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反间

虽然有这样一个插曲,众将的求战情绪还是非常高的,不过程玉还不想在袁氏兄弟这两个废物身上造成什么损失,因而还是先继续压抑一下众将的热情,众人虽然都想立着头一功,但既然主公不允许,大家也都没有什么办法。

又隔了两日,下一个来挑战的是袁尚手下的吕旷。说起来这点上他连袁谭都比不上,连一个象样点的大将都已经没有,如果不是他手下的人多一点的话,恐怕早就被他大哥给吃掉了。

众将又纷纷向程玉请战,程玉还是微微一笑,还是不准。

等回到了帅厅,程玉对众人说:“破二袁这样的愚莽之辈,还要众位亲自上阵搏杀,岂不是大不值得,我想让各位军师帮我找到一条不用我们自己的实力就可以击败敌军的路,就拜托各位了。”

这是程玉第一次出命题作文,手下的各位谋士哪能不绞尽脑汁,不过现在的情况还不是很明朗,要说击败敌人,每个人都可以献上千百条计谋,但要尽量减少甚至没有损失的话,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过了一阵,程玉见大家都还在沉思,哈哈一笑:“诸位不必过于着急,反正我们有的是时间来对付他们,大家可以先回去好好的休息一下,好好的想想。”

回到自己住的地方,连郭嘉都对这个课题饶有兴趣,他自然能明白程玉的意思是想借袁氏兄弟的矛盾而一举解决这两个敌人,不过要是说利用矛盾容易,想要信口雌黄的制造矛盾还是比较有挑战性的。

过后的几天,这些军师都在考虑这个问题,不过还是没有什么头绪,其实程玉本身倒不是很着急,只要耐心等待,二袁之间的矛盾迟早要发生,何必又争在这一时半刻,这个习题不过是让大家暂时安下心来而已。

果然不出所料,在众军师想出什么计策以前,袁谭袁尚已经自己搞的剑拔弩张。起因是这样的,由幽州运往前线的粮草因为春雨连绵误了行程,袁谭的军中缺粮,无奈之下只得向弟弟袁尚借粮,…本来是一家人彼此之间都需要用“借”来联络,可见关系已经到了何等地步,但这样袁尚都不答应,借口自己的军粮也紧张,竟然一斛也不肯“借”给袁谭,气的袁谭马上要点齐兵马找袁尚撕杀。

正在这个时候,袁谭突然听探马说粮草已经到了附近,干脆带领自己手下的一班人马回去劫持了粮车,袁尚听说了这个消息,也带着自己的人前去抢粮,两军表演开全武行,都伤了不少人,最后各带着自己的“战利品”回到大营,彼此之间都对兄弟怀有深深的恨意。

他们在旷野之上“拍武打片”,程玉的军马又怎么能不知道,又通过细作探听到了事情的原委,所有人都知道了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程玉马上召集了众文武求计,先让手下把情况介绍了一番,然后问道:“诸位,现在敌人两军之间的矛盾愈演愈厉,我的看法是只要再给双方加上一把火,他们就一定会自己先火并起来,不知各位有什么好的办法?“

这会题目就比较简单了,不过片刻,陈宫就有了主意,他对程玉说:“主公,不才有一策,不知可行否?请主公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去袁谭营中说袁谭与我军合作,不过不一定需要成功,只要能从袁谭营中生还即可,在出发的时候我们要刻意让袁尚方面的人发现,到时候两面的敌对情绪一定会越来越高,说不定很快就有结果。”

一听这话,角落里的郭嘉又抬眼仔细的观察了一下陈宫,并非这计策有什么不对,却是与郭嘉所想竟然完全相同,再看四周的人,也大多露出心有同感的表情,看来徐州的谋士大多都不简单。

却在这时,程玉突然冒出一句:“不知奉孝先生认为此计可行否?”

