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很久没有开了,而那些养尊处优的皇族旧臣们,更加习惯了窝在家里、烧着精炭炉等待冬天到来的生活方式。所以,当他们听说今日有朝会要召开的时候,一肚子牢骚满腹。
尤其是,今天的朝会,天子仍旧没有出席。这就让他们更加不满。不过,得知是由尚书令荀彧代为主持后。他们都紧了紧身上的官服,一个个低眉顺眼的姿态。
荀彧对这些尸位素餐家伙的德行已经见怪不怪了,为了曹氏的基业,养一些装点门面的米虫,也是有必要的。而今天,他宣布了一个已经决定好了决议,由太常杨彪、御史中丞董芬、光禄勋恒范三卿会审,整顿禁宫宿卫。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一定是皇族系长老们推动的结果。可三位大臣的决议,却大大出乎所有人意料:为保障陛下的健康安危,抽调部分许都卫入宿卫,加强无忧宫的巡逻警戒。擢拔曹泰为昭仪校尉,严加整饬许都卫。另升曹仁部将牛金为靖内校尉,入宿卫同长水校尉种辑共掌宿卫。
决议一出,整个朝堂一片哗然。表面上看,许都卫渗入天子宿卫,显然是曹氏加强了对刘协的控制力度;而让牛金与天子身边的宿卫长种辑抗衡,岂不意味着天子身侧洞开,曹氏随时可能引兵逼迫圣上?
更古怪的是,面对这割肉剔骨般的打击,皇族系的中流砥柱、车骑将军董承未置一词;而曹司空麾下几位有朝职的臣子,从荀彧开始,个个面沉如水,丝毫没有如释重负的表情。平时针锋相对的两边,此时都难得地保持着沉默。
事有反常必为妖,可究竟妖在何处,该如何反应,后果又是如何,这让群臣们可伤透了脑筋。
在许都朝中,并非只有泾渭分明的皇权派和曹派,还有许多介于两者中间的官员。他们有些人是向汉室尽为臣之义的;有些则希望籍此获得曹司空的青睐;还有些人摇摆于两派之间,态度暧昧。他们身不在权位,却逐机而存,希望能在争斗中获得晋身之阶。
此时两大派系同时沉默,这让大臣们颇有些无所适从,只能窃窃私语,努力捉摸那些大人物的心思。许多人联想到前些时日皇帝召见了董承与荀彧,不禁暗地里猜测,是不是这两大巨头达成了什么默契?
事实上,单就朝中而言,曹操的势力并不占什么优势。他的主要班底基本都集中在司空幕府,要么随军出征,要么镇抚各地,都忙于各类庶务,即便是挂有朝职的,也很少有空参加。
但有趣的是,曹操看似从不干涉政务,但朝廷如今却也根本就不算什么东西——不得不说,这是汉室之前那几个‘英明’的先帝苦心造诣的结果:一大堆幼帝,好几家外戚,再加上层出不穷的宦官与族党,将整个汉室搞得天怒人怨。仿佛非要看看汉室那座坚固的房屋,到底能经过几轮折腾一般。
终于,到了刘协手上,随着董卓入京,李傕郭汜祸乱长安,随后又有匈奴铁骑践踏,最后到献帝狼狈逃出长安移驾许昌之后,汉室那座屋子,已经轰然倒塌了。
自作孽不可活,用在汉室身上,实在合适不过了。更加汉天子似乎也无心政务,所以汉室的威严,几乎已经无从谈起。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许都的大小事务,都主动汇入曹操手里。反而不痛不痒的小事,倒是在朝堂上喧嚣甚上:例如前一阵子,孔融前段时间提出向许昌进贡的贡酒不纯,比不上马家佳酿之事,就吵吵了半个多月,直至后来刘协同意高价从别的商铺购买之后,才怏怏作罢。
可是,今天朝廷猛然抛出这样一道自断手臂的决议,却仍然不由使得这些朝臣有些震惊。一时间,正殿上静悄悄的,所有人都各怀心思。不过幸好,他们都还知道最底线的一条——朝堂上的事儿,都不过是给天下人看的仪式过场!
想要搞掉皇帝身边的宿卫,曹氏有一万种手段,没有必要在一个形式大过实质的朝会上煞有其事地搞什么三卿会审。更何况,如今曹操已经彻底击败了吕布,兖州这个地盘儿,仍旧是他的。
可是,陛下前一阵子的英明神武,很是征服了不少中立派的心。而在曹操正要全面收复兖州这个关口又突然患病…….
不管怎么说,那些臣子们最终还是选择了老老实实领命,高呼谨遵圣命——他们知道,这可能是一项很大的阴谋,可能是皇权派绝地反击,也可能是曹派故作姿态、另有谋划。但不管怎么说,身为池鱼且还看不出风暴漩涡当中的激流时,还是选择明哲保身为好。毕竟,这些事儿,似乎碍不着自己什么事儿。
随后,在荀彧宣布完这项决议之后,很快三卿又发出一条决议:为策完全,整顿事宜此时便开始。整顿宿卫的职责,交由车骑将军董承亲自督改;而前往整顿许都卫的使者,由议郎吴硕担任。
大臣们又一次发出喧哗,不过这一次声音小了许多。在大多都选择了静观其变之后,他们对此事已经没有多少上心了。甚至,反而很希望恢复到平时嚷嚷那些小事的光景,然后早些回到家中,理一理这思绪。
而议郎吴硕从荀彧手里接过诏令后,立刻转身离开正殿。跟随他去的,还有二十名金钺卫士,他们的身份表明这是一次以皇帝名义来执行的命令。
孔融已经察觉到今日的朝堂气氛太诡异了,因此,在三卿之后,他马上从袖子里取出一卷奏折,大声对荀彧和那个空着的龙椅道:“荀令君,我这里还有奏本。”
荀彧向他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让小黄门呈上来。
每次朝会,孔融总会准备一两个奏本,内容从经学到农桑不一而足,甚至还有关于饮酒的法令。这些奏本不会有什么机会得到执行,但可以让整个朝会显得不那么空洞。孔融的文章写得极好,从个人角度荀彧还是挺欣赏这人的,有时候还会抄录下一些精彩片段寄给曹司空。
之后小黄门取走奏本、当众宣读,众臣听着,果然又是空有辞藻华丽,却无一语涉及政事的奏事。直至这个时候,朝堂上的话题终于渐渐转为不咸不淡的议题上来了,那些臣子们,也终于开始展露他们的见解和口才了——这样的朝堂,才正常嘛……..
董承和荀彧两人,就那么微笑着看着身后臣子畅所欲言,似乎也很满意看到汉室‘群臣济济、参谋国事’的盛景。可在两人都不经意的时候,他们发现彼此都背着手,目视前方。而眼光,却时不时瞟着宫外:刚才离去的,只有议郎吴硕一人。
他担负的任务,可相当不一般啊…….
明面上的形式已经走完了,接下来,皇权派和曹派的暗中交锋——这一切,仅仅才是个开始,后面的发展,会让这些口若悬河的臣子们目瞪口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