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 重要的决定

“舰长先生,我们的雷达信号显示,一支俄国舰队在一个飞行机群的掩护下向我们这里驶来!这个俄国飞行机群数量很庞大,至少有150架飞机,俄国舰队的数量也不少,有22艘船,目前还没能确定敌方军舰和飞机的种类。”

在空袭结束后,德国海军还打算继续前进,扩大战果,准备与正在前来的波罗的海舰队交战,一决胜负,趁此机会消灭苏联海军主力(被忽悠的他们还以为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很容易对付。)。

但知道前面还有150架苏联飞机等着他们的时候,费恩(格奈森瑙号舰长兼这次行动的司令)开始犹豫了。

刚才的空袭已经造成了1艘袖珍战舰、1艘轻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被击沉,包括格奈森瑙号战斗巡洋舰、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在内的其余舰艇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如果现在再来一波空袭的话,恐怕损失会更多,到时即便能够重创苏联的波罗的海舰队,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除非德国空军也能出动这么多的飞机,与苏联的飞行机群对抗。

“向海军司令部汇报情况,请求海军部下达进一步的指示。同时请求第一航空队和芬兰空军增援。”

费恩很快就得到了海军部和第一航空队那边的回复,德国空军那边已经承诺会派出足够多的飞机前来增援,保障德国波罗的海舰队不受空袭影响。

海军司令部也明确表示,要趁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出动的机会,将苏联舰队一网打尽,这样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行动,占领戈格兰等岛屿,继而威胁列宁格勒。

然而,德国海军因为受到了苏联“战略忽悠局”的影响,过分低估了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实力,以为波罗的海舰队的主力舰就是那两艘“不具备战斗力的”甘古特级无畏舰。

他们知道喀琅施塔得号战列巡洋舰的存在,因为这艘战斗巡洋舰的主炮本来就是从德国订购的,但他们还真以为这艘船没了克虏伯大炮就造不了了,还以为这艘船还在莫洛托夫斯克造船厂(实际上是在列宁格勒建造)里建造。

除此之外,被误导的德国人还以为苏联海军的武器不给力。设备缺乏维护就算了,制造工艺也粗劣,经常出现卡弹等问题,还容易损坏,实际性能与设计性能相差甚远。

这些“情报”,使德国人过分低估了苏联海军的实力,也让德国海军司令部有了和苏联波罗的海舰队一绝死战的勇气。

两支舰队的距离越来越近,苏德军舰上的炮手也已经调整好火炮角度,准备在对方军舰进入射程之后开炮。

然而,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候,德国海军司令部立马下达了一个关键的命令——要求波罗的海舰队尽快撤到图尔库(芬兰军港),避免与苏联舰队交战。

这个命令,来得实在是太过突然了!

再走十几分钟的航程,双方舰队就要开始炮战了,但就在这个时候,海军司令部却下达了撤退避战的命令,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难道是出了什么意外,或者有什么新发现?

本来,海军司令埃里奇·雷德尔也是打算下令撤退的,但希特勒实在是太想消灭苏联了,下令海军要作战到底,消灭波罗的海舰队。

作为希特勒的下属,埃里奇·雷德尔当然得遵守元首的命令,只要硬着头皮,叫波罗的海舰队按照原定计划行动,迎战苏联海军。

但过了不久,空军方面传来了一个坏消息——苏联空军突然对德国空军在爱沙尼亚的空军基地发动了空袭,第一航空队暂时无法往芬兰湾方向出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希特勒不得不做出撤退的决定。如果不撤退的话,占尽制空权的苏联空军肯定会对德国海军造成进一步的损失。

舍尔上将号已经被击沉了,此时德国人能拿得出来的主力军舰恐怕就只有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

和苏联2艘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甘古特级战列舰)比较,格奈森瑙号在装甲上和性能上还是占有一定优势的,但火力就比不上对方了。

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的火炮好歹也有12英寸口径,但格奈森瑙号的主炮口径只有11英寸,双方一对一地打起来的话,还真是棋逢敌手,难分胜负,但问题是,苏联人这次出动的是2艘,而不是1艘,这样德国海军就有点吃亏了。

但如果考虑到苏联人占有制空权,再加上之前的空袭中,格奈森瑙号被炸中了几次,战斗力有所影响,这次格奈森瑙号恐怕还是凶多吉少。

如果欧根亲王号跟塞瓦斯托波尔号单挑会怎么样呢?一艘是重巡洋舰,一艘是战列舰,两艘船的量级都不同,不用说,肯定是塞瓦斯托波尔号战列舰取胜。

虽说塞瓦斯托波尔级是一战时代的战列舰,但好歹也安装了12门12英寸口径的大炮。而欧根亲王号呢?才8门8英寸口径火炮,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怎么看都是塞瓦斯托波尔号占优势。