郭嘉一愣,他没有想到程玉第一个问的就是自己,难道自己在对方的心目中真的是如此重要?自己也曾经从各方各面了解到原来程玉为了收降自己受到的损失和阻力,自己从没有想过有一个君主会用如此高的代价只为了一个人,更难以想象的是这个人是自己。

不过此时他却没有想到这许多,呆了一下以后只是简单的回答了一句:“我也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其实程玉虽然是第一个和郭嘉说话,却已经与徐庶等人交换过眼神,虽然他比较重视郭嘉,但要是真寒了老臣的心可就不好玩了。

问过了郭嘉,程玉正准备询问一下审配,却没有想到对方竟然抢先说话:“主公,我愿意做为使者去说服袁谭。”

第2节 争论第10节 败逃第10节 比武第1节 除患第8节 恢复第9节 攻防第8节 求贤第7节 结拜第1节 内应第2节 规划第1节 蜀中说客至第6节 鼓舞第9节 刺客第10节 双败第10节 借兵(2)第4节 示弱袭宛城第10节 担忧第2节 溃散第1节 借势收蛮兵第7节 劫营第3节 说服第8节 结亲第7节 撤退第3节 大兴三路兵清明第2节 妙才第5节 醒悟第9节 攻防第4节 各逞心中机第3节 大兴三路兵第2节 英雄各擅场第4节 前途视曹公第十五节第1节 借势收蛮兵第7节 郡守第4节 曲高人难辨第十节第4节 转变第10节 定策第3节 择第4节 师兄第1节 军师第10节 渔人第1节 投军第2节 几人欢喜忧第二节第8节 悔悟第1节 假假真真第7节 分歧第9节 受困第6节 交涉第5节 夜袭第9节 避祸第1节 除患第4节 战备第5节 求和第4节 两雄交兵第6节 敌后第10节 比武第十七节第9节 醒悟第3节 诈城第十一节第2节 水火皆无情第4节 师兄第3节 铜雀五虎将第8节 指路第5节 终第9节 二乔第3节 新帝赐九锡第4节 大捷第2节 尽收江东地第6节 险地第8节 指路第4节 徐州第2节 不挠第2节 妙才第10节 内应第8节 回心第6节 虚兵第10节 合兵第四节第9节 醒悟第7节 坚持第5节 骄兵第4节 冒进第7节 退兵第5节 困敌第8节 向导第2节 谈和第4节 喜忧第3节 刺杀(二)第7节 波动第7节 郡守第7节 退兵第8节 希望第8节 求贤第2节 进退第5节 庭战第6节 俘虏
第2节 争论第10节 败逃第10节 比武第1节 除患第8节 恢复第9节 攻防第8节 求贤第7节 结拜第1节 内应第2节 规划第1节 蜀中说客至第6节 鼓舞第9节 刺客第10节 双败第10节 借兵(2)第4节 示弱袭宛城第10节 担忧第2节 溃散第1节 借势收蛮兵第7节 劫营第3节 说服第8节 结亲第7节 撤退第3节 大兴三路兵清明第2节 妙才第5节 醒悟第9节 攻防第4节 各逞心中机第3节 大兴三路兵第2节 英雄各擅场第4节 前途视曹公第十五节第1节 借势收蛮兵第7节 郡守第4节 曲高人难辨第十节第4节 转变第10节 定策第3节 择第4节 师兄第1节 军师第10节 渔人第1节 投军第2节 几人欢喜忧第二节第8节 悔悟第1节 假假真真第7节 分歧第9节 受困第6节 交涉第5节 夜袭第9节 避祸第1节 除患第4节 战备第5节 求和第4节 两雄交兵第6节 敌后第10节 比武第十七节第9节 醒悟第3节 诈城第十一节第2节 水火皆无情第4节 师兄第3节 铜雀五虎将第8节 指路第5节 终第9节 二乔第3节 新帝赐九锡第4节 大捷第2节 尽收江东地第6节 险地第8节 指路第4节 徐州第2节 不挠第2节 妙才第10节 内应第8节 回心第6节 虚兵第10节 合兵第四节第9节 醒悟第7节 坚持第5节 骄兵第4节 冒进第7节 退兵第5节 困敌第8节 向导第2节 谈和第4节 喜忧第3节 刺杀(二)第7节 波动第7节 郡守第7节 退兵第8节 希望第8节 求贤第2节 进退第5节 庭战第6节 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