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1)
这几天,q市的领导层中,又一次对韩鑫同志生了争议。争论的焦点是,韩鑫趁到日本考察之时,自作主张与日本一家公司签订了订货合同,订货资金达三千二百万美元。q电毕竟是国有企业,不是韩鑫的私有家产,即使作为q电董事长、总经理的韩鑫,也没有这种权力。遇上这事,他应该向上级汇报、请示。况且,q电已为上新的生产流水线贷款上亿元人民币了,旧债未还,又添新债。这个韩鑫,无视资金运作的审批程序,真是吃了豹子胆啦!
站在韩鑫一边的人认为,以往的实践已经证明了韩鑫的经营能力与决策本领。他能引领特大型的q电企业跨过一个又一个的困境,闯过一道又一道的难关,使q电成为q市的经济支柱产业,成为q省的明星企业,我们对韩鑫应该予以充分的信任,并赋予他充分的权力。韩鑫是这种行业的专家,无论是专业技术、日常管理,还是市场营销,都比我们这些政府官员懂得多,官员们的诸多想法、看法和建议,可以直率地告诉韩鑫。但是,至于采纳不采纳,应当尊重韩鑫的选择。
一时间,韩鑫成了q市上层领导们议论的热点,争论的焦点。
韩鑫私下找我,诉了不少苦衷。他是一心为了事业,为了q电的展,才敢做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险事。他认为,在当今五彩缤纷又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宝贵的机遇一旦出现,就得以果敢的抉择,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紧紧将其抓住。机遇是转瞬即逝的。这种企业间的战争,决不能用机关衙门作风的心态去参与、去应战。
当然,我能理解韩鑫,我也信任他的作为。我在与他接触之后,就生出一种好感,理所当然地要支持他。但是,这仅是我个人的感觉和认识,我希望对q电具有决策权力的人物都能理解韩鑫,即使有争议,希望那是方法上、学术上的争论,而不要掺入其他杂念。
为了这事,我出面组织一个现场会。现场会地点就在q电会议室,参会的人有韩鑫、q电董事会成员、市委与市政府的几位主要领导,还有几家银行行长。
我亲自主持会议,请韩鑫向诸位介绍这次赴日本考察的况及签订购货合同的原因。凭我的经验,这是对韩鑫最好的支持,能把争议双方的头面人物集结在一起,展开短兵相接的交锋,真理就会愈辩愈明,歪理也会显现原形。怕就怕真理与谬误不能正面冲撞,谬误一遇真理就躲躲闪闪,并不在桌面上光明正大地碰撞个是非曲直,而是钻到桌子底下嘀嘀咕咕,藏在背后挑三拣四。有时还会运用游击战的战术,时不时地躲过真理的锋芒,又抓机会去袭扰真理,以达到混淆视听、颠倒是非的目的。
韩鑫告诉大家,这次之所以亲自赴日本考察,是因为帮助筹建q电最新一道流水线的日本专家并没有把他们的全部技术,特别是关键性的技术传授予我们。致使我们新生产的产品难尽如人意,特别是有一项标准,产品总是达不到检测的要求。日本专家在离开q电之时,曾私下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人一走,你们就得作难,别以为离了我们,你们照样能做成,不出两个月,还得请我们……
我们为什么再去请他们,他们留的那一手只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我们相信自己的判断,只要到那条流水线现场亲眼看一看,问题就会解决。
q电的总工程师附和着韩鑫说,日本专家留的那一手,可谓整个工序中一道绝活。他们在q电工作时,故意引导我们不去注意这道工序中的操作。所以这次去日本,是有的放矢,目标很明确。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进入他们这道流水线生产运行的现场。
韩鑫又告诉大家,这次能闯进绝密的生产现场,多亏总工程师大学同窗的帮助。这位同窗正好在日本一家电子技术检测部门供职,我们随他们例行检测工作时一道进入那家企业,一下子就找到了那个流水线的关键环节,总工程师在现场一看一琢磨,就现了其中的奥秘。
然而,问题还不仅仅在此,更为关键的是应该引进他们的模具和抛光设备,以上马更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只有这样,q电才会更有活力,更有竞争力,更有占据市场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