这样一看,德国海军似乎还真没什么胜算可言。他们的海军本身就没什么底子,战列舰就剩下1艘,战列巡洋舰就剩下2艘,本身就已经无法和英美抗衡。

如果这次输了的话,恐怕德国和英美海军之间的差距会拉得更大,到时英美两国就会取得大西洋的绝对制海权,德国海军根本就混不下去。

就算德国海军赢得了这次海战,恐怕也要损失好几艘巡洋舰,甚至连波罗的海舰队的旗舰——格奈森瑙号也要被击沉。

就算格奈森瑙号没有被击沉,恐怕也要被重创,到时得送回基尔港维修好几个月才能出海作战,德国海上力量恐怕就要处于真空状态,无论怎么打,结果对德国人而言都是难以接受的。

在失去了制空权,胜算毫无保障的情况下,急于保存海上实力的希特勒最终还是选择了撤退。不过,这个时候才作出决定,恐怕为时已晚。

305 有点麻烦348 东西矛盾第五十六章 俄罗斯浴239 纳尔瓦战役358 吊打鬼子284 利哈乔夫第八十二章 巴英查岗山的烽火256 算得上什么第一章 年轻的书记336 低调209 恋栈权力299 喷气时代211 最高统帅部第一百一十四章 伊戈尔348 东西矛盾210 拉沃契金设计局320 兵临城下第五十三章 苏共18大146 雅科夫列夫第六十九章 移动监狱第十七章 请假303 沃兹涅先斯基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下来谈谈271 生产积极性138 炼油技术340 抢技术第一百一十章 科京201 伪装要塞206 装甲升级第三十三章 我不喝酒159 造舰报告261 战斗机的火力问题283 西方国家的朋友第二章 耐寒的毛妹193 马肯森将军第一百二十九章 观察第二十章 为战争做准备232 被包围的王牌师327 瓦莲蒂娜343 战后的麻烦事302 为了祖国而研发328 巴格拉季昂第一百一十七章 材料山228 贝利亚第一百一十四章 伊戈尔271 生产积极性166 炼油建设第六十七章 伪军361 赫鲁晓夫第一百二十五章 战况预测320 兵临城下144 铜像第五十八章 莫斯科的夜晚160 动力装置223 接管工作第二十七章 紧急降落347 影星151 裂化技术167 克里莫夫323 提前行动163 迪纳摩球场136 息事宁人第四章 真实的梦304 原子弹的结构142 坦克生产线258 总结经验375174 最后的努力287 加强火力第四十一章 对“表现”的看法144 铜像第五十二章 打猎349 苏日战争第六十一章 塔木察格布拉格234 希特勒的炮灰211 最高统帅部第一百章 换秘书第一百二十章 喝杯第六十七章 伪军155 副总理283 西方国家的朋友第八十四章 不择手段160 动力装置第七十九章 日军空袭第三十五章 列宁勋章304 原子弹的结构193 马肯森将军183 突击准备第五十五章 再次猎熊328 巴格拉季昂347 影星第三十九章 书记好年轻第一百零四章 黑色黄金346 收获和安排第二十八章 卡冈诺维奇166 炼油建设276 半履带车214 升迁背后的角力
305 有点麻烦348 东西矛盾第五十六章 俄罗斯浴239 纳尔瓦战役358 吊打鬼子284 利哈乔夫第八十二章 巴英查岗山的烽火256 算得上什么第一章 年轻的书记336 低调209 恋栈权力299 喷气时代211 最高统帅部第一百一十四章 伊戈尔348 东西矛盾210 拉沃契金设计局320 兵临城下第五十三章 苏共18大146 雅科夫列夫第六十九章 移动监狱第十七章 请假303 沃兹涅先斯基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下来谈谈271 生产积极性138 炼油技术340 抢技术第一百一十章 科京201 伪装要塞206 装甲升级第三十三章 我不喝酒159 造舰报告261 战斗机的火力问题283 西方国家的朋友第二章 耐寒的毛妹193 马肯森将军第一百二十九章 观察第二十章 为战争做准备232 被包围的王牌师327 瓦莲蒂娜343 战后的麻烦事302 为了祖国而研发328 巴格拉季昂第一百一十七章 材料山228 贝利亚第一百一十四章 伊戈尔271 生产积极性166 炼油建设第六十七章 伪军361 赫鲁晓夫第一百二十五章 战况预测320 兵临城下144 铜像第五十八章 莫斯科的夜晚160 动力装置223 接管工作第二十七章 紧急降落347 影星151 裂化技术167 克里莫夫323 提前行动163 迪纳摩球场136 息事宁人第四章 真实的梦304 原子弹的结构142 坦克生产线258 总结经验375174 最后的努力287 加强火力第四十一章 对“表现”的看法144 铜像第五十二章 打猎349 苏日战争第六十一章 塔木察格布拉格234 希特勒的炮灰211 最高统帅部第一百章 换秘书第一百二十章 喝杯第六十七章 伪军155 副总理283 西方国家的朋友第八十四章 不择手段160 动力装置第七十九章 日军空袭第三十五章 列宁勋章304 原子弹的结构193 马肯森将军183 突击准备第五十五章 再次猎熊328 巴格拉季昂347 影星第三十九章 书记好年轻第一百零四章 黑色黄金346 收获和安排第二十八章 卡冈诺维奇166 炼油建设276 半履带车214 升迁背后的角力