)七十五 军权倾扎二十六 秦庄襄王的任期四十一 嫪毐反了四十九 尉缭的国家政策(1)三十四 最后一次合纵(2)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六十三 窘困中的赵国九十三 死去原知万事空七十七 亡楚十七 秦赵再起争端(1)四十五 十年前的间谍案七十二 荆轲刺秦王(5)六十八 荆轲刺秦王(1)九十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五十三 第一次统一战役玉皇大帝那些事儿四十八 楚国的宫廷阴谋(2)二十六 秦庄襄王的任期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二十六 秦庄襄王的任期九 长平之战(3)九 长平之战(3)十 白起功高震主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五十六 赵国回光返照(2)九 长平之战(3)九十八 大泽乡的咆哮九十三 死去原知万事空三十四 最后一次合纵(2)八十四 英击博浪沙五十五 赵国回光返照(1)九 长平之战(3)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六十五 英雄的挽歌八十七 不叫胡马度阴山(2)二十五 说寂寞谁甘寂寞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二 谁是最可恨的人十六 始皇帝的父亲八十四 英击博浪沙十五 一切都摆平了九十三 死去原知万事空八十五 我爱长命百岁三十三 最后一次合纵(1)八十九 焚书案三十八 嫪毐的风流往事二十三 神奇的卫国八十五 我爱长命百岁十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二十三 神奇的卫国六十六 将小人进行到底六十 韩非留下的记忆(3)七十 荆轲刺秦王(3)五十四 魏楚大战六十 韩非留下的记忆(3)玉皇大帝那些事儿四十八 楚国的宫廷阴谋(2)九十 坑儒案六十三 窘困中的赵国十八 秦赵再起争端(2)三十六 蒙骜之死七十 荆轲刺秦王(3)十 白起功高震主九十九 没有不散的宴席二十五 说寂寞谁甘寂寞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五十六 赵国回光返照(2)五十六 赵国回光返照(2)
八十九 焚书案九十 坑儒案二十五 说寂寞谁甘寂寞七十七 亡楚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七十一 荆轲刺秦王(4)三十六 蒙骜之死三 流浪在赵国的日子七十三 荆轲刺秦王终结篇(6)二十六 秦庄襄王的任期七十六 亡魏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苏六 包装嬴异人二十八 魏无忌大败秦军二十 东周的灭亡(1)五十三 第一次统一战役五十四 魏楚大战五十六 赵国回光返照(2)六十三 窘困中的赵国十八 秦赵再起争端(2)九十 坑儒案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八十 亡齐六十九 荆轲刺秦王(2)四十九 尉缭的国家政策(1)十六 始皇帝的父亲五十九 韩非留下的记忆(2)八 长平之战(2)十八 秦赵再起争端(2)六十五 英雄的挽歌十八 秦赵再起争端(2)七十五 军权倾扎二十六 秦庄襄王的任期四十一 嫪毐反了四十九 尉缭的国家政策(1)三十四 最后一次合纵(2)十三 强大的竞争对手六十三 窘困中的赵国九十三 死去原知万事空七十七 亡楚十七 秦赵再起争端(1)四十五 十年前的间谍案七十二 荆轲刺秦王(5)六十八 荆轲刺秦王(1)九十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五十三 第一次统一战役玉皇大帝那些事儿四十八 楚国的宫廷阴谋(2)二十六 秦庄襄王的任期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二十六 秦庄襄王的任期九 长平之战(3)九 长平之战(3)十 白起功高震主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五十八 韩非留下的记忆(1)五十六 赵国回光返照(2)九 长平之战(3)九十八 大泽乡的咆哮九十三 死去原知万事空三十四 最后一次合纵(2)八十四 英击博浪沙五十五 赵国回光返照(1)九 长平之战(3)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六十五 英雄的挽歌八十七 不叫胡马度阴山(2)二十五 说寂寞谁甘寂寞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二 谁是最可恨的人十六 始皇帝的父亲八十四 英击博浪沙十五 一切都摆平了九十三 死去原知万事空八十五 我爱长命百岁三十三 最后一次合纵(1)八十九 焚书案三十八 嫪毐的风流往事二十三 神奇的卫国八十五 我爱长命百岁十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二十三 神奇的卫国六十六 将小人进行到底六十 韩非留下的记忆(3)七十 荆轲刺秦王(3)五十四 魏楚大战六十 韩非留下的记忆(3)玉皇大帝那些事儿四十八 楚国的宫廷阴谋(2)九十 坑儒案六十三 窘困中的赵国十八 秦赵再起争端(2)三十六 蒙骜之死七十 荆轲刺秦王(3)十 白起功高震主九十九 没有不散的宴席二十五 说寂寞谁甘寂寞四十七 楚国的宫廷阴谋(1)五十六 赵国回光返照(2)五十六 赵国回光返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